郑曙旸: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

icon 2014-10-30 11:36:03
icon 0

  ——筑客网名师讲堂第四期《设计艺术的审美取向》精彩观点二

  

郑曙旸: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2014年10月22日,在广东省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了第四期筑客网《名师讲堂》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曙旸老师,为到场的设计师带来了主题为《设计艺术的审美取向》的演讲。“精彩观点二——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现摘录如下:

  环境艺术在中国一开始是个设计概念,不是个艺术概念或者说美术概念,那么在西方是怎么回事呢?西方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了众多的西方艺术流派,但是环境艺术这个词,在当时并没有正式被命名在某一派的某个话。从理念上来讲,它很像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些艺术风格理念,不是单列的,所以我就希望把这事给大家讲清楚,为什么环境艺术不要和环境设计等同?但是环境艺术的观念又是先进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设计完全从西方过来,我们大家现在所说的设计观念是西方的概念,过去中国设计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没人研究,没人去发掘它的理念和设计实践?甚至有观点说,中国就没有设计,只有工艺美术,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这是一个学术问题,要把这儿讲清楚非常困难。我今天只是让大家知道,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那么下面我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脉络给大家大概捋一下西方艺术怎么来的。

  由于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的造型艺术更注重于意境的传达,而不是拘泥于物象,一定要高于它。而西方的不是,西方是一直沿着描摹物像的真实在发展,假如后来没有工业文明的话,具有主观创作艺术环境肯定应该是在东方世界出现的,而且我们也出现了。但是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跟现实是环境艺术的产生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果,要把这事讲清楚很难,我试图用三幅画把它讲完。第一幅是马蒂斯的舞蹈,马蒂斯本身是野兽派,他是受印象派的影响,但是看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前西方传统绘画的那样一种表现方式,他抽象了,他在平面的一个画面上展现出了一个三维的意境,包括人的动态的任何一个视角,那么所以后来又说,如果没有野兽派,就不会有立体派。立体派对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后来的先锋派,一定是要先把这个事情想清楚,他才会去实现,如果不想清楚,这个绝对不可能行的。这个画是什么?就是美国人干的,他把生活场景随便拎出来也能作为一幅画,而恰恰这种东西,被西方的理论家叫做环境艺术,是这么转换过来的,于是环境艺术由此诞生,当然这只是一派之言,一家之言,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所以具体而言,环境艺术是有环境和艺术两个词,大家要知道,这个地方所说的环境,按西方的概念推理下来,并不是指广义的自然,指的是我们人类营造的那个环境,而艺术这个词的指向也不是广义的一种,指的是造型的视觉,如果是这样,大家可能就易于理解。尽管历史上我们造型艺术的建筑有绘画特征,但是创造者并不是以环境体验者面临,也就是说,这些创造带给我们综合的空间效果虽然也具有环境艺术的特征,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东西就是环境艺术品,不是这样。就是说你是专门的为了一种艺术的创作来达到你的意境,那么就叫环境艺术,必须是以人为东西营造出一种氛围,而且这种氛围是十分罕见的,很夸张的。我们要判别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就它在人的精神方面起作用,它对人的物质层面没有一点作用,只是看到会有一些愉悦,形成人的某种联想,让人更兴奋,但是它就不是环境设计。问题在于环境艺术到底对我们后来的环境设计有什么意义呢?环境艺术是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关键层面直接就导致我们生态文明的美学特征,换句话说,环境艺术的概念,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整个艺术创作中是具有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当为回事,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西方的传统不是这样。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现代艺术主流派的发展,不可能使西方一下子后来居上,完全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这样的年代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从传统美学到环境美学这样一个脉络,这里我们就不讲中国的了,为什么呢?中国的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我在这里讲的基本全是西方的,这样大家才能明白我讲的是怎么回事。西方古代的美学观有没有,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我也不是研究美学的,但是美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助学问题,什么是美学,我个人认为美学的概念不能随便用,它是一个哲学理念,你能不能从根上把它说清楚,因为在西方18世纪后期这个词才出现,但是不影响早期学者对它的思考。在柏拉图的概念里,美就是事情的快感,当然这说的比较武断了一点,但是整体来讲,基本就是这么个东西,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你要拿到审美界,也许就不是这样的。但我觉得要今天讲,我看到快感就是美,到了亚里士多德呢,说不是,美没有形式的,第一是秩序,第二是匀称,第三是明确,就是你要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很准确的,要有主题的。然后再到黑格尔的时候,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别基本讲清楚,大家看整个哲学体系和中国的完全不一样,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很完整。

  那么今天应该是什么美学观呢?在全世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对什么是美的这个问题上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从我们的发展来讲,应该走弘扬生态主义美学观的这个道路,因为到今天我们忽然发现,整个历史一个轮回走下来,其实在对美的问题上都没超越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谈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复兴不是没有道理,而是说我们有底气。

  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在我们的全行业,甚至全专业,逐渐完成从环境美学到环境艺术这样一个过渡,就是我们应该建立起环境美学的这样一个观念,既然我们对我们古代的东西,还没有拿出像样的,可学的,可以直接用的这种理论,既然外国学者转了一圈,从中国的传统受到启发,或者从他们自己的历史创建了环境美学,那我们不妨把这个拿来,因为它实际上是成功的,我们不妨从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来转换,这样要好一些。我们建一个建筑,做一个景观,一直是注意美感这个要素的,之所以中国后来一下弄出来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为什么会奇奇怪怪,初衷是想让这个建筑更美,而这个观念最早是西方的,现在的很多建筑一看宏伟壮丽,就成地标了。所以尽管要美,但实际上不知道怎么才能做的美,就是我们缺少环境美学的基本的这样一个素养。我们设计任何一个东西的时候,当它矗立在某个特定环境中,必然有它的大小、高矮、色彩,它的唯一能够取得最理想的尺度的一种表达,我们追求这点,但我们这方面的概念几乎是非常缺失的。我们指定某一件物,好像只要它好就行了,在今天绝不是这样,这就是基于环境美学价值的艺术体现。

  阿诺德柏林特是美国环境美学的一个学者,仅从西方来讲,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深度是很高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环境美学的范围超越了艺术作品,为了静观的欣赏而创造的美学对象的传统界限。因为以前按照西方的判断就是静观,就是说我们把一个绘画供在美术馆里,或者说我们把一个雕塑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所里,但是自从走向公共艺术以后,不是说随便的哪个地方随便挂一幅画、随便放一个雕塑就行的,只有唯一的一种形式,唯一的一种状态,才能与它的环境匹配,才有它的美学价值。

  

郑曙旸: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
丽江

  比方说丽江,这个城市的形成与玉龙雪山有直接的联系,因为玉龙雪山的融水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基本的走向,它的建筑非常有韵律,有一种曲线的美感,并不是规划,它就是顺势,所以最后成就这样一个城市。什么是环境美学的一个环境体验,什么是它的标准?第一,它的对象是整体领域,而不是特定艺术作品,其中的某种东西再好也没用,它一定要和周围东西相配才行。第二,对环境的欣赏不是光看光听,是你的全部感官,甚至于我们现在没有研究清楚的所谓的第六感官,才能欣赏。第三,它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换句话说,如果只从物理环境,不能光是早上看着好,晚上看着不好。举个例子,同样是苏州网师园,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需要一个东方艺术,就整个移过去了,但是它的自然要素都没了,树也不是原来那样的,空气也不是那个空气,最关键的是苏州园林它是个时间的艺术,外国人看不懂。所以说环境艺术的创作观在于从传统美学观到环境美学观的转换,应该说我们未来的设计师首先要把这个转换完成,之后拿这种观念去影响你的客户,但是这个就要求我们设计师自身先要实现转变,你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道理就讲不明白,人就不信你,认为你没水平,道理在这。

  

郑曙旸: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复制的网师园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