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lor设计师潘鸿彬:设计需要博采众长

icon 2015-02-12 10:42:49
icon 0

摘要:为消费者、设计师和家装公司提供专业交流分享平台,这是iColor网站(www.iColor.com.cn)的自我要求和定位,设计大师是年轻设计师的榜样。对iColor而言,设计大师的加入为iColor注入更多的力量,为年轻设计师的成长带来帮...

  为消费者、设计师和家装公司提供专业交流分享平台,这是iColor网站(www.iColor.com.cn)的自我要求和定位,设计大师是年轻设计师的榜样。对iColor而言,设计大师的加入为iColor注入更多的力量,为年轻设计师的成长带来帮助。而对设计大师来说,他们可以借此平台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自己及作品。这次强强联合,定能给室内设计行业创造新的机遇和可能。借此机会,记者采访到了室内设计大师潘鸿彬,与他聊聊有关于室内设计的那些事儿。

  记者:可否请您谈谈在设计生涯中,您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最让您有触动甚至在设计上有突破的是什么事情?

 潘鸿彬:有2个项目对我来说是意义比较大的,第一个是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设计一个娱乐空间,对于我来说,是在香港以外地区做的第一个项目,在那个项目上我就认识到了国内和香港在生活方式上的区别,设计的调研也很重要。其实在我做学生、或者在其他事务所做设计的时候,也有这个体验,但是没有像那一次,自己亲自去做第一个项目的感受深刻,而且那个也为我带来了一些奖项,我的公司成立之后得到的第一个奖项;另外一个项目就是我自己的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公司,很小的空间,三层楼每层10个平方,总共加起来也只有30平方左右,当时做出来在媒体报道之后,也是有通过这个项目去一些国际赛事获得一些奖杯,很多比赛都是以公司名义为主,这是我以个人名义第一次去参赛的,五个入围作品只有那一个是以我个人的名义参奖,当时公布说获得亚太室内设计住宅空间大奖,很好玩的是,全场都很好奇,所有人都不知道获奖的人是谁,因为我当时还没开公司嘛,媒体也听过这个名字,我走上去的时候,很荣幸当然也是很惊讶的。其实当时王家卫导演拍《2046》的时候也有想把我的家作为其中的一个场景拍摄,所以这个也是我比较深刻的一个项目。可能这两个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次的事情。

  记者:作为设计界的意见领袖,您觉得在设计中特别要重视的方面是哪些?

  潘鸿彬:比如说我在做设计教育的时候,会时常都跟学生讲,他们都是本科生嘛,我希望把他们的眼光放远,在香港学设计跟国内有很多不同,因为香港的设计比较薄平化,包括学院的学生、教学的课程都是从不同国家引进,不同的国人不同的课程,都是在教设计,然后我就希望学生们能更多的去了解一些我们自己国家本身的文化和美学,这点其实是有些难的,因为他们从小都是受这种偏西方教学。但其实我也有跟他们说,香港很小,以后从事设计的时候可能要去大陆、台湾,以至不同地方,不能只做香港的设计,所以他们要去了解其他地区、当地使用者的要求和生活方式、文化差异,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才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者,而不是说跟风,设计出来的项目都跟以往差不多,你应该是能很好的帮助到你的客户,比如说你的客户是商业客户、又比如说是政府,你就得好好去计划,它是没有一个风格的,不要去喜爱哪一种风格说设计哪一种风格,我觉得不应该有这种风格存在。

 记者: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您觉得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潘鸿彬:其实我刚刚也有提到一点,业内的八卦他们都需要去知道,什么都要了解一些,对什么都有灵感。要多去外面的地方旅游,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电影、音乐等等很多方面都要涉猎,不仅仅局限于空间上,很多东西都需要去学习,他们能够给你灵感,这是对学生和年轻设计师来说,还没定型的时候很好的学习。虽然现在不讲风格,但是设计师还是会形成一定的风格,它的过程,其实中间是最重要的,很多设计师设计的过程其实跟他成长的过程是一样的,要好好的去养成他们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受什么作风大师的影响,自己的主动性很重要。

  记者:您的设计中多偏于大型的商业项目,商业项目设计与一般的室内家居设计对象会有所不同,区别会很大吗?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潘鸿彬:其实很多人都能明白这种差别是在哪里,因为公共空间和私人住宅,绝对是服务两类不同的人群,私人空间都是针对个人、家庭,很简单,他的要求、风格都是跟着个人家庭的爱好、兴趣走;公共的空间我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加上去,你要做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你一定要去了解商业它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酒店、品牌零售店,使用者之外,还有办公室的文化、企业品牌的文化、品牌的策略等等,我们要了解才能做得好,这就需要市场调研,有太多的东西你需要去了解了之后再去做,所以说这个过程是对家装住宅要复杂很多的,要知道的东西,比如说建筑结构、跟不同的团队合作、跟结构工程师、跟施工队所接触的时间也要长很多,这其中专业的知识、所需要了解的东西,条例、消防、公共安全设施等等,这些事情也都需要知道,所以说,工装和家装时非常不同的。

 记者:设计项目中的人除了设计师,当然还有业主。“设计”与“人”最近被很多设计师提起,包括东方卫视与立邦联合打造的《梦想改造家》等都突出了人文情怀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潘鸿彬:人文情怀这个词本身就很难把握,在西方的词中也很难去直接翻译成英文,我要去翻译的话,可能是humanity,就是在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无论什么场所,在东方的词语中,也就是在中文里面那就不仅仅是那么少的解释了,有人性在里面,人文情怀还有一个爱在里面,他的喜爱、休闲、优雅等等的感觉。人文情怀就是比较富有文艺的气息在里面,古典的一种美态,这是中国、日本、香港、台湾这些东方地区讲的比较多,你跟国外人说这个,他们根本不会了解,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们的设计师还是有其独特性的,我们需要去好好地发展这个方面的强项。你说设计的造型、设计的语言,现在的全球化下,全世界其实是一样的,你所做的设计、你看的杂志、我看的杂志,在网上的平台全世界都能看得到。全球化的大数据下,好的作品放出来,任何区域都是能看得到的,但是我觉得开始是一样的,但是你还是需要去注意一些东西,利用好我们的文化底蕴,对于文化身份,我们要定位好,这是东方设计师做的东方空间,那是西洋的、北欧的、东南亚的,应该能够看出来都是不同的。

  记者:您曾经提到过国内外在“品牌设计”体系上的差距,纵观这几年国内设计环境的发展,您觉得这种差距有缩小吗?

  潘鸿彬:绝对有啊,已经进步很多了。比如说在国内的一些二线城市,不一定非要说一线城市。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那些一线城市,很多国外设计师做出的设计品牌比较多,但是,国内的设计师在十年或者五年前,从那时候到现在,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开始有选择性了,这些空间不是说看杂志,而是你在看实际建筑的时候,会觉得真的很不错,然后你去问,就会发现很多已经开始都是国内设计师做的。我觉得国内的机会很多,设计师锻炼的机会也很多,你做一个项目、我做一个项目,在面对彼此的对比之后,就算是犯了错误也有比较然后去改进,这些都是有很快的进展机会,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市场是很难得的,在国外的很多情况绝对不会是中国的这种情况。商业活动、商业微博、商场名牌效应等等,这些都不仅仅是一个零售的市场,比如网店对实体店的影响很大,但是餐饮、酒店却也是越来越多,各种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很强的商业头脑。

  记者:iColor网站是一个让设计师自主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您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更多看到怎样的内容?您是否愿意将您更多的作品和设计观点在这个平台上展现和分享?

  潘鸿彬:有看过啊,我喜欢看到更多新的资讯、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和不同文化中挑出主题来做,而不是单一的资讯,那样就没有意思了,现在的杂志可能就会有局限性,但是网站做起来就会方便很多。我也很愿意把作品和设计观念展现给更多的人去看,大家一起分享。

  文章转载自iColor网站

  iColor网址:www.icolor.com.cn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