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icon 2015-08-26 18:12:11
icon 0

摘要:在信息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催促经济学转型,把非人性的经济学转型到以人为本的研究体系中来,人本经济在实验实证的基础上对过去五百年来的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与批判。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在信息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催促经济学转型,把非人性的经济学转型到以人为本的研究体系中来,人本经济在实验实证的基础上对过去五百年来的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与批判。

  这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学基础理论将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与重大的创新。了解经济学趋势,才能全景扫描移动互联网带给人类的深刻改变。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在人类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三次重大的“革命”与三次重大的“融合”。其中,每一次“革命”都是颠覆了之前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范式,每一次“融合”都是前者研究方式的边界突破,以加法原理把两种甚至多种研究范式和谐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内。或者这样说,“革命”的任务是破与立,“融合”的任务是立与用。“革命家”与“融合官”交替辉映的结果是人类经济学思想历史的不断进化,最终使人类完成从“野蛮人”到“经济人”再到今天的“智能人”的演变。

  第一次经济学重大革命

  人类第一次重大经济学革命大约发生在2000年前,也就是伴随着人类的第一次文艺复兴而发生。古希腊和中国的前古典经济学家们开启了“土地分配、货币交易”为主要研究范式的经济大门,使人类第一次懂得财富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第一次革命之后的融合的结果就是货币的出现,中国在2000年前的秦王朝不仅统一了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第二次经济学重大革命

  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1776)为标志,突破了前古典经济学简单的以财富管理分析为研究的范式,确立了以财富生产分析为范式的古典经济学范式。这次革命是在第二次文艺复兴之后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正酣之际,革命的结果是把手工业直接带入到大规模标准化制造的工业文明时代。

  大卫•李嘉图充当了亚当•斯密革命之后的融合官角色,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问世,从货币、价格和税收三种角色扩展了财富生产分析研究范式的边界。这次融合的直接结果是推动了全球自由贸易。

  约翰•穆勒(John Mill)再次融合,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把财富生产和财富管理融合成一个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统一研究范式。这次融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正在需要全球扩张时期,为大英帝国输出工业革命成果找到了经济学理论依据。

  1848年,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

  继约翰•穆勒之后,第三次融合高潮迭起,在财富生产和财富管理之外,把人的心理因素和活动规律作为第三个分析对象的边际效用理论诞生。其标志性人物和作品分别是赫尔曼•戈森(Hermann Gossen)的《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1854)、卡尔•门格(Carl Menger)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利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的《纯碎经济学要义》(1874)和威廉•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

  最后的融合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成。他所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1890)。他不仅把古典经济学的客观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主观价值论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而且把数学代入到经济学,创造性地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和消费函数(消费曲线),用数学(微积分)的方式代入到均衡价格理论之中。数学家的加盟,使经济学正式走向现代化。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第三次经济学重大革命

  以梅纳德•凯恩斯(Maynard 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为标志,第三次经济学革命开始了,也称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突破了所有古典经济学,将经济学分析的基点立足于个人与厂商的微观分析范式,首次确立了以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象的宏观分析范式。在此之前,资本主义世界从未爆发过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从未遇到过如此严峻的挑战,凯恩斯开启了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从此,关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一直在学界争执不休。

  与其说凯恩斯挽救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如说挽救了古典经济学。另一个经济学融合大师的出现证明了这一点。1947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发表《经济学分析基础》,将古典经济学的微观分析范式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分析范式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融合的理论框架。萨缪尔森的融合功底在于,以实现充分就业为前提,把描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称为微观经济学,把描述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非均衡状态称为宏观经济学,从而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看来,革命家开创的学派,让融合家笑到了最后。难怪移动互联网一直推崇“开放•融合”的基础理念。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大融合至今无人超越,尽管随后的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短缺经济学、丰饶经济学兴盛一时。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第四次经济学重大革命

  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融合,以及融合的基本方向将是人本经济学,这一概念由本文首先提出。经济学第四次革命正在发生。

  1. 量子物理学原理的革命性影响。

  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的揭开,对于一切靠数学函数精准计算的近代经济学基础原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实证经济运行中也证明了不确定性原理到处存在。如一场地震或海啸等自然界因素带来的经济影响,一个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事件造成的经济波动,一次经济决策失误带来的连续经济滑动效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一次信息误传或谣言可能毁灭一个行业。这些信息误差是前三次经济学重大革命和融合,从来不曾面对的新挑战。经济学革命成为必然之路。

  2. 数学逻辑正在被信息逻辑替代。

  西方经济学一直沿用一个建立在数学范式的经济学逻辑演绎系统,而且相当完善和缜密。该系统从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前提出发,从而推衍出它的所有命题。这个逻辑前提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或“理性人假设”,即一切经济思考和行为一定是理性的趋势避害,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进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自洽的公理体系。但是理论是否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假设条件必须得到可观察、可重复的验证。遗憾的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博弈论,向“经纪人假设”提出了挑战。

  有一些著名的博弈案例,如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信任博弈(Trust Game)、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等推论中,如果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而让博弈者做出的行为决策,该决策总是不能给决策者带来最优结果,因此产生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理性人假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最优选择,而博弈论证明不是最优选择,要么是经济学的数学公式错了,要么是经济学的前提“理性人假设”错了。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家”从未停止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批判。从行为经济学到脑神经经济学,可惜都未能撼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代替“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学前提。

  信息人(本文原创)概念的出现解决了前提置换问题。所谓的信息人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信息支配的经济学人。由于信息包含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反应,信息人存在“理性人假设”和“非理性人假设”两种可能。把“信息人”做为经济学前提,为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与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

  3. 人本经济学的萌芽。

  假定未来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成立,那么研究分析工具是否也要随之革命呢?无论是主流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所有的研究分析工具围绕的对象都是“经济人”工具。在“信息人”面前要求未来的经济学回归到本源,即经济学为厂商为国家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人的幸福指数、公平指数和个人财富的可持续均衡增长指数服务。诚如此,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倡导的个人中心概念成为第四次经济学重大革命的起点和终点。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重磅:第四次经济学革命来袭(秒速收藏)

  (本文来自《移动互联网全景思想》,更多干货•扫一扫)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