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国际设计节 | 杨明洁——羊舍造物计划

icon 2016-10-04 23:59:51
icon 0

751国际设计节 | 杨明洁——羊舍造物计划

751国际设计节联合新浪家居,共同策划以“东方设计在发声”为主题的4场大师论坛,关注东方文化,聚焦“人文美学” ,邀请文化名人、学者与著名设计师,共同探究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精髓,寻求东方设计无限价值的根源。以此给予大众与年轻设计师更多的启迪,引导他们思考、传承与创新。

☟☟☟




杨明洁

羊舍造物计划

13:30 – 14:15 签到

时   间:2016年10月2日 14:00-15:00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时尚回廊


论坛介绍:

  一个国家的设计实力并不取决那些看似宏大、空洞、浮华的表面,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物坚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作为设计师,我着迷于传统手工艺中丰富的材料、工艺、结构的处理方式以及所呈现出的在时间切片下的,独特的人文美学与生活方式。羊舍造物计划试图通过设计的手段将此独特价值再次呈现,其结果应是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嗜好的。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关注,也是在中国经历了设计断层后,全球华人寻找身份认同在文化与设计上的一种体现,这将会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的符号转向成熟的内在的过程。

主讲人介绍:

  杨明洁Jamy Yang

751国际设计节 | 杨明洁——羊舍造物计划

 杨明洁,设计师、收藏家、YANG DESIGN创始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在浙大与中国美院完成七年学业后,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留学,获工业设计硕士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囊获了包括德国红点、iF、日本G-mark、美国IDE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近百项设计大奖,被权威媒体评价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2005年创办YANG DESIGN,成为中国最具前瞻思维的设计顾问公司之一。2013年投资创办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2015年创办生活方式品牌“羊舍”,致力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再思考与再设计。

  融合了德意志逻辑思维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奥迪、宝马、博世、飞利浦、英菲尼迪、可口可乐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的合作伙伴,从眼镜箱包到飞机内舱,从消费电子到交通工具,从茶具酒器到家居空间等多个领域均有高品质作品呈现。而多年来与绿色和平、壹基金、亚洲动物保护基金所合作的系列公益项目则体现了他作为设计师所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现场直播内容

☟☟☟

751国际设计节 | 杨明洁——羊舍造物计划

 


    主持人: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751联合新浪家居在本年组办的751的国际设计大师论坛,我们的主题是“东方设计在发声”,今天也非常有幸的请到了羊舍造物计划的杨明洁先生,下面有请杨先生!

   

    杨明洁:大家下午好!我叫杨明洁。我是一位工业设计师,或者是产品设计师。所谓的工业设计师或产品设计师简单理解为我们不设计建筑,不设计服装,除了这些之外可能都设计。比如说我们戴的眼镜,手上拿的手机暨我们背的包,我们坐的汽车、坐的飞机,我们的灯具、座椅等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所有东西其实都是我这个职业涉及到的。

    我今天想要聊的话题其实不是关于这一块的设计,而是关于传统的手工艺,并且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在做一个项目叫羊舍造物计划。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呢?我想先分享几个小的案例: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个案例是关于60年,只做铜的表面处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差不多在过年时我去到日本,去到一个高冈县,日本的县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省,日本的手工艺分布很有意思,在每个区域都特别的集中,比如说他们做什么烧,基本是陶瓷的工艺。在高冈集中着日本非常多的金属加工艺。在高冈我拜访了两个做金属加工的手工作坊或者是工厂,它的规模大小都不一样。第一个拜访的是一个60年历史的手工作坊,很有意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60一瞬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这一家人只做铜的处理,只做铜的表面处理。在很早的时候他们会为寺庙做铜的佛像,在他们边上可以看到有一个像一休哥一样的小和尚,就是铜像,他们会做铜的表面处理,到了今天我看到他们的工作室里面会有不同的铜表面处理的效果。

    第三代主人是折井宏司先生,他是老板,他们这个手工作坊不超过10个人,想象60年过去了不超过10个人。他在手工作坊里面给我演示了整个的处理过程,可能他比我年长一些有50岁的样子,但是他的穿着很有意思,他穿着一身的牛仔服,上面还系着一个围巾,这个打扮非常像美国的牛仔。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打扮?他说下面的手工作坊工人都是很年轻的人,作为老板我把自己打扮很年轻,让他们喜欢这么一门非常传统古老的工艺,很有意思。在东京的礼品展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去到东京的礼品展,在礼品展上看到无数家这样的手工作坊,每一家都会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他们做的事情是非常细微的事情,比如说只做铜的表面处理,或者说只做某个零部件的加工。从这个手工作坊上面可以看到,日本人他们不叫工匠精神,他们叫职人精神,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职人精神。这是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后来我还专门去查了一下微机百科日文百,对于职人精神的描述如下,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

    只做自己能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放弃利益不顾,也要使出浑身的招数完成。

    我之前看过一组数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2015年海外游客访日的一组统计数据,中国游客从人数到消费额都位居首位,达到499万人次,共消费约合人民币792亿元。我想这个事情跟日本的职人精神有关系。

    我拜访的另外一家也是在高冈,它是一家更大规模的做金属加工的,包括铝,包括钢材包括锡,包括铜等等。在那个地区相当于成熟的产业链,有很多的工厂配合他帮某个环节的具体工艺,这种模式跟在意大利的加工模式非常像,意大利有非常多知名大的家具厂商。但是知道意大利专门有一个地区专门做很多的部件加工。比如说有一个手工作坊,上百年这家人一直在做皮革的加工,可能大的品牌他们做皮革专门找这样的工作室来做。或者是做金属的加工,这样的体系在意大利、日本非常的成熟,这样就保证了最终出来的产品的品质很高。

       我来讲第三个案例,是跟一个历史更久的一个品牌合作。它有131年,是在1885年诞生的,其实是一个华人的品牌,是一个华人去到南洋去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到今天有131年的历史。

    同样,在这个131年时间里面他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锡的加工。为什么在吉隆坡会出现这样的品牌?我们知道吉隆坡历史上是生产锡矿的城市,我们会想到很多传统的手工艺会跟地区有关系,跟地区有关系的原因在于,在传统手工艺时代,之所以在某个地区某种工艺非常发达是因为它的材料,材料的诞生是有区域性的。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就诞生了一个今天在全球都非常知名的,应该是全球最大的锡器制造商叫皇家雪兰,五年前他找到我,说想设计一个中国的产品,具体设计什么由你来决定,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茶具。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创始人是华人,也姓杨,当然是一种巧合,并不是找我的原因。大概花了1年的时间这套茶具做完了,而且还获了美国的IDEA奖。很重要的一点我并不是刻意去表达是中国人做的东西,或者是东方的,只是把锡加工的优势给充分体现出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第一个加了竹子,这个竹子加上去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外观,而是希望能够防烫以及防撞。因为锡比较软,相对于其他的金属而言。因为比较软,所以加工性能特别好,在表面做了类似于像竹的纤维一样的起伏纹理,这个纹理有一个功能上的诉求,因为我们知道金属的导热性非常快,你触摸到之后觉得有点凉或者是有点烫,当加上这个纹理之后,使得你的手和它表面的接触面会减少,让你的手感会更加的温和。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件产品出来之后,刚好我们的习大大和第一夫人去访问马来西亚,因为在当地它是一个国宝级的品牌,所以他们的领导人就把这个品牌,品牌这一代的掌门人是一位老奶奶,马来西亚有一个封号叫达品(音),像封一位爵士一样,他是当地很有贡献的一家企业。这位老奶奶不会讲中文,她有一百多套旗袍,因为马来西亚天很热,她每天会换一套旗袍,配套的换一双小皮鞋,是非常优雅的老奶奶,她好像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但是不会讲中文。那天她就特意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这套茶具,来招待中国的第一夫人。

    最近我们已经为它完成了第二套作品,是一套生肖系列,目前完成了6件,这件东西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个小孩在诞生之后,跟他身体或者是跟他诞生期间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某个东西,他是一个小孩子可以上下打开,如果他是属猪的,就可以选择一个属猪的小罐子,把他出生之后特别值得纪念的东西放在这个小罐子里。

    在这里可以看到出来的效果比我们的图纸好很多,是因为他们的加工工艺,可以看到  这张比较清晰的大图,他们的加工工艺非常地好。

    接下来说第四个,第四个时间更长330年,330年之前是一个铁匠铺,打铁的,这个品牌一直笑话自己他是专业打铁300年,就打成了全球顶级的厨电品牌,这个品牌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它的使用者很多人都知道。比如说罗马的教皇,比如说德国的前总理,比如说车王苏马特,比如说中国的姚明、中国的章子怡用的都是这个品牌的,300多年以前他们就是一个以精湛的铁锤和铁钉工艺而文明的一个铁匠铺,这是他们之前很早的做成的产品。他们是做金属的厨电产品。

    我们跟他们合作的一个产品设计是个编织的金属限量版的一款橱柜产品,我们一直在研究金属的编织工艺,我觉得它的表面非常漂亮,我们会有很多的其他材料做编织,比如说皮革的编织,很少用到金属的编织,于是我们尝试用铜用锡、铝去做金属的编织,当金属编织完了之后,它还可以塑形,形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形状,可以任意塑形,这是用铜的编织,我们尝试用编织的材料收纳了一些产品,最终在它其中的一款产品上面去运用这样的编织效果,做了一系列限量版的厨电类产品。

    刚刚讲了60年、70年、131年、330年这几个故事,我们就在想其实一个国家它的设计实力并不在于看是喧嚣宏大浮躁的表面,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人会为了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物坚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我们刚刚看到的这四个案例,其实都是坚持了很多年,都有一个特征:第一,很多年;第二,这么多年他们只做一件事情。这样的结果就是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在五年前跟皇家雪兰合作诞生了知竹常乐的系列茶具,第一次涉及到传统手工艺的部分。刚刚讲到工业设计的范围很宽泛,我们更多时间是设计一台冰箱,或者是飞机的内舱,或者是一辆自行车等等,之前我并没有关注到传统手工艺这块,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关注传统手工艺,于是才有的羊舍造物计划。第一个是被其承载的美学、文化与精湛的工艺所吸引,第二个是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举步不前感到遗憾。如果说到传统工艺,中国的历史比上述说到的都要长,有很多的传统工艺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没有演变成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事实上在法国、意大利那些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他们最初的诞生,都是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作坊,比如说爱马仕原来就是做马鞍的小作坊。

    带着这个疑问这两年我在思考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关于中国设计的断代。在2013年的时候,我看了一个棉纺厂的发电站,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它重新改造了一下变成了一座私人博物馆。十多年前我在德国的时候,就很喜欢收那些老的产品,相信在座很多设计师也都有这样的癖好,一种恋物癖吧。特别是男生对于老的机械产品应该有独特的爱好,如果哪一天坦克能够运回中国,我也很想把二战某一架坦克运回来。十年下来,大概收了上千件的老产品,一开始放在仓库,当我看到这个发电站之后,我觉得它特别符合去装这些老的东西,所以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它改造。

      比如说,中间一张图一个很奇怪的形象是二战时候伤员的一个夹具,用来夹断掉的胳膊和腿。边上有一张椅子是用相同材料做的合成板的椅子。这张椅子的材料概念就是源于这个夹具,我们想象一下在中国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这个椅子,觉得是一张很便宜三寨的椅子,我们不了解这段过程。别人告诉我们,这个椅子为什么很经典?我们第一次看到山寨的是从一个厂里拿出来的椅子,很便宜。很多人讲中国怎么不尊重设计师,中国怎么不尊重知识产权啊?这是有原因的,是经历过上百年积累之后得到必然的结果。

    因为这样的断代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很大的是山寨,比如说现在还可以看到路风这辆品牌,大张旗鼓的推这辆山寨的车跟路虎一模一样。很多时候可以对这种现象一笑了之,我承认中国必须要经历这个阶段,否则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二三十年过去了,我觉得应该比较认真的去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山寨伤害的是一个国家的品牌,如果今天再不去阻止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在座的每一位看到这种现象应该尽快去阻止,即便不阻止也不要参与。因为山寨伤害的是一个国家品牌,如果要挽回的话需要几代人努力。

    在今天北京非常热闹的北京设计周,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陶醉在好像中国的设计很牛逼了,其实是狗屁,你跑出国门中国设计师在国际上根本没有地位。我刚从伦敦设计周回来,在伦敦百分百上面,深圳市政府、南京市政府都花了很多的钱租赁展位,鼓励商业设计师在那边放他们的设计,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展位布展的水准还有待商榷,这种行为很好,政府也很希望中国的设计走出去。但是我去到VAN,它是全球非常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它的人流量远要比伦敦百分百的人多得多。VAN里面的中国馆做了一个很小的展览,那个展览讲的是深圳的真实现状,里面是策展人收集了很多深圳山寨的产品,从手机到电器等等,全是山寨的,我觉得它那个展位不超过10个平方,当然这是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中国,我觉得略微有点偏颇,但是很真实,它有思想。展示的是中国当下的一个设计现状,但不是全部。比较遗憾的是当很多人看过这个展览之后,我觉得在伦敦百分百上面,三个地方政府这几年所花的钱可能都是白费了,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事实上中国的设计现在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因为某些事情其实非常大影响或者是伤害到了中国设计师的形象,这一点我觉得在短期内很难去改变。

 我觉得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是任何一个设计在全球产生影响力,跟这个国家背景的基础产业密切相关。

    但是我觉得总要有一个时间期限,总要有一个阶段性。到了今天我想至少在座的这一代人,可能在座的更多是80后,我是70后,我觉得你们不再满足于这样廉价的山寨货,因为你们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多人也是在国外回来,你们知道背后的故事。我们应该也不再崇洋媚外,应该更关心中国自己的价值和美学方式。

    一个丑陋的设计反映是一个丑陋的社会。在经历了设计断代之后的中国,对于当代生活美学的追求是全球华人寻找身份认同在设计上的体现。这两年我们想做的羊舍造物计划也是想通过设计的方法去寻找答案,在这里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说的都是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个现象是什么呢?不知道这样的话该不该公众场合说。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位非常优雅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其实当她穿着非常优雅的中国本土设计师设计的这些服装出现的时候,她对于整个的中国是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在国际上去树立第一夫人的形象,这个现象能够引起新的文化复兴的浪潮,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接下来的阶段是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复兴的浪潮。并不完全只是第一夫人所做的这件事情,她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起到正面影响力的事情,其他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觉得在下一个阶段这样的复兴信号会非常明显。

    回到今天的主题就是羊舍造物计划。我想分享一个案例,羊舍造物计划并不是想去采用传统的工艺去做很符号化的东西。我只想去发现传统当中一些真得有意思的东西,通过设计的方法去进行创新,而这个过程和结果很难去用一个标准衡量,因为我发现做这样的事情和之前做一个家电的设计,做一个飞机内舱的设计,做一个眼镜的设计非常不一样。在两年前,我和团队可能是以苏州为起点,陆续走访了很多的城市,包括瑞典、台北、武汉、腾冲、成都、日本高冈采集了大约有20多种工艺,这张图是在当时的腾冲看在腾冲当地的一种宣纸,整个的制作工艺,这个腾宣是被用到当地的一个纸伞工艺上面,我们在腾冲几经周折找了各处散落的手工艺,最后选择了造纸和纸伞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当地一位姓郑的师傅,他们整个院子里面都堆满了做伞的材料和工具,楼上住人,楼下是小型的手工作坊,他们已经做了几十年。这个伞一开始很天真的想,纸伞是不是可以改造一下,因为这个纸伞现在用的不是很舒服,我们想把它做成更好的伞,所以就去调整了一个伞鼓的形状,伞不是圆的嘛,我们把它做成椭圆形,或者是长圆形的。做成长圆形的,一对情侣可以在一起撑,或者是一大一小,一个大圆加一个小圆,爸爸和小孩可以在一起撑。当时第一个阶段我们想了很多去改造这个伞,把伞改造的更好,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很难,从传统的制伞工艺来讲,很难把这把伞改到比现在的这些用钢结构的钢丝,用尼龙材料做的伞面,从伞的实用功能来讲很难做的比现在的伞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何在?我们并没有把这件东西它的功能很好的发挥出来。甚至还不及现在的伞,我们继续往下想,反复观察这把伞,它可以突破的地方,我们会觉得它很美,它就是很美,但是它不是一把很好的伞,它很容易被损坏,它收起来的时候也很大,拿在手里面也很重,它跟现在的伞没办法比。我们看到现在很多这些纸伞,有人还撑着纸伞这些画面的图片,我觉得都是装的,都是在演戏。如果它不是一把伞,那我们还可以把它做成什么?我们会发现它的伞骨很漂亮,基于传统的手工艺做新的设计,这个里面很有意思的是,跟设计现代工艺的产品很不一样,因为现代工艺非常的成熟,可能要考虑的就是产品和人的关系。但是传统工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你必须深入了解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优点在哪里?它的劣势在哪里?应该回避它的这种劣势。

    所以,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流程或者是结果,而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有一个想法试出来,试出来之后发现不对。我们在做这个伞的设计和研究,在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做废掉的伞,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反复修正的过程。

    后来会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个伞上的纸给掀掉,这个伞骨真得很漂亮,以及上面的线,这是让我们感到最震撼感到最兴奋的一个点。当它透过光之后可以看到那些线以及那些竹子透出来的那种轮廓,非常的美。所以,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把它设计成一盏灯,所以我们就把两把小伞竖放,中间是有灯光的,它就变成了一盏落地灯。

 个案例其实是在进展当中,这是跟南京的一个驻地项目国际设计师的一个驻地计划,也是跟传统工艺相关的,他们选了十位设计师,国内和国外的,去南京当地考察他们的工艺。有四种传统的工艺,我选择的是榫卯的结构,榫卯很有意思,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榫卯,但是真正了解之后一定会被中国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榫卯结构是中国家具区别于西方家具结构的一种材质,西方家具不是榫卯结构,中国的古典家具全部是用木头。这个案例可以展现中国人跟西方人思维不同的地方,中国人用筷子,中国人一种材料搞定,西方人有刀叉,切牛肉的是牛肉的刀叉,羊肉的是羊肉的刀叉,这是中国的一种思维哲学。

    如果让西方人知道这种结构,他们一定会非常崇拜,但不能拿古人的东西出来对不对?所以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设计新的东西,但是毫无疑问榫卯它已经非常完美了,至少它的结构原理已经非常完美了。就在这段时间上海IPM有一个展览是无印良品做的,他展览的就是中国的榫卯,它的名字就叫榫卯展,展出的全是中国的榫卯结构。

    羊舍造物计划下一个项目就是用榫卯去做一些创新的家具,也有可能不是家具。这个是之前做的一个设计,一系列产品是其中的一个茶几,也是用的榫卯的结构。

    最后做一个小总结,首先作为设计师而言,我感兴趣的是传统工艺当中它的丰富材料、工艺、结构的处理方式,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独特的人文和美学价值,以及因为某一个时间段,某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所导致产生的那个时代产品背后的故事,如何将传统很好的融入到当代的设计,符合当下的生活和审美,我觉得会有很多种做法。但是,我个人非常厌恶那些单纯提取传统的表面纹样或者是最初级的那种方式,就是符号化的方式,表面化的处理方式,我觉得是三四流的做法。传统的精华来自于很多的方面,如结构、工艺,刚刚看到几个金属的制造,它完全是不断积累的一种工艺才达到的。或者是一种生活美学上的意境,均是现代人可以学习和探索的地方。

    什么是中国的设计以及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关注,也是全球华人寻找身份认同在文化以及设计上的一种体现,它不是一种刻意的事情,没有必要去探究我设计的东西是中国设计,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德国人造车,不是说要设计出一辆德国的车,它做出来就是德国的车,是个人的设计,不是当成一种目标去追求。我个人非常反感新中式,我觉得很肉麻,不要当成目标去追求,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中国的设计复苏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的符号转向成熟的内在过程。

    最后,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贯穿到我们其他的方方面面。

    讲到这里世界上有两种人两种价值观,一种是信仰式的价值观;第二种是功利性的价值观;只要一有机会,只要有利可图就立马改变自己的方向,这是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我希望在中国第一种价值观的人可以多一点,以上正是羊舍造物计划所希望展示思考和倡导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明洁老师的分享,杨明洁老师也是在做一种引领。通过设计通过创新使手工艺得到复兴,这也是当今的中国设计师要做的事情。现场观众有没有问题请教杨老师。

   

    问:您刚才提到新中式是比较肉麻的一种说法,我是一名学生,我学的就是这个,您能不能再扩展一下?

   

    杨明洁:是说为什么肉麻吗?也不能这么说,这可能打击了一大片,很多人会骂。我觉得很多的定义会让设计师或者是消费者框定在某个范围内,它不应该是一种目标,当我们把某种事情定义之后,会变成我们的目标。你说新中式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我的生活一定是新中式吗?我不希望把设计成为一种限制,它宾客一种非常明显的定义,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不但是新中式,我们习惯把北欧风格、日本风格、德式风格,但我们去问问那些国家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有这样考虑吗?一定没有,百分之百没有。中国的设计师想着设计一个新中式的东西,这是不对的。你去问日本的设计师你在设计的时候一定强调是日本风格的设计吗?不对的。很多时候是我们定义的,你不要按照定义去做设计。设计有很客观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你要满足用户,不要把中国的设计或者是什么式的设计当成设计目标,它只是一个结构。

   

    问:如何把传统工艺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连接?

   

    杨明洁:我们讲传统工艺话它的结构,它的美学价值,比如说苏州的园林或者是刺绣很多是体现中国传统文人的写意精神,这种精神非常优雅,这种精神背后隐藏着是一种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把它解剖开来,并不是说看到的是一个纹理或者是某个形状直接拿来用,我觉得是很肤浅的事情,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可以去考虑,比如说在功能上进行置换,也就是说它传统是用来坐的,不一定。刚才讲的榫卯,它很多用在中国传统的家具上,接下来有可能榫卯的结构不一定是加具,但是保留榫卯的结构,发现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拿出来,未必非要做成跟原来功能一致的东西,我的功能可以发生改变,我的使用场景和使用场合可以发生改变。只要找出它最核心的东西,其他的一些都可以改变,不一定是一把伞,也可以是一盏灯。或许原来的一把扇子,最近我很好的一位朋友叫如志容(音),他在这个领域做的非常好,最近做了一个屏风是用铝和木片做的,整个的结构工艺是跟扇子一样的,他把它放大了,可能有这么大,做的是一个屏风非常的优雅,其实也是在功能和体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结构没有变。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论坛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次感谢杨明洁老师,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接下来今天下午还有两场论坛,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