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创基金这一年把公益基金的钱都花哪了

icon 2017-09-16 09:03:54
icon 0

2017中国设计创想论坛,如期在首都北京浓情盛放。

  本次论坛将一改前两届“多议题多圆桌”的形式,

转向“一主题一圆桌”,

深入聚焦于“设计•生活”这一主题,

汇聚不同领域的引领者,

跨界讨论设计与生活的当下和未来,

探索设计回归生活本源的路径,

寻觅设计与生活新的的联结、融合。

新浪家居全程直播

(长按二维码进入视频直播)

☟☟☟

这将是一场对生活、设计深富启发的共享盛事,与每一个你我休戚相关。论坛将邀请创基金公益项目代表进行公益分享,发布创基金公益之路,启动创想志愿者招募计划,打造最具专业学术深度与广泛影响的年度设计交流公益平台。

▲嘉宾签到

论坛马上开始


创基金理事执行理事长 梁志天

梁志天:我是创基金2017年的执行理事长,时间过的很快,2014年年底就在深圳注册创基金。第一届成立的时间就是(10月3号)。今天我希望给大家一起分享过去几年,特别是2017年创基金是做了什么事情。创基金全名是创想公益基金会,是中国设计界第一次自发性发起、组织、成立的公益基金会,我们有十位中港台设计师在深圳注册成立的。我们的使命是求创新、助创业、共创未来。我们的宗旨是,资助设计教育,推动学术研究,帮扶设计人才,激励创新拓展,支持业界交流,传承中华文化。

创基金是一个要传承的团体,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面我们考虑到,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增加我们的执行理事,去年我们加进了三位理事。我们每个人带着一种使命做这种事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需要有一种退出机制,我们希望创基金再过三年,再过五年,再过十年一直办下去,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还在,或许我们已经不在,但是这个不重要,我们希望一直做下去。创基金是非常严谨的群体,除了理事会还有名誉协会,就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刘珝先生,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王铁先生,及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长邹瑚莹女士担任基金会的名誉监事。创基金同时聘请了安用华明律师事务所。    

2017年做过的一些资助型项目,包括“四校四导师”项目,这个已经推动到全世界很多设计的学院,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包括跟台湾两岸的手绘设计奖及交流活动,今天王明川老师来了,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还有杭州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我们觉得在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必须要让它活下去,我们要推动,把传统的手工艺保留下来。还有残障青少年艺术之旅。我们还制作一个纪录片《正在消失的村落》,这个项目要马上执行,所以创基金能够资助这样的项目,应该也是非常恰当的决定。

   

设计与人工智能分不开,大家知道人工智能可能是对我们的设计或者人类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也跟同济大学和范凌共同制作这样一个学术研究的报告,我觉得我们是全方位的,我们从一些学术性项目,只要它对中国的设计界,对中国人的生活有帮助的,我们还是非常愿意制作。当然,很不幸的,我们都会面对很多的灾难,包括最近发生的九寨沟的地震,我们将义不容辞,创基金把我们的手伸出来,让大家都出一份力,对这个灾难提出救助。

创基金秘书处跟创基金的理事会自发性做的运作项目,包括大家知道的创想学堂公益帮扶,我们有A、B两个计划,A计划是对年轻的设计师的帮扶,B计划是优秀的年轻设计师的出国留学,以及扩展视野,增加知识和见闻的,加强国际交流的计划。我们每年都会公开征集项目,2017年有很多项目提交给创基金,今天下午有一个圆桌会议,还有理事会的会议,我们会把项目的征集很认真讨论,一个一个过,我们希望把2017年项目选定,这也是我们2018年会做的一些项目。创想奖学金的计划,包括自愿者团队建设。今天我们也有志愿者的开启仪式。

作为一个公益基金,我们希望不单只是慈善的这些理事出钱出力,我们还需要大家的支持,包括所有中港台的设计师还有海外设计师,包括媒体,包括学生,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我们这个行业出一份力。 

最后,可能在这里讲有点太早,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下。刚才说我们运作的是设计的教育,目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个创想学院,因为只有通过这个学院,才能够把我们的理想,把我们准确的价值观灌输给设计师。这个学院是面对已经很有经验的设计师,同时也面对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我们没有只关注其中一小部分,我们是希望把我们能够做到的同时让大家分享,我们对这个创想学院还是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在这么庞大的计划里,还需要大家的继续支持。


创基金要运作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很健康的财务制度,我向大家交代一下。创基金财务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透明,大家可以从网上很清楚看到,我们每年征集多少,花了多少,我简单向大家报告一下,去年剩下来的钱大概有2800万,2017年到现在为止,总募资1100万,年度总支出300万,项目支出200多万,现在账目上还有3600多万,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要做一个创想学院,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目标还是要应花才花,我们要把财政做的很健康,很健全。

我们其中一位理事姜峰,几个月前在深圳的创业板上市了,我们在上市之前,我们成立了一个十兄弟公司,我们持股了他的公司大概2%,每天看到他的股票往上推,我们的股份价值每天都在上涨,保守的估计,姜峰大概现在是6000万人民币。已经在这个公司上市的那一天,已经向公众发布,我们十个兄弟把这6000万的股份全数,没有条件地捐赠给创基金。6000万加上3000多万,应该还是可以做点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像我们一样,无私地向中国的设计师做一点贡献。刚才说我们项目总支出2400多万,我不一一详细说了,如果大家想看,在我们网站上都有。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一支队我们支持的企业,特别是公益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是每年真正给我们100万人民币,里面还有一点小故事,去年12月3号,当我成为今年的理事长的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创基金只有三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公益是什么,或者说怎么做公益,开始的时候有些合作伙伴,就跟我们谈判,好,我可以给钱,捐给你们,但是你们可以提供什么服务。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就只能答应,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跟那些企业是有协议的,就是它捐钱给我们,我们利用创基金的十个理事,无论在设计方面,在活动方面,或者在其他方面都给它一种无偿服务,来换他们的捐款。

过了三年,我觉得我们已经走到一个成熟的地步了,我就提出来,我说,做公益应该是无私地奉献,我们在12月3号的年会里,就向这些企业提出来,能不能你们是无条件的捐助。那个时候,有些企业马上答应,有些企业还是有点犹豫,但是通过我们一年的努力,现在签的协议基本上都是无条件的捐赠,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做公益的心。我们今天非常感谢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给他们鼓掌。当然,除了这些金融以外,还有很多爱心企业,过去三年再不同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资助,这个也不能一一念出来。所以我希望创基金是一天一天长大,创基金是用实践证明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我们做的事情还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在社会上面,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跟我们一起走向公益之路,一起走下去,一起走的更好。

我们要把这个声音传达出去,我们还需要媒体的支持,在过去几年很多媒体都给我们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是非常感谢他们。 求创新,助创业,共创未来,这是我们创基金的宗旨,希望大家跟我们一起走下去,谢谢大家。

 

特赞创始人 范凌


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总结


范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受到创新资助的研究项目。我第一个身份是互联网创业者,我做设计和科技方面的创业。第二个身份,去年年底,我自己的公司叫特赞,和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了同济大学特赞设计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把设计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去思考一下人工智能行业下对设计行业,对设计师的一些影响。我们第一个全新的工作就是在创基金的支持下做了设计和人工智能的报告,我们的报告由于有创基金的支持,我们也可以完全在线上供各位下载和分享。下载地址就是左下角这个设计的拼音,欢迎各位指正和传播。

简单介绍一下报告的情况,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其实我们都意识到人工智能不再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科技问题,而更多是重新让我们思考,人类的价值,人类在现在科技那么普遍的场景下,人的价值的视角,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我们讨论的角度,是希望把人和技术之间有一种共融的方式,在这样语境下人的价值是怎么样。在过去半年做了这样一份行业的分析,以及提供了一些对行业的反思。

这个项目除了创基金的资助之外,还是得到了很多机构,很多个人的帮助,这里不一一赘述,有企业、学校、个体的。做这个报告,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初衷,有很多从科技角度出发的人工智能的研究,都在研究技术怎么样取代人,怎么取代人的劳动力。对我来说,这里其实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人也不是坐等着被机器取代的。当机器,当智慧,当智能越来越发达的时候,反过来也启发更多人去突破自己的创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觉得这个报告的出现和研究的角度,是希望提供的是人工智能视角下面,人的创造力怎么得到释放的路径。



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我们反对取代的关系,技术越发达,人的价值越小,我们希望提出来是共同进化的观念。举个例子,很多年前人工智能有一个很重要的试验叫图灵试验,当机器可以欺骗人,冒充人的时候,我们说机器开始思考。有一年图灵试验差不多要成功了,大家都看第二年人要溃败,第二年是机器溃败,原因就是机器学习人的过程当中,人也在理解机器的底线,所以第二年是人类的大胜,所以机器不断给我们人不断的挑战,人也在做不断的成长,这就是共同的进化。我们在数据、连接、算法极度泛滥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创造性。

我的报告分四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关于工业4.0,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人工智能作为政治经济的大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怎么样被重新定义,从过去对工业的定义,到现在对智能经济的定义。第二个问题,我们不是在说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设计,而是设计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设计行业为什么需要数据、算法、连接。第三个问题是产业是最敏锐的,设计恰恰是和每一个产业都有若干个结合点,所以设计这个实践的场合已经被人工智能化了。第四,是对我们所在行业有启发性,人工智能如何建构设计的未来,包括设计教育的未来,设计实践的未来,包括我们怎么思考新的知识产权,如果机器能够学习某一些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产生出来的衍生的设计,知识产权怎么保护,都会对我们接下来思考一些设计,现在已经在讨论的问题进行重新的定义,我只会分享其中一小部分。


    我们是2017年4月27号,和阿里巴巴合作发布的设计人工智能的报告,累计的浏览量23万,我们非常有意识让这个报告的声音,让报告的讯息、角度,更多的去非设计行业的媒介当中接受挑战,其中有一家媒体,新智元是比较重要的媒体,他们对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评价,这是当时在阿里巴巴发布的场景。在阿里巴巴之后,我们也进行了7次宣讲,最近一次是在深圳,姜峰老师和创基金的伙伴也参加过,中国在阿里和腾讯都做过相应的分享。我们累计手机了两个样本,来自于业界、学界不同等级,不同学校毕业的,开始阶段是1300多,创意相关的解决方案有一百多个,我们得出了一个数据就是脑机比,用一种合适的比例协作,今年的脑机比是1.55,我们看看明年是多少。

  我们说说教育方面的工作,大家对人工智能,对设计教育的设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稍做一下总结,当机器可以做通用的创造工作的时候,人的价值是差异化。比如说人求职、求学的相对低效,何以成为更完善的16世纪文艺复兴时的完整的知识分子。最后是阿里巴巴一个负责人的观点,他说设计师最大的挑战是有效的数据解读观念,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做出价值判断,所以设计的价值或者设计师的价值,可能更多的是传达善意,传达价值观,传达正能量。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设计和很多行业不一样,很多行业是通过数据,通过算法去优化,得到最优解,但是设计是拥抱不确定性的,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得到意外,得到惊喜,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人工智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需要突破我们的经验、尝试、常规,启发我们做更多的创造。总有一天,机器能做所有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人的价值是什么,人的价值就是创造。那个时候,设计师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做一个美的方案,是把价值观带到这个社会上来。

金羽翼创办人 张军茹


艺术成就梦想


张军茹:我们跟创基金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去年12月3号我参加了第二届创基金论坛,今天也非常容幸跟大家分享这两年来金羽翼做的项目。从2015年开始创基金支持了我们,我们做了10位小画家的计划,为他们拍了视频,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支持下出了一本画册。2016年举办了全国的残障少年儿童艺术大赛,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个片子,就是在获奖学员中挑选了7名,今年5月22号到6月2号在美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艺术之旅,金羽翼可以说是创基金最大的支持项目,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待这些残障人士,不是作为医生或者老师面对面的一定治好他,而是要尊重他的差异性,认可特殊性。艺术是最长情的陪伴,金羽翼在创基金的资助下,从精细动作的协调,包括专注力的提高,以及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非常快乐,非常好的享受。其实自闭症和抑郁症不是一回事,我跟大家普及一下,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大家很容易认为它是一个形容词,其实它是医学名词,是先天性,广泛性的发育障碍,一岁的时候就会被诊断出来。前不久小朋友画廊被刷屏,一天多时间就筹到了一千多万,很多人问我那是你们的画吗,之后有很多的质疑声出来,其实99%的自闭症的孩子都不会画画。


在这我要澄清一下,自闭症不等同于天才,自闭症在我们国家被确认为叫精神类残疾,它是有残疾证的,精神类残疾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是四级,他们会在某些方面会有特长,但是最低级的一级可能会被在关在家里,甚至拿铁链子锁起来,所以是没有可比性的。在金羽翼有接近200个孩子,每天在从事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健身操,从去年和前年开了篮球和网球课,帮助孩子们舒缓,像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躁动,通过艺术可以帮助他们得到康复的。我的结论是,大概在自闭症孩子当中有15%是有艺术天分的,并不是99%不会画画,都是由老师和家长代笔的,也不是说全部都是天才。

这次艺术之旅获得了非常多的感动,有些人说自闭症能坐飞机吗,长途跋涉,他们能够完成十多小时的飞行吗,其实我们做了非常严密的部署,我们在上飞机之前给孩子们做了很多卡片,乘务长有一个宣导,需要他们定时看望他们,给他们一个小礼物或吃的,再有一些卡片给到他们座位身边的人,上面写着我是谁谁谁,我来自于中国哪个城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后面是他们的障碍类型。之后我们会经常看望他,一路上十几个小时飞行非常顺利,在美国本土也没有遇到突发事件,非常顺利。分享一段大海爸爸的话,他说,当他电话得知他获得了2016全国残障少年儿童艺术大赛,大海获得绘画一等奖的时候,他在电话里非常平静,但是放下电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当时他带着儿子在广州,对面是美领馆,他说我会带着你去美国,过了不久他就有机会真的去了美国。

这张是来自于福州的男孩子,确确实实在钢琴上是天才,小的时候妈妈就发现,他在音乐方面非常敏感,而且对乐谱非常快知道,在家里教他弹琴,结果老师催着他,你要经过我的课程才能去考级,上了10次钢琴课考过了10级,真的是很不错,而且我们在安德森自闭症中心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手拉手唱《茉莉花》,请他作伴奏,结果他第一段进,第二段进,高潮部分是用手势和语言指挥着我们,所以艺术给孩子们带来的能量巨大。因为他的生活非常规律,这次我们去美国,由于安排的非常得当,孩子们非常开心,所以没有出任何状况。他妈妈也说,平常为什么不带他出去,因为经常会遇到一些,别人会骂他,虽然他说不出道不明,但是他也会非常生气,甚至自己自残,打自己。

王明川

2016设计手绘奖



王明川:这是我们两年前得到创基金的青睐,而且也得到大师的一些墨宝,一会可以看到几位老师的手绘图,主要是两岸的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再来就是手绘设计,因为过去没有电脑的时候都用手绘,手绘的艺术性和温度大家都有体会,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出来。今年内地有11个学校,台湾有4个学校,可见内地现在越来越重视这个竞赛,也感谢天津美院,台湾也在争取优秀学校的参与。去年我们到北京,到梁老师那边,还有戴坤老师那边交流学习,获益非常多,这次到了深圳。

这是去年在台湾,这是两地在北京和台湾,台湾张老师也作为指导,还有理事长也接待他们。这是两岸手绘设计浆出版刊物,这是梁老师、林老师、陈老师都有很多的作品在手册里,可以欣赏他们过去手绘的作品。这是邱老师、戴坤老师,还有很多老师的没有搜集到,还有台湾的老师。

2017年获奖的作品,今年是以会展,一些文创展览作为空间,这是要现场画出来,不是在家里先画好,而是在现场画出来,这是台湾的作品,表现可能不太一样。这个是初赛,在各个学校,然后到了最后汇总到一个地方。这是在初审的时候,包括邱老师也在。这个是决赛的地方,台湾是50位,在一个空间里,5个小时,内地也有很多学校,南北差距比较大,没有办法一起来,但是各个学校都会有同时间,都有录影下来的时间,保证公正,最后两岸的作品都会汇总到台湾终审。

 颁奖典礼在深圳,我们也得到很多老师的指导,这是在姜峰老师那边的工作室,他们最感兴趣,最兴奋的就是得奖的人又到现场得到大师的指导,看到他们的经历,还有评奖的过程,这是公益的意义在这里。这个是洪老师谈到的装饰性的东西,陈设的东西。三天在深圳,三天在台湾,我们到何理事长的工作室,还有一个民宿的大师也在现场,还有有十个不同类型的民宿,几个老师也去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类型,一些企业赞助他来经营。这是在博物馆的采访,两岸年轻的学子能够一起交流是最大的收获,未来也可能会激发一些交流的成果,包括对设计的影响,这个是意义深远。

    最主要,我特别感谢创基金促成两岸大学院校深入的交流的机会,也把基本功学习好,谢谢大家。

沈少民工作室艺术家 沈少民

沈少民: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今天我们不得不坐在马背上,大搞军事和政治,是为了明天我们能够搞科学和哲学,是为了我们孙子那一代能够搞艺术。今天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因为热爱艺术,也因为创基金,我们坐在了一起。

我本人并不是专业的纪录片导演,我也不认为我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我是做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但是在我这没有这种界限,我觉得纪录片它是更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更直接的直指社会问题的软肋,所以我选择了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我们应该记录的事情,近几年我用纪录片做了很多作品。今年巴塞尔有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们最后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记得美联社的记者问我说,你下一个作品是不是要做一个金正恩的,我说不会,他接着追问,下一件作品是什么,你准备做什么,我说我下一个作品是要拍一部纪录片,记录即将死去的村庄。

因为前几年我经常带学生做作品,我发现了一些,可能在两三年以前,我已经开始关注村庄的消失。我们在浙江金华拍了很多素材,当我们真正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们再次去的时候,三年前拍到的村庄已经消失了,在网络上我们查到了很多资料,中国村庄消失的速度非常惊人,我想再过10年或者20年,也可能更短的时间,我们下一代可能不知道中国的村庄是什么样了。我们今天的记录是为了明天的记忆,我们能得到基金会的支持,让我这部纪录片启动,让我对基金会肃然起敬,你们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你们不仅仅是基金会,你们推动了社会很多事情能够向前发展。

M+博物馆M+设计及建筑副策展人王蕾

重思贝律铭:百年诞辰研讨会

 

王蕾:我再次感谢创基金的热烈支持,代表我在建筑设计策展工作,非常感谢你们的热烈支持,赞助有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的城市贝律铭百年诞辰研讨会,首先让我很快介绍一下我的单位。M+是一件香港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大楼是由瑞士建筑事务所设计,计划于2019年年底开放。M+大楼将成为香港西九文化区的中心建筑。作为一间跨领域的博物馆,主要展出21世纪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机流动影像,并致力于探究这些领域见得交流和沟通。M+博物馆是从香港、中国和亚洲角度出发,以国际视野探索全球。目前也已经建立了大约5000件的永久藏馆,有两千件作品。我们从2012年已经举办了各种活动,包括研讨会,教育活动及展览。2016年8月主办的展览,到2019年M+大楼落成。

M+大楼开幕后我们就要举办首次贝律铭大型回顾展,展览将深入研究这位杰出美籍华人建筑师的生平和作品。作为该展览的介绍,用崭新的眼光看待这位伟大的建筑师。研讨会将帮助大家更深入广泛理解和研究这位建筑界的先锋人物,以及全球跨国建筑景观中复杂的艺术与贝律铭之间相互关系。贝律铭身为20到21世纪早期的建筑大师,学界到了今天对他和他作品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所以我们觉得贝律铭长达60多年经历,与社会文化地缘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我们征集论文的时候,非常欢迎扩大大众对贝律铭还没有发掘认知的内容,涵盖学习、教育经历,建筑作品,包括贝律铭早期在中国的生活,苏州、上海和香港对他生涯的影响,以及他在国际集团扮演的角色,还有他对中国空间性概念,尤其是中式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及发展经济学中,全球资本主义在亚太地区,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身为环球建筑设计师的角色。


 今年4月底我们按照征集到的论文举办两场研讨会,今年10月12到13日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举行的研讨会,将包括这些演讲人,大家可以看到名单,都是跟学术、建筑有关系的人。这个海报是刚设计出来的,是台北(王志红)先生设计的海报。研讨会第一个主题关于建筑科技,包括贝律铭运用混凝土的方式,还有50年代设计结构创新的例子,还有香港中国银行及日本博物馆大桥的结构,还有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结构。研讨会第二个主题是关于空间及形式实践,演讲稿包括贝律铭早期为波士顿政府中心设计,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及建筑科学研究的关系,还有贝律铭对中式景观的了解及应用。第三个主题是关于威力、资本与大众,包括关于总统式景观,还有香山饭店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酒店兴建,还有新加坡中央商务大楼的设计,还有贝律铭拉德方斯设计。

今年12月15日在香港大学举办的研讨会将包括这些人,包括台湾、新加坡、美国各地的学术家和建筑师。第一个主题是中国视野,包括哈佛设计研究院极端现代主义者,贝律铭,沃尔特,还有一再现代中国的塔楼,还有贝律铭苏州美术馆的空间立体视野,还有贝律铭的极核形式与空间背后1970后的研究。第二个主题是空间及形式实践,包括贝律铭的上海中国美术馆,还有早期的建筑设计。第三个主题关于资本及观念的全球流动,包括贝律铭在新加坡设计的华侨银行中心,为亚洲全球建筑的前身,及海外华人资本主义下的新建筑,还有伊朗德黑兰市中心的城市计划,还有贝律铭在建筑部门规划发展方向,最后是关于贝律铭在亚洲的影响的圆桌会议。


雨城区普乐同行青年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罗敏

四川雅安的创想学堂A计划公益分享

罗敏:首先,我想对我们自己做一个简单介绍,我们项目名称叫星辰计划,也叫摘星星的人,这是我们最先的名称。我们机构名字叫普乐同行,我们希望在我们服务的人群里大家多能感受到一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的快乐。设备给大家做一些介绍,我们机构主要是在灾区重建过程中,为灾区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服务和陪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雅安所有农村的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美育课,通过重建以后,学校重建起来了,有教室,但是没有老师,甚至有的教室里没有一点点水彩笔、纸。当时我们偶然看到了创基金项目征集的信息,我们赶紧结合自己家乡的优势,在雅安有四川农业大学,在农业大学里有一个艺传学院,我们整合了老师和同学的资源,我们设计了四套方案参加这个项目征集,最后我们以星辰计划入选了创基金资助的A计划。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教育学中的任务导向设计课程,为期一年的课程中我们设定了四个目标,首先是画一幅画,做一个手工,唱一首歌,演一台舞台剧,我们希望在创想学堂里,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可以不改天性,希望他们在自然中学习,去认识美,创造美和保护美。我们认为美不只是一幅画,比如身体之美,还有情感之美。项目执行方式是前期通过招募和培训老师,以及每周六定点定时定老师的方式上课,当时我们到这样的学校的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老师没有办法自己去,我们是每周六早上自己开车送老师过去上课,我们在一年的项目中,都是同一个老师,为什么是同一个老师,因为相同的老师能够确保跟学生之间保持情感的枢纽,以便于课程开展。之前在很多志愿服务中发现,如果志愿者以流动的形式上课,这个课程的连续性就很难得到保证,而学生跟老师之间的情感建立起又分开,我们在这个阶段中,这个老师是固定的。实践证明,以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人员稳定,保证课程顺利实施,到现在上了总共有40节课,学生人次达到了1200人次,其中有16到20个学生是固定参加我们的课程。创想学堂用了一年时间的坚持,吸引了非常多人的关注,包括新华乡所在的天全县,他们希望我们这个创想学堂不仅在新华乡,也希望开设在其他的17个乡,我们接下来会吸取课程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培训当地的文化干事以及将课程录制视频的形式带到每个乡镇,来推广这个品牌在雅安的影响力。

前段时间我们参与了创想学堂A计划的票选活动,当时确实非常努力在拉票,因为很多人都问我,你拉到第一名你会怎么样,你们会得奖吗,我说不是,如果得到第一名,我们就可以去北京,跟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们这样的课程,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完善我们的课程。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发动全雅安的人做这件事情,这样的宣传其实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在资助我们做这件事情,我们做这个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虽然在农村教画画看起来是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就像戴坤老师他们上次来对我们项目进行检查的时候,当时说了一句话,他说小事情就是要通过坚持,就会变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机构还有我自己坚守在雅安,能够做好这样的小事情,我自己觉得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刚才我看视频的时候,我不敢转过头看,一看的话就会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辛苦的付出,我怕我控制不了情绪。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会,希望表达我们对创基金各位理事和各位嘉宾的谢意,感谢你们对我们方案和理念的认同,这是非常大的支持。我们有机会为我们家乡的农村孩子发声,也是我们希望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原因,让我们农村的孩子,我们农村的孩子代表了中国现在有6100万的留守儿童,希望大家看到他们的需求,在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我们希望结合农村的素材,给农村的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美育课。最后,刚才听了沈老师发言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有一个内心的想法,我们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所以我们做好农村的课程,就是在为传承中国的文化,在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深圳市创域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设计总监殷艳明

创想学堂A计划

殷艳明: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第三空间的故事。大家看到第三空间是一种建筑,是我捐献给我的家乡,云南彝族乡村小学的一栋建筑,这个故事的由来,我毕业以后一直关注教育,在我大学毕业第一个实习的学校就是乡村的学校。另外,从我的孩子更有切身体会,他小的时候我带他到一个居民楼里画画,他不敢进去,空间特别压抑,很多的画纸,他就退却了。我把他临到这个美术馆的时候,自然就放开了,在这个里面开始了对艺术的喜好,这也是我一个小小的由来。


2015年11月份的时候,我来到了我的家乡云南玉溪,我想说,做公益大家捐钱捐物都在做,作为设计师能不能利用自身优势做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呢,所以我来到了彝族的乡村小学,这一天我考察了四个学校,我发现在大山里的孩子,实际上他们的基础教育设施是不缺的,教学楼都有,但是放学以后怎么办呢,要么就是在操场上野跑,第二就是回家务农,所以能不能做一些空间。我来到了彝族的民族学校,背后层层叠叠的大山和民居特别感染我,这里就是我要做的第三空间。

设计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做设计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应该把这样的空间让儿童,让孩子能够在里面放飞自己的心灵,对未来,对世界有一个探索。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设计。这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到完成花了500天时间,我想跟大家讲讲背后的故事。这个共年是多功能空间,占地200多平方,三层,这里有孩子的阅读区、涂鸦玩耍区、上网区,还有舞台表演区。从奠基仪式开始到建造的过程,我们遇到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一些高压电线,还有在下挖过程里,因为地下积水,如何把建筑的牢固度做的更牢固,我们把9根钢梁打到了地下。因为云南的雨水特别大,防水是要解决的问题,在防水层面上我们用了五层,而且选用的是现在最新的防木纹的彩涂钢板,屋顶的角度是锐角,这个机器无法完成,所以在工厂是人工做的,这也是一个难点,这是室内施工的过程。其实我觉得它像黑暗当中的一束光,要给当下美丽乡村一个光明。我在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理念和创基金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个项目是探索性的项目,我们坚持的是一个理念,我们希望不是通过故事,而是通过一个空间,通过未来一代一代孩子在这个空间里感受,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大家看到这个建筑背后是民居,传统的民居代表的是过去和历史,我们第三空间应该象征着当下和未来,我希望在这条轴线上代表孩子们不一样的感受。


这是一些过程,我们叫它房子里的房子,空间里的空间。在空间的变化里,可以看到天花板悬挂物就是一些小房子,这都是我们设计师亲手做的,既是一个挂饰,也是对孩子的热爱。在阳光和有风动的时候,它旋转的五色斑斓的色彩会投射到地面,很有意思。小房子里的灯,这是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半通透的空间会随时在早晨、中午、傍晚都有不一样的变化。

我在建造的过程中,我从始至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坚持,因为当时校长给我发了两段话,如果我们校园里有这样的作品是很幸福的事,第二句话就是我们农村学校校长的梦想。这个作品里有小未来,也有大未来,小未来就是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我们给了孩子第三空间。就是用设计和教育相结合,弥补了当下乡村教育体系里缺失的部分,这个楼它不仅仅是是一个建筑,而是有更多的可持续性,可发展的探索价值。


这是和创基金做的美学课堂,创想课堂。未来会持续做更多的和艺术有关联的各种活动。卓域楼的未来,第一是通过空间设计实现艺术和设计在学校美学教育上的共享。第二,它是一个公益平台,有了这样的空间,它为未来各种公益力量的导入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互动。这个过程里我们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包括创基金等等。这样一个项目,其实它不仅仅是在当下,更多的是要把未来带给孩子,一代一代的学生,当他们从这个空间走出去的时候,他们对美学的认识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慢慢滋长。另外,如果这样的项目能够得到持续推广,它的未来的公益的力量,还有它的理念会影响更多的人。


余杭融图书馆创办人张雷

公益项目

张雷:我来自杭州From余杭融图书馆,感谢创基金各位理事,感谢一直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就是创基金从2016年开始资助的。今天特别激动,第一次来到创基金年会,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和我们所做的事,我们也为了让这次旅途,这次演讲在我们的生命里更有纪念意义,我和执行馆长特地选了一辆绿皮火车坐了13个小时,今天早上到了现场。那趟火车大概是18年前我从天津去杭州上学要坐的火车,当时是最快的一趟,13个小时,现在已经降为绿皮火车了,看着还挺怀念的。


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源于2009年,大概8年前,就是从传统手工艺到材料,从材料到设计。这是2010年,7年前我和两位搭档,一个来自德国,一位来自赛维利亚,两位设计师,我们三个人是From余杭融图书馆创始设计师,我们当时跟余杭一个作坊合作。我们当时改造了油纸伞,但是没有改造太成功,继续做的时候,我们从油纸伞糊伞这个工艺,如果在曲面上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涂下来的时候发现变得十分的坚硬和坚固,那是不是可以糊一个更大尺寸的东西,我们就糊了一个大尺寸的双曲面,这就成为了飘的纸椅,不是因为它卖的好,而是它告诉了我们自己,传统手工艺,非文化遗产是可以转世的,一个油纸伞如果可以变成一把椅子,那就可以变成很多东西。我们从油纸伞做到灯具,然后做到椅子的过程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过程是不是可以重演,它不是一次巧合,如何让它进行重演,我们开始了研究,把油纸伞里所有的材料做了解构,把72道工序分析一下,比如说糊伞的工艺,纸防水的工艺,还有串伞的工艺,这些会不会变成其他的东西,所以我们做了尝试。

这是留美华人黄老师,他用纸伞的结构和工艺,改变了它的参数,做了这样一个庭院,很有意思,一个水转一圈就可以流到下面的池子里,然后可以种一些花。在京杭大运河的旁边,杭州市政府做了一个永久性亭子,供大家可以坐下来乘凉,这是一把纸伞的作用。这是一位瑞士的设计师,很小他家里就有一个巨大的灯具,但是他长大以后看着灯具小了,他一直想做一个非常大的灯,他看到了余杭的油纸伞,他做了这样一个吊灯。


这是生活在丹麦的,德国和韩国混血的设计师做的,用油纸伞和竹笛处理工艺做的灯具。这是捷克设计师用优质散的结构做的铜的装饰。后来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以后,如果油纸伞可以变成这么多的东西,是不是其他的手工艺也有可能这样干,所以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是我们在杭州富阳的竹纸,它做到纸浆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小的模具,让它变成叶子的形态,就在贝律铭建筑前面,我们把这个叶子搭起来,变成了一个屏风,在卢浮宫做了三千片的叶子做了一个展览,都是用竹子做的,这个在杭州富阳采集材料,在余杭手工做起来的屏风,创造了这样一个空间,这些叶子后来被几十个巴黎市民留在了巴黎,我有时候寻找巴黎房间的时候会看到这些叶子。这是杭州雕版印刷的工艺,我们做到了标致汽车的概念车里,这是融的工艺,这是爱马仕橱窗里的装饰。后来我们开始了融的展览,过去我们邀请了72位设计师,参与了融解构的工作,创造了60多件作品。后来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诞生了,做了这么多手工艺研究,做了这么多材料,我们只是自己用,邀请了72位设计师用,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材料和手工艺共享给全天下的设计师,我们就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要建一个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来这里寻找材料并应用。在2015年我们建立了这样的图书馆,所有的器具和东西都是用传统手工艺建立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对传统手工艺做研究,用这个结构做研究。

就在这个时候创基金出现了,创基金在我们最需要和最关键的时候进入,支持了余杭融图书馆图书馆创作团体和研究团队,开始对中国31个省做全面的普查,这是我们2016年和2017年考察的手工艺作坊,这是今年即将考察的省份,这是过去两年间,在创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对中国30个省的手工艺做了10种分类,这里包括陶瓷、琉璃、自然物、混合材料等等,为了让设计师更容易找到这些材料,而且每个材料背后一定有一个作坊做支撑,如果设计师想做一个作品的时候,自然而然选了三种材料,可能一个在云南,一个在贵州,一个在北京,就是很自然的,让不同的手工艺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非常自然,它不是为了保护手工艺而保护它,而是为了真正用它,最终可能会形成保护。


这是四川和重庆的手工艺匠人,最近一次开了材料分享会,我们每个季度,在图书馆向公众做分享会的报告,这是我们在那个季度考察的作坊和手工艺材料,这是7月份的分享会,是在四川和重庆做的手工艺产品,来的大部分是设计师。这是我们在米兰设计周上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馆,在这个设计周上我们带去了200个中国非常经典的手工艺的材料。这是现在正在上海做的材料展览,也是面对设计师进行应用。我们在北京设计周上也会做这样的展览,驻场设计师计划,我们每个月会在全世界各地寻找三位独立设计师,来到杭州余杭融图书馆做手工艺和当代设计的创作,在这里是捷克的设计师,这是葡萄牙的地摊设计师,这是意大利儿童教育的艺术家,这是一位以色列的设计师。这是我们要实现的整个圈,它是从传统手工艺,解构到材料,把他们交给这些设计师,交给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最后形成当代设计,我认为融是一种循环,是从手工艺到设计的循环。这就是融图书馆背后的团队,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在过去7年所做的工作,我们也非常非常感谢创基金和创基金各位领事和各位老师的指导,让余杭融图书馆走上了又开心又艰难的道路,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未来40年间我们能够坚持走下去,为中国和全世界的设计师做一点点的支持和贡献,谢谢各位。

志愿招募启动仪式


代表:大家上午好,我叫毕夏,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我是一名创想志愿者,今天宣讲创想志愿者招募令。有人说,创基金在做一项很独特的公益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创基金关注的重点不在于物质的温饱,精神的疾病,而在于精神的丰盈,创意的激发,美学的繁盛。这看起来不那么显而易见,立竿见影,但是创基金还是做了。因为,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创意的时代,一个值得感恩和赞美的时代,我们需要做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为我们所热爱的创意产业。


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领域、不同理念的设计师、学习、职员、艺术爱好者们,如果你热爱创意产业,热爱生活,热爱美,在有所爱的同时也有所长,请加入我们!成为我们的创想志愿者,和我们的理事一起去社区涂鸦作画,去工厂打造创想车间,飞越千山教孩子们绘画手工,奔赴前线浇灌项目落地生根,参与论坛见证公益盛事,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和创基金一起去创想,并实现。

亲爱的朋友们,正如你今天所见,我们在做一件不同寻常的公益事业。当你以你的灵魂做事,你会感觉一条溪流在越冬,你会感到一种喜悦,是的,你会感觉逾越充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一如世人鲁米所言:让我们所爱的美,成为我们所做的事。是的,我们所做的事,将成为这个世界的美,也就是我们所爱的美。加入我们,创想志愿者们。几周前我参加了创基金奖学金评审比赛,有幸入围了16强,更成为了创想志愿者,我将带着这份荣誉和创基金一起,把我们所的事继续做下去,加入我们吧,创想志愿者。

 

大合照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