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笨粗到短小轻薄?林作新教授如何看待年轻人喜好?

icon 2019-07-02 15:02:51
icon 0

摘要:看了一篇讨论2019年中国家居行业流行趋势之下,消费者的转变的文章。其中对90后消费者倾向的描述,觉得不是那么真实。

  

    文章描述“消费升级的背后,是自我意识消费的觉醒和审美消费的崛起。

  他们主张告别格式化,选择自定义的生活方式,他们更看重消费与自身价值追求的契合,而非主流价值的认同。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希望通过选择独一无二的时尚产品,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这样的描述是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甚至十分“学生气”。

  然而现实果真是如此浪漫吗?

  我经常认为:浪漫与优雅,是建立在富裕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常常听到许多人说:欧洲人真优雅。然而,欧洲人的优雅是建立在早年对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财富之上的。

  因此在设计、生产、销售家具产品时,不要听这些忽悠,要面对社会的现实。

 小房型

  高房价、低收入,这个社会现实讲的人很多,不是我要在这里讨论的,我只谈谈高房价、低收入对家具业的影响。

  现在的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高房价低收入的结果是房子越建越小。最普通的房型是80平米左右,据说占70%以上,扣除坑人的所谓公摊,实际面积就只有50——60平米,这么小的空间,可能要住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两夫妻,1——2个小孩,夫妻上班,需要上一代老人带小孩,因此需要2——3间卧室,然后是客厅餐厅。大家可以想象各个空间有多小了。

  年轻的消费人,面对的是窘迫,哪里来的浪漫?

  定制家具

  小房型、小空间,这几年倒逼出了定制家具,人们直觉地认为:空间小了,就得用好每一寸地方。

  首先是厨房柜,中国人现在是清一色、全盘接受了西方、德国的厨房柜的设计、32mm的生产结构工艺,在中国毫无保留地照搬,连所有的材料、五金配件等等,都和西方一样。

  小房型的厨房间,都很小,其实也没有可以发挥设计的空间,然而也从来没有人去考虑中国人是怎样做饭的,和西方一样吗?当然不一样,那厨房柜应该怎样重新设计,才符合中国人的做饭方式。

  更进一步探讨,南方人煲汤、北方人和面,中国的南北方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如果说家具必需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需求,那我们至今是没有做到的,还奢谈什么:“选择自定义的生活方式”?

  我不做厨房柜,因此不想继续说下去,回到2——3房2厅的布局,我们的年轻人,真的有那么多东西,需要那么多收纳,那么多定制橱柜吗?

  这些板式的定制橱柜,包括大衣柜、书柜、厅柜、鞋柜、边边角角的各种各样的柜子,从地板做到天花板,从左墙做到右墙,把原来很小的空间,缩得更小,大家有没有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这些板式家具,在如此小的空间数量如此之大,叠加起来的游离甲醛对健康有多少伤害。定制厂家可以用国家合格的标准板材(E1),但由于有叠加效应,1.5mg/L+1.5mg/L+1.5mg/L……,结果会怎样?

  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肯定超标,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一屋子的定制家具,可使用的“寿命”是多久?3年5年,10年8年?其实不必等到破损不能用了再拆换,在不同时期,你会觉得不合用了,那时就得拆。

  和成品家具不同,拆除这些定制家具是十分麻烦的,会将房子搞得乱七八糟,甚至会损坏地面、墙面、天花板,日常生活会严重受干扰,这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还都是新安装的,还有那股新鲜劲,过几年你再看看,肯定是怨声载道的。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老年人→年轻人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老年人的心态到年轻人的心态的转变。

  有一种现象,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从农村或城中村迁徙到安置房,这种房子里的东西特别多,连公共的过道、走廊,都会被各种各样的物件堆满。

  这种现象其实很好理解,这是农业社会的人(村里),搬到工业社会(城镇)的过度,什么东西都要,什么东西都得保留。因为在农业社会,物资太匮乏了,因此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掉。

  老年人也一样,尤其是中国的老年人,经历过非常贫困、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他们的人生经历,使他们非常爱惜所拥有的一切,于是所有的东西都带着,带到城镇的安置房。

  但是时代改变了,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阶段,新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在物资富裕的时代,他们因此会和老年一代形成严重的代沟。但这种认知的代沟,在中国不像西方那样爆发成冲突,儒家的中庸文化,使这种冲突变得更为缓和,因此这种农业文化转变成工业文化,老年人的认知转变为年轻人的认知的过程变得更为缓慢。

  因此三代人住在一起,彼此迁就,这在西方社会是少见的。

  于是房子还需要很多橱柜,来收纳那些用不上、用不着的东西,但最终,80后、90后的年轻人当家做主之后,也会和发达国家那样,走向“低欲望的社会”,会觉得东西越少越好。

  于是就得开始拆掉今天做的大量橱柜。

  傻大笨粗到短小轻薄

  三月份在深圳展期间当评委,其中一个丹麦的评委汉斯(他曾经担任过曲美的设计师)对我说,现在他的工作,是替一家日本企业做设计,日本人要求他设计一张椅子,不得超过两公斤重。

   

  发达国家的家具,都走向小型化、简单化,你看看日本的家具,不但体量小,而且要求越轻越好(当然在承重等结构上要符合标准),你或许会说:日本人个子小(其实今天的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超过中国人),那英国人呢?德国人呢?高头大马的,用的家具,和日本人一样小,这是后工业化、大都市人的心态:东西要少、要小;穷困的农业社会:东西要多、要大,还要重!

   

  搞工业也一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搞钢铁、水泥等厚重笨粗的工业;发达国家搞芯片、电子零件等短小轻薄的工业。

  这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无可厚非。

  那回过头来说这50——60平米的空间,从家具的角度来说,应该尽可能少,14——16件套足够了。家具的尺寸尽可能小,比如餐桌,家里3——4口人,1200mm的桌子就够了,如果超过4口人,那1400mm的桌子最大了,没有必要买1600mm的餐桌,太占地了,房子小,大小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多留出一点空间

  设计尽可能简单,许多设计师把握不好家具与艺术之间的“度”,过度设计,变成了艺术品,然而家具归根结底是日用品,但这日用品除了功能性之外,也要好看,因此需要设计师来修饰,但别修饰过了头!日用品不是艺术品,日用品是在家里用的,艺术品则摆放到美术馆去。

  结论是:大中城市的年轻人用简单的、小型化的、高性价比的家具,让生活不要那么窘迫。(作者:林作新)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