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仓院展可以看到什么?

icon 2019-11-12 12:02:39
icon 0

摘要:10月14日开展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千年之美》和10月26日开展的奈良国立博物馆第71回正仓院展都以纪念新天皇登基作为展览的机缘。

  10月14日开展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千年之美》和10月26日开展的奈良国立博物馆第71回正仓院展都以纪念新天皇登基作为展览的机缘。这两地的展览据日本当地人说是他们几十年也未见到的最高规格的正仓院宝物展。所展出的展品无论数量还是珍稀程度都是前几十年未曾有的。

  我在日本这两地看展期间,见多处博物馆和寺院也以纪念新天皇登基为由举办各种特展,例如奈良的东大寺在天皇殿展出了“华严唯心偈”屏风,兴福寺打开了南丹堂和北丹堂供人参拜,而京都国立博物馆亦展出了日本36歌仙图绘,永观堂、南禅寺、高山寺也开放了一些原来不常开放的空间供人观览。东京国立博物馆还在举办正仓院展的平成馆一层做了一个关于天皇登基、祭祀的典仪展览。可见德仁天皇开启的令和元年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件。

  两地正仓院展上所呈现的信息让我直观地去理解和体会日本文化中蕴藏的某种精神,这种体验带给我不少启发。

  | 守护千年的文化定力

  法国作家保罗•莫朗曾称现代人的旅行是一种“国际性劳累”,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可以轻易抵达另一个地方,使得通往珍贵之物的道路变得不再艰难,这种便捷的“好处”是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去了解异文化,并在这种交流中减少许多误解,但“坏处”也很明显,因为人们太容易见到“壮美之物”,以至于“在异国的奇景与文化中纹丝不动,没有笑意。”这其实令国际旅行常常演变为一种“看的渴望”和“不安的情绪”混合物。

  未出发前,关于正仓院展的各种信息图文并茂地扑面而来,还未抵达东京,脑海中已经有了若干图像等待到现场时被一一辨认,这真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幸与不幸——没有互联网的传播,我们可能无从知道这样的资讯,可是一经知道,卸载这些信息的干扰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图片与实物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北京和东京之间的时空距离,而是想象与存在之间的距离。

奈良东大寺正仓院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1260年,这是正仓院宝物流传至今的时长,仅这个数字里就包含着许多让人钦敬的要素。1260年前,圣武天皇崩逝,光明皇后为祈愿圣武天皇得生净土,而将天皇生前所爱之物献纳于奈良东大寺,东京展展览入口的第一件展品即是这份光明皇后手书的献物账,又称国家珍宝账。

东京正仓院展 - 光明皇后献物宝账东京正仓院展 - 光明皇后献物宝账

  从此这些宝物被贮藏于东大寺正仓院,后来的千年时间里,即使经历过12世纪之后长达近七百年的镰仓、室町和江户三个幕府时代,天皇大权旁落,正仓院也没有被洗劫,最过分的无非是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政两位将军在正仓院的一块黄熟香上各切了一小块沉香木。

 东京正仓院展 - 黄熟香,雅名“蘭奢待”,名字中暗藏“东大寺”的名字,两位幕府将军各切了一小块沉香木 东京正仓院展 - 黄熟香,雅名“蘭奢待”,名字中暗藏“东大寺”的名字,两位幕府将军各切了一小块沉香木

  日本人对天皇的这种敬畏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被视为太阳之子的天皇是世界范围内目前唯一没有中断传承的皇室,其万世一系的地位成了日本人的精神图腾,基于这种信念,天皇的东西没有人敢轻易占有、破坏,而竭尽全力的保护不仅是对皇室的尊敬,更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认知而代代相传。

奈良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时代•天皇御履奈良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时代•天皇御履

  奈良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时代•礼服御冠残片 

    东京正仓院展 - 正仓院御物修理图(局部) 稻垣兰圃 明治22年(1889)

  正仓院宝物从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都有过较大规模的修复整理,于是我们今天会看到唐代五弦螺细紫檀琵琶、唐代四弦紫檀木画槽琵琶之璀璨辉耀的姿容。奈良正仓院展上的那张唐代金银平纹琴更是溢彩流光。要知道那把五弦琵琶已是世上仅存的一把了。

东京正仓院展-唐•五弦琵琶。左图:正面。右图:背面。东京正仓院展-唐•五弦琵琶。左图:正面。右图:背面。

    左图:奈良正仓院展-唐•金银平纹琴。右上:琴头。右下:琴面板。

  信念塑造了行为方式,行为方式生成了结果。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日本至今还有上千家百年老店,有的字号甚至有上千年的传承,传承在日本是如此的神圣和普遍,这和他们稳定的精神系统有关。有这样的文化,守护千年的传承在他们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种文化定力使日本即使在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潮流席卷而来时,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文化立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清晰的,这也使日本在步入现代社会之后并未丧失自己的文化基因。

  今天当我们说现代设计时,日本可以说是东亚地区最具识别感的国度,西方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日本设计,应该说这要归因于传承对日本设计的强大加持。中国一直在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底是否可行,其中一个案例参考便是日本,但中国经历过数次王朝更迭,我们并没有像日本一样的唯一核心单一民族的文化系统,中国的文化体系更为多元,尤其进入近代,加上西学的脉流,可谓庞杂,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识别系统,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容易完成的一个建设,日本的文化定力可以让我们看到坚守的意义和成就。

  | 开放是这个丝路终点的岛国长久的心态

  正仓院宝物主要集中在公元6-8世纪的飞鸟-奈良时代,那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

  从东京和奈良的展览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许多来自唐朝的器物,还有来自波斯、伊朗、高丽等地的器物。作为欧亚丝绸之路的终点,日本在当时并不是东亚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区,这一时期,日本对外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除了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艺术、工艺,还邀请中国的高僧和工匠前往日本传道和传艺,同时进口贸易为日本带来世界各地的产品,皇室选其中的精华保留起来,借正仓院这个体系传续至今,这些宝物既是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的鉴证,也使我们在今天得以一睹当时各种地域文化凝聚在器物上的美。

东京正仓院展-唐•海矶镜东京正仓院展-唐•海矶镜

  奈良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时代•螺钿箱 

  奈良正仓院展-唐•紫檀金钿柄香炉 

    奈良正仓院展 - 八角高丽锦箱

  除了刚才提到的琵琶和唐琴,展览中的另外几件珍品则来自伊朗和波斯。

  伎乐面是艺人戴在脸上的面具,展出的面具具有明显的西亚人的相貌特征,其冠帽和服饰也反映了当时西域服饰的特色。

东京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時代 ,伎乐面 醉胡王东京正仓院展-飞鸟~奈良時代 ,伎乐面 醉胡王

  漆胡瓶则是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典型器型和纹样。

上图:东京正仓院展-唐•奈良时代 漆胡瓶。下图:局部。上图:东京正仓院展-唐•奈良时代 漆胡瓶。下图:局部。

  东山魁夷1975年在奈良樱井市夏季大学的演讲中讲到大和之美时,这样解读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这种对外来文化几乎毫无抵触的感受,或者说喜欢舶来文化的国民性,可能与日本四面环海坐落在远东一隅有关。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决定日本文化命运的因素之一。”“远东岛国日本的地理条件,使得从外面流入的一切不可能再从这里向外流,而全部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日本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而现在仍然拥有清新的活力。日本人具有这种特质,我想恐怕是在于积极地摄取外来文化,并对外来文化有巨大的消化能力和柔韧的融合能力吧。它总是不会丧失日本的特质,其秘密在于日本人始终保持着“大和之美”这从民族年轻时代起就有的执著信念,还在于日本人的心底里总是流淌着乡愁,这一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大和的风景全部荒芜之日,就是日本的美泯灭之时了。”

  所以日本在保持自身的文化定力时,也一直保持着对外开放的态度,这是两种并存的价值观。此次两地正仓院展的大部分展品都不是日本自己制造的,可见当时以皇室为代表的,都喜欢舶来品。飞鸟奈良时代一直是以拥有“唐物”为贵族的标配。今天当他们以“正仓院的世界”做展览时,我们看到皇室守护千年的也不一定非得是本国的产物,今天的日本人也不会认为他们展出他们奉为国宝的中国、高丽、伊朗的古代文物是一种矮化自己的行为,这种文化态度正如东山魁夷所分析的那样:“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国民性,使日本文化得以避免衰颓和老朽。”

  | 守护千年究竟于当下有何意义?

  奈良展有一件宝物是《鸟毛立女屏风》,因为鸟毛已经脱落了,我们得以看见勾画的线条,别有一番素净之美。立女的发饰、容貌尽是唐韵。这是我们了解大唐的一个素材。

奈良正仓院展 -《鸟毛立女屏风》第一扇至第三扇奈良正仓院展 -《鸟毛立女屏风》第一扇至第三扇

   奈良正仓院展 -《鸟毛立女屏风》第四扇至第六扇

  东京展上的圣武天皇生前所爱之屏风让我们看到鸟毛是如何贴绘在屏风上的,所用的鸟毛都是日本本土的鸟毛。

东京正仓院展-奈良时代•鸟毛帖成文书屏风东京正仓院展-奈良时代•鸟毛帖成文书屏风

  这两组屏风都是当时日本皇室所用,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本受唐文化的影响甚深,追求奢华成一时之风尚;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制作工艺。

  两地正仓院展中都用了相当的篇幅展出织物。

  奈良展上展出的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是珍宝账上所列的第一件献物,那美轮美奂的颜色是如何染就的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充满创意的。

奈良正仓院展-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奈良正仓院展-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东京展中展出的夹缬絁几褥的工艺是将依据所绘图案镂刻的两片木板夹住织物,将染料倾入镂空处染色,逐一染出最后的图案。

东京正仓院展-奈良时代•绀夹缬絁几褥东京正仓院展-奈良时代•绀夹缬絁几

  而花毡则是将各种颜色的羊毛依图案置于衬底上,不断撒水、压实,直到毛毡与衬底合一。

东京正仓院展-花毡 东京正仓院展-花毡

  东京展最后一章还展出了被称为“尘芥”的织物残屑。

东京正仓院展-尘芥 东京正仓院展-尘芥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日本人花八年时间仿制的唐阮咸和琵琶,现场还有视频记录整个仿制的制作过程。他们还采用唐代织锦的图样和编织手法,仿制了一套琵琶袋,他们还仿制了唐代银平脱盒子,银熏炉,又在修复一只甘竹箫……

东京正仓院展- 上图:复制的唐阮咸。下图:复制的唐琵琶。东京正仓院展- 上图:复制的唐阮咸。下图:复制的唐琵琶。

    上图:东京正仓院展-唐•琵琶袋残片。下图:仿制品。

东京正仓院展-唐•银平脱盒子东京正仓院展-唐•银平脱盒子

    东京正仓院展-奈良时代•甘竹箫

  展览中播放的一个视频呈现了日本研究人员处理尘芥时的精细与慎重,他们认为这些残屑中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花很多时间了解。

  这些工艺现在都不会再用了,保留这些织物及其残片意义何在?努力记录和延续那些古老的工艺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今天又有多少价值?

  日本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三脚插头、第一张CD、DVD、第一台电子计算器、第一只石英手表、第一台录像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他们还是自动织机、汽车变速箱、叉车、机器人、数控车床、轴承、电容、拉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

  日本制造靠什么取得如此的成就?坊间一直称道的日本职人精神不就是在对工艺的敬重与钻研中长盛不衰吗?因为这种信念,他们才会去探索人类能够抵达的工艺高度和人本具的潜能。

  那些隐藏在时光中的信息是人类整体的记忆,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之前经历过那样的时代。去看一个文物展,不仅是去欣赏先人的巧夺天工,而是穿越时光去拜谒前辈,探询他们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与他们的生命经验寻求某种共鸣,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拓展时空的跨度,直到无尽。(来源: 智贤和语 作者:殷智贤)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