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icon 2016-08-07 08:49:50
icon 0

摘要:2015年,新浪家居与简一大理石瓷砖联合推出“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年度策划,致力于为中外顶级酒店设计师打造最有效的交流平台。2016第八站全新开启,落地苏州凯悦酒店,相约著名设计师与大家共论“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今天,新浪家居特别安排酒店专...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2015年,新浪家居与简一大理石瓷砖联合推出“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年度策划,致力于为中外顶级酒店设计师打造最有效的交流平台。2016第八站全新开启,落地苏州凯悦酒店,相约著名设计师与大家共论“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今天,新浪家居特别安排酒店专员带领嘉宾深度游苏州喜舍及苏州花间堂,探寻“喜舍”和“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细至墙角的魅力。同时,揭晓“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论坛现场!敬请期待!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们将感受怎样的精彩


What's the schedule?



主题: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日期:2016年8月7日   下午13:00

地点:苏州凯悦酒店(苏州市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


13:00—13:30    论坛签到

13:30—13:40    致辞

13:40—14:50    青山周平 主题演讲+互动

14:50—16:00    邵唯晏 主题演讲+互动

16:00—17:10    沈雷 主题演讲+互动

17:10—18:20    朱胜萱 主题演讲+互动


09:30 — 11:30  酒店品鉴之旅,参访苏州喜舍与苏州花间堂

说明:主办方为丰富本次活动内容,特别安排酒店专员带领嘉宾深度游苏州喜舍及苏州花间堂并且做详细讲解。名额有限仅限报名参加。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开始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场地就绪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嘉宾签到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座无虚席 论坛马上开始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论坛开始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新浪家居全国总编辑 戴蓓

   戴蓓(主持人):各位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新浪家居总编戴蓓。首先我要代表主办方新浪家居以及简一欢迎远道而来的从全国,甚至是从日本、台湾等远道而来的设计师朋友们。
 

    非常开心在苏州这样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来讲一个非常温暖的话题——民宿。刚刚在与几位主讲嘉宾中午就餐时也谈到了很多关于民宿当下现状的一些话题。今天特别请来的这几位嘉宾,依然与我们以前几场嘉宾有点不同,他们都是70后,刚才沈雷老师也开玩笑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的一场自己年龄最大的活动。而今天又是来讲当下非常火热的民宿与在地化精神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想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讲座。
    大家都知道环球酒店设计之旅,从2015年和简一推动以来,到现在我们已经举办了八站,每一个站会围绕在酒店里面非常有前沿性和热点的话题来进行讨论,邀请在酒店设计领域非常有话语权和思考的设计师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活动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了报名,确实有非常多的设计师通过报名平台进来,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每次的场地都非常有限,就像今天,我们只能为200位设计师提供学习和分享的机会,但是也没关系。今天的活动正在通过新浪家居直播平台——乐居直播,通过视频、图文同步直播的方式向所有的设计师朋友们进行转播。

    在这里,我想特别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特别邀请来的几位贵宾。首先特别隆重介绍这站的演讲嘉宾:

    日本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青山周平

    台湾室内设计师、「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主持人、设计总监,CSID秘书长  邵唯宴

    建筑师、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CIID2012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 沈雷

    乡伴东方联合创始人,东方园林•东联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 董事,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 朱胜萱

    同时来介绍一下我们共同的发起方,简一大理石瓷砖品牌总监柯丽敏女士,也欢迎您!

   大家都知道简一2015年开始与新浪一起发起环球酒店设计之旅这个项目。我们一直都特别希望能在国内搭建这样一个针对全球精品酒店领域让设计师自由发声的平台。我要特别感谢简一,我们从来没有把简一当成我们的赞助商,我想柯总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我们新浪的赞助商。我们都希望在这样的平台上,将媒体和品牌联合在一起,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所以下面特别邀请柯总代表共同的发起方一起为大家开场,有请柯总!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简一大理石瓷砖品牌总监 柯丽敏

柯丽敏:所有的设计师朋友,以及我们邀请的这么高颜值和这么有分量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样一个立秋的时分,我们开启了环球酒店设计之旅的第八站——苏州。我觉得苏州是该早就来的,因为它就在那里。2015年我们和新浪一碰而合开启了这场酒店之旅。这背后,大家一直看着我们走过来,酒店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五十年前我们很难想像今天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酒店版图腾飞这样一个阶段。第八站我们来谈“民宿”,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民宿,我想如果酒店是社会文明的缩影,那民宿就代表整个酒店业态的丰盈。民宿是对资源的二次开发,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是商业和设计之间以及体验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它非常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我们发起酒店之旅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希望中国当代的设计师能有更多思想碰撞的平台,因为简一大理石瓷砖作为这一品类的开创者,深深地清楚这一时代所面临的意义。在中国很多的行业,我们都不太具有与世界舞台倡导前进的趋势,但是中国陶瓷、中国CHINA,中国应该有一个品牌能够做出让世界骄傲、信赖的创新性产品。所以我们开创了大理石瓷砖,让人们在空间居住和选择时又多了一个更好地选择。

    然后回到 “民宿”这一话题,虽然形态上不一,但是道理是相通的。衷心希望在每一位老师和在座的每一位设计师朋友们共同的呼声下,我们的设计之旅,品牌设计能够更好!

    谢谢大家!


    戴蓓:感谢柯总的致辞!下面让我们把时间更多地交给演讲嘉宾,因为我们将有4位嘉宾在这里围绕民宿和在地文化精神展开演讲。今天的活动也会通过刚才所说的新浪乐居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每位老师演讲之后,我们将会留出大概15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举手示意主持人,或是将问题发送到后台,通过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互动平台,发送关键词“设计”向老师的提问。接下来开启今天正式演讲的部分!。首先请出第一位演讲嘉宾: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先生!

    2012年,青山周平先生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并于2014年在北京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他在SAKO“塘沽远洋国际小学学校”项目中担任主设计师,大家熟悉的作品有“原麦山丘西单店”、“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等。2008年曾获得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赛奖银奖。

    下面将话筒交给本人就特别帅,而项目也做得非常有颜值的第一位演讲嘉宾青山周平老师!


青山周平 主题演讲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日本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青山周平


   青山周平:大家好!我是青山周平,很高兴来到苏州,与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分享我对民宿的想法,也是我对家的想法。

    我其实不好意思在这边讲民宿的内容,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做民宿类的酒店项目。但是还没有完成,所以今天我主要讲的内容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我对近期民宿的想法,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一些民宿的案例。后面一部分可能我会介绍一下我自己最近做的项目,通过自己的项目希望探讨到我对家的概念。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其实这两部分我觉得是有一些连续的,因为最近在中国有很多的人在探讨民宿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都是与家的概念有关。

    首先说到民宿,最近很多甲方找我们做民宿的设计,我们也在做一些项目。但是在中国讲民宿的定义与在日本讲民宿的定义可能有点不一样。当我在网站搜“民宿”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照片。在日本,“民宿”的定义是渔民、农民的家,他们也有工作,但是在他们空余的时间里或者是他们家有空余的空间时,就可以分享给游客,这是基本上是日本民宿的定义。他们都是自己的家,他们自己的房子,然后他们把自己房子的一部分,做成他们接受客人的地方。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观众们认真地做着记录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日本民宿的特点就是,比如说民宿的菜就是这样,因为业主本来就是农民或渔民,所以可以看到这些食物都是业主早上拿的鱼和菜,都直接由他们的民宿本身提供。这是在日本大家认为的民宿的感觉。另外因为是他们的家,所以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客人与民宿的主人的关系和互动,当你去日本住民宿的时候就好像是你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住一、两天,这对日本人来说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民宿的了解。

    但是我觉得现在在日本的民宿或者是酒店里面,会慢慢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原来大家会关注物理环境的设计,喜欢好看的设计,或者是设计师做的好看的东西。但是最近大家越来越关注“体验”。比如说这是一家日本的民宿,业主是一位农民,他专门种这类土豆,而这家民宿就是他自己的家。民宿里面让建筑师做了改造,所以这个空间一部分是业主自己平时生活的家,另外一部分就可以用作接待一天一个组住客的民宿。可以看到通过建筑师的改造,把这些地方变得有现代的设计。但是最重要的是,到了晚上业主会接待住宿的客人,而且这个客人不是业主不认识的人,都是他家土豆的买家,也就是说购买土豆的客人才能到这里住。在这里居住,业主会和客人一起做土豆,提供业主亲自做的菜。定期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业主自己主持。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体验。

    另外一个是在东京的案例,是一个书店和酒店结合的地方。这是一家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同时也是酒店。这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所做的项目,其实所有的房间很小,就是一张床,但是很多人想来这边,天天基本上是满的状态,因为书房和居室原来是被分开的两种行为空间,现在把两种体验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很有意思的住宿的体验。

    这也是另外一位日本建筑师的项目,他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一个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造了一幢楼。其实这是个建筑师是与Airbnb合作的项目,也是Airbnb第一次建自己的房子,因为过去Airbnb都是让普通人提供自己的房子,而这是他们第一次自己做自己酒店的案例。这个酒店的屋顶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二层是客人住的地方,然后再到楼上是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周围都是所在地的居民,可以看到他们早上或者晚上散步。然后这上面有桌子和喝茶的地方,平时很多爷爷奶奶他们会来这边。楼上是有从国外来到的客人居住,这个地方是客人和主人的关系是换了的,原来是酒店有主人接待客人,现在这个地方是客人接待主人,客人来这边就与居民一起喝茶和吃饭。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让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发生变化。在这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东西与我们住五星级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人开始希望住在民宿,觉得民宿有意思的一个原因。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个案例是我之前做的一个方案,也是书店与酒店结合的一个方案,其实还没有实施。这个设计是在一个很大的房子里面,设计了很多小房间,都是可以住的地方,然后外面这些都是书架,这个地方可以看书,可以在这边这个大的公共餐厅与其他人一起吃饭或者到外面的也有吃饭的空间。这个项目与我们之前住酒店不同的是,我们想要探讨的是与平时住酒店不同的一个有意思的体验。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的设计工作室在北京,我们在做很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酒店、餐厅、办公室等各种各样不同的。但是最近我们很多的项目希望将我们设计的概念与家的概念结合,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缺少家的概念,这是最近二、三十年这种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春节回家,父母在,然后他们也有房子住,但是这个房子已经不是他们小时候长大的房子,父母已经搬家到新的房子了。就比如说我现在回到日本广岛的家,父母住的地方还是我小时候住的房子。我自己原来的房间也还在,我原来小时候学习的桌子还在,但是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缺失这样一个家的概念。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城市的年轻人是缺少家概念的群体。包括他们在城市里面也有自己的房子,自己有地方住,但是他们因为变成了一个人,从早上很早出去一直在外面工作,很晚回家,基本上城市里面可能是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就是没有那种家的概念。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家和房子还是不一样,那家到底是什么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也是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在中国生活了大概十年,其中七年的时间一直在北京的各个胡同里面。我通过胡同里面自己生活的体验,慢慢地学习,慢慢地了解这个理想的家的概念或者是一家人本质的概念,这是我自己在南锣鼓巷的家。其实我住的房子很小,大概只有40平米左右。这是我自己家的厨房和淋浴的部分,这是我设计的玻璃,直接看到上面的树。在这里,我最喜欢的不是我自己家里的东西,而是这棵树。这一棵树不是我家的,是邻居家的。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胡同里面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事情。这是我们家的菜市场,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到,对我生活来讲,这个空间就是我冰箱的一部分,我厨房的一部分,因为我厨房很小,只有几平米。所以有了这个菜场,其实我不需要很大的厨房,因为我有需要就可以马上到这边,可以买新鲜的菜,可以马上回家做起来吃。这种生活方式与美国典型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可能美国典型的生活方式他们需要开车二、三十分钟到很大的超市买一个月或者是两、三个星期的菜,然后买回家放到很大的厨房的冰箱里面,其实这种生活方式你需要很大的平方和空间。但是在这种胡同里,你自己就不需要河大的房间。我自己的客厅可能很小,但是客厅可以延伸到这种胡同外面的空间,我可以在这些地方吃饭,还能不断吃不同的。比如说我要吃意大利菜,就可以去这个地方,我自己虽然没有餐厅,但是可以到这个地方吃各种各样好吃的菜,也可以到这个咖啡厅工作。这个咖啡厅是我工作、吃饭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这个地方喝酒……这个地方都是我走路几分钟的距离,这些空间对我来说是我可以喝酒、吃饭的地方,就是我的客厅。

    虽然我自己的房间是四十平米,很小,但是我可用的空间很多,这些各种颜色的点对我来说是我家的一部分,是我家的延伸,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就是家的概念,我们在胡同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这种人,不穿衣服的人。我也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是可以不穿衣服。但是我后来发现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地方是他们家的一部分,因为他觉得他在家的里面。所以既然他在家里面为什么还要穿衣服呢?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就是家的延伸。我相信他过了一段时间,过了一段他心理上的家的空间、家的地方以后他一定不舒服一定是要穿衣服的。所以在胡同里面可以看到这种生活也是一个家的概念和家与城市很有意思的关系的体现。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虽然我自己的房间是四十平米,很小,但是我可用的空间很多,这些各种颜色的点对我来说是我家的一部分,是我家的延伸,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就是家的概念,我们在胡同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这种人,不穿衣服的人。我也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是可以不穿衣服。但是我后来发现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地方是他们家的一部分,因为他觉得他在家的里面。所以既然他在家里面为什么还要穿衣服呢?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就是家的延伸。我相信他过了一段时间,过了一段他心理上的家的空间、家的地方以后他一定不舒服一定是要穿衣服的。所以在胡同里面可以看到这种生活也是一个家的概念和家与城市很有意思的关系的体现。

    刚才那张是日本农村传统的房子,而这张是日本城市传统的房子。他们类似的地方就是,不管是农村传统的房子还是城市传统的房子,都可以看到室内和室外结合,自然和室内结合,然后房子里面也有对外开放的区域。上次我去意大利也看到了这种图片,虽然它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室外的空间,但是看起来很像室内的空间。因为大家都把各种自己的植物放到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面,这样子看的话,这幅图就很像室内的空间,就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变成大家共用的室内空间的感觉。这样的空间在中国也有,我上次去安徽的一个农村就可以看到这种房子,它与日本传统的房子也很像,然后这个地方是对外开放的,是工作的地方。室内室外虽然是有墙封闭的,但是就像一个开放的家。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但是后来我们的房子变成这样封闭的状态,就是家是私密的空间,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其实不是家本质的概念。我觉得这种概念不是历史长久以来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是最近一百多年才有的。我觉得这一模式大概是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工业革命时代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变了。原来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工作,在各种各样的地方也可以工作,但是工业革命以后我们的工作方式变成了上面图片这样的方式。工业革命以后的工作我们只能在工厂里面集中完成,所以这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开,我们工作的地方变成上面这样的地方,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变成下面家庭人员封闭、私密的生活空间。

    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再是只在工厂里面工作,各种地方(飞机、咖啡店)都成了我们办公的空间。所以在现在的时代,我们认为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可以有一个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家,我通过自己胡同的生活体验,慢慢形成这种概念,我认为家应该是开放的地方,可以跟城市结合在一起,城市可以进入到家里面,家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公共空间,家跟自然结合在一起。这种是我对家的概念。

    正好去年,我有一个改造的项目。这个改造项目对我来说是特别有意思的项目,虽然是客人个别家庭装修的项目,但是对我来说,因为有两个地方特别有意思,因为它是很小的空间改造,所以它需要考虑小的空间利用。现在年轻人的房子越来越小,原来我们设计的房子100—200平米,但是现在我们去的很多项目都是30平米、40平米这样的房子。所以现在城市的年轻人,可能小空间的地方,设计师原来没必要考虑的,但是现在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对现在中国的社会来讲是很有意思的。第二个是他的房子正好是在北京的老城区,二环内的老城区里面。因为北京的老城区的房子基本上全都是一样的,方向、结构、材料,很多建筑方面的都是类似的。所以其实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很好的改造案例,可以将这个案例的想法应用到很多其他北京老城区的改造。所以对我来说,这一个项目虽然是个人的项目,但是对我来说是与城市相关,与中国现在的社会相关,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可以看到周围都是类似的房子。

    这次改造的是两个家庭的三个房子。这个橙色的地方是三代五口人的房子,大概35平米,住户就是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还有他们4岁的女儿。另外一个绿色的是两个稍微年轻人的房子,也不能说房子,因为它是两个,一个是3.1平米一个是3.7平米,就是原来是一个杂物间的小屋,原来就是这样的状态,中间的房子是6.8平米的,后面是35平米的。房子原来的样子对我来说也很有意思。可以看到这边是卫生间,这边是厨房。中间是没有门的,他们原来的家是除了入口门是没有其他的门的,因为本来就是很小的空间。其实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5个人在这个35平米的房子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了,他们自己已经自己变成了小空间利用的专家,其实他们原来的房间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空间利用的创意。比如说这个是洗衣机,可以看到这下面有两块布。因为如果我们有很大房子时,当然不需要考虑洗衣机的空间,但是房子35平米5个人生活的时候,就要考虑空间的浪费不浪费。因为洗衣机是很浪费空间的,而一天可能只有一个小时用它,那其他不用的时间就都是浪费的。而对于他们来说hi没有办法浪费小空间的。洗衣机的旁边是阿姨自己做饭的区域,所以洗衣机是厨房的一部分,所以把切完菜和做完菜放在洗衣机上。然后有人要用淋浴间时,因为这个是淋浴间里面,他把第一层的布拿下,然后把脱完的衣服、毛巾放第二层布上。这个时候洗衣机就变成淋浴间的一部分,就是淋浴间的台面。然后要用洗衣机时,就回到原来的洗衣机的功能。所以我看到类似的这样的空间时,就会去考虑一种时间的变化,功能需求的变化,考虑如何让空间发生变化。这是我在他们家看的时候学到的东西。后来我们开始设计时,我们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是从他们的想法来学习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是另外一对年轻夫妇的房间。胡同里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采光和通风,因为胡同里面的房子大部分是四面墙,但是有两面和三面墙都没办法开窗,是跟别人家挨着的,没有办法在墙面开窗,所以很多开窗和通风是用天窗上解决。这种想法很多,因为这种想象在北京的胡同很普遍。所以这种做法是可以利用到项目上的。另外是二层的部分。因为胡同的房子天花高度比较高,一般都有做小Loft的条件,但是一般都有吊顶所以没有用这个高度,所以尽量利用高度的优势也是可以利用到很多其他的老房子的改造。我第一次去他们那儿是没有门的,这次去也没有门。我不希望改造他们的家庭以后,他们的房子变成公寓一样,小孩子的卧室有锁,然后主屋有锁,他们的生活变成分开的感觉。我觉得这种空间不适合他们的家庭,所以我房间也没有做门,都是用比较软的材质和颜色,窗帘这种来隔开,可能我画的图就是比较简单的图。但是我表达的可能就是这5个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小孩子的状态,我希望5个人虽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感觉是一体的感觉。我希望小孩子在楼上那个地方看书,因为那个地方正好看到爷爷奶奶看电视的场景,同时这个角度正好可以看到奶奶在这边做饭的状态,所以希望小孩子在那边看书。这个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

    接下来我根据这个状态来设计各个细节的部分。比如我希望小孩在那边看书,所以我会设计那种小的看书的桌子。同时希望小孩子看书的地方是充满阳光的,所以我会正好在他的上面安装一个天窗,希望小孩子看书的地方有一些绿色的东西,所以我会安排正好放绿色东西的空间。其实这种图不是表达空间,而是希望表达人和人的关系。在人和人的关系设计上,我会设计各种各样其他细节的部分。可以看到旁边是小孩子的空间,左边是爸爸妈妈睡觉的空间。同样没有门,平时这边会有,通过帘子隔开。不希望小孩子与爸爸妈妈没有一个私密的空间,同时也有条件做他们自己的扣减,所以这也是我的原因之一。这边有一个小Loft,爸爸妈妈和小孩子一起喝茶看书的地方。因为原来爸爸妈妈和小孩子小家庭没有自己的空间,但是我希望这次改造以后,给他们一个很小的,但是有自己三个人的小空间,但是也同时不希望这三个人的空间与楼下爷爷奶奶的空间完全隔开,所以正好是三个人的空间与奶奶、爷爷的空间直接关系,这也是我希望保留的,因为他们原来的生活是这样的,所以我希望保留这样的气氛。

  刚才我们在洗衣机地方看到的东西,就是洗衣机看到的是不需要的时候变成其他的功能,需要的时候变成洗衣机的功能。与其他一样,堂厅也是一样,5个人一起吃饭,可能一天只有晚上的时间,中午不需要5个人的餐桌,一个小时的这种空间其实可以收起来,平时用于其他的功能。这些想法都是从原来他们洗衣机的故事学习到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是另外年轻夫妇三平米的房子,这个是很小的,不能说房子了。这个宽度大概是1.2米的宽,长度是3米多,所以总共是3点几平米的房间。他们需要在这里解决吃饭、睡觉、洗漱、休闲这些事情,就是各种各样的功能都要放在这里面功能。

    我做设计时就想到这个展览,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空间。因为科举考试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为了防止作弊,除了上厕所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这样一个小空间里面生活三、四天。包括回答考试、睡觉、休息、吃饭,然后它有意思的是这边是有两条木条,左右墙不同的高度上都有木条,这边是有木板,可以放到不同的高度上,如果前面的高度上,下面的放低一点的高度上,这样变成回答考试和吃饭的模式。因为正好它坐在后面这个板,写字在前面的板。累了要休息或者是睡觉时,它把前面的这个板放到下面低一点的高度,这个时候两个板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床的状态。所以这个地方就可以变成休息和睡觉的模式,这是很简单但是很聪明的一个想法。

    这个科举考试的空间宽度正好也是1.2米左右,我也是量过。所以这个宽度与我所做的空间差不多。我做的也是类似的这边是用5个不同的高度木条,然后中间有四张木板,它是可以放在不同的高度上。如果是中间的两个板放在这个地方就是可以两个人吃饭的模式。然后放到后面就是可以休息、看书的模式。所有的四个板都放在同样的高度这就变成了一个人可以睡觉的空间。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个人睡觉的空间,但是他们是两个人,所以他需要解决另外一个卧室的空间使用问题。平时不用时都在上面,需要用时通过电动的线来拿下来用。因为这么小的空间但是也是可以说这是融合了中国古代空间的智慧和想法,因为上面我们用的是变化的空间,所以这个小空间是中国古代空间的智慧和相对来说比较现代的技术,这两个不同空间的结合来满足不同生活场景的空间需求。

    房子很小,但是它有很高的空间,大概是有4米的高度,所以可以用它的高度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院子的房子很难,因为它只有2米的高度,正好在院子中间,所以它其实是原来业主自己盖的违章建筑,很多邻居特别讨厌它,所以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抬高和扩大,但是它需要解决厨房、洗衣、吃饭的问题,最多的时候需要满足七、八个人吃饭的需求。但是房子的前面是有一个小空间可以利用,其他的都是邻居们要用的空间基本上没办法去动,所以我们做的是这种它要用时就可以利用室外的空间,融入到他们自己的空间里面,如果邻居们回来,就可以马上收起来,这样他们就不会有意见了。虽然方式不同但是跟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随着共同使用空间的变化或者是时间的变化,我们空间是可以变化的,这是项目中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这次还有考虑的问题是,将来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的生活会可以变成什么样?因为我很多项目的灵感是从自己的胡同里面的生活经验来的,所以这次的灵感也是我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灵感。图片是我从自己家出来的一个胡同照片,我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状态,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地方是放公共的东西,胡同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家具,这些家具是半公共的东西,因为自己的房子很小,没有晾衣服的固定家具,所以把这个东西放到胡同的公共空间,但是不想别人拿走就通过这种铁链来固定到一个地方。这个桌子也是房子很小,没有地方工作,所以可以看到正好他在这里发快递,送快递,正好在这个地方工作。通过这样简单的垫子让空间和原来的城市产生高差,这个地方就很简单地变成了他的客厅或者是喝茶的地方。我很喜欢这张图,这是一个小凳子可能是一位老阿姨放的,他每天早上和中午一直在这儿待着,但是不想别人拿走,还是以这种方式来锁住。有意思的是,她到后来就放弃了,因为很多人用它,只是他没有放弃所有权,它还是所有她的,但是可以让很多人利用,所以这种所有和利用,很多东西我们自己所有自己利用,但是这种胡同里面可看到的各种场景,我们可看到的是所有和利用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边界变化。这种变化让胡同里面产生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家具,我觉得这胡同里面的生活,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半公共的胡同里面的家具。所以我慢慢地开始研究家具,胡同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家具,我觉得北京胡同里面的共享就是家具导致的状态。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这次思考未来的房子,未来的住宅,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是三室一厅这样的状态,可能我们的房子可以变成这样的,可以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就是家具变成了盒子一样。可以看到这边有四个轮子,所以它是可以移动的盒子,具体来说就是白色盒子里面刚刚放床的尺寸,然后红色的这些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家具,也有玄关柜、衣柜、书柜、工作桌、书房等各种各样的模块。根据生活的需要、生活的习惯,比如说喜欢书的可以多安装书的模块,它需要很多衣柜的可以多安装衣柜的模块,这样的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模块。所以这个想法这就是我们邻居的房间,原来是我们自己房间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家具都摆在房间的外面,房间的外面这个地方是变成有意思的公共空间,有点像在胡同里面看到的状态,就是自己的房间很小,所以他们把他们的桌子、晾衣服的东西或者是凳子,各种各样的椅子、各种各样的家具都放到外面,放到外面的公共空间,变成他们共享生活的场景,这还是有点像胡同现在共享生活的状态。

其实这个盒子可以自己租一个、两个、三个都可以,需要时就通过App来租。可能第一个盒子可以自己住,第二个盒子可以用途自己于你自己的生意,比如说多一点的各种各样工作的台子,它可以变成咖啡厅或者是酒吧,如果是衣柜的家庭组合的话,可以做小的服装店。也可以租两个,两个都住,今天睡在这个盒子,明天睡在另外一个盒子,是比较灵活和开放的盒子。而平面是这样的,中间这个地方是卫生间洗澡,厨房,然后公共的区域都是在中间的这些区域,这些盒子都是他们住的,或者是他们做小生意的盒子。盒子与盒子中间是有点像胡同那样的空间,这个地方是有一个很大的电梯,电梯很大就可以直接把盒子归到盒子里面,因为这是季总的房子,所以他把盒子搬到一层和二层,二层和三层,有时候天气好也可以放到屋顶上,可以在室外睡。
    
这是小食品,表达的是灵活性,需要时把房子挪到其他的地方,然后公共空间变得稍微大一点,可以做延长,也可以变成小空间,两个、三个,可以吃饭、可以工作这样的状态。包括每个盒子都可以移动,所以有时候是这种很多小的公共空间的状态,或者是也可以稍微大一点,这种公共的地方,或者是大家今天有一个大的活动时,有点像今天这样的感觉,就是大家一起把这个盒子放在这个地方,将中间的空间放出来,可以做成我们今天这样有意思的分享的场所。或者是有点夸张的话,他们是可以一起把这个盒子移到里面,把周围一圈的空间空出来,可以做跑步或者是马拉松比赛,可以组织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所以这个公共空间是比较灵活的,然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这是他们正好做一个较大的活动,然后那边就是做小的研讨和讨论,也可以变成一个人看书、看报纸,然后一起吃饭。

    前一部分内容和后一部分内容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其实都是家的概念。

    谢谢大家!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青山周平微信上墙 回答观众的提问


戴蓓: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听您的演讲,很感动。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讲,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关注很大的项目,但是他在讲很小的空间,我觉得很感动。这可能也是需要媒体多宣传的,因为跟老百姓跟建筑非常有大的关系。  

青山周平:我做的项目是跟很多人现在碰到的问题相关,就是小空间还有老房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因为现在很多人实际要解决的就是小空间的利用。所以正好我做的东西与他们碰到的困难相关。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青山周平微信上墙 回答观众的提问

    问:与中国业主和日本业主打交道有什么区别?

    青山周平:我更喜欢中国的业主,因为现在大部分是中国业主,小部分是日本业主。因为中国的业主让设计师有更多自己发挥的东西,敢做,我不知道在这边的设计师怎样看。我感觉中国的业主可能是因为市场还没有特别成熟的原因,他们会让建筑师有更多自己发挥的空间。日本的业主限制很多,包括功能和时间他们会严格地确定这些东西。


    :第一个问题是问大和小的问题,在中国是不缺大项目,您是专门挑小的项目来做吗?

    青山周平:我觉得大的项目也有大项目的好处,因为大项目会影响很多人,影响社会的很多层面,我也没有否定大项目的价值。但是相对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小项目比较多的原因是,可能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它的质量。因为大的项目很多细节没有办法控制。


    问:在中国这十年,对您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青山周平:有。但是这个不是因为我在中国,因为中国也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我刚来北京时,我也说了,做的很多项目都是比较大的项目,而且很多业主追求的是造型上有点意思的,或者是造型上有点奇怪,比较突出来的,就是觉得与他立场生活不一样的感觉。我刚来的时候,会去做那种业主或者是我们比较喜欢的某种风格,但是现在越来越不一样了,我们在城市里面看到的是追求舒服,比如说用老木头,就是这种材料本身的感觉,它的质地是更自然的东西,是让人感觉舒服的,这是我觉得这十年来我所产生的变化。


    戴蓓:最后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青山周平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是第二位设计师是台湾设计界柜台设计师邵唯晏先生。

    邵唯晏任教于中大学建筑系及室设系,曾代表台湾参与安藤忠雄海外实习计划(Ando Program),现任CSID秘书长,目前也是台湾交通大学建筑博士侯选人的鬼才设计师,可以说拥有小说“童颜霸道总裁”的设定。有请拿奖拿到手抽筋,颜值与实力担当于一身的演讲嘉宾邵唯晏老师!


邵唯晏 主题演讲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台湾室内设计师、「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主持人、设计总监,CSID秘书长  邵唯宴


邵唯晏:各位苏州的朋友午安!我来到苏州很开心,我其实之前来过苏州,昨天我出高铁就看到了范仲淹站在广场门口,然后看到水和老房子还蛮有意思的。

    我今天分享很纠结,民宿这一概念,实际上我与很多大陆的朋友探讨过。其实台湾的民宿与大陆民宿的定义也不一样,刚才听了青山老师的演讲,我觉得日本对于民宿概念的定义也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我想今天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在地”,我觉得在地这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非常有趣的一个角色。所以我今天大概会针对“民宿”的议题以及“在地”的概念跟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公司早期是在台湾,叫做竹工凡木,就是建筑的“筑”字繁体打开。很多人说为什么去取这么难念的名字?我一直是有一个观念,也回应青山老师所谈的,当代的建筑师要有自己的观念。当我看到建筑的筑我解构成四个步骤,就是每个设计师要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而不是自己表面那一层的意义。

    我要讲的事情是所谓的在地,大家都在谈在地这件事情,其实青山老师所讲的东西我蛮感动,对于台湾来说,他们更在意细节和小确幸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样的词汇反而在大陆是很冲撞的,刚才很多朋友都想问这个问题,青山老师来到北京、大陆做的项目反而更小。我觉得这是某种设计的坚持,我自己是蛮喜欢的。

    在过去,这是一个全球在地化的概念,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打了两次大战,整个世界处于非常动 乱的状态,非常需要有效率且稳定的重建,所以当时的全球在地化谈的东西都是很均质的,也造成了包豪斯和国际主义,就是所有的地方长得都一样。但是当下的2016年,这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的时代相较于50年前比较稳定、安定、富足,大家开始从外向的事情往里面走,也是全球在地化,但是是从小的地方开始,从上而下,从里而外地翻转,有别于之前全球在地化的思维。

    今天想从在地全球化的概念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对于民宿现象的观察。首先介绍一本书,这是Tomas L.Frienman的一本书《THE WORLD IS FLAT》。作者认为的全球化,所有世界的边界已经崩解。也就是所有的事情开始没有明确的界限,过去我们认为一道墙分A和B两面,而这件事情已经瓦解了,他从经济学角度谈这个问题,这其实是整个世界2000年的现象。另外一位是Frank Gehry,他在去年2015年办了一个展,叫“I Have An idea”,他站在建筑师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生活和设计何去何从,探讨比较现代、比较先进的大师怎样预见未来。大家进去看这个展览,可以看到4×6的墙面。他认为未来的建筑和设计会有三个词,第一个是建筑,第二个是人,第三个是科技。他认为未来的建筑和设计会往这三个关键字出发,并且以互联网的角度串联所有的生活。所以所有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有的事情越来越来越跨界,越来越整合,关键性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他认为未来的世界会创造一个不可预期的结果。这个不可预期的结果就是人本身的互动与那条边界的崩解,让不可预期的能量出现。很多人常常说过去1961年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当代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思维主导世界?其实没有。为什么?因为当代的主义大家都在读原来的书,它不会有一个从上而下的思维到现在发生,现在都是从下而上,然后组织成一个不可预期的状态,当代的设计是多元素的状态。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当代设计的思维转变是均质化从上到下,大而小的思维开始转为在地化,开始在意小的东西,从小的东西变大的东西,刚好反转。反映在设计领域是有几个思维,就是过去设计对物件的操作很重视,但是现在当代转为关系的思考。以前我们在意一个物件、空间怎样操作,但是现在颠倒了,刚才我们看青山老师的作品,都是谈关系,不谈风格,物件的表现状态,他开始谈关系。第二个重点开始从内容的结果转换为重视发现的过程。以前可能在意过去长什么样子,现在在意你中间做什么事情,比较不在意之后。这在设计操作也是很大思维转变。第三个是从线性的路径转换为回馈性的网络,也就是说以前的设计思维是一条龙,就是A做完B,B做完C,C做完D,是有线性思维,但是在当代是互联网,是回馈的概念,我今天没办法细说,这基本上谈的是学科交叉的形式。

    举个例子,现在的毕业并不是颁布给你一个证书,你是建筑毕业的,你是设计毕业的,现在哈佛、斯坦福都开始用学程,你自己挑课程,然后学完给你学程的证书。这也是回应,当下开始在意的是学生本身自己的兴趣项和选择。而不是像过去建筑系就是现在从头到尾学建筑。然后第四个是从量的需求转换为对质的追求,过去是全球大战大家重视量的需求,现在是品质。第五个是对界面的专注转移到对体验的涉略,过去我们是对于界面的设计,现在重视的是三维体验空间。最后一个是过去对于实体的需求,现在转换为对虚实的体验,你的生活不仅仅是在房子里面,现在通过App、网络串联,让虚拟的事情到你的生活,这种讲起来比较有意义。我把之前几个演讲的结果告诉大家,其实在地全球化的当代整个设计思维是一直转化的,这是大家必须要理解的状态。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最近我出了一本书叫《当代建筑的逆袭》,就是在谈这样的现象。我把这些现象和国际的案例和某些事实变成观察的建构。当代设计非常有趣,因为多元论述的环境,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大师,扎哈迪,马颜松等这些人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不管是老一辈的前辈,或者是年轻的一代,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当代的建筑师是很活跃的时代。但是大家常常问一个事情,这些人的作品好像都找不到一个依规,所以很多人在看当代设计时会很乱,因为他们觉得每一个东西都没有关联性,每个人所谈的都是某种自己的论述。所以大家对于这种状态很不安,就是当代设计在做什么。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不能只看风格这件事,开始除掉风格和形式的外衣,退到后面看空间的本质。所以这些人甚至所谓建筑先进的设计,如果你把形式的外表全部脱开,其实你会看到非常多有趣的空间特质。我这书就是以空间的特质探讨建筑的特质。地景性、清头性、数位性模糊性、动态性、自相似性等,我觉得当代的设计不能用风格和形式去看,要以空间的特质和本质看这个事情。这本书是2月份出的,这里面的地域性正好契合今天的在地化,在地性就是设计师要关注的特质,所以今天我想把这几个性都会讲到,但是都会轻轻带到,但是会把重点放在地域性。

    我提一下关于当代设计的观察,第一个是数位性,我左下角是关键字,每一种说法不一样,但是都是这样的思维。我想数位性在当代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空间的特质,因为空间本身因为数位媒材的介入。我就不谈细节了。从1980年代做的这个模型的时候就宣誓了数位性的到来。

     第二个是动态性,就是设计师认为空间本身会动。这个动不是只有形式上的移动,它可能比如说在视觉上通过手法让它看起来是有动态的效果,比如说比尔包的美术馆。或者是使用的是非梁柱系统的,最经济思维下的结构系统。第三种是空间流动性,第四种是建筑真的会流动,不仅仅是建筑师还有设计师,都在探讨空间流动的议题,你把每个人的拿出来看都是有这样的。这是腾本之前做的蛇形异廊,这个空间是不稳定的状态,但是探讨的是非线性的状态。比如说扎哈迪所做的这个造型,就是让空间本身移动,在世界各地通过数码的手法进入流动,所以这个动态性是一刚开始就会碰的。

    第三个是拓扑性(Topology),这个有一点点复杂,但是大家可以试图用这些关键字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拓扑的概念。以拓扑的思维看建筑,建筑会有很多新观点的出现。比如说之前所谈的莫比斯环,大家看到这个图形,内与外的分界模糊。这位艺术家大家都知道,艾雪,试图把拓扑思维应用到艺术领域,做很多产生空间错觉的手法。比如说CCTV的大楼,这其实也是拓扑思维上的突破,它觉得高层建筑不一定是塔的形式而可以是这样的。然后再谈到室内,这个它认为盒子里面的不一定是空间,认为室外的更是生活的空间,它把房子解构了,应该是一个大框架里面有很多的空间,但是他把这个框拿掉了,把盒子隐性到这里面。这与青山老师所讲的是类似的,这就是所谓的离散性,认为这个空间本身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包括这个案例,也是所谈未来的空间不一定都是豆腐干切割的形式。

    第四种是叫自相似性(Sel—similaity),一粒细沙,终究相似大千世界。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概念,这样的思维是非常多,我讲个例子给大家听。藤本在英国所做的蛇形异廊,所创造的空间是似建筑非建筑,似室内非室内,似装置非装置,它所探讨的是引发使用者本身所探讨的形式。你要爬进去、你要坐下去、你要出来全部都是自己解决,它在探讨的是某种新的关系,这是当代设计师会触碰的一个问题。他所探讨的纠结也是一样,在瓦解那一条空间绝对的边界,这是他所喜欢用的概念。通过一条是直线的东西,通过纠结以后会产生很多零碎的空间,这些零碎的空间就是想要拿来再利用的空间。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第五个是模糊性(Ambiguousenss),当代的设计不谈绝对的事情,是探讨游离的事情。不管是兼容、包容、暧昧、重叠。这个案子是2002年万国博览会的建筑,当时他们探讨建筑的那一层表皮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形态出现,谈的是建筑边界的瓦解,这是在2002年他们所谈的这个事情。最近设计师在纽约所做的这幢房子,也是把边界瓦解的放到这里面,这是一个医疗中心,试图把线条绝对的线拔掉,产生了很多实实虚虚,室内室外共用的边界的模糊空间。再回到小尺寸藤本做的House,也在谈一个事情,瓦解某种边界,过去我们建筑结构的元素很明显,一楼、二楼、三楼、屋顶,每一层关系很清楚,但是当代不一样,在探讨模糊,房子里面你看不到概念,门与外的绝对的墙也做得很轻透。所以他也在谈模糊,模糊具有当代性。这是他的作品——厕所。厕所是在公园里面,是女生的厕所。把实体拿掉做了玻璃,然后坐在里面既私密又公开,他在挑战的事情是到底什么是室内,什么是室外,什么是私领域,什么是公领域,是以非常装置艺术的手法呈现,但是他谈的事情就是得当代那条界限绝对的瓦解,这个厕所是真的会用的,只是大家上起来心理紧张。这一次我自己去看了一下,后来受不了了这边就用了帘子拉起来。我觉得他很厉害,谈的就是模糊这件事情。当代设计师都在模糊,模糊是当代不可不碰的事情。

第六个是轻透性(Transparency),当代新的技术、新的结构、设计让我们的空间越来越轻、越来越透。轻透本来就是空间的本质,很多建筑师一直都在追求,室内设计师都是一样。这个案子大家看过,这个房子里面本来有16根柱子,但是设计师为了追求轻,做了一件事情就把16间柱子瓦解成132根小柱子,通过精准的电脑结构16根柱子的力量被132根柱子支撑住,所以它根本的就是轻透。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吗?厕所、博物馆、火葬场?其实这是一个火葬场,大家都很压抑,火葬场做成这样子以非常轻的混凝土做成屋顶,然后把一楼的空间打开,让青山绿水降进来,因为他认为看到青山绿水就会降低对死的压力。这个手法是非常成功的,不会让人家对死亡有一种惧怕感,这是我所谈的轻透概念。

第七个是多向连接性。所有的空间都会做整合,不会以一种姿态出现,会以多元的方式出现。比如说这个案例,设计师做了一件事情,把菜市场、商业空间和住宅放在一起,本来不相关的三个东西放在一起,然后产生出来的问题自然  要去解决,但是如果解决以后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就是Frank所谈的,把一些不该放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撞击,这种撞击就是创意,住宅很安静,菜市场很吵,你放在一起就很有趣,所以这个空间就变成了大家都会去看的公共空间。包括大家熟悉的这条废弃街道,改造后成为了公共场所。

第八个是地景性,当代的建筑在设计时会在乎地景性,大家做设计时不可能不探讨与地景的关系。所谓的地景是明确受到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活动等驱动力的影响或者支撑的手法,当代的设计师做设计时肯定会谈到这一话题。这是艾未未与鸟巢的设计师共同合作的蛇形异廊,把边界瓦解掉了,然后下挖50公分,然后挖了一个大水池,通过这种手法暗示我们地景元素对于当代空间的重要,所以它产生了一个非常舒服的空间。这是台湾建筑师——我的老师做的,是帮云门舞集所做的“天边一朵云”,回应的也是地景的状态。

第九个是永续性。永续也是当代设计师会触碰的议题,包含对于材料、工坊,对于空间材料的解放。这是通过回收的复合木料创造的大型公共空间,好像也是“天边一朵云”,所有的市民可以在这个半室外的空间,舒服地吹吹风。同时也可以爬上顶,与整个空间做一个互动。这是扎哈迪在韩国首尔的东大门,大家应该去过这个地方。我觉得扎哈的主要不在于形式,她其实创造了很多的半室空间,因为韩国维度比较高比较冷,所以打了16根地柱取地热,包括这个半户外空间都比旁边暖,所以提出是的都市的客厅,让这个都市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空间。她是以非常有趣的想法设计这个空间,而且她在意的是户外空间,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形体。

前面所讲的不知道大家是否会睡觉,比较生硬,但是没办法,我每次演讲都感觉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告诉给大家。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现在进入正题,我们今天的重点“在地”。我觉得地域性、在地化是当代设计不可不碰的本质,过去的设计太均质,今天他做这个,明天大家都抄。到底什么是在地的事情?其实就是本地的地域性、就是地域性,就是涵构。大家过去对于在地性的思维,如果遇到一个老房子会怎样做?通常你不太会碰它会把它保留下来,这是过去某种情怀。所以过去对于在地性的事情,通常都是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情怀去做完全保留的动作。当代不是这样的,当代已经脱离了均质的状态,所以当代的全球在地化会解构,该拆就拆,不拆就保留,并且会植入新空间进去。我想青山老师的味道也是这样,对于老胡同不是直接保留,而是直接进去做动作,这与过去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觉得鸟巢的设计空间与北京的市容格格不入,大家觉得为什么找一个设计师搞这样怪的建筑,可是设计师从头到尾都在考虑地域性的问题。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个形态呢?它本身是一个体育馆,因为北京是帝都,代表中华文化的首都,它认为CHINA就是瓷器,认为盘跟饼就是建筑的形态,所以他的建筑就是有一种盘跟饼的状态。第二个对于建筑的立面也是动态的结构,它不是梁柱系统,它是分承重墙。这个是从冰裂纹的角度,把青花瓷的冰裂纹反映到建筑角度上,这是从结构角度。大家白天去看结构上的灰是北京胡同的灰,称为“北京灰”。第四个里面的软装是红色的,是北京紫禁城的红,所以那个颜色也是挑选过的。设计师一直在思考原著,这是不同时代对于设计的想象。当时世博馆就是从斗构做出了世博馆。地域性这件事情与过去对于某种情怀的表达是有质变。包括我的老师最近在台湾的宜兰做了这个案例,通过数码把老砖老瓦做了新的创新,产生了有古味但是同时又有新印象的空间。

我觉得当代的设计不能一语概之,但是当代的设计要有当代的本质。今天谈的是民宿的在地,我们与前面的老师一样,我们做的项目非常多。从都市做到室内再做到家装,所以我们试图以不同的尺度推敲空间的本质。我今天挑了几个比较代表台湾民宿的空间跟大家做分享。

第一个案子是我们在台湾北部竹北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有几个重点,一个是所谓的延续,因为它过去是老房子,又谈到地域性的问题;第二个是共享,所谓共同生活,然后第三个是构筑。

老房子是在竹北,在台湾新竹的北方一点。基地过去是民国46年(1957年)的一个旧房子,被我们重新改造。我们怎样改造呢?房子总工会有八幢小房子,房子不大,一幢大概是有60平米,有8幢,8个盒子沟成一个小聚落。过去民国46年(1957年)就存在,它过去是一个猪舍,也是小小的宿舍。这个十字轴线是小猪会走的猪圈的小路,所以当时保留的我们完全不保留,因为房子本身没有保留的价值,我们唯一保留的是生活十字的轴线,建筑本身拆掉了。最后依照业主需求重新排列组合,再盖上一个大屋顶。因为盖上屋顶会产生很多的半户外空间,以这样的手法延续旧的纹理,回应新业主的需求。这样做了以后会有很多的小狭缝,会让山里面的声、光、热流入到空间,所以我们创造了很舒适的空间。然后这个小猪通道和生活轴线保留下来,未来每一户人家和每一户人家也会把过往轴线留下来。这个空间有3.5米,所以做烤肉或者是坐在沙发上乘凉都很舒服。基本上这个十字轴线,所有的生产就从此发生关系。在每一个立面上都可以直接通过十字轴线,产生这样的空间关系。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个案子第二个是“共享”,共享经济是大家谈得最多的,Uber、滴滴打车这些都是与共享相关。我们也来做这样的事情,这个是有八个单元,每一个互相旋转,错落,而且是围绕十字轴线错落,而且房子与房子之间有很多的缝隙。大家看到共享在哪里?每个单元一定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和私人的阳台,但是又必须与另外一个人家共享一个三角形的阳台和绿地,这个绿地是用来种有机蔬菜和种绿植的,那么两家人家就必须要坐下来协商,私的空间是有自己的一面,但是公的是要互动,所以这八幢房子产生的这些是有很多的免费公共空间协商的。屋主本身是在农场里面,所以这样一个小小的聚落通过这样一个手法构建了共享的生活模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进入这个空间就要面对这样的议题,非常有趣,效果也很好。这8个单元就被这些私领域和公领域有效融合在一起,成为非常舒服的空间。基本上共享这件事情在这个案子里面,我们试图用积极的建筑手法介入,让里面的人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这种感觉,这里面因为尺度关系会产生缝隙,让声、光、热可以漫射到半户外空间来。

最后一个思维是构筑,这也非常好玩。当代对于有趣的思维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方法,这个案子造价很低。严格来讲是给年轻人或者是背包客,或者是年轻人的族群去住,所以整个建筑造价非常低,但是我们采用了一个非常有序的手法,用干式五施工把主要结构做出来,然后工厂里面去灌注我们所定制的水泥模板,然后现场挂上去然后做防水。结构都是现场组装,这些混凝板在工厂现场做好,然后现场不需要通过大型工具就能挂起来。

 这是最近我们在做的台湾的民宿,台湾的民宿都有设计的味道,对于空间的保留与否大家从案例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味道。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家民宿是921地震的受灾户,因为地震房子不能住了,所以他们盖了很简单的房子造价非常低,整个建筑没有贴什么砖,基本上水泥都处理掉了。这个房子为什么叫在地呢?英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奖项叫Turner Prize(泰纳奖),这个作品为什么获奖?因为这家公司的18个人结合当地的居民共建了一个空间,英国的主办方就觉得这个是具有当代的艺术性,所以就颁了这个奖。因为他是921的地震受灾户,没有什么预算。都是乡村的不同专业的人以所谓的在地建的概念,一砖一瓦做起来。包含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做的。这个软装基本上是设计师带着屋主去山上捡一些树枝绑一绑就可以了,这个马赛克的瓷砖也是设计师带着小朋友一个一个贴上去的。这幅画也是设计师和当地的小朋友画上去,所有的东西从室内到软装都是在地居民共同完成的空间。基本上屋主住一楼,二楼和三楼出租给别人住,就是民宿的概念,所以这种所谓的在地经营。台湾的民宿很特别的是屋主会住在民宿里面,然后以剩余的空间以设计的手法租出去。

空间基本上我们留出了很大地挑空空间,一样我们想瓦解某些边界,让它与后面的山区和前面的景观有效串联,然后可以把阳台的尺度拉开,阳光的半户外空间比原来的阳台都大。这个空间就是大的挑空,因为这个空间在假日时还会是山区的教堂,有一些原住民和低收入户来这边吃吃东西或者是参拜一下,所以它本身还有教堂的功能。整个空间是很简单的方式,但是还创造了不错的品质。屋主本身住在一楼,然后二、三楼出租出去。基本上里面的菜和东西都是自己准备。台湾的民宿特别有温度,尤其在这个房子里面吃的都是屋主自己种的东西,然后环境是好山好水,海拔非常高,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景观。这是深阳台,我们把房间空间牺牲掉转换成半户外空间,让来住的人多走出去而不要待在房间里面,房间没有电视和冷气,只有房间和厕所,鼓励多走出去。天气不错时是非常棒的,希望让人走到空间外面去体验。这是下过雨后的景,空间在某些时候非常漂亮。其实建筑本身没做什么事情,但是通过几个特殊的手法就能让期待中的民宿自筑自建起来,让自己种自己吃的那种东西表现出来。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第三个案例是在台湾的宜兰,叫“大地的眺望台”。案子非常好玩,但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台湾的宜兰是好山好水,大家去台湾观光都会去宜兰,宜兰都是田地,我们做民宿时,不希望一道墙下去室内是室内,室外是室外,关系没那么绝对。所以为什么取名大地的眺望台?我们将整个屋顶打开,让里面的人很轻松地走到屋顶上面,与外面的好山好水做一个对话,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翻转。晚上出来看看电影院,或者是午餐、乘凉、睡觉,整个屋顶与建筑的墙是打开的,希望人进去酒席可以睡觉,出来就与户外互动。甚至外面的人可以骑脚踏车上来。这是后面定案的设计,基本上是小尺度的房子,但是把建筑绝对的边界打开,让人来这边都是待在建筑的外面而不是建筑的里面。这是去年的结构上,大部分已经完成。建筑被我们压得很低,尽量把建筑融入到大地里面去,这是我们的手法。这个民宿非常好玩,台湾的宜兰有很多的民宿,但是通常都是整幢的,这种有一些艺术性的房子很少,年底会完成,如果大家有机会过去欢迎来这边看。站在这地方往上面看是非常舒服,而且斜线是山的走动,所以建筑回应地的关系。大家听完我讲完十个特质应该会有感觉。

这三个案子我稍微深入讲一下我对民宿的定义。因为台湾的民宿与大陆的农家乐比较像。之前我姐姐笑我说你们设计民宿像旅店,大陆的民宿比较针对农家乐的概念去做。的确,台湾这几年来的民宿,因为需要商业功能还要有人进来住,但是也希望把设计的理念体现,所以通常设计师操刀,到最后都是会像设计小旅馆的感觉。如果我来总结台湾民宿的想法的话,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刚才三个案例是我站在小尺度的角度,与大家讲一下我对于民宿的操作。之前项目谈的是旅馆、民宿,其实我常常在分类,旅馆是有几种,是分星级的。第二种是叫设计旅馆,不分星级,但是会以自己的手法做旅店。现在很多非盈利组织开始跳出来做这种旅馆。第三种是民宿,民宿还是有商业性,但是它比较落地在本身,就是住宅的本人招待空间。第四种叫做日租旅店,这是台湾新的模式。因为台湾很多人申请不了民宿,就变成日租旅店。第五种是所谓的背包客的背包宿舍,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张床,像青年旅社的形态。住宿形态回到今天的主题是有这五种,今天我们谈的是民宿。刚才谈的三个案例都是民宿与尺度的案例。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尺度大一点的项目,已经不再是民宿而是旅馆的概念。这是我们在宜兰做的项目,项目就是旅馆,但是不是星级的,是设计旅店。房子本身房间数比较多,但是希望把宜兰在地的红砖和材料等一些反映到建筑本身,这个尺度就叫旅馆,那它比较有趣,为什么?上面是旅馆,下面是汽车旅馆,是两个东西都有。旅馆的人是开车下去到地下室上去,汽车旅馆是开车到二楼。大家知道汽车旅馆吗?大陆的汽车旅馆不多,汽车旅馆的概念是台湾比较独有的,是从拉斯维加斯过来的。基本上这个房子有趣的事情是回到多向连接性,但是在这里我要回应在地性,所以在材料上回应这些事情。这是里面的房间,我们尽量把一些空间做得比较天景,见光的空间拉得大一些。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是最近在湘潭做的Tird行旅的饭店,这是对外招待的一个旅店,项目的设计师也在现场,基本上项目快完成了。我想谈一件事情,在大陆做这种事情与台湾不一样,业主给的需求和期望完全不同。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有时候设计本身遇到对的业主就成功了,这个饭店我们在设计时是很大尺度的,它完全不像我们思考小尺度空间探讨,完全是以另外的思维探讨这个空间,虽然我们试图设计早期导入我们对住宿空间的思维,但是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常常讲有些时候与业主的对话,胜于自己做设计。旅馆中间的过程也是非常辛苦,基本上今天也会完工,这就没有所谓的情怀,因为大部分都是业主的需求,所以基本上我们是把这样的空间反映过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件事情,把公共空间尽量放大,然后把公共空间的品质尽量做好,包括大堂、楼下的咖啡厅和空间,把户外的水和光尽量引进来。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最后一个案子,从小的民宿到聚落到单体建筑,这是我们过去在天津做的一个提案,这个提案基本上也是在回应一个事情就是所谓的山水。山水的意思是过去在都市里面的建筑,都是垂直水平、塔状形式的,当时做项目我们思考一个事情,我们是否把建筑本身的意向非常危险独立的特征变成是忽视的背景,我要老是西方的建筑来主导城市的印象,所以我们当时所做时取了山水画上的纹理,表达到建筑商,然后让半户外空间成为重点。所以在形体上,比较传统的建筑是有地景的效果,同时也是有很多的半户外空间的打开,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创造了非常多的半户外空间,希望这些半户外空间让人不要闷在绝对的界线里面。

    最后从尺度面,从小的民宿、单体建筑到聚落到都市的尺度,又回到一件事情。当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时,我们又做了一件事情,也是沈雷老师有提到的,真正的状况就是设计师本身做经营的事情。我们现在开始在台南做事情,台南是很有历史的地方,是一个老城,里面有非常多小的事件。我们挑了一个小房子,希望是设计带经营,让大家尽量在以台南的公共空间为主轴,回到房子里面睡觉的概念这一思维做房子。最主要的就是共构的概念,体量很桥,楼上是露营,楼下是胶囊旅馆,所以同时是有胶囊旅馆、又有露营区又有房间是多层共构的概念。希望大家来到这边,走到房子之外,看看台南好玩的地方。所以这件事情是要告诉大家,从设计师角度进入经营,去碰触台湾现在很流行的民宿的事情。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台南之前发生大地震,所以这是老房子,我们先做结构检查。我们本身是想把这个房子敲掉,因为这个房子没什么价值,但是它因为结构安全,与旁边的房子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还是有取舍。如果顺利的话,如果明年年中会完成,我知道很多大陆朋友会常常到台湾,欢迎到这边来走一走。

这句话是每个场合都会提的,Peter Eisenman所说的,站在我们这个时代,今天的老师就是今天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老师交流,站立再生某个时代的节点其实遇到的困难与过去不一样,但是在座的有很多的设计师,还是与大家共享。“当你准备就绪,其实为时已晚”,这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发生最快的。但是在速度的基础上,还是要保有对设计的坚持。第二句话是Frederick  P.Bocks所说,“对的决策来自于经验,但是错的经验来自于决策。啊”这一路我们走过来是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设计师试着做决策,在决策中寻找经验,这两句话没有什么,但是这对新时代的设计师们是有某种回应,所以我今天看到有一些90后的设计师在现场,我把这两句话送给各位。


问答环节

问:目前国内民宿主要还是集中热门旅游区,避免民宿变成所谓的农家乐?
    邵唯晏:我不太明白大陆的民宿。基本上民宿就是资金和资源不足以变成旅馆,但是以自家的空间转换成某种小的商业模式的做法,叫做民宿。所以是不是在热门旅游区当然是有关系,因为有人去就有住宿的需求,如果没有的话就用自己的特色。
    问:您好,我是一位甲方设计师。我刚看您第一个案例时,我就觉得与我们现在所做的项目非常像,就是八个房子的案例。我们现在东山有一个项目,就在苏州的东山镇。项目也是与您的方案差不多,户型很小,可能户数蛮多。当初做项目时,因为我是学建筑时,我设想的场景与您比较相像,就是会会区别于城市的生活状态,就是农村的状态,一棵大树下乘凉,不是太特别强调自己的院落,但是会强调公共的空间。但是案例分享时就会有很多的反对意见,如果业主不过来买,或者有类似经验的朋友,我在大城市中间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人,但是我买这个房子我希望很安静,不要被别人打扰。这是共享还是私享的讨论,在我们内部一直僵持不下。因为它毕竟是在山里面,感觉是你要走出去,从我们的角度是走出去拥抱自然,但是可能蛮多人想的观念是我希望它是区别与城市和思想的生活状态,想听听您的建议!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邵唯晏:很有缘,最近我们在杭州也做了万科的项目。我常常讲过往中国大陆比较封闭,对于某些新的设计思维是没有接受的,但是这十年我看到非常多的地产商和甲方思维非常先进。最近在于杭州做的项目是有类似于你的思维,但是是以另外的手法去做。

    我先回答你的问题,在台湾同样发生,现在公共面积是33%,大陆、台湾都差不多,台湾很多年前也买不到房子,因为有33%都是公共空间。现在台湾的柯文哲也在推所谓的公共住宅,公共住宅不是贫民窟,不是坏品质的房子。公共住宅的意思是说我们基本上把公共空间还是维持在一定的比例,但是这个公共空间可以让更多的人共同使用,这同时就会把成本往下走,也就是说我的私人空间只要20平,但是多拨2平出来当公共空间,我可以与其他人共用,共用是有好处的,可以共同管理我觉得这种情况是要请你们公司的人多听演讲,多去碰撞,这有时候是领导人思维打开的事情。当然最终他们是要赚钱,这可以理解,但是你必须以另外一种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我相信你是建筑人,你跟他讲现代主义来了以后解构的时代来了,他一定不会理你。一定是站立再生他的角度告诉他,这个案子的价值会有别于其他的地产商,这样你不会少卖钱,但是可以提供另外一个卖点,这是可以有机导入的,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台湾这样的。你身为本科班出来,就要影响,当下是由下到上的时代。很高兴您问这个问题,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要坚持。


问:在地化交融在大城市中拥挤,人与人又需要交流却又维护需要的隐私与界限,这样的冲突如何满足?
    邵唯晏:隐私和界线的问题,是当代设计师要挑战的。因为现代的空间和时代需求需要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刚才不是讲了菜市场和住宅的整合这个案例与这个是一样的,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通常会有新的冲撞点出来,也就是因为冲撞点出来才会有设计师的价值。我就讲刚刚的例子,我讲那个菜市场、商业空间和住宅结合的  问题,一楼很吵怎么办?他们的动线要怎样处理?这都是界线的问题,那这个冲突就是设计师解决的问题,我们有新的知识、新的科技和材料,就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设计师就是绘图员,业主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冲撞就是设计师要做的挑战。

    我自己认为当代设计师新的价值的调整,过去设计师的价值在于做出好的空间品质,但是当代不是。因为当代要做好的空间品质太容易了,你今天多看看沈雷老师的作品,明天看看陈老师的演讲,然后再上网络上看几本书你明天就可以做设计师,是不是?所以当代的设计师要做好的设计是基本的门槛,当然当代设计师不能做好的话就不是这个行业。所以当代设计师应该转换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们必须要处理的事情。而不是碰到业主喜欢什么风格、喜欢什么样的效果,然后画效果图。通过设计师我们必须要颠覆设计的价值。


 沈雷主题演讲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建筑师、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  沈雷


    沈雷:今天听青山和邵老师所讲,我一下子心里有歉疚的感觉,我就是甲方怎么说我就画效果图,我就怎样做,我今天其实是做了准备做这次演讲。我们答应戴蓓是酒后,因为正在大理和一帮朋友喝酒吃饭。她跟我说时快凌晨一点了,我处于半昏迷当中,我说好吧。答应了我一直在做梦,我该怎样做这个事,因为民宿的事情我还没有搞清楚,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借宿——近乡”的话题。因为大家都有投宿的心理,就是民宿现在如此火爆,我们也参与和制作一些。但是我没搞清楚,或许我们在座的设计师,我们讲专业,设计师如何做得专业,我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而谈到民宿时,我讲是怎样忘掉专业,不要那么专业,我们才可以做事。

    还有一个话题的原因是近乡的话题,其实我算江浙人,我外婆家在常熟,离这儿很近。就在那天与戴蓓讲了以后一直在做梦,就会梦到很多以前的场景,我就用半个小时将梦景写下来三点多钟发给了她,然后就有了今天的讲座。

    这是公司人做的PPT,所以有一些常规的。我美院毕业出身,然后做了5年的建筑师,然后出国读硕士回来做了三年的杂志主编,开始做内建筑。所谓内建筑到今年是13年,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刚才戴主编讲了我们做过阿里巴巴系列,阿里巴巴所有的办公、雅虎、淘宝、支付宝,外婆家系列,隐居系列在做的加在一起有十个,所以各个类型的东西。把我们界定为内建筑的设计,我说是有意思的设计,因为我不想被人定义成做餐厅的设计师,也不想定义成做乡宿的设计师什么的,我只关心有意思的设计。这是历年做的一些东西,各个类型的。办公也有,小到20方,大到20万方。这是我酒后写的文字,我说每每来大理,都宿双廊,因为八旬,不太思考住的方式,见风景品美食,当然还有酒。躺下,已可留宿,就是温度了。忆起,小时生活的院落,父亲的小客栈,如果按照建筑的数据,江东的房子占地半亩,东南城角度,上有平房三间,名为“鸿利旅馆”。在公私合营时那时候有几家都是开客栈的,客栈就是我现在所定义的民宿,三家开民宿的人都搬到我们家的院子,我们家的院子变成了大杂院,或许我奶奶依靠民宿的营生养活了7个子女,我爷爷奶奶是宜兴人,不知道以前是否开过窑厂,但是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陶罐,以及医治中耳炎的猫耳朵、假山。我爸是特别教育我的人,因为他没考上美院,从小逼我画画,等到我不愿意画画就罚我到院里罚站,所以看到院落不同的颜色,在雨天,奶奶将天盖的盖反过来接水泡茶。我想讲的是经历和我那天晚上所做的梦,或许是真正唤起我有民宿概念的开始。


    又想起前几天某杂志做的中国十大民宿评选,我的一个建筑师朋友转载副标题叫《中国知道民宿》吗?我转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友好的口气,但是看了一下觉得没几个民宿,全是精品酒店,包括连锁的,国际大牌的,与老房子相关的都叫民宿了。所以我开始思考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或可以定义如此,设计师设计的用来经营的空间就在某种意义上就不能称为民宿,形成实质意义上的设计师的甲乙方关系的商业住宿空间都应该归属于酒店的范畴,所以酒店和民宿的一线之遥就在这个温度,温度在于归属,也就包括业主经营态度,是否需要身份证与信用卡等,所以就想起游山西村来,脑子里就想起我爸让我画画,我妈让我背诗。我们在做的野马岭也许是外婆家的,也可以叫成民宿,因为我没收设计费,我不愿意把我的朋友变成甲方,因为收费了我们就不平等,等到做完再说,现在可以得以控制野马岭的风格和格局,当然我需要与吴国平商量,但是这是我的态度,那么我就做了。

    我今天听青山和邵老师所讲,我觉得我远离那些亲切的胡同久了,远离那些大学的教育也久了,我能带来的是什么呢?我能带来的是我的方式,是我个人的方式,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还是案例,就是三个没有收费的案子和一个收了费的案子,都是酒店。假如大家听说过,这是中国现代或者是现在实际意义上的很早的民宿,是属于我们的,叫“三亩田”,在杭州大兴谷里面有三亩的田地。我和孙云(合伙人)两个,真正意义上来说是孙云把它租来,是一个小学。1996、1997年的样子,等到1999年我第一次去见它,它其实就是一个民宿。当时我还没有与孙云合伙,“三亩田”还不归我。当时我去的时候,正好上海某个大使馆的大使在住,其实就是叫三个农民的房子。它存在的历史是1999—2010年,很多朋友说沈雷,你们做得早你们赶上了那时候还没有火爆的民宿,我说是,但是2010年拆的时候很伤心。这是我觉得对民宿有定义、有概念的教会我们的什么叫民宿。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说“三亩田”有一个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就是“三个农夫的私人小旅馆”,这是一个到过三亩田的老外取的,很符合角色转换的需要,这里是与孙云一起在杭州成交大清谷辟出的驿站。在树荫之间,用木条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幢二层的小楼,落地窗户是敞开着的。直接可以看到屋子里的陈设。陈设都像是没有精心的考虑,却到处都是随性之下的点睛之笔。到目前,我们都没有图纸,只不过我与孙云不定期管工地,有时候他去了这样改一下,我去了这样改一下,是没有图纸的,所以等它出来显得很自然。当时我们想在院子里挖一个水塘,然后我们挖了,挖了以后养鱼,然后鱼会死。等到过了一个春天,里面有鱼、有虾、有植物有所有东西时生态就形成,所以“三亩田”给人带来这样的感觉。这是我们经常一起聚会的地方,当然现在伤心地讲是没有了。你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走文艺范的小清新的民宿的出行,所以我还骄傲那时候我们做过民宿,我们对它有支配权,我们请朋友过来玩,春天喝龙井,夏天赏喝茶,秋天吃螃蟹,冬天玩雪,这是一个理想的境地,完美的境地,仿佛乌托邦一样。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儿做了很多的石柱,这是浇完了立起来的。然后夏天的时候爬满了紫藤,紫藤的花一直落下来,院子里面有无花果和石榴。当无花果开时,村里面有一个王阿姨帮我们看着,她会在无花果快要成熟时用纸袋套起来,否则就被鸟吃掉。然后看看我们美好的生活,在这儿可以冷餐会、聊天、喝酒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实这些包括里面老的东西现在都还在我们仓库里面。这是一个摄影师潘洁,我们经常合作,他拍的一些照片。这是那时候的场景,可以看到有隆重的90年代初、2000年左右的痕迹。当然也有客房和壁炉,因为其实民宿就是这样的,可能这儿的设计师也有民宿的业主。据说有一个房产商看中后面的地要做五星级酒店,所以他要拓宽道路要拆迁,当时我与孙云就是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不想找关系,拆就拆吧,享受过了没有就没有了,伤感就伤感,问题不大。但是拆掉以后那个酒店一直没有造起来。那个时候每年到春天给朋友寄茶叶,我们的王阿姨还在,然后会寄茶园里的茶,这儿留下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回忆,这儿也是我所说的有温度、有感情、有记忆的,而且它带来的回忆一直在心里。所以我要考虑讲什么的时候,我想这个是可以拿出来讲的,因为它伴我们渡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对比看,这是日落时的场景和所有挫败的感觉。最终或许大家是民宿的从业者,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有时候真的租来的地和房子心里还是会有忐忑的。我们经常在这儿聚会。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讲第二个案例,这个项目很多人都关注,因为外面说各种各样的投资,5000万也有、8000万也有。我今天让大家看完整的方案,就是这是一个特别的例子,我觉得野马岭是唯一性的,是有600年的村落,有依山而造的地势,有所有时间历练下来的流线,还有进入村口有两棵一公一母的1200年的银杏树。吴国平是外婆家的老板,他在两年前跟我说我们都会老,我们找一个地方适合养老的,然后里面有年轻人去出入的。好我们慢慢地改造野马岭,这种改造有点是像营造,像民宿有一得幢、两幢没关系,但是它是50幢,然后还有景观,然后哪里搭建,哪里拆除,整个建筑的规划和控制是绿城建筑来控制,它也是其中的合伙人之一。所有建筑的改造、室内的设计、景观的设计都由内建筑完成。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每次在做设计时都有一个自己的方式,从业24年,我已经过了被理论影响到我的年龄,我已经不太关注舆论,只关心个人的感受。所以我更多地是关心自己的情感,包括前面所讲的三亩田和野马岭。每次做设计前,我都会梳理自己的思绪,将自己觉得的东西写下来,哪些是重要的要展现给别人的。所以我对那些欲意、情怀很多东西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野马岭现在已经完成60%,最近有一批人去,有一个朋友转别人的微信给我看,他说看了野马岭他感动的是没有伪装成文艺范儿,因为我觉得我不需要伪装文艺范儿,我可以做另外的东西,可以由内而外地做自己的设计了。所以带大家看我的方案。这是我写的一些文字,其实我不需要读它,我只是想我们去欧洲看人家的古堡,很多旧建筑的保护,你是可以看到它的层级的,一五几几年修到哪里,一八几几年修到哪里,野马岭的要点是要告诉后来人我做了什么事,假如你们觉得不好可以拆掉,但是我是要保持它原来的风貌,有了这样的念头我就可以做设计了。一样的是大家会做模型的分析,比如说里面的流线怎样,一条是原来村落的道路,还有一条是服务的道路。野马岭可爱,是它如同一个建筑模型,可以从各个角度,因为它有高度后面有山,可以从各个角度看这个房子,那些遗存的有感觉的房子,然后自然形成的景观,因为这些就不需要我们模型里面考虑,你那儿走一圈可以知道这里面的房子我基本有数。  

入口我们这边用了藤蔓和砖块,然后冰冷的泉水从山上下来大家都可以嬉戏一下。我要以影性的东西告诉大家我们曾经在这儿落下了一点标记。然后慢慢走来到大堂,当时总图做好,发现大堂的位置正好是在山的坡坎上面,然后它有石头上面有苔藓,我想做一个花房就好,流线做好,然后只要赋予它功能就好。这是大堂空间,是一个玻璃顶,为什么要有玻璃顶。我与他们激烈地讨论过几次,从造价考虑觉得不需要,我说我们所有山上的客房可以看到这个大堂,因为那个村子那么久远,边上没有人家,如果大堂的灯永远亮着给大家安慰的点,我以这个来打动所以就有了玻璃的顶。然后下面是大堂空间,然后我把木地板铺上,有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然后这是大堂部分,坐下来服务员服务,然后有壁炉,有生活在乡野里的感觉。野马岭我想做的就是我们是一个很野的村子,我就告诉他们,我们不需要增加什么东西,因为一年以后真的落成,它自己就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样子。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大家看图,这是大堂空间,我只是做了观景台,楼梯走上去可以眺望整个的路面。然后我们会做一些构筑物,吴国平好的概念来自于,他说村子里已经没有居民了,但是或许可以卖50块钱的门票,吸引村子里做小吃、卖菜的,养鸡的全部到村子里来,你这些买了50块钱的门票可以带一只鸡,带西红柿回去,我觉得这是商人的理念,很好。这是卖猪肉的地方,可以卖猪肉、卖茶叶可以做茶馆,下面还有一个菜场,所以这些是构成村落主要的元素,就是聚会的地方、喝酒的地方,游泳的地方,住的地方、私密的地方,可以读书的地方,野马岭都有。这是茶肉铺、卖茶叶、猪肉的地方,因为它有坡地,房子做出来很好看,顺着坡地走上去上面是卖菜的,下面是喝茶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图书馆,大家在里面可以喝茶、聊天。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一幢房子,是七、八十年代的复古房子,但是我们还是做了改造,大家都知道老的房子开肩有问题,很多舒适度有问题,这个房子我们整个掏空,就是保留了外面,里面重新设计过,大家可以看到流线重新做了加楼梯,形成一个院落,然后这儿大家可以聊天、读书、烤火。这是客房部分,在老房子里面我们并没有强行做开通,而是大就大,小就小。而是小房子,一楼进,二楼可以直接通过山坡进入二楼,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客房。材料我们用得很简单,就是水磨石、铁板、铜板。当然还做了一些,因为有些房子倒了,我们需要修游泳池,本来这就是村子里面聚会的地方,然后我们修了有用池,依山做了更衣室,然后旁边有酒吧,坐里面喝酒看旁边的游泳池。这是酒吧部分,然后是露台,它后面是一个绝壁。做了重新道路梳理、景观的改造。这是村子里原来就有的,从上下到山上的运材料的道,我们改成一个是露天可以观景、聊天坐的地方。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是开化的金星村。最里面的一幢是用老的石头垒起来的。然后它也是有民宿,我们加了客房量做了开建就成了民宿的样子。《远方》又是一年的法兰克福,又是一年好友相聚,柏仰兄与老陆带来了为了未来的2017的巴黎开过会,带回远方的消息。远方就是想不起来的,记不起来的。为什么要去远方,要去民宿,那些情怀是可以带来遥远记忆的东西,但是遥远记忆的东西必须像红酒一样醒一段时间加入新的东西进去,就变成了有生命的物体。这是我们改造的空间,然后在湖边上,外面是一个湖,我们可以眺望远方的风景,可以喝茶、聊天。老房子我们把里面抽空,做一个盒子塞进去,然后顶盖盖好,就形成了可居住的空间。我们加盖了卫生间,外挂卫生间,不要与老建筑发生关联,因为上下水以后维修起来非常方便。卫生间外挂,所有的桥连接,然后就形成了这样的。



  夜读文字,凉爽。“建筑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这是祖师也讲的。也是需要前瞻与早博的,我理解的“有范围的当代性”是指当代之所以是当代不是现代或古代,也就关系到其中的人了。设计师的当代性就更明显了些。今天大半都是设计出身,早年大都是求新求变的,在时间、地点、人物条件都具备的状况下实现自己的虚幻至现实,才是鲜活的,而不是收在典籍或停在构想中的虚物。谈到当下的风格,自己语言的建构,包括如何面对中国与世界,如果可在前人之后存在自己的样子,有时或许,按照书本的方式,分为传承与更新,依赖传承的更新某些无力的时刻或者也是抄袭的一部分,在某些时候也是如狗急跳墙般的失了优雅,而优雅者或许生存在沙龙里。而设计师相比这些,或是一个好职业“角色扮演者”,可以在人物之间跳跃,甲方乙方或多方。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分享和感知。扮演的目的在于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  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  深舱于内心的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角色扮演或是设计师有千万变化方法,赋予悟空时的能力,或首先  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以及拥有人性中重要的同理心,然后再功能与形式,就有了自己传达给别人的更多可能。

  谢谢大家耐心的聆听,有时觉得设计是个人的行为,只与同道者可以分享,或也是今年借宿的真实意义,设计师都是寄居在别人身体的灵魂,如果收了设计师费,再次感谢!

问答环节

戴蓓:沈雷老师演讲非常好,这次能够邀请到他实在是非常荣幸。相信大家有很多的问题要问。

    问:外界一直传沈公子性子向来狂狷清傲,深厚的文笔又给您增添了一丝不可揣测的气息,请问您私下也是这样的吗?您平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客户进行合作

    沈雷:我们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当然这是属于我们的广告成分。孙云管得多一点,有时候人家采访孙云,说孙云为黑铺代言,我为内建筑代言。对的,我觉得有跨度的设计是有趣的设计。做一个餐厅,很多人认识外婆家来到我们这里,我说假如你要做外婆家我不会接你的单子。我贵德众多设计领域,你喜欢哪一样,我觉得是喜欢有挑战性,然后设计师与业主之间是有默契的,所以我与业主聊天,5分钟断定能不能接你的案子,5分钟报给你一个准确的,你觉得高一点,但是你可以接受的设计费。这是我从业二十年的经验。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第二个问题关于文字的问题,我是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如果那时全国的分数线500分的话,浙美250分就可以进了,很多人说美院毕业的学生可以不用写文章,我觉得三年主编的经验可以让我写一些东西,现在写一些东西只是晚上睡不着的时候验证自己酒有没有醒的方式。

    戴蓓:沈公子一天只工作三个小时,中午给自己做饭,朋友圈秀得更多的是自己做的饭菜。我不知道您是怎样规划自己的生活?

    沈雷:我有非常强的团队,我有非常爱内建筑的同事,我们人不多,就50个人,但是他们基本上是我从本科带起来的,本科毕业到我这儿来。内建筑有非常好的环境,我们公司有从学厨师的变成建筑师的,他没有读过建筑,他爸爸是我的朋友,他说是厨师但是想到我这儿学建筑师,我说可以,你喜欢就来吧。我曾经写过管理的书,我觉得一个公司不要管理,我也不知道怎样管理,我们只要找价值观相近的人,我们以情商来聊天,你尊重他,然后他就会一直在你这儿,我记得我们公司的一个小伙子,不是当着我面说的,他说“内建筑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就不想走”,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了。所以那样的状态下以每天工作3—4个小时,最近我都是自己画图纸。大师必须画图,后辈可学、可教也会成为大师,这是内建筑的方式。任何公司都有他的特点,内建筑效率很高,大家画过人体肖像的话,把结构画好就行了,所以我会跳过工程的细节咬得死死的,真正每天画图3—4个小时,我们公司有非常好的助理,他会盯着我说,沈老师方案让你解决哪些,施工图解决了吗?然后好了,没实施,你画图吧。画完图,没事了,就走了,三点钟去菜场,五点钟去吃饭。


朱胜萱 主题演讲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乡伴东方联合创始人,东方园林•东联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 董事,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 朱胜萱

  朱胜萱: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民宿,因为民宿,我回到了这个设计的舞台。

    我今天讲的是从1个民宿到10个村落的故事。我与沈老师不一样,他说他很少上舞台,我今年每个月都会上1—2次舞台,因为大家都在找谈民宿的人。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2012年,我在莫干山开了间很小的民宿叫原舍,其实不是纯粹意义的民宿。当时是觉得想要找一个我惹不起但逃得起的地方,就找了离上海最近的山。我来自云南,所以我很喜欢山。莫干山是离上海最近的山脉的地方。刚才与沈老师聊天,他说原来你是种菜的那个。是的,我在上海种了很多年的菜,觉得做不了很好的建筑师,那我做其他的行业。这就是我所说的山。很多人生活在海边或者是生活在上海,很难理解山对一个人的感觉,我在莫干山所做的事情后来被大家默认为山间。其实这就是5个小房子,当时是与5个合伙人一起建的,我想,要不退休了就回到这儿来。这是5个小房子的一期,叫万山。后来的是二期,叫原舍,名字都是我起的,我不会做设计,我就会起名字。这是原来的万山电站的地方,原代的小学,后来的养鸡厂、茶厂,后来慢慢倒塌。我之前在那儿住了几个月,没想到在那儿做民宿,虽然上面是一条马路穿越而过,但是下面有小溪。这家店把我带到滚滚红尘中来,这就是原舍的设计。怀着今天在地文化的精神,当时设计师与我聊天,是我设计院的设计师,其实我的设计院很大,在上海有四、五百号人,不是特别牛的设计师做的,他问我要做什么样的房子,我说做一个属于村里的房子,所以就有了这家店,包括家具、床和所有的床品包括灯都是那个时间创造出来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刚才听几位老师在台上讲设计时我很惭愧,我并没有过多关注设计。造好时关注的是房子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我从事了十多年的景观设计,我把房子当成外围的东西。而且我关注生活,这是在原舍发生的很简单的场景,有人在那儿结婚,有人给孩子办Party,有人做公司年会。今天晚上我就会回到那里,因为那里有很多人等着我。那里有60亩的农地,在莫干山是比较奢侈的了。60亩地供我做花园,一开始我做农业,每年亏很多钱。我刚开始以为做农业是很简单的事情,当时我想的是送朋友就行,没想到送朋友也要花很多的钱。这块土地现在已经很漂亮了,里面有我自己的花园,大家去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在杂草丛生的地方种了我喜欢的植物。但是后来我干了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我开了餐厅、开了面包坊,开了咖啡厅做了展览,这都不是我的行业。认识吴国平,就是他过去我那儿吃了一顿饭,他说你能开餐厅吗?我说要不你去开。那儿真的没有什么很好的餐厅,就除了农家菜,没有一个让人吃着像样的产品,所以我开了一家。

    第一次让我的园区基本保平的原因是餐厅里面我放了25辆我自己收集的自行车,然后闪电在那里发布了他的新品,有全球100多家媒体,然后LV的可口可乐的年会都在那儿做了。然后有一些在地文化,比如说萱草书店,开的原因是因为上海的季风书店关了,那是我最喜欢去的。我想上海的季风关了,我就开一个我们自己的。没敢叫书店,就是一个很小的公益书屋。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今天来是因为之前6月份我们开了一个小的民宿。它有50间房,是施工过程中闲置和没有用的温室,边上有三幢房子,从开始决定做这件事情到完成花了37天,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从传统设计师的角度来讲不会做这个事情,并且从一个有品牌的民宿来讲也不会做这个事情,因为和酒店结合。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在地的一位领导请我说,这旁边有一个树山村,是科技大学的校长在那边做整体规划时说,有两个合伙人是那个学校的,他说能不能到这个乡村看看,我看了发现乡村短时间都动不了,恰好那个时间点有一个国际会议和重要的活动在那儿办。然后我就答应了,花了37天改了原舍的民宿,并且挂了这个牌。原来的墙牌子不一样。边上两幢楼是传统星级的酒店,花了很短时间,地板也是原来的地板,从房间拆出来放到外面,墙面做了简单的处理,从设计师的眼里来讲,我觉得这些都很不值得一提,因为对于物质空间的设计,在37天在有限费用和有限空间下还能做出看得过去的东西,这是我们设计师可以做到的。

然后我想提的是“小骚年计划”。其实我们在村里面闲逛时找到了一些在地的元素,这些元素在中国乡村还挺多的,这是当时闲逛时看到的年兽,做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专业的数据采集的修复,通过不同的模型,从扫描、3D立项、开模各种各样的环节,创造了一个叫树山守,然求做了树山守的IP,延伸做了各种不同的产品。但是我想讲的是这个,其实设计师应该是一年前去了联合国评选的活动,就是“用文化点亮乡村”。因为这个“骚”字,大家觉得要不要改掉?但是其实离骚的骚也是这个,它用一个很萌的想法创造了一个IP。然后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原生,从公仔版的T恤到各种各样的背包,包括结合苏绣做了各种各样的手提袋和小公仔,包括手机壳到公仔微信的表情包,天气预报的App,然后用定格的动画原型做了很多东西,包括与苏绣的结合等等。在37天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村子里原来闲置的商业街,我们就取名叫“你好”。这是小骚年向尊文创的实体店,现在产品还很幼稚和不成熟,但是在这样的乡村里,希望不只是把它做成简单的新的IP然后就结束。

    大家其实可以与很多在地的东西结合,树山的三宝,这里就有杨梅,冠翠梨。我放的这张图,本来在苏州的高新区城市化很严重,已经到了边界了,我们原来做乡村的,但是踩的那条马路左边是城市,右边是乡村怎么办?很多人质疑民宿,质疑原舍的精神,我想说的是我做的是我喜欢的事情。从这个乡村计划慢慢从到一个民宿、文化蔓延开来直至到整个乡村改造。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同时这一年中,为什么大家请我,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里面与所有人采取的方法不一样,我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年底应该是有十家原舍开业,这是昆山的锦溪,一个砖窑的改造。同样边上有一个24间房的民宿,就在公共空间的边上。装修我不讲了,我觉得设计的东西前面老师讲了非常多,从理论到实践。因为这个砖,目前我办公室里面大概是有600块,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砖的文化,我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有关于砖的,今天七夕他们送了100块砖到我办公室,我想9月份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我第一个砖的展览。我通过这个民宿,对长三角所有古砖进行搜集和研究的人进行了聚合,我觉得原舍只是一个锚,就像一艘船回归乡村、自然的锚,把它扔下去,它会产生新的效应。所以我有了10个新的乡村,这10个里有江南特质的,稻田、然后拆除麦田兴建,有谁不用资本力量拆除,然后保留住在地的产业和升级,就是这样的乡村,都是空的,窗户都拆掉了。它就是这样的场景,就是80年代造的房子,没有设计师,但是它一样很美。它是生活造出来的村子,没有很刻意的公共空间或者是私属空间和色调搭配,但是它就是那么美。

    祝家甸,巨大的窑体,我想这些都是在地留给我们的东西。这是松阳,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向尊消失掉,200多户村民几乎要全部拆除了。这是南京,很多人认为南京不适合这样的产品,但是一样地有这样一个乡村。这是年轻人回到乡村的场景,大概有一个80后带着7个90后回到这里,开始新的乡村的乡改,这是我的家乡云南,但是离我们家很遥远。我回云南开始做这件事情,我选择了一个最远的地方,开车离昆明8个小时,没有机场。我做这儿开了一个自己的原舍,7间,7幢小房子,明年三月份应该有部分完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域的边缘,这就是树山,在苏州。

    我想今天因为来的有很多的设计师,并且刚才听到很多人提问关于民宿的话题。我应该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对民宿了解比较深入的从业人员,因为我从一家到十几家,未来我们里面会有上百家,大家都会说民宿太热,民宿是一个风口,民宿进入乡村破坏了在地文化,会说民宿各种各样正面和负面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人关注我们的乡村,关注我们飞快消失的在地文化,我觉得应该让大家回去的。我在上次采访就比较激动,大家都说我代表资本进入乡村,我说如果你有资本愿意进来我太欢迎了,其实在民宿行业存在非常非常多的痛点,很难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要不然资本和房地产的人早就冲进来做实践了,我想今天有很多的设计师和做民宿的朋友,我想花十分钟讲一下。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第一个所有平台的关于民宿的都是从媒体属性出发,缺少产业链板块联动,你们刷微信看到所有的民宿都是讲情怀和故事,很少有人关注产业链。从设计师的缺乏,就像沈老师所说的做民宿不收费的,因为付不起。一个民宿的改造300—1000万左右你说他能请到好的设计师吗?我请了几位好的设计师,靠的是刷脸。因为没有好的设计师愿意帮你做民宿,因为它比传统设计要复杂,要消耗你的体力和时间。一样建造没有专业的队伍,你在这个行业找不到,你问中建八局愿意来做民宿吗?给他50个他也不愿意做。在行业里我们慢慢整合这些东西,包括采购链和供给,最近在一个村子里谈,把所有的马桶、卫浴或者是易耗品,采购过程中我们想整合供应链都非常难,因为你无论多么大,没有10个民宿体聚集在一起的它还是非常小,在行业里面还是小的。更不要提行业链里面的,为什么说我们的平台很少,就像携程没有提供专业的民宿的,他们说就是太少,你们的量太少了,等到哪一天你们做起来我们再进来。这里面有很多有情怀的人或者是使用者,这里面我们发现会员体系搭建滞后,客群无处安放。我发起了NGO的组织叫宿盟,然后200—300个民宿体验的活动没有办法发起。眉佳民宿的养生价值尚未挖掘,虽然有了互联网,把这个行业从沙变成塔,但是很简单的,伴随你的开发如果每家民宿聚焦1—2个产品,一、两百家民宿是非常大的时候依然没有办法聚集在一起。还有不同地域的单体业态,我们知道丽江、大理已经是民宿非常极致的区域了。但是从丽江和大理形成小众线路旅行的凤毛麟角,28号我会在昆明发起大的有关于民宿产业的活动,就是你去了丽江,想去到大理,或者是与其他民宿做旅行线路的时候,这个没有完成。还有更多互动合作线下难以实现。民宿个体的优惠很多,我在莫干山大家说入住率下降,客情品质下降,新的民宿不断长出来,分发很多的客人,然后交通系统发达,全国抵达行便捷。然后连锁酒店集团发力,我相信最近会有很多的偏连锁酒店或者是房地产的链条都会进入,未来几年整个民宿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那大家听完是否就觉得不干了?我认为行业里面只要做自强,有兴趣、有威力的优质民宿甚至可以用连锁的方式扩张。因为我是从行业里面看民宿,而不是个人的角度看民宿,以及谈论民宿的产业精神方面。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消费升级开始,消费升级对于乡村和在地文化的需求,对于我们乡村整个产业的复兴是极大的机会,这是乡村产业新的可能性地转型,那我觉得有可能这样的方式会带来新的可能性。我们发起了一些有关于产业链里面的各种联盟和平台,然后开始做了一些公约的聚集,从选址、设计到众筹、投后管理、输出等做整个的价值链,包括优秀民宿的认证,以及线上、线下的客群的导流活动。包括什么人更应该回到乡村,我认为是年轻人。对于中国青年报和KAB对年轻人做了创新创业的孵化。包括对民宿产业的培训和分享。我参加了很多民宿行业的分享,讲的就是怎样设计好民宿,民宿要有情怀要有主人精神,其实都不是。我们开始做专业的师资培训,我认为民宿是创新性的行业,它需要有跨界思维、创新思维,需要有边界性突破,只有这一系列的导师是能够对民宿主人和从业者进行新的博起。包括私懂会的资源能量导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事件。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最后结语就是我想民宿从来不是一桩简单的房子,它能够延伸出无限的可能性给归来的人。大家会谈论在地性的文化,上一次论坛里面讲到,大家都定义为我是莫干山的外来人,我当时就问提问者,我出生云南20年,在上海20年,现在在莫干山5年,你觉得我是云南人还是上海人还是莫干山人?我回到云南户籍不在,房子拆迁,我在上海我不喜欢,因为城市太密集速度太快,工作不需要  我在这里,那我到底在哪里?一个新村民或者是一个新的回归方式,我相信大部分的70后、60后、80后都存在我面临的尴尬,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我说我就是那个主干上面长出两根桠,一一根是过去,一根是现在,你让我砍哪一根,这个桠长得越来越大就是一个大的Y,每个人都希望回到原来,但是也许今天的民宿只是今天代表我们想回去的念想,不管是从物质空间回到那里,还是内心想要回到那里,从媒体人到设计师都是行业里面最先有敏感度的那群人,所以大家会看到莫干山的民宿有50%是设计师开的,20%是媒体人开的,还有30%是互联网人开的。大家想要习惯走的过程和违背的过程中,只有这一部分人是高敏感度的。

    今天分享的是民宿和在地精神,我想这个在地是原来的,也可以是我们这些人回到那儿创造出来的。在地性不在于原来的老屋和老文化,而在于我们这群人回去以后从那块土地重新长出来的文化。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特别深厚和长久的,但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文化是否可以在活着的50年、70年稍微在累积里面增加一点点的文化,当一百年大家谈论文化精神和在地文化时,是否把我们这一代人的在地精神有那么一点点提及。


问答环节

    问:近来民宿改造席卷了中国很多地方,大部分民宿设计借鉴于台湾、日本,怎样看待这样风潮?是否可以理解为目前国内设计找不到新出口,又退回以前仿照别人的状态?

    朱胜萱:我可以回答一下。我是十年前在建筑最好时离开建筑的,两个月以前很偶然,在庐山一次活动中碰到马老师。我说十几年没见您了,他说我也是十几年没见您。为什么离开?我确实找不到出口,我没办法在我受的那套教育体系下去做出我认为对的东西,因为我解决不了。可能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创造的东西在现代的建筑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但是我没有找到所以我离开了,是因为我觉得设计师的价值我之前很崇拜,学建筑学时我认为我的未来是像那些大师,那些改变世界的人一样。但是我没做到,我想做景观没人管我,或许我能做出一些我想做的东西。但是景观最好的就是2010年做完世博我也就离开了,所以我相信这个主流里面很多人困惑,很多人都难找到我刚才所说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觉得日本、台湾因为之前有“民宿”词语,但是日本、台湾的民宿在今天是不可Copy的,无论从产权本身、经济结构和民宿运营的个体上都是有它的差异化,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但是是模仿不了的,并且也没有必要模仿。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同一个东西。中国的民宿在我们乡村快速有各种产业更新,作为基本住宿的点,并且利用原来闲置的资产做二次开发和利用,包括中国的宅基地用地等各种各样的缺失导致差别,我觉得是没有办法模仿的。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那条路,但是我们一直往前走,大家可以看到无论大家看到的中国的主流设计师,包括现在的崔凯、王建国,从主流到非主流在尝试,那就会走远。而且可以看到我们乡村里面很多的案例也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反思我们前二十年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虽然我们做得不对,但是已经在提醒我们怎样做才是对的。我认为我们没有抄袭和模仿,有一部分是这样走的,我想我们的愿望是往前走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戴蓓:最后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朱老师,我觉得他是特别有情怀,而且是特别接地气的一位,也让我很感动的一位老师。很多人问我戴老师你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凑热闹的人,为什么你们要讲时下最火热的关于民宿的话题,他问得很对,我确实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其实定义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蛮纠结的,纠结一确实不希望大家讲什么我们也讲什么。就像刚才朱老师所放的画面一样,来自于两个纠结。一个是你发现很多这样的美丽乡村,在所谓美丽乡村计划之下反倒消失了,这是作为媒体人可能是出于情怀的纠结。第二种你发现很多形迹可疑的民宿的出现,破坏了很多在地的东西。作为媒体人要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做发声,所以后来还是觉得,我说尽管它很热闹,还是希望在这上面去说,就像老师们所讲的一样,拨开热闹的中国设计外衣,我们还是有好奇心看看中国设计的内核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坚持。

    可能我们讲了很多大的热情,在很多媒体上,很多场合上讲了很多大的事情,没有讲很多细节,很多的生活,特别是像青山老师所做的,在胡同里面生活,真正解决老百姓居住的事情,这的确是让我感动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新浪家居今天在苏州办这场活动,与简一一起做这件事的原因。我们不想追热门,也许今天给不了大家答案,但是让我看到了很释然的精神状态,我还是很感动。

    今天感谢在座的朋友们,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走,快5个小时了。感谢大家渡过了这场非常温暖的酒店之旅,谢谢大家!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探访
喜舍及花间堂·探花府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扫二维码进入直播视频哟



浪导游已做好准备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小浪抵达喜舍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乐居Live直播天团与厐喜老师



喜舍参观中


喜舍位于苏州城中的运河边,是一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厂房。庞喜说,此地几乎是一眼相中,整个设计也由他亲自操刀。为了让整个空间显得大气,他保留了大厅内挑高的顶,由此形成一个空旷的中庭;斑驳的墙体也被保留了下来,整个空间充满历史感。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为了呼应苏州本土的氛围,喜舍外围还设有一个跨度三米左右的狭长庭院,它被分为三段,苏州园林鹅卵石铺地的小径迂回展开。近墙体的部分以山石做隔断,将室内的景致隐约藏于院落之后,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随后的大厅区域有一个可容纳两到三人的仿宋茅 草屋,以日本茅草覆于其上,可以作为接待朋友的茶室。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乐居Live直播天团直播中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厐喜老师介绍入口庭院设计原理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喜舍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放着太湖石的中庭既能当作室内空间也能充当庭院附属作用。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茶室的设计没有图纸,完全跟着感觉走。去掉所有的软装,空间其实看起来很“家徒四壁”的感觉,这是为了保持空间最天然的状态。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主厅的墙体都是后期加上来的,空间的整体风格也没有定性,有一点工业范,又带着一点苏州园林的韵味。我(厐喜)本身也是“多元素”混合体,喝茶的同时也喜欢喝威士忌,偶尔抽抽雪茄,所以会希望整个空间都能反映个人的性格。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办公区里的藏酒

    空间里许多家居都是宜家家居。很多人都想不到,因为很难将喜舍的风格和北欧家居联想起来,空间只要设计的合理是无需标签风格的。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这根树枝是我随意捡的,然后稍稍处理就放置在了这个圆窗里,为的就是制造一些立体感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这个空间里,我一直在做一个点线面这样的处理和表现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我从两年前开始做一些产品上的研究,这些茶具在设计上都加入了许多苏州文化上的标记,使用很多当代的材料和技术去表现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喜舍参观结束,出发去花间堂


花间堂参观中


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

花间堂依据中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在50年代亲手绘制的图纸,运用正宗工法,对古宅精心修缮,将苏州两千年的富贵雅,用一座花间堂为你收藏。

苏州探花府花间堂位于平江路南石子街10号,是苏州望族潘氏的老宅。潘家门第显赫,人称“贵潘”,家族之中,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和大克鼎曾为潘宅所收。繁华深处,大隐于市。


抵达花间堂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乐居Live直播天团直播中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花间堂为参观的老师们特别准备了漂亮的拓印伴手礼以及酸梅汤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每一家花间堂都会有一家独特主题的餐厅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花间堂的两个庭院都各种了两棵金桂和玉兰,寓指金玉满堂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客房都设计成大床房,两间房之间都会有一个小会客厅,为的就是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性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花间堂在每个客房内都放置了花间堂独家配制的精油“墨香”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床头所用的背景墙采用的是手工缝制的苏绣作品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浴室的设计也是采用了干湿分离


为了区别其他高端星级酒店,花间堂特别自主研制了柠檬马鞭草洗漱用品,让使用空间的旅客在浴室就能开始不一样的体验。考虑到老宅的承重能力,浴室没使用浴缸。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花间堂探花府恰好位于苏州的中轴线上,推窗出去即可看到苏州的标志性建筑“东方之门”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小姐窗”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花间堂特别设计了一间棋牌室和一间抄经堂,让两个空间相邻,一动一静氛围相融互汇。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花间堂的小湖区曾被填平,为了还原古宅的原貌,花间堂再创了湖区,又根据手稿并采用古法手段对探花府进行了修缮。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直播 |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民宿与在地文化精神


花间堂参观结束,下午的论坛更精彩,敬请关注!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