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杰:设计这片海

icon 2017-08-24 20:41:54
icon 0

摘要:20年来,新加坡华裔设计师王胜杰一直沉浸于设计这片海,几乎全年无休。他说,“这不是苦海,而是一个开心的现状。”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当被问到“最好的作品是哪一个”时,这句话仿佛已经成为设计师的“标准答案”,但暮年回首时,谁又能说最后一个作品就是最好的?

  采访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董事长王胜杰时,我再一次抛出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把当下的每一个作品,都当做最好的作品来做;一旦作品完成,再将这种心态寄托到下一个作品上面。”我想,这大约就是“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这句话的正解,所谓“最好的作品”,其实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王胜杰看来,设计就像是一场探险,要在未知中不断寻找新的创意,不断突破昨天的自己。


王胜杰 KEAT ONG

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董事长

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建筑硕士(荣誉等级) 

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SIDS-会长

湖南华凯创意 - 外籍设计专家

云南室内设计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西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导师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外考官

新加坡理工学院 SP-外考官

新加坡室内设计大奖SIDA 2016 - 2017 - 主席

亚洲青年设计师大奖2016-专业新秀组- 裁判长

艾鼎奖2015-裁判长

立邦漆青年设计师大奖AYDA 2011-2013-裁判长

意大利A’设计大奖A’DESIGN 2013 -2014 -裁判

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APIDA 2014 - 国际评审

中国室内设计ID 2016-2017年度封面人物

新加坡设计大奖 SDA 2014-亚洲最顶级设计师

香港透视PERSPECTIVE 40 Under 40 大奖 2015- 得奖者

  1996年开始在澳洲科廷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习设计;2000年毕业回国,先后进入新加坡两家知名建筑设计院工作;2003年自主创业,业务从零开始;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接触更多类型的项目。现在,王胜杰和几个伙伴一起把设计事务所从新加坡开到了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中国。中国设计力量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也吸引了王胜杰长期扎根于此。“我现在一年差不多有300天在中国。”他说。

王胜杰在演讲王胜杰在演讲

  从事设计20余年,王胜杰的身份早已不单单是“设计师”,他身兼多个设计协会职务,同时亦是大学客座教授、各大设计比赛评委,他的生活几乎完全被工作填满。“业务越来越多,行业责任也越来越重。行业好,你就好;行业不好,你也跟着不好,所以总得有人为行业的发展出力。”除了以协会为平台为设计发声,争取社会对设计行业的认知,王胜杰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在设计教育方面。“每个周末,我基本上都会去各个城市做演讲,把一些好的理念以教育的方式传承下去。”

  忙碌的状态令他几乎“荒废”了自己的爱好,难得有空档的时候他就看看电影,“我很多设计元素就是从电影里得到启发和灵感”,你看,就连看电影的时候也逃不出工作。“我现在基本上活在工作的海里,但不是苦海,而是一个开心的现状。”


对 话


作品不在于大,而在于创意与细节


  新浪家居:据我所知,你担任了许多设计比赛的裁判长和评委,作为裁判长,您最看重作品的哪些方面?

  王胜杰:我主要看两个重点:第一,创意性;第二,细节的掌握。一般作品分两种,一种是方案类,一种是实际作品。实际作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概念延伸的能力,即作品最初的创意点如何延伸到实际完成的作品上面。比如我们看酒店设计作品,一般是提交8-12张作品照片,用8张照片讲完整个故事。有些参赛者太贪心,8张照片展示的是不同的空间,这样反而没有优势,还不如用8张照片完整呈现一个公共空间的不同细节和部位,以此展示你对概念的延伸能力。

  新浪家居:在您以往评过的作品当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

  王胜杰:有,比如我在三年前评意大利A’Design Award 的时候,很多大酒店的方案没有感动到我,反而是在泰国曼谷的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小餐厅感动了我,整体细节拿捏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在评价参赛作品时,并不是看你的作品有多大,或是品牌有多响亮,我们并不在乎这些背景,真正看重的还是作品本身的细节和设计师对概念的延伸能力。

  新浪家居:立邦连续五年举办“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2017年的主题是“YOU FOR TOMORROW”,为你而来,为未来而来,鼓励青年设计师站在未来的高度和现在的自己对话,用心倾听内心本真的诉求,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您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是怎样的?

  王胜杰:我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好,地球正面临全球变暖的危机,所以当今的设计师又多了一个责任或者包袱在身上。我们也要提醒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从年轻开始就培养这样一种意识,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做设计。

/ 王胜杰作品:邱氏别墅 /


感动自己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新浪家居:您做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

  王胜杰: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直到大学念建筑设计系的时候才真正了解设计的意义。我觉得好的艺术不一定能用,也不一定好看,但好的设计必须又好用又好看,兼具功能与美观,所以我做设计的初衷就是解决功能问题,创造美丽空间。

  另外,好的设计能够感动自己,但前提是设计必须对得起业主,对得起最终使用者,对得起环境。不过普通的设计和很好的设计之间的差别在于,是不是对得起自己。满足三个前提的条件下,能够感动到自己的设计,在我看来就是“好的设计”。

  对于我来说,有些作品即使最后没有成型,但看设计概念自己也会知道这是个好作品。可能成型的是我的第四个方案,但第一个是我最喜欢的,我会很珍惜地将其保留下来,因为它有感动到我自己。

  新浪家居:在您看来,艺术与设计有怎样的关联和不同点?

  王胜杰:艺术是感性的,它是一个右脑发达的工作。而设计是既理性又感性,两者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设计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工作。设计师既要有艺术家的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地创作,又要有工程师般理性计算的思维。在我看来,一个设计师既是探险家又是侦 探,探险家是很感性地在找新东西,但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侦 探则是很理性地寻找答案,所以设计师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我们每一个项目都在寻找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新浪家居:您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王胜杰:刚才提到“好的设计”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是很多方面的东西,首先你必须要喜欢你在做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用心在做设计,基本上就只是一个结构工程师或者说技术人员,毫无创意可言。设计和美感、艺术有一定的关系,各花入各眼,但若是功能达不到就很明显会被人看出来。设计师做设计就像导演拍戏,电影卖座可能有很多因素,但如果导演没有把心放进去,或者拍了一个不适合他的电影,成功可能就只是偶然的成功。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必然是用心在做设计,做出能够感动自己的作品。

  新浪家居:很多设计师都说“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对此您怎么看?您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已经出现还是仍在探索当中?

  王胜杰:现在很多设计师把这句话当口头禅,我相信有一半的设计师肯定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另一半设计师这么说是因为最好的作品确实还没有出现。我的态度是,抱着做出最好作品的心态去做当下每一个设计,也就是把每一个当今在做的作品,都当成未来最好的作品,一旦作品完成,这个心态又寄托到下一个作品上面,而不是一边做着当下的创作,一边想着“最好的作品是下一个作品”。把每一个作品都当做最好的作品来做,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

/ 王胜杰作品:山边小别墅 /

  新浪家居:在做设计时,您是否有自己偏向的手法或风格?

  王胜杰:没有。每一个设计师无意中都会有一些个人痕迹,但我很排斥风格这两个字,也不喜欢被风格控制。如果有客户拿了我之前的作品说要照着这个模板来做,那种业务我绝对不会接,我希望像探险家一样,不断地探索新的东西,寻找新的做法。我不会刻意把一定的符号带到下一个作品,那样无异于画地为牢。

  新浪家居: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跟材料也是密不可分的,您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材料的选择上有一些怎样的讲究或者自己的心得?

  王胜杰: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天然材料,因为天然材料不可复制,富有天然纹路,每一块每一个部分都不一样。当然材料的选择最终还是以项目为主,选择最适合的材料,而不是我喜欢哪个材料就把它填到每一个项目当中。虽然我很喜欢天然材料,但有些项目是不能用天然材料的,可能就要换个方式来想。比如做一个以瓷砖为主要产品的展馆,就要思考什么材料最适合用来展示瓷砖产品。创意就是不断有新的发现,碰到不喜欢的东西,也有意愿和办法把它改造成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创作能力的体现。

  新浪家居:环保健康也是现在材料应用的一种趋势,您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王胜杰:当今的设计师多了一份责任,你要对环境负责。设计师要主动从建筑的角度,以节能的方式把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空间的形态,而不是说用后补的技术来补充,所以前期在设计理念上就要做好环保。当你能够很简单地摸到鼻子的时候,为什么要转一大圈来摸你的鼻子呢?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是画蛇添足,标榜自己用了什么环保的技术,换了什么东西,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 王胜杰作品:狮口崖酒店 /


设计方向的两个转变


  新浪家居:您从事设计行业已有20年,这期间您对设计的理解和呈现是否有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王胜杰:我在1996年进入建筑系学习,1998年一边读书,一边在澳洲的设计院实习,那时接触的都是建筑类的设计与创意。2000年毕业以后,先后进入了两家知名的以创作为主的建筑设计院工作,做的项目也都是高楼大厦之类大的建筑。2003年我开始创业,业务从零开始,业务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大商业建筑到小家装室内设计,从几十万平米的建筑变成一百平米的公寓,基本上与大项目脱节,直到两年后才碰到一个高层项目。

  到2005年,公司规模扩大,我们搬到了新的总部,楼上是办公室,楼下是我们的画廊和咖啡厅,会卖一些油画。那个时候又有一个转变,我忽然对细小的工艺产品和文创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大的建筑到中型的室内设计,再到小的产品,都进入我的爱好和设计的血统里面,所以也开始做一些产品的设计。这是心态和设计方向上的改变。

  2007年,我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接触的项目慢慢增大,包括规划类、建筑类和室内设计类的各种项目,我现在从很大的规模到很小的细节都能够精通,就是得益于这些重要的转变过程,让我一步步成长。

  新浪家居: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再到产品设计,您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跨界的行为?

  王胜杰:不会,我觉得这是一种延伸。比如我做一个建筑,在设计外观的同时其实也在思考内容,因为建筑是为人而设计,为人的活动而设计,这个空间的塑造才产生建筑,而不是设计外壳来包容任何东西。你要了解人的动态、人的用处、人的功能,然后整体延伸到一个建筑体系,所以三者是相结合的。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把整个建筑和它的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个系统化的设计才能呈现最完整的空间。

  新浪家居:设计师与项目其实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您选择项目的原则是什么?

  王胜杰:无论是建筑空间还是产品,我最看重的,是创意性的发挥空间,这是我做项目的一个出发点。就好比一个演员,如果有一个机会站在舞台中央唱歌,你做不做?我做,因为这些可以让我把自己的才艺和想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对我来说,不管什么类型的项目,必须有创意的发挥空间。

  新浪家居:我看到这样一个评论:所有的建筑师都说自己不喜欢屏风楼,但是却仍然做了很多屏风楼,建筑师就说,因为我们也是人,我们也要吃饭。在您的设计当中,您是如何考虑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的?

  王胜杰:吃饭和理想这个问题不仅是设计师,在每个行业都一样,这就要看个人的造化和层次了。如果你已经做到一定的地位,比如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扎哈,基本上是她说了算。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肯定要先了解当地的需求、功能、地域文化等等,设计师需要预先做好这些功课,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功能需求和经济需求就开始创作,这就像在制造太空飞船,随便往哪里放都可以,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设计师的做法。

  但是如果甲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有责任与客户更好地沟通,把自己最好的理念传达给客户,而不是退缩。我也经常在讲座时问年轻设计师:你希望自己是一名医生还是一位服务员?如果你想做服务员,你的心态就是服务员心态,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你以医生的心态来做设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些专业手法,你就不会以服务员的态度来面对客户,所以这是个心态的问题。

/ 王胜杰作品:精品巧克力咖啡馆 /


设计无国界


  新浪家居:您刚才提到您是从2007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也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您如何看待这10年来中国设计的发展?对于立邦举办青年设计师大赛怎么看?对青年设计师有些什么建议?

  王胜杰:中国设计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中国设计师有一个长处,就是非常好学。对于立邦举办青年设计师大赛,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利于扶持下一代设计师。

  对青年设计师的建议,我曾经写过一句话,设计师不是在做造型,每个设计师可能都有自己处理设计的手法和视觉痕迹,但绝对不是风格,风格是设计师最大的陷阱和障碍,做创作最怕被自己框起来,其实没有人要框你。我们是为功能而设计的,如果连功能都没有,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所以设计师千万不要故步自封、画地为牢。

  新浪家居:您现在长期在中国吗?除了项目外,还有很多其他工作?

  王胜杰:对,我一年差不多300天都在中国,每个月都会跑好几个城市。我们现在有行业的责任,行业责任其实是一个很重的担子,所以我们不仅要让社会更了解这个行业,也要以协会为平台,为设计发声,帮助设计行业争取大家的认知。行业好,你就好;行业不好,你也跟着不好,总得有人为行业的发展出力。

  另一个工作就是设计教育,把一些好的理念以教育的方式做传承。今天你不分享,其他人也会分享,其实我们对于有些东西是不认可的,所以与其让大家被误导,倒不如自己去分享,把一些你觉得对的东西传承给年轻设计师。

  新浪家居:我看到今年台湾六艺奖您也是评委。

  王胜杰:其实我们这个圈子也是互相在扶持,设计真的是无国界。你刚才也问到,今天中国设计师发展得怎么样?今天中国设计师站在什么角度?其实今天这个社会是公平的,设计师只有懒惰和用心的区分。因为在如今的资讯时代、大数据时代,大家得到的资讯是一样的,凡事只要你去找,你就找得到,而且没有语言之分,你说你看不懂英文,其实我们都在看图片,所以没有找不到的东西。

  新浪家居:在设计之外,您有哪些兴趣爱好?

  王胜杰:有很多,只是没有时间去做。我很喜欢户外活动,比如登山、远足、露营,其实我也练武,还有重型机车,这是我差不多持续了21年的爱好,不过现在也没有时间去做了,因为业务越来越多,行业责任越来越重,现在基本上活在工作的海里,但不是苦海,而是一个开心的现状。

  新浪家居:所以您现在是没有周末的状态?

  王胜杰:周末有,但是周末基本上会去别的城市做演讲。难得有空档的时候,我可能会看看电影,我看电影的量是很大的,不一定到电影院,我很多设计元素就是从电影里得到启发和灵感,所以还是逃不出工作。

  新浪家居: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工作。

  王胜杰:也不是想着,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而不是被强迫的职业。现在公司也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我可以把大部分时间拿来做创作,所以我也比较开心。

  新浪家居:您未来有哪些工作计划?

  王胜杰:我现在做的空间离不开文化,所以未来也会往文化创意的方向推进,不管是从建筑、空间或者产品角度来看,都是以文化推广的方式来进行创作。


(采写/新浪家居 贺艳)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