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诚刘长河:“诚”字为本
主持人:这个诚我们可以理解为诚信,也可以理解为诚实。我们感觉到城外诚是比较务实的企业,做法简单,直来直去。
刘长河:应该说一个企业,企业的带头人,应该随着这个带头人的性格,我来讲办事就是比较实际一点,然后尽量的程序简单一点,让大家一目了然,没有必要猜,因为你做生意,应该让人感觉企业很大气,理念很清楚,而且我有很多辅助的配套的设施都是很实际的。当时我记得在95年以前没有大规模的家具城,都是百货商场里面的家具部,当时北京有一个小的家具店,剩下的就是临时性的展销会,最长半个月,开了展览会之后就结束了,如果有质量问题,找不到主办方和厂家,当时的消费者一个是自我保护意识不是那么强,另外就是也很无奈,可是当时我们城外诚的前身是三优牌家具,我当时负责销售,对这个市场相对接触的比较多,消费者怎么想的?需要什么?市场那时候如果家具质量好,又有品牌,像三优这样的品牌供不应求,消费者有一点饥不择食的感觉,只要有就买。而且改革开放以后市场进步的很快,对家具的需求猛增,当时我们考虑到你生产家具,市场这么大的需求,我们何不上一个项目,相当于又搞生产又搞经营。市场有需求,我们企业也有这个实力,企业要发展,就上了这么一个项目,在起了一个好名字的前提下,又有很好的设施,当时根据我对消费者的了解,消费者就是买得不放心,城外诚的第一句广告语:城外诚家具商场,消费者的保险公司。就是这个感觉,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保障,当时我请了消费者协会、家具协会、北京市技术监督执法大队,相关的部门,我说请你们来现场监督我,给消费者一个定心丸,所有出现的不管是服务问题,质量问题都在内部消化解决了,不用消费者满市找受理的地方,我负全责,那时候的意识就非常强烈,一定要让消费者感觉满意在城外诚。
这么多年始终如一,没有一份遗留的投诉,那时候还有呼机,给售后服务部门配呼机、手机,专车,一旦出现问题马上解决,因为很多的消费者都特别的通情达理,只要给了答复,他就可以等待,我三天之后,四天之后,要求厂家给你修理、调换或者退货,从城外诚的广告语就感觉到我当时的决心有多大,而且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感觉,对城外诚的品牌来讲,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当时城外诚当时交通很不方便?
刘长河:当时我们对市场也进行了调研,我认为市场有需求,很多厂家也需要,我们有基础,当时南城发展的比较慢,城外诚这个位置,当时没有四环路,三环路有,但是没有出口,这个地方也没有地名,公共交通都没有,也没有商圈,这些不利因素,我想都能克服,只要有市场、有需求,买家具和油盐酱醋也不一样,买家具是家庭很重要的事件,需要选择,我想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消费者远一点不是问题,没有出口,我当时在南三环的过街天桥上买了一个名字“城外诚桥”让人最起码知道城外诚在这个附近。没有地名就打广告,没有公共交通,我引了39支线,我最了解的是什么,我了解市场,市场有需求,另外很多事儿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这个企业的体制应该说股份合作制,在当初的时候属于改制的企业,受法律保护,相对我就比较灵活的政策,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有钱就可以解决,没有问题我就做广告,厂家到这里对我没有信心,当时招商也没有,我跟厂家说你们不赚钱我不收钱,我免租,你只要来了,消费者到这里有的买了,在家一看,有产品了,有消费者了,这是属于一个良性的发展,不能让厂家对您没有信心,消费者知道你到这来了没有产品也不行,要培育一个品牌,这里面要有一种勇气,而且还要对自己有信心。
主持人:在打造城外诚的知名度上,您也有很多故事。
刘长河:我感觉就相当于带一个孩子,城外诚十多年当中,夜里到现在为止,一醒了就是城外诚的事儿,就像电影一样,假如您今天来采访,我就想采访不能安排别的事情,谁和谁互相之间不太协调,关系有一些摩擦,或者是上级、下级,行业,作为企业千头万绪的事儿,如果作为负责人,你不负责这些事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我养成了习惯,在床头有纸笔,有什么事儿,只要有一点事儿就睡不着觉,如果把这个事儿记下来,假如说今天的采访我记下来,这个事情就不会忘记了,如果这个事儿不记得明天可能就忘了,那就耽误事儿了,作为一个企业事无巨细,你记的严一点,跟你说是不一样的,今天可以做的事儿,为什么拖到明天,而且很多事今天不干也可以,所以对这个企业的维护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企业文化,我们成立工会组织,像我们这种企业多年前就成立工会的不多,包括家具行业,另外我们感觉到有很多的商家、售货员在城外诚也有上千人,他们组织起来也是对社会的稳定,对消费者服务的一种保障,我们也成立了厂商工会,这种企业文化、职工、售货员的凝聚力,对企业的感情,为维护这个品牌大家怎么样共同努力,这里面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且你要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一个是企业文化,另外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对公益事业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我感觉这是企业行为,我做了公益事业,媒体也宣传了,社会也觉得对这个企业有一个美誉度的印象,我感觉应该是多赢的局面。
作为一个企业,就算为企业积德行善,为社会贫困的人,我认为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感觉对我企业宣传品牌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的,我几乎都可以抓住,把很多事儿我认为作为企业行为来说还是做的比较巧妙,钱也花了,美誉度也有了,而且将来这个企业回忆起来都是很好的,将来记录起来,像我们企业档案建立的都特别的全,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对企业的历史,曾经我们对社会做了哪些认为自己值得骄傲的事情,作为企业的品牌,应该说来自方方面面的,这是一种积累。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