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厚斌揭秘《生活不是诗》创作历程

icon 2009-10-30 14:52:12
icon 0

  吴厚斌揭秘《生活不是诗》创作历程

  吴厚斌:大家下午好,刚才赵总、张总、李总说了很多恭维的话,我说恭维是确确实实我做得非常不够。今天是星期二,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日子,我今天搞这个活动本身是很忐忑的,这些老总能不能来?会来多少?我这部诗集里,涉及到的人物有130个左右,今天到这里来的有七八十个,很多人很繁忙,也发了信息来祝贺。在这里,我心怀感激地给大家说说我的这本诗集。

  首先,我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出这本诗集。大家知道我是一个记者,文学不是我的本行,因为我真的没有读多少古文,更没有背多少诗。我在初中高中的时候都是理科,那个时候升学最主要。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要跳出农门,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去学。那个时候历史、地理、语文都不是要求很重,因此对于诗的一些积累是没有的。

  后来开始写诗是进了记者这个行业,不能人云亦云,我在行业里有一句话叫“原创”。不管写得怎么样,写得好、写得坏,一定是自己的东西,我把它称为“原创”。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总想跟朋友们发一个信息共享,发现很多大家传来传去的格式化短信没有新意,我想有些个新意,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写一点新的。用诗的方式写,简单,明了,没想到这种做法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赞赏,于是就越来越脸皮厚,就继续写下去。

  到了去年的奥运会,因为报纸全部向奥运让路,所以没有多少事,天天看体育、看赛事,其实我不喜欢体育,但是因为是百年不遇的大事就看。看完以后,做记者的职业反应是手快,就写一些东西发给大家。我发的这些人都是有头有脸的朋友、老板,大家都很忙,不像我这么闲,他们没有时间去看电视,我的诗成了他们了解奥运赛事的重要途径,哪一天发得晚了一点他们还会发短信来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没什么事儿吧?这样一鼓励,奥运会16天,我写了26首诗,在这本诗集里有一个奥运板块,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原貌。

  奥运期写诗习惯了,奥运之后就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看到什么事情都会写下来,然后跟朋友共同欣赏,有一部分人愿意欣赏,我在手机里形成一个“诗友群”,写的每首诗歌发给大家。现在我的诗友群有200个比较固定的朋友。形成习惯之后,到什么地方都写,我最多的时候到桂林一天写十首,一景一首,给大家发,他们说你每天都很闲,我说不是闲,而是每天都有感悟。时间长了我这些诗友就对我说,你出个诗集吧,不然我的手机都存不下你的诗了。我觉得作为我人生中的一段旅程,作为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感想,把它积结起来,出一本诗,也是一件好事。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出这本书的原因。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为什么叫“生活不是诗”。出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名字,最初叫“生活咏叹调”,是一个出版商取的。大家说太落伍了,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字。于是我就发动朋友一起想,征集各种方案,有什么触摸生活、感悟生活等等,都不是特别满意。有一天跟绿之岛董事长林高宝交流,他说家居行业有本书叫《千万不要卖家具》,讲的就是如何卖家具,因为它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要为卖家具而卖家具,卖的是文化、卖的是创意。于是我得到了启动:我写的是生活,生活不是诗,但有灵感,有激情,就变成诗了。于是我决定名字定为《生活不是诗》,因为生活确实不是诗,有感悟、有激情的人才能写出诗。

  第三,这个诗集里写了些什么?大家知道,除了我所关注的商业、家居行业以外,这部诗集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有感悟、有出游、有奥运,有回到家乡看到的美景,还有同学聚会的感悟,形成了十集,相对比较丰富。

  第四,诗集的特点,从原创的角度来讲,这本诗集的其他东西都不重要,我觉得我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创,那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诗集做注释。过去的诗人写诗,究竟是什么意思,都希望大家去猜,但是我希望在自己的书中把自己见到的东西、当时的场景全部写下来,让大家轻松地去了解。我想,如果五百年后我不幸成为人们怀念的诗人,那些想通过注释我的诗吃饭的人,肯定是被我砸了饭碗了。

  真心地希望,我这本《生活不是诗》,给大家带来感想,带来快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