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吉博:做精装项目很累
殷慷:中国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都是这样的,除了石油垄断性的企业不说,其他的都是这样的。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想做大的话,你也可以局限做自己的专业。
丁吉博:刚才这几个话题我感触很多,我介绍一下我的发言背景,我们公司是南京建邺开发集团,是25年的老牌国有企业,03年刚刚改制。我们当时感觉我们是一无所有,虽然是20多年历史,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利润给政府全部拿走了,长期从事的就是城市改造,品牌也没有。所以我们当时公司做了一个很大的讨论,后来定下一个方案就是公司要走住宅的产业化和精装修的道路,这是我们跟金老师今天开会我觉得有几个观点非常打动我们做产业化、做精装修,到底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实际上到这个话题在我们公司目前还是有人在提反对意见,不能说他不对,因为我们做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做的几个楼盘在南京都是最贵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回头一盘帐我们是出名不出利。
刚才提到我们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从国有企业来讲,从董事长到总经理都有一个感觉,既然认为这是对的我们就坚持往下走下去,哪怕近期我们的利润低一点。我们通过几年的工作下来感觉,我们的经济上收入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从品牌上到公司的形象上、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上,实际上我们觉得我们收获很大。
刚才讲到了专业化的问题,实际上刚才这两位老总的话我觉得跟我们的想法非常接近,作为开发商来说都是“人前风光”,其实还有一句话“人后遭殃”,我们碰到的压力一点不比乙方来得差。特别是做精装修我们感觉太困难了,精装修做一个楼盘比做毛坯房三个还要累,而且投入包括它的品牌、包括筛选工作量非常巨大,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感觉到必须要走产业化,而这个产业化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我们也希望走一体化的道路。比如说他们做厨房的,我们就希望你把我这个厨房全部包掉,做卫生间你把卫生间里面的防水、房雾灯、瓷砖、洁具、开关都给我走掉。对于开发商来讲,我也希望减少交易成本,成功的事情必须是简单的做法,你一做复杂了肯定是没办法成功的。所以在这上面来讲,我觉得刚才两位老总的思路跟我们是不谋而合,而且我们还希望你们不要完全做你们自己的一个专业,也希望你们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兼容并长。
因为中国人对面子、对牌子非常讲究,有时候我们是做项目的时候就很累,包括在不同的城市开发我们必须要了解当地客户他的品牌喜好度,要不然的话我们做项目就会做得很累。
金岩石:如果他给了你一个整体方案,其中有一部分产品是其他牌子的商品,你明明知道他是买来的,一定会加一个服务费再给你,你为什么还要接受这个呢?你的道理在哪里呢?我给你一个整体的方案,30%是别人的,我买了别人的东西放到我的整体方案里面一次性交给你,你做这个决策和另一个决策就是我买你70%,剩下30%我直接找原厂家去买,这两个决策你给我讲一讲你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丁吉博:我感觉他赚了一部分他该赚的钱,而且在做卫生间来说他比我更专业,他给我整合了。他做整体卫浴在市场上买不到的,他必须要考虑一个厚度要穿墙的,所以他的马桶、他的龙头一定要订制的,如果他整合对我们公司也是有利的。
金岩石:他整合比你整合要好得多,而且一定比你更专业,虽然是买了别人的牌子,还是增加了整体的价值。
丁吉博:对,而且选配过程中我们双方是互动的。
金岩石: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竞争合作的模式,同一个行业,比如说你配的东西,你配了他的马可波罗的瓷砖并不等于你排斥自己的东西,正因为你是一个开放的心态你的客户反而更喜欢你,因为你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满足他同时贴多品牌的,我一个房子精装修配置这么多的牌子,但是我只签一个单就解决了,这也是创造一个价值的一种方式。整合创造价值,资本市场看重的就是资源整合。
我们现在换一个话题,现在他们俩是开发商,你们都是家居业,你们比较一下,他们两个不认为上市对你们有利,还是上市对你们有利?
方春: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我们希望上市公司对我们合作更加有利的。
金岩石:但是上市公司的谈判实力抢夺了,导致你跟他谈判的时候你没什么钱可赚。
方春:首先有一点,我们不管是跟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其实价格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上市公司至少有一个他比较公平、比较阳光,还有另外一个货款的诚信度比较高。非上市的公司其实来说有一些灰色的收入,会增加我们一些额外的成本,同时来讲在资金回笼这一块存在有一定的风险,风险会稍微大一点。所以如果是作为我们家居企业如果做到国内前几名的,我们应该比较优先选上市公司合作。
金岩石:有没有不同意见?
杜然:没有。
殷慷: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看客户从来没有说上市不上市作为一个标准,但是我觉得我们会有一个客户的评估。他的经营理念、资金状况,是我们关心的事情。可能这两类企业他拿到的信息渠道是不一样的,上市企业可能更透明一点,因为他很多的一些哪怕一些大的事情他会披露。但是我们还是要去了解的,了解的途径不一样的,上面本质的差别我看没有什么。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