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绿色社会风尚
摘要:2011年8月9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寻找“中国低碳榜样”活动暨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开幕式在北京王府井举行。
2011年8月9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寻找“中国低碳榜样”活动暨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开幕式在北京王府井举行。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在开幕式上指出,低碳发展,仅靠政府和企业还远远不够,应该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形成绿色社会风尚,通过将低碳的理念和知识在社会广泛普及。以下为发言全文:
2010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人类每年所产生的排放污染物,地球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消纳。换句话说,我们人类今天的生活需要1.5个地球。如果不改变现在的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到2030年,我们就需要2个地球。
而2008年,世界能源署发表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按照人类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以目前消耗资源的速度,石油只有40年时间可供人类消耗。
这样的报告说明了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大机器为代表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的时代即将结束了。未来我们将迎接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而生态文明的时代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低碳、绿色的发展。
有人说要走向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需要政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制定政策、制定法律、制定标准来规划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说低碳绿色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参与,因为碳的排放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所以,通过能耗的提高、能效的提高,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通过碳的捕捉、储存和再利用,企业可以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仅仅靠企业、靠政府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形成绿色社会风尚。低碳是一个新的概念,低碳的理念和知识在社会的普及还需要大家不断传播。那么,谁来担当这样的角色呢?今天我们的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在这里就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他们的传播,能够让低碳的理念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尚。
2009年9月23日,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的环保相当于当年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文章指出:“中国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注意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某种意义来说相当于1957年前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给世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形势虽然不易,但今天,中国新闻社在承担自己的专业职责的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展望更远的未来,那就是低碳、绿色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像中国新闻社这样充满着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的媒体介入和参与,让低碳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并成为全民的行动。
此次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活动以“低碳:我们最后的机会?”为主题,征集共约200幅照片,在北京核心区王府井步行街道路两侧向公众开放,为期两周,为公众奉献了一场低碳思维的盛宴。据介绍,王府井每日有约15万中外游客,他们将通过影像展了解中国的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
为了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低碳发展,本届影像展特别设置了“中国低碳榜样”奖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旅游卫视成为“中国低碳榜样”企业获奖者;西安市哄鄙芾砦被岢晌爸泄吞及裱钡胤秸窠闭撸换繁H耸苛蜗宄晌爸泄吞及裱备鋈嘶窠闭摺U庑┑吞及裱郧惺档男卸驶畹卣瓜至酥泄牡吞记笏髦贰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