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设计周 ➅ | 人文设计与小镇的文化复兴(精编)
ADCC人文设计周,以“用人文复兴设计·让设计再现人文”为宗旨,邀请最受菁英设计师欢迎的人文学者,通过输入人文价值观提升设计行业的美学标准,影响更多设计师对人文与设计的关注。同时,通过「在场·人文与设计主题演讲」,组织具有当代价值的人文设计话题,探讨设计对当代中国生活与人文的影响
大师讲座 | 系列演讲 | 公开课 | 跨界演出 | 艺术展览
ADCC人文设计周,以“用人文复兴设计·让设计再现人文”为宗旨,邀请最受菁英设计师欢迎的人文学者,通过输入人文价值观提升设计行业的美学标准,影响更多设计师对人文与设计的关注。同时,通过「在场·人文设计主题演讲」,组织具有当代价值的人文设计话题,探讨设计对当代中国生活与人文的影响。
中国·乌镇
「 独家战略合作媒体:新浪家居 」
“新浪家居”2016人文设计周不间断直播
带大家细品各界大师作品灵感精华,
感受一场醍醐灌顶般的文化浇灌。
人文设计周 ✦ 第三天
人文美学课(公开课)
乌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 陈向宏
▼
1999年春,乌镇发生火灾,作为工作组组长,处理完灾后生活安排后,我留了下来。
1999年发大水,镇子被淹,这是我面对第一个难题。因为乌镇有四条街——东西南北,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古镇走了一遍,包括开发和未开发,选择了东栅,就是东大街。乌镇不论旅游保护还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步都是最晚的。
中国的很多古镇都在走一个误区,保护以后把生活恢复到以前,其实很假。原因有二:
第二、回去了也很假,好多人觉得乌镇现在看不到以前的生活。社会在进步,乌镇也在进步。我发现中国以前所有的古镇,都没有意识到古镇是走一条市场化理由化的路程。所以我1999年的时候就定下来先做东大街时,我想我就做一个适合旅行社观光性的产品。一条街,一头进,一头出。
首先搬迁,花了1300万。乌镇除了美术馆大剧院,美术馆是林兵建的,大剧院是姚林希老师建的,东栅西栅这么多年18年来所有的规划和建筑都是我自己建的。
为什么?当时请的建筑师都不满意,因为每一个建筑师,生怕业主或者是旁人认不出画的建筑,特别要表达自己的建筑。这种恰恰是我最忌讳的,我觉得是老街不应该成为建筑师的某一个建筑陪衬。建筑在古镇前,应该是低头致敬。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大师的作品,很质朴的小青蛙,然后他做了一个不锈钢玻璃。但是我觉得整条街毁了,我在乌镇贯彻的理念是我要一个风貌,走进去像一个古镇。
除了这些我又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管线地埋,原来这条河居民东栅里面,1999年只有三个抽水马桶,所以当时我跟老百姓开了一个会,我说我替你们改造一个卫生间,600块钱。
干了一年,所有房子修好了以后我发现没有景点,东栅北场馆,陈列我们收集的各种船。仓库里还有2000个旧船。
后来又想想这个地方以前是花布作坊、酒作坊。可以说第一个想出作坊概念的是乌镇。在这里面我就坚持:
第一、不许老百姓私自开店,开店必须在规定区域。
第二、每家每户低于一定工资的旅游公司会给补贴。
第三、旅游公司只要有劳动能力的。
西栅这一块,我想了一年怎么做,问题是:第一我那种保护方式,只动皮,没有动里。第二个东栅是老百姓的生活区、保护区旅游区三区合一,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人来看古镇,都是希望在生活在古镇里。
2003年,我对民俗开始感兴趣,到世界各地考察,然后对东栅进行了彻底的搬迁,花了9个月。把所有的不协调的建筑统统拆光。西栅考虑的就是两个东西,第一个是保护,我觉得中国很多时候是静态式的保护方式。
当时从好多地方学习了先进的保护理念。第二个从旅游来说,我要做一个度假小镇,我希望它是一个外表古朴,但装着现在的生活。因为我觉得一个古镇应该让年轻人喜欢,才有未来。
磕磕碰碰4年,原来西栅的里边,在河南只有两座旧房子,7座桥,现在有70多座桥。凡是学术的各种争议也有,我只信“朴素”这个道理。
2015年我们营收是12个亿,交了2个亿的税,税收的利润是3亿6千多万,净利润是第一位,个人收益是第一位,每股净利润是第一位,净资产是第二位。
今天的乌镇不是过去的乌镇,今天的乌镇也不是设计师笔下的乌镇,今天的乌镇是你需要想象的乌镇。我特别自豪的是去年习大大来了。他当着所有的人说,陈相红名不虚传,好好干,就这一句话,我想也没有人找我麻烦了。他说对乌镇刮目相看。
我没想到有一天我做的古镇,居然成了国家的名片。如果说东栅是一个观光小镇的话,西栅我做了度假的小镇。在2008年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国内的古镇,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多。所有的人来看古镇,不是征服式的看而是寻找生活的寄托。
好多文艺青年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跑到一个待在北京看不到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希望有无线能喝到和北京一样的咖啡。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只是做两件事情:修一件旧的壳,装新东西。
乌镇街上几乎没有纸屑,任何一个员工包括老百姓,看见了都会捡起来,所有的物品都要申报。所有的调味品都必须统一购买。酒吧有分贝的规定。是不是乌镇管的太严了?我觉得说文明是建立在秩序上的。
当初规定,每个民宿只有两个桌子,好多的人不理解,原因很简单,如果桌子多了以后,会对住店客人照顾不周,也会抢了其他人的生意。
当初找姚老师建大剧院,我说要一个并蒂莲。莲花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是好的,现在成为中国一致公认最优秀的戏剧间,这个戏剧间完全是由乌镇打造的。
所以乌镇是沿着观光度假文化古镇,从经营者的角度构建来跟其他古镇竞争壁垒。第一,文化不仅是大城市的专利,国外好多的细节包括电影节都是在小城,所以乌镇变成了所有戏剧人的狂欢节日。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一下关于我是怎么画建筑的,2010年我开始到福建,对土楼研究了差不多一年,画了很多的草图。然后跑到北京,就看了司马台长城。
没任何资料,除了谷歌地图,在司马台长城里边有一个山谷地带,原边上有水库,45万方的蓄水,在下边驻了一个大坝,把整个谷地变成的一个北方的少有的河网地带,然后在谷地之间建水镇。因为有长城的存在变的价值不凡。
在刚去北京的时候,对北京所有名迹建筑做了一番考察,我原来想做四合院,后来发现四合院不行,占地面积太大,利用率太低,所以我采取了北京三地合院的方式。
我第一个事情做了地下管囊,花了7000多万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场,把所有的地下管网建好。总面积是9平方公里,现面积是4千亩。景区分开做建投,所有景区是不同的股东组合。
古北水镇,街道的石头是收了旧石板,尺寸量完了以后分割的。从2010年到2013年开出来了,项目很成功,当然说它不好的也有,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仿一个中国的本土建筑赚钱,没有什么可丢脸的。
爱怎么建怎么建是我唯一的任性,但也是我唯一的压力。我现在做了三个项目,一个是广东的碉楼,赤坎古镇。第二个项目是戈壁第三个项目,在贵州。政府把所有的贵州干阑式的建筑,外面抹白,然后拿油漆把原价画出来。
所以我说我们保护是为了干什么?是为了生活在这些建筑里的人,生活的更好。如果建筑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有所帮助的话,更多的应该是从功能的改善上加以考虑,我现在只挑我自己感兴趣的做。
贵州政府说,陈总只要你帮我们做一个和乌镇一样的,我们什么都愿意。我说那你先把公路修进去了,自来水厂、管道等。我找村民谈,要善待游客。
建立村民合作社,旅游合作社。接着做民宿,产权现在是政府的,经营了以后有收入,可以还给政府,还清了房子就属于你。不懂经营的我教你。我把所有的收入以后怎么分我都列细。
我希望你们以后来中国看到一个很纯朴的,很秀美的一个山村依靠旅游的收入能够赢得我们最基层老百姓的自信、自尊,这是我希望他们做的。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是马云这句话,做任何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钱,有名没名,不管你在什么样的阶段还是要有点理想。保持这种理想的驱动力。
台湾好基金会执行长 —— 李应平
▼
我们面对很多现代化带来的难题,这些难题我相信在中国大陆也是一样。包括了城乡的差距、人口的外流、环境保育、台湾新住民,还有隔代教育的问题。
乡村的生力军都到城里打工了,留下来的老人们隔代教养,以及在大大的冰山沉在水面下还有更多更多我们看不到的。
那因此过去的数十年,台湾其实走过了一个很长的路。在80年代,整个台湾从制造业走到了服务业,走向社会转型产业上的创新。现在我们要面对的社会化时代里面,科技上的创新。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叫做社会创新。就是全世界正在走上这个潮流,就是要用创新的手法,创新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台湾好基金会在2009年成立,一路走过来七年。在北部、台北,可以看到小小的台北在桃源,在台湾的中西部苗栗,是一个农业大县。在不同地方我们有不同的计划在推动,那这些计划都必须根据当地来找到解决的药方。
台东,在台湾很特别的地形,中间高耸的中央山脉,海拔两千多公尺。西边沿着太平洋,高山垂直衔接海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形。
人口50%以上是原住民,台湾有非常多的十四族的原住民族。通常因为社会地位比较弱,通常因为他们的环境,从部落的山上必须要下到城市,要离开他的故乡去打工,去赚他能够维持他基本生活的工资。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故乡,所以他们的部落都荒颓了。我们有个很简单的概念,我们让原住民朋友们留在他的故乡,用他的专长,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试着在台东认养了一个荒废了数十年的宿舍,台铁。就是台湾铁路局他们的旧宿舍,我们重新把它修复,改建创造成一个在台东的户外音乐展演空间,为原住民打造一个舞台,我们叫它铁花村。
台东这么多年多没有变,始终多保持它非常纯朴的面貌。这是从城市的角度去看,但本地民众觉得为什么要接受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对待,为什么还是处在基础环境这么差的情况。
因此当时我们用原住民这样的元素,切入对台东市的重建,找了一个新的方法。让他们保存他们最传统的生活形态,最传统的生活服饰,最传统的原住民的音乐跟吟唱的方法。
台湾在过去十年,原住民歌手已经全面打入了流行音乐,他们对于音乐的表达,对于故乡跟音乐之间的衔接,已经有了新的改变。所以,我们不只是做户外音乐展演空间,也不是老房子修复再利用,而是我们要想象,台东的资产是什么?
第一个、美丽的风景。第二、慢生活步调,慢生活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的形态。第三个、原住民的文化,距离台东市不到45分钟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有一个叫南王部落,这个南王部落,是流行音乐很重要的盛典。
25年有八届的歌王歌后是出自南王部落。因此,在台东它的优势,就是这些原住民朋友,他把当代生活跟他们的传统音乐做衔接的时候,做的非常好的嫁接。
因此铁花村成为介绍台东的好橱窗。同时它也必须要标示部分出台东人的精神跟价值。它保留它的参天老树,它保留了他的原来的慢生活步调以及它的原住民的元素。
铁花村,它不但是原住民的舞台也在地人的市集。为什么叫铁花村不是铁树开花,是胡适的爸爸胡铁花,曾经外派到台东去当县长,因此,我们的铁花村,就位在铁花路的路底,所以我们叫它胡铁花。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跟历史做上连接。
我们在台东驻扎了七年。这七年铁花村,它不但是一个音乐场所,也是一个慢生活市集。因为它的调性,各种各样的企业家、文化人、音乐人以及媒体的朋友们,进到台东去。
同样的地方,不只是为了经营一个场馆,不光只是一个商业性的营运,它更是一个舞台,一个重要的灯光投射的地方。那在社区,因为我刚刚讲了,因为它是在整个台湾相对比较落后的一个地方。
铁花村,它同样兼具一个社会性比较强的功能。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回售书屋,希望在这里可以培养台东的阅读的风气。
第二、我们希望为这些回到台东定居发展,创造的艺术家,文化人,音乐人,能够有一个文化资源,分享的平台,为他们募集各种各样的资源。
有音乐性、有音乐才华的这些原住民的年轻人们,如果有人可以成为他们的导师的话,其实可以有更好的空间的发展。因此,铁花村也成为一个音乐成才的培育中心。
铁花村它现在开始凝聚所有的人,对台湾认识的新窗口。因此,我们让每一个来到铁花村的人,都能够彩绘热气球。你把你的生活的记忆,你把你的台东的记忆,你把在这里旅行的记忆彩绘下来之后,你永远不会忘记,它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池上,它是原住民、闽南人、客家人各占三分之一。是一个标准的农村,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过去的七年,台湾好基金会进到池水上,我们发现池上跟其他农村都不一样。池上农夫们很特别,这些农夫们他们耕作休闲之余,他们有读书会,他有书法。各种各样的文化性的活动在法,不是一个一般的农村。
二十几年前,这里的农夫就主动决定,要投入有机农业。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很清楚的认知到,保护这块土地,是他们唯一的资本。所以,他们全心的投入,开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这些农夫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知到他们的山、天际线、美丽的稻田,是他们人生的资产,是池上的资产。
所以,当80年代、90年代初,台湾的政府在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时候,他们自己有了体悟觉醒,他们跟政府讨论,希望能够参考日本的经验,把铁路电线电缆全部都地下化了。
因此,他们保留下了175公顷的很美丽的,没有电线、电缆阻隔的一片天地。艺术家跟着池上艺术村的脚步,来到池上,他们进到学校,变成学校的艺术教育的资源。
春天我们在美丽的大坡池畔,结合诗歌,做出野餐生活节。我们希望在好好的运用他们自己的生活场景,其实是最需要的一种生活心态的改变。
台湾好基金会,进到池上一年之后,农夫们告诉我们说,哎呀,你看看我们前面这175公顷的这个美丽的稻田,如果在这个金黄色的稻穗上,可以有一场音乐会,那是多美的一件事情呀。
但是用一片农田,作为天然剧场的背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要先透过农夫的共同意愿,在地的共同意愿,去决定了这样子的一个场景。天然剧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气。
在演出的当天,下了大雨,倾盆大雨。林怀民老师说,农夫们不会因为大雨而不下田,农夫们不会因为天热不下田,农夫们不会因为台风不下田。所以,舞者,也不能因为大雨而不演出。因此,他们决定,所有的观众穿着雨衣,他们的舞者继续在舞台上演出。
第二年,在2014年张惠妹到了,户外38度。在农村里面工作当我们跟整个农村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舞台都是为了农村而长出来的。因此,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已经成为池上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
当艺术这件事情开始在地方上发酵生根时,我们决定选择为他们成立一个池上艺术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艺术节能够到池上,从土地里面汲取养分,艺术家、设计师到了池上,跟纯朴的农夫们生活,他们在农村里面行走,取得不一样的创作养分。
那另外一方面,这个艺术村的艺术家进驻,它其实可以成为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这些农村的孩子们最缺的就是多样性的艺术接触。因此,在地方艺术家都取得了不同的能量与资源,也成为在地的乡亲们最认同的一件事情了。
我们希望不管是透过这个活动,还是通过艺术村这样子的实体的基地,都能够凝聚池上人的记忆,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够换回农村乡亲们他们共同的自信跟尊严。
来到池上的人,我们希望他能够得到生命上的滋养,真正的从文化旅行上,从艺术村的参与里面,认识到池上。用池上的方式来生活,理解池上人的生活逻辑。这个才是到了池上,而不是匆匆忙忙的,用城市人的角度和速度在池上生活。
所以,从土地里萃取文化,为乡镇来量身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质跟计划。我们必须摆脱各种身份,进到乡镇里面跟大家学习。
探查、访问,经过融入的参与,经过讨论、沟通,经过想象出来了我们要做一个艺术节。所以,我们必须要这里创造实作,然后我们要等着时间让它去发酵。
最后我要说的是,当我们想要用设计介入或者是融入人们的生活,进入社会的发展,甚至去影响国家的思维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一定要从人和土地的关系着手,去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
同时,如果我们决定以文化作为元素,我们都要记得文化的起点,最重要是时间的投资。必须要花时间去等待它发酵,它才有可能真正的变成深邃的,变成一个可长可久的,变成一个可以永续的发展的一个模式。
希望每一个从事设计、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都能够脚踏泥土,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同时,能够花费时间,透过时间去等待我们所有计划的发酵。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 —— 陈卫新
▼
这几年我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房子外面的世界跟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话题,在场性就是显现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会对显现的存在这么感兴趣。
现在的人为什么喜欢乡村?我们可以在乡村呆多久?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它的现实性的一面,我们不可能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能用渡假代替我们的生存。
乌镇,2011年我来过一次,再往前走一点点,其实就是京杭大运河。那个运河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条水系,因为它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的一条河流。
它造成现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基石。我们中国的文化的一个特征,其实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存在的。我们讲空间,实际上是天地万物,讲时间,讲日月星辰。
我们在城市更新当中,室内设计师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因为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的继续,都需要在里面完成。经常有建筑师说,他们只是做了一个壳,而所有空间里面所有陈设的东西、所有的设计,都需要室内设计师去细心的去完成。这是人与建筑的一种交流方式。
一个镇子是一个缩小的城市,一个城市是放大的村庄。当我们从时间跟空间的角度去思考观望一个城市,不妨把时间退远一点,空间站的高一点,用俯视的眼光,你会发现城市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点。在整个的夜空当中,可以看到城市的密集区。
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六朝古都,大家都知道,就是第一批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有两条河,一条叫秦淮河,它的上游是在东庐山。
这两条河流滋养着不同的地块,但是山北地块少有人居,为什么少有人居?因为它是迎着江,江在它的背面,当冬季到来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这种冬季的寒冷。
中国人都是按照四季来生活的,但中国人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中国人是按照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在生活。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一个更加倾向于人性的表达,它不是一种理性的完全意义上尊崇的概念。
老城区当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城市发展的队列性,我清晰的记得,几次大的当时叫拆迁,这些居民搬往哪里?城市核心区逐渐在边缘化。
每一个城市,中间的核心区的人,几乎都不是当地人。过去这个城市的方言,它的风俗习惯到了哪里?南京,它是几个迁往的区域,基本上都在城市边缘。但现在也变成组成了,因为城市在扩大。
我一直认为街区的发展,要有它的丰富度跟层叠性。关于一个历史街区是否要同质化发展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房子也完全推掉了,重新同质化建设的问题。
在一个历史建筑街区里面,应该有它的符合度。只有让它有一种丰富度的存在,才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一个城市的发展特点,跟人性格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性格,如果所有的城市都千篇一律,那我们城市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我说传统的街区有它的优势?因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历史街区如果解决好三个问题,一定会让这个历史街区得到一个不一样的风貌。充分尊重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街巷机理。南京的街巷机理,特别是是旧城区,从南唐以后就没有变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我认为应该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所有的建筑它都是用来居住的,也有一些商业设施,包括一些交流空间,一定要体现人的合适性。在历史街区发展当中,一定要保持相应的原住民,要占一些比例。另外一个就要置换一些空间出来,作为人群的制度,新的人群的制度。
现在老街区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城市民宿、城市咖啡馆,年轻人的音乐酒吧等等,用这些点状项目带动街区的发展。就像中国的国画一样,当我们点下一个墨点,它会产生一个匀染的效果。用这种自发的模式带动街区发展,比较自然,不那么刻意。
在这些老的街区、老的建筑当中,我们也参与了一些项目,就是用一些低成本的概念,来改变一些空间的性质,通过经营定位的改变,也改变一些空间给大家的印象。
这是我设计的一个书店,叫先锋书店。这个地方曾经是南京一个老的体育场的地下停车场,因为新的奥体中心建设以后,这个体育场就完全是不怎么使用了。
我觉得空间它都是有精神内核的。就是停车场,它有没有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跟书面有统一性的地方。我留下了所有的停车场的线。这个是一个坡道,这个是双黄线大家都知道,在交通法里面,预示着是不可逾越。
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读书就像是一个人的精神道场。地面的所有的水利地平,包括停车线都保留了。人有时候就跟车辆一样,车量需要停顿,需要保养。
第二个项目是刚才讲历史街区带动发展的一个粗始的一个实验型项目。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尝试,在这个咖啡馆这个空间里面,全部用老物。然后,用拆下来的钉子,钉成了我们这一个空间的标识。
在我的印象当中,抽屉是一个秘密。小时候家里所有的财产,全部都在抽屉里。就像女性的包,有很多她自己的东西,包括一些秘密情感存在的。所以在我们的Look墙上做了一个装置。留下一个城市的记忆,实际上都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累计。
我经常说,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正面与背面,每个人也一样。当我们在一个城市旅行的时候,一定要走到它的背面去,去真正的去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与它的人文积淀。
其实,六朝的东西为什么大家这么感兴趣?因为它不拘泥于形式。很多情况下,过于强调形式感,往往需要铺垫的一个设计的时候,而营造了大量的浪费空间。先做出空间的纯净度,来凸显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一点,就是在以后,大家工作当中,希望跟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分享。
中国室内设计协会温州分会会长 —— 姚量
▼
今天要跟大家要讨论内容有三,“借”、“内”跟“外”。从人文的角度来解释。“借”可以理解为当下在做的事情。“内”就是空间,一种物质。最后“外”指它外面发生的东西,可以有很多的想象。是这样的一个脉络在做。
刚才前面的老师也提到,废墟里重建,“虚礼”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礼是一种“回归”,虚,就是农村现在的“状态”。虚礼一号背山入云,就说明它在山体环境中的一个形式,人者静,是我们想虚礼一号想要表达能够安静下来的一种感觉。我们在“借”其他东西,通过一些技法或者设计,他能真正的快速的安静下来。
很难用口头去表达设计,因为我觉得站在阳台上看前面的山,就代表了一切的景色,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在这个房子上去改造。我们用了一种方法,就是记忆点。所谓的记忆是什么?就是一个“炉灶”。
我们理解的建筑是什么时候?我们看建筑是什么时候,它就是我们记忆里当初的那个时候的。可能七十年前、八十年前、一百年前,它的不一定是这样子。所以,既然前面的山这么美,既然这个房子对一个老人家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们在改建的时候,就留下了很多有记忆的东西。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就是保留了炉灶。站在房子里,看一天前面的山景,它几乎完全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改造好的一个状态,它房子朝正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就看到。把正东方的所有的这些,看到风景的地方,全部以玻璃的形式去做。
室内跟室外的阳台,跟外面山的关系。室内的部分,我觉得就不要太细说,还是用记忆的东西来解释一下。大概用了40%的海派家具,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回忆里的家具。
40%的自然素材的家具,就是为了寻找室内跟室外自然的机理的关系。剩下20%选择当代的家具。因为我们在做一个,它虽然是一个家的概念,但是我们觉得它做的一个东西,应该是一个惯性的。
所以,我们在虚礼一号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没有分割,只要舒服就可以了。
我以前是学国画,喜欢喝茶,听到很多人流行坐禅。我在想象建筑的时候,除了它东方有窗户,其他左右两方是没有窗户的。我的概念是,当我们坐在这个方位去外面的山景时候,必须要人静下来,才能看到外面这种自然的变化。
我时们在改这个房子,尽量搜旧的东西去做,尽量不做无用的设计。刚才这个是虚礼一号,大概做好一年半了。
虚礼二号的主题,叫浮石临水。也是说明它一个地貌的关系,是在岩石上面,屋子的前方是比较大水系。因为一号做的是“静”概念,二号做的就是一个“动”的概念。
房子原有的状态,是比较特殊的农村房子,这个房子大概20年左右。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其实是块大的岩石,它直接就是伸到水里的。然后,这个房子在这里也很有意思。屋脊的尺度不够,它是梯子形的,建筑的深度跟跨度不够,它的梯子形转化过来以后,就形成了这个尖角。
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其实考虑了很多。要不要把它美化,要不要把它的角削掉或者整个顶全部做。最后我们没有动它。这个房子的尺度、高度、宽度没有变,但抬高了大概70公分,我们去控制它的高度。
尖角最后改成了二楼的一个带阁楼房间。建筑靠岩石的这一面,也搭了一个平台。其实这个建筑框架就是老的,这个踏布也是旧的,这个围墙也是老的,不过这个围墙里面完全是一个水池。蔷薇是原先的屋主十几年前上山采下来种下来的,它现在是一个拱门,然后这两棵树也是老的。
我们其实蛮幸运的,碰到一些很好的房子。这些就是改好以后的,这个就是下面的水,这就是岩石。因为我们这套跟那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除了背面是没有客人出去的动向,正面跟侧面都是有动向的。就是都是跟后面的岩石跟下面的水,就通过动向发生直接的关系。
其实不管它是“动”概念还是“静”的概念,民宿更相近的项目当中,尤其是旅游的项目,最大的卖点其实不是在建筑本身,一定是在外面。所以一号跟二号是一样的,就我们把外面的自然传播到来居住的里面的人。
每一个项目里边,并不会用太多常规的市场上可以采购到的东西,一定有一部分是在当地去找一些原始的材料。其实我每一次做这个东西,第一个做了以后,第二个做了以后,第三个开始就否定我第二个东西,我喜欢每一次的否定。
石头是溧水运过来的,最开始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只做了大概70%的计划,还有30%并其实,是我没想好的。石头远景和爬山虎是“外”跟“内”的一种关系,房子跟空间跟外界的一些过渡的关系。上二楼过渡的平台这里。这个是客厅,客厅的凳子原本不在计划内的,阿姨打扫时说农村里很多,我就把它留下来了,然后我找了个我觉得最适合它的地方,就把它放在了这里。橘色非常的让人欢快。
二楼的卧室部分做了抬高。为这个空间也够高。跟它对应的侧面的是阁楼。而且,排窗是完全可以打开的,打开以后会有一个坎,我们其实并不是一定都坐到沙发上才会舒服,可能就是坐在这个坎上,跟外面的人去交谈才有意思。
我觉得民宿一定是要控制尺度,我不知道这个东西以后对不对,至少做到现在我觉得民宿一定要控制尺度。这个木板是北京收过来的老的木板,这个其实就是门闩,这是一些铁的构建。我们没有让它切平,就切到一个适当的厚度就可以了。
陈设是很难去定义的,因为我一直觉得陈设其实是跟室内设计是分不开的,我们现在也尝试做一些奇怪的东西,为了把我们的项目做的跟别人不一样的一点。这里没有床头柜,我们找了这块石头,是山后的开采出来的石头。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在想象如果我们这个房子,它的地基是一个石头,它后面靠着又是一块石头的话,那我们是不是空间的里面,给它找到一些记点,或者触发点上的一些瞬间的一些东西。我们用两边两块石头,代替了床头柜的一些功能,我觉得这个就是陈设,其实就是设计。
民宿设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在地的设计,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不管好与坏,它出现肯定是有原因在那边的。乡村的房子,有它比较特殊的魅力,我觉得乡村的房子因为在地的情况不同,它的朝向不同,它可能有一种自身的气质。去重新设计它的话,能不能考虑这个房子本身想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我们预想一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考虑到界外的这块东西,我们似乎有预测到,并且可能还比较吻合。设计并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可以轻松点,可以更发自这种内心本质的一些东西,互动可以更多一点。
刘明松
▼
今天来谈一谈小镇情怀,谈一谈我们可以改变什么。很多生物学家说,有毒的水母是一种进化,而无毒的水母因为长时间被隔绝在保护环境中,所以他是一种退化。大家同意有毒是一种进化还是同意无毒是一种退化。所以,你还相信谁?不相信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很多时候我们受过挫折、伤害、冤枉、委屈、背叛所以人跟人中间处了好多道墙,我们很多自以为是的社会化,让我们在一个自动的保护机制里面运作,我们未来该做什么呢?
在今天,我们做一个宣言,希望各位人生里面有一个分号,让你重新去认识自己或者重新去认识别人。在座很多人大概已经忘记基层的工作跟基层的意识,那这些事情其实是非常有趣跟重要的。有一天我到杭州去找陈院长,他说:高空空气很稀薄,我不做大师很久了。
相信真实的自己,找一群陌生人,共同去创造一个新的美感的体验。那这个机组是什么呢,是信任。所以信任是人性里面最美好的应景。
第二个故事是妈妈对我终身的影响。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存,妈妈摆摊卖菜,会体谅别人都很辛苦,会互相帮忙。第三个故事去年,我也兼了台湾哈雷的一些活动,这个活动大概每一年有十天。
我们找了台湾十个地方的摊贩,他们都有几个特点。不领社会救济,也不接受任何社会的补助跟企业的补助跟赞助,他们都是各代或者是孤儿寡母,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他自己家庭的人。
我们找这十多家以后,告诉我们全省所有的骑士,他们要做几件事,一去买水煎包或者是棉花糖,记得吃多少付多少钱,一毛钱都不可以多给,这是你对他们最起码的尊敬。吃完了以后,麻烦你看着阿妈看着阿公,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水煎包
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头巾,在冬天的时候,摊贩里每一种不同的语言,每种不同的谢谢我们放在上面。冬天到了,都会骑车,很冷,如果鼻子因为冷空气太冷不要忘记把头巾拉起来盖住你的鼻子,那你会想到,曾经你帮助过人,他现在用这样的方式谢谢你,他给你温暖。
接下来我要报告执行长要我讲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刚刚讲了这么多的关系,我刚刚讲了这么多美好,我们刚刚讲了这么芯子,我刚刚讲了这么多人跟人中间有序跟可贵的部分,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向是什么大家心里面有大家自己的答案,这个没有任何可以去帮你决定。可是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传统市场的改造。
台湾台北其中的一个市场,我们决定把他变成一个生态系统,实际上任务很简单,我们会跟市场谈完,说的合作案,找到不同的摊贩的选完了以后跟他们谈改造。
为什么是市场,市场是每一个人注明,基本上每一天会生活,每一天会移动,每一天会有很多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他是真实的生活,各位在做的很多空间设计跟改变其实也是放在每一个生活里面。
每一个小组有一天时间观察,一天的时间想办法跟这个可能你完全没有办法沟通的老板,讨论出你将如何改善这件事情。一天时间跟着你的团队,把所有你要执行所要改造的几乎做完,最后一天,你要站在菜市场的摊贩前面,跟着老板一起做这件事情。
这个计划其实从一个点从一个圆圈,从试动市场的一个点,透过向亮点的一样的部分,各位也是每一个亮点成为在地每一个著名的生活上的所有的可能性。当菜市场被改变,当每一天生活中,被很多美好填满。
当菜市场改变了,生活改变了,每一天碰到人改变了,菜市场摊贩他愿意在他的猪肉摊每一天走到户外去剪一支玫瑰花,插在他的桌贩前面,其实那个种子就种在他心里。其实那个力量就影响了,他的影响会影响到隔壁的摊贩,跟影响到另外一个市场,他就影响到整个全部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在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精神的延展。
对美的传递跟各位到场的努力都会让每一个地方不同的驻民生活得到一个最大可能的改变跟最美好旅程的开始。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