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直播|2016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年会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定于2016年11月在北京隆重举办“2016中国室内设计周”。本届设计周以“设计+”为主题,在行业发展新形势下,充分解读行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领室内设计走中国道路。2016中国室内设计周期间,涵盖艺术、设计、环保、陈设等领域的10多项系列活动陆续登场,将成为2016室内设计界最受关注与期待的年度行业盛会。
新浪家居 ➜ 作为战略合作媒体
对2016中国室内设计周进行了全程报道
活动开场
活动还未开场,场内早已座无虚席
杨冬江:欢迎大家到每年一次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每年度聚会的年会当中。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设计委主要的成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刘珝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郑曙旸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IFI国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候任主席、
香港著名设计师梁志天
广州集美组室内设计工程董事长林学明
北京集美组执行总裁、创意总监梁建国
J&A杰恩创意设计董事长、总设计师姜峰
广州集美组室内设计工程总设计师陈向京
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创意总监陈耀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森林
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
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董事长、
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
清华大学清控人居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吴晞
上海班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台湾空间艺术学会前理事长曾传杰
广东震旦建筑设计董事长兼总设计师蒙震旦
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处长、
环境设计系教授潘召南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张红松
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彭军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执行会长胡小梅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崔冬晖
刘珝:非常高兴今天能聚在这里。设计专业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首先代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向各位老师和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欢迎大家。
设计周从昨天就开始,在清华举办设展和开幕式,上午召开常务理事会、颁奖会。今年常务理事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室内装饰行业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对全行业来讲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征求专家和行业协会的意见。
这里是以设计为中心,以设计创新引领中国整个装饰行业的发展。我们原来要脱钩想给协会改名字,说就改成中国室内设计协会好不好,后来没改,靠工作把重点和核心内容开展下去。我们现在还很受政府重视。
离设计周结束还有两天,有很多的活动,今天的会议要讨论很多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把明天颁奖晚宴参加,那个也是我们整个装饰设计行业的重头戏,也祝今天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郑曙旸:我们现在实行“设计+号 ”的概念,从互联网+开始,年会的定位叫“设计+”。所谓设计+是还原设计的本质,我们现在整个观念还是停留在装饰层面,装饰是有设计含义,用着用着走偏了,成为纯粹与艺术相关的概念。
现在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今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出台一个很重要的文件。我个人认为在近些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做得最到位的一个文件。去年最大一件事情就是“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在这个会议上有一个发展的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应该说这个与我们是有直接关系的,具体内容在过去一年中大家如果统计这方面媒体宣传应该是很清晰的,珍惜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在“十三五”创新发展若干意见里头提出来要以这样一个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和依据,具体落实下来就不是上面的含义,而是经济绿色美观的方针。
设计师平时不是太关注政策方面的事情,实际上在“十三五”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个理念是针对设计层面最关键的方针,大家要知道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家层面是定位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从设计界本体来讲,还不是最高的定位,我们的定位应该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还要高一层,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要让国家层面再提高一层认识那还需要我们相当工作跟上,才能最终做到这一点。
基于这样层面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美学观和“设计+”专业观,也就是说我们要对自己的审美观有一个彻底的转换,否则永远可能只能提到所谓突出的点,就如同我们文件上所说的,俗称软装的行业,为什么在近些年实现这样的称谓,就是我们美观观没变。我们专业观不能过于狭隘,至今我们没有实现,去年很偶然情况下拍到的,这种自然现象未必能遇到,是各种条件具备产生的,就是水、冰、雪,一个物质三种形态,反映出真正融合的状态。
当天气温度极低,大约24小时前迅速结冰,结冰又降了一次小雪,小雪很快就没有能够覆盖全部冰面就停止,温度的上升裂开一条缝,水温比较高又迅速蔓延,形成中间这一块完全融化,形成一个圈层,形成一个融合的状态。于是我得出结论,渗透强度逐渐递减,最后形成相对的强度,这个强度在于内核质和能达到的强度,换句话说每个行业必须自身强大到相当的地步才有可能,不强大一定地步别人不认你,这就是行业自身的逻辑。自然界当中一切都有存在的基础,所以我认为边界融合内核在于渗透。
我们一切在人居环境科学最下端实操的行业,这个行业在我们今年“十三五”期间创新发展若干意见中有明确的描述。未来到“十四五”、“十五五”的时候可能再上一个台阶,至少目前是符合现在的国情。
第一、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大,国民经济上有它的位置,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创新性强。时代感强等等,这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接下来在三个层面讲:理念要有一个更新,首先要从形式到环境理念的更新,从分到合系统观念的更新,从内延到外延的完整设计。
从形式到环境审美观念是根本的,我们以往始终没有转换过来,什么是环境审美,这是需要我们在座认真思考的一件事。人用他所有感官感受的空间氛围,我们住高级酒店感觉舒适或不舒适就是因为环境。我们要在观念上更新,首先要整合系业态,这个问题在前几届曾经讲过,建筑设计是一个总体的,我们国家有建筑装饰行业,也有室内装饰产品性,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建设部和技工部共同往前推,实际目前突围整合装修与陈设。
我非常佩服荣誉会长老司长,他很巧妙的方法破解点就是“俗称软装”,那不是学术层面的,因为从学术层面上来讲,这个词无论如何是不对的,之所以叫得响,我们观念没有从传统形式到环境的转换,也没有从分到合的转换,我们需要把设计室内观念来一个更新。我个人始终认为室内设计有三大系统组成完整的整体,他的对象是空间规范的概念,中层构建装修系统的改造,最后要落在陈设装饰。
材料与结构,最后一个层面只停留在形式,与功能无关,人的功能需求是两个层面的,他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不是作为心理需求就没有功能的概念,这个观念必须转过来。我们现在室内设计并不完整。很多只把装修做完了,而最核心的部分选家具、选灯具、选地毯、选窗帘,这是所谓软装的概念,按道理是交了半吊子工程出去。
第二、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有我们的愿景。我们设计定位非常明确首先走向环境审美,我们的能力在于我们能不能扩展渗透边界,我在专业领域不太认同跨界之说,为什么呢?大家回想我们看的自然情况不是跨界,你跨界搞建筑本体怎么实现,跨界没有你的个性,而在于渗透边界。设计家的理想是业界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前不具备这种条件,以前不是一个信息时代,现在刚刚跨入信息时代的门槛,为我们深度联合创造了一种条件。
它是有具体的一些内容,首先他需要调整关系,人与人怎样交流,他与环境体验评价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同样一个屋顶下人的思想和人的一些活动受空间的约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第二,重建联系,以前人欲自然完全融合没有问题,现在人与自然已经脱节了,所以必须重建联系,这个要实现起来更难。第三,协调整合,人与社会融汇一种环境体验的价值,这就要考虑人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室内功能的变化。
创新能力在于你拓展功能强大,同样是水,三种不同的形式,由于温度方面的变化,现实当中隐含自身专业素养。真正成功的设计师,走到最后发现所有他基础素养在某一个时间爆发。你达到什么样的认知水平,观念到什么层级,才能适时在自身创意设计中来跟进。最后检验是你能扩展到什么样的部分,知名设计师走到最后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他的视野和他的领域拓展了设计的产品。
理想境界就是业界深度融合,这就是设计+室内设计业界。有三个层次:一是本身的融合;二是与上级设计系统融合,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需要依靠广大设计师的努力,包括家具设计、软装设计、艺术品设计。
今年作为创新发展的五大方面:专业化、合作化(跨界合作)、制度化,人性化、和网络化。网络化的概念在室内设计这个领域我们还远远没有利用好,怎么样通过互联网进行业态的变革,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变化的应对。80年代的时候当时还没有计算机,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那个年代学生坐在教室里可以养家,但是这个饭碗很快让计算机端掉,这些东西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什么有一种观点称人工智能能够统治力量,不是夸大其词,也是有其内涵,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抗拒,这是一个发展的潮流。如何积极运用互联网来改造我们原来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对接,最终改变外部环境针对物的设计,有优化是面向人的设计,室内设计这两个层面都要涉及到,所以我的定位以时间意志为主导控制生活行为的空间艺术,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环境审美。
接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五”规划提到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等等,这是对行业的指导。回顾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1952年,我们提出实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入美观;第二次就是到“十三五”,我印象当中在某一次我们某个协会高层会议上,有些领导还认为现在还是要维持1952年的概念。
实用和适用是一字之差,但是反映是两个概念,实用反映人对物质的普世性,达到实用这是初级水平,适用反映事物与人多元性,后工业时代强化适用设计概念,而不应该是实用的概念,实用的概念已经过去了。到了后工业时代如果没有信息化适用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早上听到一个消息,现在是大数据能够在全球挖掘信息和时时反馈信息,然后实现信息化定制。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外观与美观,外观实际上是我们在可能条件下赋予美观代名词,美观不是艺术层面的概念,而是事物的表象,外观的设计反映事物的装饰概念的层面,是作为产品外观的审美实际上反映事物形象的表象,所以说外观不同于美观。
1952年把美感换成外观概念上可以成立,美的是人自由的一直和感性认识,我们看到很多美的著作,因为他本身进入设计这个领域。艺术是美的物化,如果设计不能物化就不是设计,必须进行物化。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追求美的权力,而且物质生活高低并不影响美的表达,有大量的物证可循。
吴冠中讲了一句话就讲的非常到位,艺术和科学没有界限,是融为一体的,结构与色彩设计以适度比例呈现艺术效果,在外观上就是美,我们认真看看所有在建项目,毫无客气比例上存在问题比比皆是。
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可能比较微观,我在有生之年做不到第三个阶段,顶到头做到第二个阶段体现低碳设计,不足以支撑生态设计,如果大家研究过生态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只能在今天按照低碳的概念作为我们的定位,实现环境与审美高度融合,根据社会消费,既然我们面向社会消费的服务业,就不能按照同样的钱考虑不同的定位,而我们绿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落实低碳的定位,是这样一个概念。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
所以“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动的过程。体现设计的本真,体现低碳是节约性设计,只有体现生态概念才是绿色设计。结语是来自广州美院的毕业作品,这个没有拿最高奖,也没有达到特别理想的状态。题目叫互联网+O2O的工艺作品,用敏锐互联网+的设计概念,也找到找到四位一体本真内涵。问题在于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脱节,未能准确传达设计的内容。
另外一个所谓的新中式,中国传统的凭空产生的吗?我想不是。我们室内设计末端那个层面家具,家具和装修结合一起来做的,这是符合我们融合理念,并不是做家具就做家具,与室内装饰没关系,他认为是有关系的,他是系统的家具观,从平面来讲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意向,反映家具和装饰的关系,包括工艺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是脱节的,没有整合,所以我们做不到位。
答案是什么呢?我认为什么是设计+,就是四个字:深度融会,什么是深度融会?这有大量的功课需要做。
梁志天:时间过的很快,已经到我被聘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第三份工作报告。我也是通过CIDA的推荐,去年成功被选为IFI的侯选主席,我成为IFI侯选主席之后,我经常提醒我自己在不同场合表达不一样,如果代表IFI是以IFI国际组织作为唯一目标,我不能够代表我自己,也不能够CIDA,也不能够代表中国。IFI主席是代表全世界,我们不能把其他关系放在一起,今年用CIDA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角度来作这个汇报。
IFI全名是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全体联盟,他是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群体,是以国家作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作为单位。在1963年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现在已经有53年的历史,是代表全世界专业室内设计师、建筑师的话语权。发挥室内设计的影响力与实际的作用,在国际推动社会责任的发展,并提高行业的全球地位。
IFI本身有三个使命:首先,参与时势的话题,设计的推广,收集设计的认知、研讨、辩论、会议活动,最后达成共识,内容进行出版、活动、报告的方式达到实施并且影响社会。去年理事会,主席来自意大利,我是他们后任主席,每一届是两年,理事会层面来自非洲尼日利亚、菲律宾、迪拜、加拿大、波多黎各、墨西哥的。
过去一年首先,CIDA跟IFI联合主办国际室内设计日,国内室内设计日是IFI每年的年度盛世,每两年在大会选出每一年国际室内设计日的主题,由不同的国家计划性配合主题举办不同的活动,就室内设计在社会、文化和未来建筑、环境等领域做出建议。
通常在5月份最后一个周末举行,在全球举行不同的活动超过120个,包括不同的类型、规模、不同地方举行,有的宣传国家的主题,也有一些是简单设计师的聚会,IFI没有让我们会员怎么举行,在这个主题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发挥。在中国5月份通过CIDA和IFI联合举办一个设计论坛,在5月29日到武汉举办2016年武汉高级论坛。
在IFI有一个室内设计宣言。IFI室内设计宣言在2011年2月份举行了一个全球的研讨会,来自全球88个国家,超过100多位代表,通过调查、圆桌会议、讨论、协商,在共识情况地下一致同意并签署室内设计界愿景和使命,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对室内设计师设计教育起到标志性的作用,室内设计师对社会和文化的渗透。
2011年以来室内设计宣传日翻译成11种世界的语言,在全球有120个城市和国家宣布加入世界室内设计宣言,每年举行世界室内设计宣言。这是通过CIDA的帮忙,我们在9月9日成功在上海签署了IFI设计上海宣言,这个仪式代表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得到上海市政府对室内设计界关注和肯定,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能够影响社会改善人们生活指数。
9月21日成功在大连签署IFI室内设计大连宣言,接下来希望未来可以争取到中国其他城市对我们的支持,对室内设计行业能够认同。IFI的理事会在CIDA协作底下,我们在上海与政府官员见面,出席了几个活动,举行了三天理事会,这个也加深了IFI、CIDA和上海政府非常深度的合作。
最后CIDA主持的圆桌会议,今年是第二年,去年已经举办过一届,我们今年是在明天11月29日早上的时候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题和今年主题一样是设计+,我们圆桌会议不仅跟亚洲其他协会提供会面与互动的平台,让各国在行业关注的问题上做讨论交流意见,共同提出新的概念。
今年很高兴都有来自印度尼西亚、香港、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12个国家以及地区的协会代表出席,这算是亚洲非常大型的、非常高水平的圆桌会议,我们希望能够提供非常好的平台让大家来交流。
2017年我的工作希望让CIDA多跟国际接轨,今天早上和几个朋友谈到中国设计界的未来,我们都有这样的看法,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是很厉害的,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中国设计师水平和国际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在一般设计上面,我们做的不是做一个外观,我们是做美,美是其中一个,美和外观、漂亮往往是两码事。
我觉得中国设计师不管是年轻的设计师,还是有资历的设计师,包括我自己,我们基本功还是不够,我们做的事情太单一,希望未来一年2017年通过IFI给我一个好机会,IFI我们有6个平台,这6个平台包括健康与福祉、应变方案、社会责任、经济策划、环境管理、普及设计,这就是国际健在室内设计的内容,我估计中国设计师都是做一个漂亮的方案,但是我们应该从今天开始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做设计,对社会和人类都有责任。
第一、什么是健康与福祉?IFI希望环境科研与教育,让人类健康与福祉,了解健康与福祉因素,以设计营造健康生活的环境,鼓励健康生活的福祉,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什么才是健康与福祉。中国室内设计师提供欢乐与空间的设施,鼓励人与社区的交往,鼓励人多走动,设计师要注意光度、温度、声音、空间感这些室内环境,使人更健康。
第二、应变方案。人类面临气候变化的问题,包括地震、水灾、旱灾,应变能力面对大量灾难的时候人类可以从设计环境中学习,这是大家梅婷做设计需要关心的问题。
第三、社会责任。
第四,经济策划,环境需要我们考虑,使得我们地球持续发展下去。
第五,环境欢迎,使用低碳保证资源集约和生态,提供干净的水源与空气,使用可再生能源,打造更多宜居的社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国际的指标,包括不同的指标,在巴黎举行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设计师作为地球一分子。
最后,普及设计,适用于所有人群,包括残障人事、老人和小孩,让他们广泛的使用,使用不同任享受我们的设计。CIDA作为中国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协会,我们有责任向大家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在我们做设计的同时做出贡献。希望中国设计一天一天扎实下来,我们不是外表漂亮的设计,而是跟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也希望让中国CIDA用最短时间跟国际接轨,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杨冬江:通过梁先生的报告了解到梁先生一年来通过IFI的平台,把中国室内设计和CIDA介绍到国际,搭建一个平台使中国设计师更多跟国际交流。2015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一级学会加入IFI国际组织,这一年当中我们CIDA发展大量的会员,今后梁志天先生作为主席以后,这样一个组织为我们设计师带来更多的信息和设计资源交流的空间。
下面由我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设计专业委员会一年来主要的工作情况。在一年来当中设计专业委员会做的主要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我们在2015年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扩大了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学院奖参与的范围,目前已经有30多所都是我们重点邀请国内重点高校,每个高校都会推出他们年度的最佳作品参加我们的学院奖,今天上午我们也举行隆重颁奖典礼,我们也出版了作品集,这是去年清华大学召开学院奖圆桌会,2017年希望有更多院校参与我们活动当中。
在室内设计双年展隔年举办,今年是第十一届。这个展览当中我们一共展出了双年展、CIDA奖、学院奖等等一些奖项,今年作为策展人在学院美术馆策划今年了展览,我们展览时间有限,我也是用了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就是用脚手架、木方搭建了我们展场,我们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室内设计大奖的展览,明天就会结束了,如果有参加清华大学圆桌会议,下午听圆桌论坛有时候欢迎大家到美术学院观看我们展览。还有中国室内设计青年奖也是第一次举报,希望传动弘扬美学推动创新。
另外,我们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和协会一起每年组织设计师进行考察,设计周每年必去参加的活动,今年组织专业人士前往米兰和欧洲其他地区近来考察,协会也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在今年米兰设计周起来意大利设计中心的启动仪式。另外一起举办米兰设计周中国设计之夜,也支持了意大利设计中心的启动。这是设计师到欧洲考察的情况。同时在4月份的时候,协会和设计委部分成员受邀前往日本,跟日本一些公司进行参观交流和考察,同时前往台湾交流参加室内设计材料大展以及颁奖典礼。5月,在上海和武汉举办IFI国内室内设计日举办大型活动。受邀与芬兰代表团座谈,先后上海政府签署IFI宣言,大连市政府也参与国际室内设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当中。
下面进行我们向各位委员介绍一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新增补委员的情况。
瞿广慈 稀奇艺术创始人
蔡胜蛟 北京蔡仕空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谢连军 大同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主任
韩文强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讲师、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黄智献 树影摇窗空间环境设计创始人
黄书恒 玄武设计有限公司主持人
郑涛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周宸宸 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武俊文 山西深度设计联合机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陈文亮 中原大学室内设计学系助理教授
陆轶辰 Link-Arc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何永明 广州道胜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李寰宇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李明 杭州洛德曼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杜广来 广来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孙建华 ATENO 天诺国际设计顾问机构创办人、设计总监
孙佳靓 北京营造清美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任光培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副主任
任民 宁夏任通展览公司董事长、银川长艺装饰公司董事长
甘勇军 山西海空间设计装饰创始人、设计总监
邓伟华 大庆市大匠风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意总监
王巍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王含亦 山西含亦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王小锋 广州尚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设计师
马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学系副主任
阮昊: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和各位前辈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我在清华读书,后来去了普林思顿、哈佛,后来回到国内进行实践。这些年很多机会尝试、接触和实践各种类型的设计,比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软装、产品甚至是互联网。所有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设计的顶层的落实是什么。针对一个年轻设计师非常重要,他会带领我们一直向前走。我有很多的思考,我发现所做过所有的设计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似的,在探索顶层落实的时候并没有完整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我今天想给出一部分的解释。
我认为是微创新,这是我非常的喜欢一张图,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孩子买不起苹果电脑,拿半个苹果放在笔记本中间,他其实是一个灵光一现的状态,在我看来这种状态其实设计逻辑是相似的,他就是建议并且得到已有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我认为微创新的含义。任何对于设计的理念,对于设计的诠释都需要有一个限定,在我看来微创新限定有两个,一个是应对自然的技术,我们人类面向自然不可抗力的时候我们采用技术手段,比如说应对重力的结构,应对防空防雨的材料。一个是趋利性,人对于虚荣心满足。
我学习各种大师的作品,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见到大师的作品,设计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自己给出非常简单的假设,我认为就是统一设计语言加上变化的设计对象,任何的假设都需要面对,我再2008年去了哈佛,跟着建筑系主任做了建筑和室内设计,我就想验证是不是真的。
以色列美术馆,不管建筑还是室内都是以空间的拉伸,采用非常特殊的设计语言装饰面形成空间的统一形成这样的张力,这是后来做的美术馆。我认为这是A+B的逻辑和结构似乎可行的,其实应该进一步解释它,我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新颖的设计语言并且是统一的,当你对它进行不断的迭代,基于一定时间维度。
我想这样一种设计是不是能够在我的设计当中去尝试实践呢,这种自我迭代的创新我认为是创新第一层逻辑,是否能够在我们身上进行一定的尝试,我在2011年回国之后就开始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是我发现这种A+B的结构到了我这儿变成一堆各种各样的想法,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年轻设计师尝试的时候自己没有形成统一设计语言,对于生活的理解还没有那么深刻。
三年前的时候发生一个转变,那个时候我们接到一个项目,我们要在7000平米场地设计11000平米的小学,用地非常简单,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把操场放在学校的当中,我们想法非常简单,我们从孩子人性出发,我们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己孩童时代,小学六年没有在蓝天下快乐的奔跑,这是对他们奔跑的扼杀。因此出于对使用者的考虑,我们做了非常简单的设计,这个看似简单,但是面对重力、安全、隔音各种各样的技术上的限定。
这个设计做完了以后,大家看到今天的效果,我们做成200米的跑道我们戏称为离蓝天最近的跑道。同一天我们没有意料到整个学校登有中国新闻客户端的头条,甚至上了纽约时报。为什么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我们作品能够开始慢慢得到社会的认同,慢慢获得一些影响。我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们建立两种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希望孩子去跑步,让他们享受蓝天下的快乐,我们可以把学校建筑和操场跑道看似没有关系甚至对立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我们发现这个规律就发现微创新第二层逻辑,面对使用者的面对毫无关系的东西就可以走出一条新的路。我自己在清华学习相关知识,每当提出一个假设都希望面对。当你面对假设的时候,最重要你较面对极端情况,这个时候我们极端情况是什么呢?我们开始思考如果不以人作为使用者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就想到猫,2014年几乎同样的时间我们做了猫桌,就是人和猫共处一室,人在当中工作,猫在当中玩耍,出发点就是人和猫共存。我们以使用案例面对个逻辑我们发现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发现可以建立桌子和猫没有联系事物之间一个非常有趣的联系。他上了时代周刊网站的头条,这个猫成了网红。
之所以这样设计被更多人接受,更核心内在逻辑就是我们能够与他的使用者行为需求和我们最基本出发点获得最多社会性的认同。运作这件事情之后,当我们发现没有能力通过之前讲自我迭代和A+B的方式做设计,我们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建立两个每年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开始我们的设计。
2014年接到一个项目,在香港给学生们购买得起的公寓,我们在学生时代对所有自己住过学生公寓都不喜欢都不满意,因为我们不快乐来自于条条框框的东西,我们快乐来自于偷偷摸摸的事情,熄灯之后在自己床上打打游戏等等一系列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从这个行为点出发,设计造价跟国内几乎一样的公寓,学生每月4千到6千港币租到,我们把中间创造可以让他们吃饭、学习、玩耍的地方,每个屋顶可以宣泄他们的情感。
去年我们接到了一个项目,在杭州设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我们当时找来很多小孩问他,你喜欢你现在的学校吗?他们说不喜欢,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太大了,我们就让10个小孩每个人拿起笔画出自己心中什么样的学校适合他们,他们有一个梦想希望小小的房子加上大大的公园,我们把设计转变为室内设计空间,通过小建筑的设计把变成一个联合体。
对于这样一种设计理念一直在探索,我刚才讲我们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后来发现不仅仅建立两个而是多个,我们创造了六个完全不同设计模块,让他们相互之间发生联系,让使用者根据自己喜好创造出来。
所谓设计模块所有事物能够提取出来各种各样的元素,能够被标准化的东西。当这些设计模块相互之间发生联系的时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设计工具,对于关系的触发器,我们提出进一步的假设,我认为微创新极值未来就是设计工具,每当提出一个假设我希望能够面对,希望看来是否可以实现。
这次我们也提出一个假设,这次不再以小孩、猫这些作为我们出发点,这一次我们从设计师出发,我们从设计行业出发,希望看看能不能面对这样一件事情。左边这张图展示火箭,火箭是不同标准化零件,但是标准化的零件构成不同的火箭。于是我们找到软装设计,软装设计每个设计单体相对标准化,而软装设计本身也是设计单体之间的搭配关系,对这个事情开始研究我们怎么样能够让设计工具与设计模块之间发生联系。
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我们软装设计师他们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七到八个软件相互切换和协调,同时又面对不同互联网和手册,发现他们之间不是联通。我们在市场上找不到为软装设计师量身订作的产品和途径能够他们,我们看到有的那些一般很贵不好用。于是今年初在原有设计团队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创建了一款叫做美间产品,他是基于互联网共享的软装工具产品,现在电脑客户端访问,现在还没有手机版本。为什么叫美间,我们希望微创新的方式让更多设计师创造出美好的空间。
我花一点时间展示这个产品是什么,你就会发现微创新能量有多大。我们邀请设计师到产品当中,他们贡献自己使用的软装单品,每一个提供的产品共享的东西必须有它的价格、材料和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仅仅如此,我们给各位设计师创造非常亲切的体验,我们砍掉90%用不到的东西,而是为自己设计量身订作可以创作和设计,我们通过数据的计算告诉他有什么样的沙发和这款沙发比较相似,其他设计师使用的时候用了这款沙发同时搭配其他哪一些模块。
同时对每一个设计师而言数学不是我们强项,在这里我们会计算帮助提供一个自动生成设计的清单,不用每次各种界面切换和计算。大家发现这样的设计就是微创新,涵盖我之前所讲的两点:第一,从左右的自我迭代。第二,万变不离其宗,单品发生任何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发生变化,这两个逻辑蕴含过程当中,如果在大师基础之上,能够学习可以更快做出好产品。
所有设计师共享自己软装设计方案和单品,我们点到随便任何一个设计你能够分享和再创作产品,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单品是什么,也可以把别人公开作品存成模板,下一次使用可以更加方便。
所有设计师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有1.5小时完成他的设计,我们回访过程当中平均下来每个设计师提高了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我们1.5个设计师所创造方案当中有60%方案被他们自愿公开,也就是说每天有300多个未来会越来越多方案贡献,愿意在别人他们基础上做微创新,这些用户平均20到35岁。
这只是尝试的开始,未来我们会优化我们设计工具,优化我们设计模块,建立两者之间交易体系,甚至改变供应模块供应链。对于在座大家把自己的智慧和对设计的理念,通过微创新的方式教给年轻人,让他们更快的去学习,让他们更快的去成长。
邵唯晏:IFI代表国际的高度,把中国或者东方文化推到最高端就交到梁老师的手上。刚才跟阮昊交流真不知道今天讲什么,非常感谢杨秘书长邀请我过来跟大家分享20分钟,不能说是什么样的理论,只是当代设计师的观察。我今天分享就是我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扁平的时代。
当代设计师有几个大方向转变。现在设计师越来越不太在意物的操作,而对于关系的找寻。第二,以前在乎结果,现在更在于过程。第三,以前是线性的路径,现在是回馈性的网络。第四,过去是对质的需求,过去对于二维转到三维。最后,实体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观念。
我的书是观察对于当代设计空间的特质。从观察当中也反映到某些部分的现象,2008年我在日本亚洲十个国家去那边交换实习,我代表台湾实习一阵子。我必须通过大量的图和大量的肢体语言沟通做对话,短短时间之内,最后回到台湾的时候我问老师一句话,我说要回台湾我应该往学术发展还是设计方面发展?他送我一句话也送我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边走边思考》,我不太理解怎么叫做边走边思考,他是以非线性状态不断转换思考逻辑,这个状态是不断做变化的状态,在当代做不到单一的事情必须走一步看一步,这个思维影响我非常多。
我当时开使用这样的理念努力做我想做的事情,跨界这个字刚才已经用到了,郑老师也提到很多对于跨界好像是宣言式的思考。我们在当代不管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等方面,都有能力做所谓跨界的动作,我认为当代的设计是一个广义的艺术,郑老师也提到设计也是美学的表现,我们所理解八大艺术,设计广大在艺术上的呈现。每件事情出现第九大艺术开始出现就是自我化,八大艺术开始转换。
《地球是平的》以媒体角度探索未来世界,比尔盖茨的网络系统告诉我们世界扁平化的速度的现象,我们讲所谓过去思考是垂直性的思考,不断垂直性思考深入,现在台湾努力推广T型人才,在你的专业领域必须横跨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就是比较广义对于设计相关的广义的策略,这样出来的人才就是我们不断努力要追求的方向。
像哈佛、斯坦福近几年有一种新的学制,在某些系已经不发毕业证书,他们让学生在不同系里面选课,最终毕业给你一个学成证书,从过去对单一领域的学习,给你是一个跨领域学者,领域与领域之间做渗透的事情。
聊到我们最熟悉的超级玛丽,这家公司叫任天堂,他的技术不断的深入深化,任天堂第一家电玩公司去年几乎宣布倒闭,原因很简单,他只做单一内容,而没有跨领域,任天堂几乎去年倒闭。后来新的领导上来之后,为了时代和当代变动,改任天堂的原则,开始跟谷歌等等公司合作,游戏短短时间之内让任天堂估价几天翻了150倍,这个游戏台湾上市几天之后这是一场大乱斗,所有人走出室内空间走到外部做游戏,当代做创新的时候要把激情横向的架构出来。
哪一种游戏卖的最好?这种游戏在当代卖的最好,游戏是集合美化与艺术的集合题,在不同角色放在一个平台做大乱斗,这种游戏不同创造新的IP,把所有IP放在一起就创造出这种状态。英国最具争议性的项目,就是把不同领域人放在餐厅共同做创作,这个极具当代性,成为2016年艺术类的首奖。大家以为这是2012年眼光比较特殊,但是到2015年选出这个作品,18个不同领域设计师结合了当地的居民共同完成公共空间,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我去意大利双年展看到的作品,这个作品非常棒,象征着当代的现象,他做了一个公共空间,透过不同的透视、结构和材料,告诉我们当代就是一个属于多元、跨界构造出来扁平时代,用这样一个建筑回应这样一个事情,这个非常有趣。前几个月刚刚出现的消息,普力策文学奖颁给了美国的民谣歌手,为什么民谣歌手拿到普力策文学奖,因为普力策奖也需要创新。
另外一个例子是街头霸王,这些角色开始衰弱,知名运动品牌把虚拟角色和运动合在一起,让本来在虚拟世界的角色,因为这样子的跨领域的平台重新有新的生命,引起运动界非常大的关注。hello Kitty已经快50岁了,在过去时代非常的火,在当代开始衰败。现在有一家公司让这两个结合在一起,这样不同IP转换的背后不需要创造新的IP,只要把两个不应该有的人关系放在一起,所谓微创新创造出新的方面。当代的建筑和艺术做对话,把设计转换成艺术品在各大地方流传。
最后看时尚界,LV代表100年来非常经典的美学,2010年LV跨领域创造了新的领域。首先做了一个博物馆,最后包包开始变形,很端庄、很对称、很优雅因为不IP的介入产生微变化,这是LV做的事情。后来跟另外一位艺术家的合作,他把动漫的文化导入到艺术创作里面来,他认为次文化是主流文化的概念,LV真的跟他合作,把活生生非常活泼的IP放在产品上,过去是不会做的,LV也开始跟这位艺术家合作,也直接放到它的包包上。因为当代新的海量咨询和跨界的关注改变他的产品哲学。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游戏,今年LV把角色拿来用,当做代言人使用它的产品,做了一系列的发表,把一个虚拟IP放在现实的世界做展现。LV跟艺术家、虚拟人物做跨界整合。次文化、动画文化开始跟上主流的动漫,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LV和耐克合作的时候,他的东西已经卖完了,根本不用说卖什么,这是新的行销手法。这个衣服是爱迪达斯的衣服,创造休闲和运动结合的衣服,这个衣服有点东方的因素,这是库奇的衣服,这些时尚品牌整合不同的因素。未来生活会互联网串联在一起,这样会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跨领域整合最后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不可预计现在九大领域里面不约而同在谈渗透。
不同领域变成龙头,在当代新的环境里面跟上速度做相对应的回应,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领域做的最好,这就是最关键的。我刚才讲不是什么伟大的理论,这就是一些观察,就是我跟大家报告的,作为我们设计师的我们应该用敏锐的观察看这个世界的变化,让这个世界转换到我们设计做更有效的规划。这是我很简短的报告。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