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建筑初了解:世界知名仿生建筑一览
摘要:从小小的一把剪刀到一辆车,再到可以翱翔天空的飞机,人类的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从大自然汲取了非常多的创意和灵感,运用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并将之命名为仿生设计。
从小小的一把剪刀到一辆车,再到可以翱翔天空的飞机,人类的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从大自然汲取了非常多的创意和灵感,运用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并将之命名为仿生设计。
在这当中最能彰显设计师对于核心精髓把控能力的则是:仿生建筑,以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促进建筑形体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
从某个意义上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仿生技术手段也应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知名的仿生建筑都有哪些?
01
北京国家体育场
北京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建造时使用了11万吨钢铁,耗资4.2亿美元,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
02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为2008奥运会准备,最多可容纳1.7万人。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它的膜结构是世界之最,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离远看像是由水和泡泡组成的立方体,所采用的四氟乙烯包层可透过更多光线和热量减少能源成本,十分环保。
03
中国国家大剧院
蛋形建筑表面是曲面壳体,比同样厚度的平面板刚度要大很多,而且能把所受的压力,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曲面上,因而荷载量大。就像很薄的蛋壳,可以承受相对体重很大的母禽,这类建筑造型对抗地震十分有利。中国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其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
同样的蛋形建筑还有东京巨蛋,内部空间宏大,可以举办棒球比赛和其它大型活动,并且不受天气的影响。屋顶采用轻薄式膜结构,内含钢丝筋材,并采用空气支撑。屋顶覆盖半透明的玻璃纤维材料,外层铺设特富龙膜,设有大型玻璃顶棚,可以防风挡雨。同时,采用这种顶棚有助于减少结构部件的用量,降低结构风险。巨蛋设有约43000个座位,其中12000个座位可以移动,以适应各种体育活动和音乐会的不同需要。
04
迪拜棕榈岛
迪拜棕榈岛包括三部分:“树干”、“树冠”和新月型围坝。整座岛屿就是一个巨大的避暑胜地和游玩天堂,上面拥有2400套海边住房,可以入住5000人。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整个迪拜酋长国增添了诸多供不应求的海滩。
05
台北101大楼
台北101这座101层高的摩天大楼,高1671英尺,2004年在台北信义区落成。著名建筑师李祖原以竹竿建模,共分八个“章节”,八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幸运数字,曾在2004-2009年间被评为全球最高建筑,其也被认为是全球最环保的建筑之一,2011年7月获得了了LEED白金认证。
06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该建筑1959年3月开始动工,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14年。从远处看,悉尼歌剧院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带着所有人的音乐梦想,驶向蔚蓝的海洋。从近处看,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贝壳也争先恐后地向着太阳立正看起。
07
密尔沃基美术馆
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执安湖畔,它具有洁白色的外观和别致的造型,如大鸟双翼的巨大屋顶代表着卡拉特拉瓦的美学,同时成为了密尔沃基的标志性建筑。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建筑顶部的是两个能够像翅膀一样张开的钢结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开仿佛一座会动的建筑。这个结构体系由两根平行的、倾斜47度的桅杆靠拉力支撑,一根桅杆位于屋面的中轴线上,另一根位于通向艺术馆入口的桥上,创造出了诗意般的结构体系和运动感的整体效果。
08
凤凰之声大剧院
同样是鸟形建筑的还有青岛的凤凰之声大剧院,尤如振翅欲飞的巨型大鸟正欲一飞冲天,凤凰主体是两个矩形空间:多功能演艺大厅、千人歌剧厅。因歌剧厅的配套空间更加复杂,且需要全封闭界面,因此将其隐藏在凤凰的后半身,在两侧单独设置了落地玻璃的出入口门厅。而把凤凰的中心身体留给多功能演艺大厅,它通透、开敞、充满了交流和互动的气质。
总结来说,仿生设计的核心内容并不是形态,其核心在于具有生物逻辑的结构设计,背后有着设计师们对生物千姿百态的规律的深度考察和探究,将生物的功能、结构与建筑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做了升华和提炼,才做出如此精致绝伦、环保的建筑作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