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圃叶:“推广文化”不应该被强套在家具设计中
2016年9月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一年一度的家具盛事,各大设计品牌都奇装上阵,通过个独特设计的展区及最前沿的品牌产品展示,再次掀起原创设计浪潮。此次展览,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设计师腓力圃·叶也带来了自己主导的三个设计品牌——宝典、唐堂、尼琪。
“唐堂”展厅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如果之前不了解腓力圃·叶,你很难想象这三个风格完全独立的系列竟然出自同一人之手,但细想之也能理解,这个生长于马来西亚这片多元土壤下的设计师,内心自然有着多样的灵感源泉。只是,如何将这些疯狂的想法演绎成广受欢迎的产品则并非每个设计师都能做到。展会期间,新浪家居有幸采访到了设计师本人,和他聊了聊他关于当代设计的二三想法,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家居:从这次家具展也能发现,老师的家具设计类型非常多变,并没有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风格,例如宝典给人的新中式冲击,而妮琪则是带着更多的未来感,那老师您本身更偏向于哪种风格?
获奖作品:“唐堂”露华浓客厅
“唐堂”从海派文化中取义,而去形,树立了设计独特的设计语言而又不失文化包容的多彩性
腓力圃·叶:其实我没有所谓的偏向。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思考,设计需要沉淀,对于一些人所谓的个人风格的成立就是把这种沉淀化成新的创意,然后再把创意表现出来。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别人沉淀一件事情,我可以沉淀两三件事,这与设计师的文化背景、观察能力以及开放度相关。我来自马来西亚,从小就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环境里,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很多文化,或者说没有一个方面我是精通的。但是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对人和事物的观察及感受多了,就会觉得自己很多内在的东西开始寻求发挥。尤其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得益于互联网的实时信息灌溉,让你的知识体系有了基础,你的这些内在发挥转变成灵感时,就能及时得到呈现。再加上设计师本身较其他人更敏感,在创作中能够快速得到反应,所以你可以很快地进入到另外一个阶段或者你所说的风格。而当这种风格完成后,也许第二天又可以马上导入到第二种风格,对于我来说,这反而激发了我对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我总觉得画家、设计师不停地埋头苦干一种风格是一件苦恼的事。反过来当你有几种不同风格的事情在思考时,其中一个卡住了,还可以暂时放下去进行另外一个,没准还能反过来激发前一个。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现实的要求,包括对功能的考虑,与人和生活的联系,以及市场的关注度,这些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的信息都能影响和帮助到我们进行不同的创作。
“唐堂”
“唐堂”
“唐堂”
新浪家居:您也说现在的信息都是及时的,而且十分庞大且众多,其实不成体系,反倒造成人们接受的信息碎片化甚至有些混乱。就像您说的设计是需要沉淀的,那么这些信息所带来的想法会不会只浮于表面呢?
腓力圃·叶:信息的碎片化和杂乱是非常肯定的一件事,关键在于,当你有了相当长的一段人生经历后,你就会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当一群人说了一大堆逻辑混乱,有些模糊的话,而你能立刻点出重点,或者在一件事件里面,你能清晰地分辨出黑白或者立刻想到解决的办法,这都是一种积累。所以真正的创作还是需要一定的阅历累积。
“宝典”是腓力圃叶与艾宝合作的最新高端家具品牌,在布艺、石材以及色彩的选择上保证环保的同时也颇为大胆,尽显雍容
新浪家居:其实老师的中式设计可以说是从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文化背景去看中国的一个结果,那不免会让一些人疑虑,您一个外国人做中国的东西,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您会有这样的困扰吗?
腓力浦·叶:我还真没有这样的困扰。第一,我一直觉得中国人非常开放,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很饥饿的年代后,他们对自己的东西开始变得模糊。相反的,在东南亚我所生长的地方,对一些传统的中国信息甚至于一些迷信的文化都没有断层过。所以有时候很奇怪,通常很多人会问我,你们有端午节吗、有中秋节吗,我说每一件事都有。其实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一定要寻根。当然在马来西亚也有很多“香蕉人”,我曾经在中学的时候也有过一段这样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也放弃寻根,更多地倾向于西方文化,但是血液中留下来的血统是不会变的,当你要寻根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心和观察力放在那里,你就能很快地把握住那些点了。
“宝典”
“宝典”
“宝典”
新浪家居:那您有没有想过把马来西亚的文化带进中国呢?
腓力圃·叶:说实话,我找不到几个完全马来西亚的文化。当年我在马来西亚做设计师、评委或被邀请去做讲座嘉宾时,我都会强调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把推广文化的任务套在家具设计上,因为这样的家具是靠不住的。我们早期的马来西亚设计比赛,主题都是设计蕴含马来西亚文化的家具。但是马来西亚没有家具,马来人过去都是坐在地上,一直到华人进来后才带了中国的家具进来,你不能硬是要推广你的文化。这就像有一天我的朋友说要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我看了前一段后就和朋友说,兄弟,我不是贝克汉姆,别人并不会一看到我就疯狂,我的故事你两句话就能写出来,不想是贝克汉姆,别人会希望真的他从小到大的点滴生活。我们不是这样的存在。同样的,全球对马来西亚的文化理解非常少,但是你又要推广马来西亚文化、推广你所谓的马来西亚家具,这样的商业行为连政府都没办法办到,你一个家具厂又如何能够做到呢。
“尼琪”展厅
新浪家居:那您是否就是认为这样的推广是没有必要的?
腓力圃·叶:就这样说吧,在时装界有个Jimmy Choo,他有说过自己的产品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吗。没有,因为没有必要。但是别人依然知道他是马来西亚人。我总觉得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家应该发挥本身优势,那就是多元文化。因为这样多元的文化环境,让我们很容易的融进这个世界,我们把任何元素套入到设计中都得到国际化的认可,这才是马来西亚应该发挥的自己的优势。
“尼琪”从满足现代审美的家居产品到墙上的霓虹装置艺术,腓力圃叶的设计总能不断带给你惊喜
“尼琪”
“尼琪”
新浪家居:除了这里的展位外,您在世博馆也有一个新中式的小展区,你是如何考虑新中式的概念?
腓力浦·叶:我觉得“新中式”三个字可以看成“新·中式”,因为如果不停地把“新中式”贴在一起看,我们就找不到“新中式”它“新”的存在,它只能说在中式里面更新一下,但是这种更新要到什么程度,开放度多少就比较局限。而当我们从“新·中式”的角度看,这里的“中式”就不一定是明清这样历史性的了,它也可以是中国人的,适合中国的、适合东方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视野的要求,这样重新剖开来看就非常灿烂了。
当一件事情并不是很对的情况下,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都说它是对的时候,大家也就都觉得是对的了。也就说这个“新”是需要一个大市场支撑的,当中国人在物质需求上达到了很成熟的阶段时,我们就会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而不是像80年代不管好坏,有了就好了,或者在身上露出一个大logo就是好的。现在的中国已经慢慢地步向这个阶段,即便是买奢侈品,我们也会开始讨论设计理念和风格,也会开始评判它的质量。所以当一个新的产品面临这样的大市场和民众高要求的考验时,它能够保持畅销就能证明它存在里的强劲。而我们如果能不停地往这个新里面靠,对于设计以及我们的创作空间来说就是无穷的能量。
新浪家居:谢谢。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