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16 “CHINA HOUSE VSION理想家”总研讨会及酒会
摘要:中国首个以“未来居住和社区”为课题的跨行业研发创新项目——“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于2016年1月23日下午举办总研讨会。新浪家居作为家居网络媒体独家合作伙伴,对本次总研讨会及酒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继2015年9月中国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之后,中国首个以“未来居住和社区”为课题的跨行业研发创新项目——“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于2016年1月23日下午举办总研讨会。十六位顶尖建筑师、研究学者及企业和媒体的代表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分享过去一年中跨行业创新研发的硕果。HOUSE VISION总策展人原研哉先生出席并全程主持研讨活动。同日晚上,2016“理想家之夜”也在歌华大厦盛大举行。原研哉先生,及合作建筑师及产业的重量级嘉宾共享一个前瞻思维、创意与美学交流碰撞的夜晚。新浪家居作为家居网络媒体独家合作伙伴,对本次总研讨会及酒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时间:2016年1月23日 下午 13: 30 - 21: 00
地点:北京歌华大厦A座十三层
网络媒体独家合作伙伴:新浪家居
研讨会议程:
13:30 - 13:35 原研哉 致辞
13:35 - 15:10 建筑师演讲(每位10分钟)
15:10 - 15:25 原研哉、土谷贞雄 小结
15:25 - 15:40 茶歇
15:40 - 16:50 建筑师演讲(每位10分钟)
16:50 - 17:00 张永和 小结
17:00 - 17:15 原研哉 小结
17:15 - 17:45 “高.原对话”原研哉、高群书
酒会:
18:00 — 21:00
以下为图文直播内容>>>
主持人北京国际设计周副主任孙群开场,并对出席活动嘉宾进行介绍。
今天出席的嘉宾有:
“理想家”总策展人 原研哉先生
“理想家”执行委员会委员 土谷贞雄先生
“理想家”未来生活实验室发起人 陈炜先生
“理想家”联合发起人 陈冬亮先生
“理想家”执行委员会委员 张永和先生
“理想家”参与建筑师、北京建筑大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昀先生
“理想家”参与建筑师:华黎先生、张轲先生、董灏先生、蒋晓飞先生、柳亦春先生、张雷先生、何勇先生、莫万莉女士、刘家琨先生、早野洋介先生
“理想家”参与研究学者 史建先生
联想集团副总裁 姚映佳先生
“理想家”执行委员会委员 顾伟先生
“理想家”执行办公室负责人,北京国际设计周国际项目总监 高焕女士
||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的发起人、总策展人原研哉先生致辞
原研哉先生致辞
原研哉: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职责、职责是什么?建筑师或设计师不单单是去建造一个住宅或者是一个大楼,实际上他们在于挖掘住宅或者建筑项目当中蕴含的很多可能性,把这些可能性用可视化的形式再现出来,这可能是建筑师或者设计师的使命。
在中国,我们知道在现代建筑当中,吸收了很多西方经验,我们也感觉在今天的中国蕴含着很大的可能性,我们非常期待中国的建筑师们、设计师们能够在其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潜能,预示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建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们也真心地期待今天来到现场的企业界的朋友,包括建筑界和设计界的老师们,大家能够意识到中国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和可能性,我们一起努力去建造一个未来的新的中国,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愿景。
住宅是集合在各种产业的交叉点上,不单单是住宅,还聚集了交通、能源、移动等等方方面面,我们真心希望大家共同携手,在这样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上创造出更灿烂的未来。我们也真心期待在2017年的时候,中国的“理想家”能够落地日本并且发扬光大,我们借助今天这个好的契机,预祝今天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理想家建筑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对于“家”、未来居住及社区的研究方案(上)
建筑师张轲
建筑师张轲的“胡同MINI家”是在胡同院落中置入像汽车一样的微型居住空间的一种尝试。现有旧城胡同区域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缺失,从而导致的胡同原住民的流失。原住民更倾向于将位于旧城的平房置换为郊区面积更大的公寓。“胡同MINI家”是一个微型的居住空间,但是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Crossboundaries
Crossboundaries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各线城市正在迅速被尺度庞大、外观单一的大型住宅楼盘所占据。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呆板的批量复制式住宅将不再能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灵活性的需求。他们的理想家方案旨在结合目前互联网模式及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一现象作出回应,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建筑师张雷
建筑师张雷结合乡土聚落复兴研究,探索逆城镇化的居住可能。以对自然最少的索取,重新回归自然生活;采用可持续性通用集成技术,形成标准化与地域性结合的多样化居住产品。
建筑师华黎
建筑师华黎的“自在之家”关心的不是房子,而是家的意义。正如同一座房子换了人住,就是另一个家。家是个人的一个宇宙,它装载了个人的情感与记忆。家不受外部权威所规定,而听从主人的内心。对空间、家具、器物的使用方式因人而异,没有一定之规。而家的幸福感就存在于人与空间、物品之间的关系。自在之家感兴趣于通过观察这些行为来思考生活的本质,并试图通过家具或物件的设计来再现这些本质。这些具有多义性的物品打破我们对生活方式的固化思维,而启发出具有更多可能的想象。
MAD合伙人早野洋介
由于胡同规划于久远之前,很多生活单元内卫生间有所欠缺,居民使用的是公共卫生间。而公共卫生间的简陋、卫生状况、脱离居住单元等,使得人们往往对它们侧目相对。MAD关注于现代化城市中的胡同社区,旨在为居民创造能体现北京传统生活精神社区生活体验。
NEXT建筑师蒋晓飞
到2050年,估计将有十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而在2005年,城市人口“仅仅”为5亿。NEXT建筑事务所的提案旨在解决三大挑战以应对这一转变:老旧住房更新,城市环境污染和“蚁族”住房需求。我们以中国现有住房存量作为出发点,宗旨是保持所有固有因素。设计开始于恰好处在室内和室外界限的地方。
|| 原研哉先生和土谷贞雄先生进行小结
原研哉先生进行小结
原研哉:首先对各位建筑师介绍的内容表示感谢!
张轲老师介绍的情况,我之前也有幸受孙老师的邀请,参加了北京大栅栏的项目,确实对我们北京传统胡同的文化和各方面建筑的特色非常感兴趣,而且这次张先生也提供了具体的胡同的改造方案,非常感谢。
另外,还有MAX事务所也是提供了关于北京胡同厕所的改造方案。对有历史文化渊源的这些城市,我们是不是一方面在挖掘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去重视其具有历史特点的一些因素。针对胡同的特色和历史,包括对现代文化挖掘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很值得推崇的。对旅游文化观光来说,也是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非常感谢。
Crossboundaries,给了我们非常新颖的介绍,我们也确实感觉到未来的住宅,我们以前可能很重视家具部分、家电产品,都会进一步整合到墙壁里,我们接下来也可以叫house4.0,未来引进新的技术可以对我们住宅发展带来新的变化,这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的潜能和可能性。引进新的技术对我们的住宅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很多的技术我们是学习西方,但是今天我们具有东方或者亚洲特色的习惯,比如我们脱了鞋进到房间里,非常清洁、整齐,包括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也对亚洲东方未来的住宅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启示,我们感觉在这一部分,东方、亚洲的很多文化理念接下来很有可能影响整个世界。
张雷老师所介绍的酒店的部分,我也感觉到非常有意思。在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非常美丽的小山村里,我们进行这样一些新的建筑形式,同时让村落带来新的生机,特别是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在这方面我感觉到具有非常大的潜能。我个人也觉得以后到乡村里旅游,不一定要见到很多大的酒店,而是要在挖掘不同的村落历史渊源等基础上,创造出很多小的旅店的形式,这样一些尝试非常具有深远意义。
华黎老师介绍的家具的部分,我们感觉到家具对于住宅格局方面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家具部分我们进行很多探索和尝试,也会对未来的家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还有NEXT的老师所介绍的部分,我们觉得确实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一些老的、旧的建筑当中,我们引进了一些新的元素,对它进行一些新的改装,会赋予这个建筑本身新的意义。我们也觉得相比于完全从零开始新建一个建筑,我们在现有的建筑当中引进一些新的元素,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源自于西方的现代主义,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大的启示和变化,但是我们也深深感到,接下来在亚洲东方文化的土壤上,也会给未来的世界带来很多惊喜。我也非常高兴听到今天各位代表做的各方面的介绍。特别是给我很大震动的是,有很多地方是实现了非常具体化的把它变成了现实。我对未来“理想家”的项目也有非常大的期待。
非常感谢上半段各位嘉宾的演讲。谢谢!
土谷贞雄先生进行小结
土谷贞雄:在过去六个月中,我们一直在跟六位老师进行沟通,今天我们非常惊喜地听到六位老师的精彩方案,非常感谢。
张轲老师的MINI概念非常有意思,虽然不是直接和汽车相关联,但是引用MINI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好。
张雷老师的乡村研究也非常让我耳目一新,在看到他做了100多个乡村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而且在探讨如何把这些乡村的闲置房屋进行探索和发掘,也是让我非常兴奋。
Crossboundaries做了非常好的调查、研究,我们今天是第一次看到非常令人惊喜的视觉形象,而且她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高科技来调整空间,并且进行空间的多变,而且跟我们的联合发起人爱空间一起,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想法可以实现。
华黎的利用家具和空间的关系,而且用家具来连接各个空间,这样的想法也非常让我兴奋。
马岩松事务所的王老师,刚才在讲到胡同的改造问题的时候,尤其把很强烈城市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融入其中,而且还与他们的研发合作伙伴一起,将来也可能会实现,这也是我们在新的生活方式上的探索,而且也是在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当中的新的尝试。
NEXT建筑事务所在做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之后,他们把焦点集中在对材料的重新利用上,尤其是城市当中废弃的老的楼房,这种探索和创新也是让我非常惊喜的。谢谢大家。
再次感谢大家,我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期待下半场的探讨。
|| 理想家建筑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对于“家”、未来居住及社区的研究方案(下)
大舍建筑执行合伙人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认为,家,既是具体生活的场所,也是情感记忆的处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迁徙越来越频繁,而理想的家,是能在这样的节奏中,仍保持其多重的属性。物理上的家,是由屋、人及物组成的,而周期性的迁徙,使得那些私有之物,更能让人保有一份对家的情感和记忆。所以他们为这些物品,设计了一个个家,这些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或减少,组成了未来迁徙人群的,理想之家。
建筑师王昀
建筑师王昀的“千手之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未来人的意念对于机器操作,使得未来家庭中厨房、医疗、家庭护理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人工智能、机械手之间的和谐、同步,让人能够用自己的大脑去操控机械手,在同一时间同时完成多项操作。
都市实践代表设计师
都市实践的“重叠共居”是一个解决蚁居问题的有效方式,可以为蚁居者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居住、社交、创业等多种活动。在“双创”的社会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精神受到积极鼓励,这种小面积的租住单元,利用家具进行灵活的变换,适用于生活与创业的空间也将被认可。
张永和先生
自行车是既便利又环保的都市交通工具。中国曾经是骑车最普便的国家之一。建筑师张永和想设计一种多层集合住宅,自行车爱好者可以把车骑进家里去,使自行车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更紧密,同时也复兴了中国骑车的传统。
建筑师青山周平关注于未来的共享社区。
研究学者史建关注于“建筑保护”与“旧城更新”等问题。
|| 张永和先生进行小结
张永和先生
张永和:首先抱歉,我今天有别的会来晚了。但是在这之前我有机会把各位参与这个活动的建筑师的设计都看了一下,总的印象我觉得这一轮大家做的工作明显深入了很多。给我印象最突出的是王昀老师,王昀老师好像没有一张新的图,但是他讲得比上一轮让人想象得出来一个千手之家,就是用一只一只机器组成的,当然手心都有眼睛,在他的指挥下可以动。我建议王老师可以写一个电影剧本,卖给好莱坞,作为一个恐怖片应该非常精彩。
还有一点,也是在这一轮开始变得很清晰,话题开始更多起来了。王老师关心的是技术的发展,当然关心能源的问题也是一个大话题,关于人口素质也是一个话题。还有一个话题我自己更感兴趣的多一点,就是人存在的状态。有几个建筑师做的工作,包括柳亦春老师人与物的关系等等都是这类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设计我自己觉得是跨了好几个题,就是梁井宇老师的回宅,为什么呢?实际上首先他对能源问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他把能源问题拒绝了,我不用能源,这就把能源问题解决了。所以真是狠,就这一下。当然又带来了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带来了一个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问题,所以非常期待他最后怎么落实成一个房子。华黎老师的三重门、异形桌等等,也是把家居、生活方式和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题,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
当然,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发展中。我觉得在蚁族的讨论中,还是看到了一些改进的空间,因为蚁族的问题实际上有一个难点是跟城市里面的房地产经济紧密相连,租金的昂贵导致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的。现在咱们做的一些设计,在密度上并没有超出现在已经看到的一些尝试,比如NEXT,我数了一下,因为蚁族那个房间,一层只有12个房间,超豪华的大型的蚁族别墅,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这样。但是你完全有可能在那一层上考虑24个或者36个,再往下做。像都市实践那个,我觉得变化的灵活性是很有意思的方向,但是在针对密度和质量的平衡上,还是挺令人期待的。
简单的就说到这里,当然我自己也参加了,越看大家的做法,我越受启发。越看大家的展览,我越有信心。谢谢大家!
|| 原研哉先生进行小结
原研哉先生
原研哉:各位老师,非常感谢。
HOUSE VISION,我们非常希望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项目,而不是停留在中途的项目。我们并不是想做一个所谓的万国博览的项目,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落地的项目。当然,现在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各方面侧重的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社会构成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在这么多的变化当中,我们去捕捉其中非常具有对我们启示的新的元素,我们把这些元素引入到HOUSE VISION的项目当中,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我们的项目发扬光大。
住宅,包括我们自己的住家,这里面容不得半点虚假,实际上是把我们日常必须要接触的很多的部分,以实际的尺寸进行测量和设置,才能够实现我们真正希望的元素。因此,真切的希望这样的项目能够给我们未来带来很多真正有价值的提示。今天多位建筑师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宝贵的方案。
比如今天下午第二部分,首先登场的大舍的代表给我们介绍的情况,特别是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移动的概念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常态化的状态,我们也非常接受,这样的状态也许会为我们未来的家居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
接下来就是王昀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千手之家,这里面涉及到我们所关心的话题,我们也真心期待王老师能够把这样的话题实践在未来的居住当中去。
还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蚁族的话题。我们看到非常崭新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我们就像是打开了住宅上面的上盖,放眼望下去,有很多集中式的、密集性的住宅,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众多的小规模的住宅当中,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也符合居住者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也感受到,从中国也能够挖掘和发现不同样式的幸福。我们人类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我们对蚁族的探求当中,仿佛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同时蚁族的问题,仿佛也在向我们追问着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张永和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自行车的话题,张老师的提案也具有很多新的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这里,自行车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平台,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或者把它联系到很多涉及我们住宅和生活的元素。
青山周平先生所介绍的青年共享社区,共享的概念是在今天非常被人们所珍视的。我们知道一个人是无法生活的,那么众多的人集中在一起,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我们如何去把共有的资源进行分享,这里面也蕴含着很多启示。按理说,我们今天一个人无法生活的状态,而我们现实生活又把这种状态分隔开来,我们在这样的现实当中生存,接下来我们如何把这样的资源进行收集和共享,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
最后由史建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分享,尽管时间有限,但是史老师所提出的很多问题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史老师在案例分享当中,也提到了广东省深圳的项目,作为史老师来讲,他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过分的改造,他提出了这样的议题。我们也感觉,确实在今天的中国,包括很多项目当中,面临着这样一种矛盾。在日本也存在相类似的情况,比如还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很旧的民宅,很多学者认为无需再施加过分的改造。但是今天很多的建筑师、设计师针对这样的一些民宅,也在思考着它未来新的状态。就是在这样有矛盾,并且有共识的过程当中,我们探索着新的住宅的形式。我们也感觉到,在这样的住宅的存在当中,也蕴含着很多不同形式的幸福,我们也特别希望通过HOUSE VISION这样的项目,我们去挖掘、发现不同的幸福感。我们也真心期待这样的项目能够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摸索,我们也真心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案、这些提案能够具象化,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真正优秀的建筑作品,我们也期待着一天早日到来。谢谢大家!
|| “高.原对话”原研哉、高群书
原研哉先生与高群书导演就社会老龄化问题进行跨界讨论。
|| 酒会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 曾辉致开场辞。
“CHINA HOUSE VSION理想家”媒体战略合作伙伴代表FT中文网总裁 张延致辞。
CHINA HOUSE VSION理想家“未来生活联合实验室”合作伙伴代表讲话。
联想集团副总裁 姚映佳
宝马(中国)MINI市场部高级经理 范力
华日家具实业集团副总裁 修军
衡山和集创意总监 令狐磊
“CHINA HOUSE VSION理想家”合作建筑师集体亮相(张永和、王昀、MAD、华黎、张轲、张雷、柳亦春、Crossboundaries、Next Architects、史建、周燕珉)
全场嘉宾合影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酒会现场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酒会现场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