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lor设计名家沈立东:和设计的多种相处方式

icon 2016-09-27 13:44:14
icon 0

  现在也许很难再用“设计师”这个头衔来介绍沈立东老师了,很少再参与项目设计的他,因为工作的需要,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转变成了设计管理者。但是他的内心却从来没放下过设计,即便鲜有机会再去展现自己的想法,但是只要能去影响设计产业,哪怕只是一点点,他都不遗余力。沈老师很谦和,接受采访时也是毫无保留完全没有架子,对于如今的设计产业,他有许多“看不下去”的,却依然保持的乐观,因为他相信中国的设计已经在慢慢觉醒。

iColor设计名家沈立东:和设计的多种相处方式

设计师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


iColor:您说您现在很少做设计了,但是仍然还在设计这一块,相比最初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您的关注点和出发点是否发生了变化?

沈立东:原来在一线做设计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我们设计的潮流,设计的整个发展过程,甚至设计技术的进步这一块比较多。但是随着自己工作重心的转移,关注点更多的是在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的管理。这时候我关注的设计会相对更宏观一点。比如我们目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设计与资本的运作,还有整个设计与当代生态节能的协调发展这一块,特别是室内设计。因为我现在也管建筑设计,相比较之下,建筑设计对这一块会更关注一些,而室内设计则要滞后很多,特别是在绿色、环保、节能、生态这方面,所以我在这一块的关注也更多,相关的学术论坛也参与不少。我想最主要的转变大概就是从一个设计师到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转变。


iColor:现在的您很少做设计,那您会想念当初画图的感觉吗? 

沈立东:你这个说到我痛点了,我是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不停地做设计,希望有一天能达到设计大师这样的水平。后来随着公司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需求要求我开始接触管理工作。原来也觉得没什么不好,虽然不像原来那样全权负责 ,还是依然能够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追求体现在里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管理的层次越来越多,视野也越来越宏观,以至发展到集团这样的体系以后,已经无法将大部分精力纯粹地投入到设计当中,因为整个企业的管理也好,还有财务、人力资源,甚至证券方面的关注会慢慢地占据你越来越多的时间。所以现在一些业内朋友的聚会,或者相关的学术活动,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参与。只有这时候我会回忆起来当时在这个设计圈里面是如何潇洒的发展,自由和快活的设计。这种转变是好是坏我现在不知道,但是在我内心深处的设计烙印是不会改变的,我依然会一直追求设计,尽量保持与他的联系。比如我最近去看看迪士尼,我也会画一些图来回味,这种感觉还是在。


iColor:您会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对设计的喜爱延续下去?

沈立东:现在的我不会冲在一线搞设计,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但如果能对这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或者对设计师有所帮助的话,这方面的工作我还是很乐意去做的。所以,为什么会参与一些论坛,主要还是要让设计师们也能明确自己的一些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室内设计这一块发展的前景非常关键。我参加很多论坛时会谈到,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太追求繁琐,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所有的设计在迷茫的时候就会学人家高大上的事情,甚至照抄也可能,缺乏自己的想法。许多人去抄人家豪华的东西,把人民币贴在墙上也好,把金子贴在墙上也好,这都会做到。虽然能够给我们的受众面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有这么豪华的东西”,但是真的静下心来去想,就会觉得这未必是最好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说生态的发展、绿色发展,因为设计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去适应这个社会和环境,然后再把你自己最想要表现的东西拿出来。去年12月份召开了中国城市会议,这一次我们的建筑方针从原来学校里学的实用、经济、美观变成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我觉得现在设计师应该更多理性的思考,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多的研究精力。我不希望我们设计师若干年以后再去看自己的作品会觉得很傻,没有沉淀。奢靡、豪华都是表面的东西,因为它完全把功能扔掉了。空间的另类、材质的时尚,第一眼会觉得很新奇,但久了也就那样了。耐看的东西都很精致的,这种精致是回归自然的,是符合逻辑的精致。


iColor:您所认为当下的设计现状还是有点浮躁的是吗?

沈立东:我觉得近期的新常态让设计师开始有时间去思考一下,因为前一段时间我觉得真的是很复杂。室内设计师大军在短短10年当中成倍的增长,甚至有点非理性的增长。但是现在市场回归理性了,并没有这么多的需求。于是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会研究一下自己,表现自己特色或者自己能力的项目设计,例如民宿的出现、办公空间的再研究和利用,还有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等等。有一段时间我们对厂房的产业化改造,进行产业园区研究,再比如现在我们关注绿色生态,但这种感觉现在还非常不成熟,奢靡、豪华的建设依然还在不断出来。但是你会发现,其实豪华的我们也做,只是面对小众群体。但更多的设计作品都开始有真正想法存在了。


iColor:所以也能看作一个好的势头?

沈立东:这是一件好事。有的人会看的早一点,像我们因为我们做的项目很多,我们接触的业主也很多,甚至我们对整个市场发展也有专门的研究。室内设计本身受众面是很大的,但你怎么把握设计的要素,或者你对整个设计市场的认识这是因人而异的。我觉得就像大浪淘沙一样,通过一段时间磨炼以后,肯定会脱颖而出一批设计师,但同时要淘汰一些设计师,这是没有办法的。


iColor:那您会觉得现在这种掏沙的程度是不是比以前更加明显和两极分化?

沈立东:对。现在整个需求不如往年,所以很多设计师在选择职业方向时都发生了转变,有的人会变成业主,有的可能去跨界,但沉淀下来的人肯定是从内心深处喜欢设计的。你说有些是被动的喜欢也有可能,他因为找不到其他的工作,他说我反正有这个本事我在这个行业里混混也可以,这也是不排除的。但是我说的是这些有一定能力的人,他肯定是喜欢设计。然后正因为他本身喜欢设计,现在节奏不是这么快的时候他就更有时间去研究。而且现在整个行业也在引导设计师对设计理论、设计发展这些方面去研究,所以会需要一些论坛的存在。现在在探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关键词,比如建筑师的责任制、环境的友好、设计的美观与功能,也会谈对设计这一块材料的应用等等。但原来更多会谈设计风格,现在设计风格不大谈了,过去我们谈中国风,现在谁会谈,现在谁谈就觉得他很傻,因为实际上设计是没有风格的。


风格是后人为你总结的


iColor:所以在您看来,设计风格这个词语是不存在的?

沈立东:设计的风格,我觉得它是一种年代的痕迹,应该由后人来帮你评定。我们在学校里面会学到很多讲述建筑风格的词语,比如结构主义、现代主义等等。但这些大多是后人把它总结出来。“风格”很多时候是你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掌握了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东西。而我们在学习某些时代的东西,实际上是去学习一种生活的模式,这种学习和运用是加入了现代的痕迹的,所以又是新的东西。我自己看看现在的作品要比原来成熟很多。有时候我也说中国的室内设计师不是他自身不努力,而是外面的诱惑太大,所以造成它有可能没有时间去努力,只要业主喜欢,你喜欢什么味道我就给你什么味道,造成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一想做成这种味道是我应该追求的一种什么理念。所以当时就出来一个很时髦的语言就是混搭,混搭是褒义、贬义我不知道,但混搭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有时候的混搭我会觉得很牵强,是对自己作品一种非理性的解释。


iColor:如何理解您说的这个“混搭是一种非理性的解释”?

沈立东:我是觉得混搭这个词从它的原意来说或者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多讲究的是设计的协调性,而不会很冒然地去制造强烈对比出来。由于现在人的追求不一样,比如像当代艺术,人们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感受度是不一样的,当代艺术让人慢慢认同你的创作是可以有些跳跃,但是这种跳跃的度很难把握。但是我们现在有点滥用了“混搭”这两字,很不协调的东西就说它是混搭,就因为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美的东西,它的逻辑混乱,即便我们会看着不舒服,也会去说它是混搭。原来我们在学校里也许会直接说你怎么做成这样,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混搭”这两个字,老师也能给你毕业,但是是不是真的美,人的第一感受会直接给你答案。


iColor:所以,从您的角度来说,您是如何理解“美”这个词?

沈立东:首先,我觉得“美”在内容表现上肯定是要有逻辑性的。比如说我有时候对当代艺术不怎么理解,有可能我还没有到这种境界,因为我看不出这里面的逻辑性。我要看的就是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我需要知道一个过程,这些元素搭在一起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你这里的空间这样处理,和它的使用功能是什么关系。方方面面的运用都应该有情可原。所以首先“美”肯定是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就是我的思维能跟着他去想像的。
第二,“美”,我觉得有可能是每个人的独立性。传统、公认的美我就不多说了。反过来我说这个美是比较高尚的话肯定是不一样。有的人会把一种颜色做的很极致,说明他真的是自身有能力,即独立性很强。例如我就喜欢用绿色,而且可以做的很好,而有的人会更擅长把金属做好。独立性有时候就反映出这个设计师的个性,它的特点。这个人四平八稳的,他可以把外面所有好的东西放在一起,但是没有他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的话,我认为也不是美。举一个例子,当张艺谋原来还没有着重地渲染红色时,我们并没有那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但是等到他开始用浓重的笔墨在空间、在形态上去演绎红色的时候,这种色彩的表现力就成了他的标签。所以独立性也是评判美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美”应该有一个普世性。我对“美”一直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真正美的东西还是应该被大众所认可的。有的人非常特立独行,他觉得我的东西很美,很突兀,实际十个里面两个人说他美,八个人说它不美。它这种普世的概念有点另类的。这种另类我很难去说,我自己感觉它有一点不一样,说不定若干年以后它真的是美的,像毕加索的作品,当时没人说他好,若干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直到他去世,人家才开始认为它美了,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比较传统,我觉得美的东西,现在至少大家都能认可。这种认可也不是说全部认可,全部认可就像刚才说的缺少独立性,至少有人认可或者说半数人认可。

  

设计是一段成长之路


iColor:那么对您而言,是不是要做到这几方面的室内设计师才算是优秀的设计师?

沈立东:我原来一直说,我们室内设计界为什么有点乱?主要是因为它设计师的来源比较广,甚至有些人很另类。一个没有学过设计的人他可以变成室内设计师,因为室内设计师太接近生活了。我们很多业主虽然对建筑有可能不会评价很多,但是对建筑的表皮它有很多想法。很多投资方,对室内设计的想法也很多,要这个风格或那个风格。还有一些原来搞艺术的,画画的,他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以后也能成为室内设计师。还有是比较传统的,就是从建筑设计转过来的。这种多源头的人才涌入以后也造成我们室内设计,褒义词就是说百花齐放,贬义一点就是说这个专业是不靠谱的。所以,你看室内设计师的地位一直很低。为什么建筑师地位很高?他是正统血脉学过来的,而室内的层次太多了,这导致了室内设计师在国内的评价一直都不好。


iColor:您是说当下室内设计师的地位和状态吗?

沈立东:国内现在面对室内设计的说辞一般都是,第一个要满足功能需求,符合它造价的合理,符合时代的特性,这都是很传统的说法,但你很难去评价。为什么?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和一些发达国家其实是不一样。因为和欧美国家的交流不断增加,你会慢慢地发现,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那个阶段,和我们所做的规模也不在一个级别,所以他们如今所追求的已经可以不再停留在实用的概念,特别是那些参赛作品,更多地是追求个性的表达,并且可以演绎得很好。但这都是建立在已经达到了满足实用性这样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表面上看,我们的设计师都非常百变,你让他们做什么风格都可以办到,但是他们依然很迷惘很纳闷,因为这些作品在形态上看起来和外来的风格没有差别呀,为什么认同度还是这么低?我们的绝大多数设计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行业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设计师地位不像国外那样受到重视。我们没有地位,所以设计就会一直在盲目地变。我们会回顾前面20年,特别改革开放30年的设计,你看到很多的室内作品我估计都不会长久,因为都是昙花一谢,符合你这个时候的追求,然后一下子那样,若干年之后就没了。于是,我们反过来看一些大师的作品,那些真的永远存留下来的,像贝聿铭的博物馆和原来北京的香山,那样的才是经典的。他当时做的时候就是室内建筑一体性,更重要的是,它做的时候就沉下心来了,不会做的很张扬。一定的理念在一定的空间内体现,才能保持一定的年代。


iColor:我能不能理解,您觉得这种个性的表现其实是一个对自己个人思考沉淀的一个过程,然后再去做设计,而不是急着做设计?

沈立东:对。你讲的是另外一个层面,设计是我们的成长之路。我们刚从设计学校出来的时候,就清楚设计是一个很漫长过程,一夜成名是不大可能的,一要有理论知识的堆积,另外也需要积累成长经历,最后还要有自己的悟性和爆发。悟性爆发以后,才有所谓的灵感的体现。这三个点,如果没有一个10年的沉淀,是很难真正去谈设计的。我们现在的发展特别快,但是我们对室内设计的评价却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有些人就会一下子自我感觉会很好。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设计不是主要的,自我营销推广才是最重要的。多媒体出现以后,因为宣传的效果比过去大了好几倍,反而弱化了设计本身。我们不是说他们都不好,你怎么认识自己的设计这是很关键的。当一个人决定去推广自己,我会觉得他认为自己的风格已经确定了,这样的人很自信;或者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设计做到了顶,只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去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人则是缺乏自信的。

我感觉设计是有沉淀的,对老外的设计产生认同感并不是说崇洋媚外,暂且不说他设计的好坏,但是他们的设计方法的确值得学习和肯定。因为他们总是有一种钻研的精神,即便是很小的细节也要去研究透。这种研究它是可以传承的,无论是对学校也好还是对年轻的设计师也好,都是一种专业上的支持。我看到很多大师,针对一个很小的空间反复研究,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文章出书。这种情况在国内是几乎看不到的,而恰恰是这种研究在学校却是最有帮助和影响力的。但是象牙塔里面有一个问题,它缺乏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反正我设计了就可以了,真的叫他写一篇文章,真的叫他讲一讲他都搞不清楚,一个是不愿意讲,另外一个他也觉得我讲不深,因为他没有研究,你觉得好看吗,好看就可以了。我得了一个奖,得奖就得奖,内在的原因都不知道,他到底研究过多少东西,对这个项目,对这个所处的城市,所用的材料,甚至对原来建筑的理解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都是我看到一样东西直接解决一个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国内的设计。

你看看现在能被称为大师或评上院士的,并不是说他们一定很好或者最好,只是他们有一种精神我们要学。他们一直在研究,虽然他的理论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很完美,但至少他已经通过大脑去思考过了,以后如果再碰到什么问题,他就比较能理性地有方法地去解决。这是一个大命题,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寄托于学校的教育还是寄托于我们整个行业的规范,但是我想总归会通过时间的过度,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我这样会慢慢悟出来的。


国内需要明确室内设计师的地位



iColor:那么您认为,如果要提高室内设计师的地位,改变人们对他们的观念,像您这样的管理层,还有设计师他们本身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沈立东: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我觉得应该赋予我们室内设计师地位,这是很关键。我刚才说了很多,有可能是我们自身造成的问题,行业没有规范比较混乱,导致室内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行业里面很难去体现出自身应有的地位。你可以看到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建筑师、工艺师乃至服装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地位,但是室内设计师却没有得到同等的认可,为什么?有些人一看室内设计师就把它纳入到建筑设计下面,它是建筑设计下的二层次。最近几年又出现怪事情,我们的室内设计跟环境艺术、和景观放在一起,这种教育就有问题了,是我们政府需要去解决的事情。

第二,我觉得比较关键的就是我们的行业协会,现在整个行业的规范还是需要行业协会去制定。行业协会现在气候也蛮好,政府很多职能在转变,很多都会慢慢转到行业协会。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行业协会一定要自己发展好,我不说自律吧,但是你的出发点或者你追求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去规范这个行业,让它有序、协调地发展。然后行业能规范,把这个工作做起来的话,实际它会对我们整个室内设计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我们因为现在的设计师数量很多,所以行业协会也多,有中字头的,也有各地方的,甚至有一些政府背景的或是纯民营背景的。但我认为行业协会还是应该以民间团体为主,不应该有政府的痕迹在里面,你发展的好你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你管理的不好就自我淘汰。

第三个有可能是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教育源头。现在看到很多教育就是以满足市场为主,缺什么补什么,我不认同。学校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是教会我们设计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以及基本的设计理论与基础。现在看到很多设计师连张图都不会画,全都是电脑。然后他要做设计,首先是翻杂志,买人家作品,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可悲。我觉得不管好与坏,首先应从我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开始。另外,我觉得设计师还是具有一定的天赋,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有点内在基因的,有些人一看你就不适合做设计,虽然你很努力,但你不会做到原创,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能做设计,他连空间概念都没有。所以学校我觉得你就把基础弄好,教会大家怎么自我修炼,自我学习,我觉得就可以了,不用过多给市场。

第四就是自身。设计这件事,有些人的悟性会更高一些,但是自身的修炼也不是没可能。而自身这一块,在当下的社会,你们媒体的影响力也许还要超过前三点。现在的年轻人,手机不离手,每时每刻都在被手机中的讯息影响着,相比下来,政府、协会、学校反而就没那么有决定性的作用了,可见媒体的引导有多么重要。我有时候有听一些设计师或理论家对某些作品或事件进行评论,但是一通过媒体就变味了。这种变味我们也没有办法,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做标题党、搞噱头,但是误导性很大。我们希望媒体在出产内容的时候还是能够提供有深度值得研究的东西,去推广学术上的研究或者文化上的碰撞,至少为行业带来一点正能量。

还有就是对作品的宣传,作品的宣传我觉得你们有点难度,因为你们往往是凭借结果来论英雄的,很难去掌握它的过程。在我看来很少会有完美的作品,每个作品总有不足之处。一些作品在评选过程蛮有竞争力,因为我们在评审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某一点做的很好,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排名在很后面。所以我会说你们要更关注过程,为什么?因为这种东西大家会引起共鸣。得奖的作品往往会变成其他设计师桌上的照片集,他能够得奖,我以后在其他地方用的时候尽量这种手法多用一点,说不定我也能得奖。他不知道这里面内涵是什么,好在哪个地方,只是一种美感,就是一种外在的美感,他就学了这个东西,但是设计的过程中产生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一概不知,这样的学习是没意义的。所以,你们对设计手法,特别是作品的宣传方面要更理性。我自己在弄一本杂志,我有时候也分析,我觉得作品最后好肯定是好,但实际有些作品没评上奖,但某些地方也特别好,也应该引起重视。他本人这个设计团队肯定有感受,旁边的人也会以此为鉴的。


iColor:最后问您一个问题,您将来的工作重心会放在哪一部分?主要您的研究方向会放在哪里?

沈立东: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内心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归到设计,这是我的本意,我自己有很多想法,我本来又是建筑出身,室内、软装甚至灯光我都很熟,还是希望能够把他们再拾起来。但是如果这个理想实现不了,工作的需要,让我继续做设计管理的话,我也很乐意,毕竟如果能对设计整个行业提一些好的建议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设计评论家,设计评论家我觉得很难,我自己觉得还不够资格。但是至少对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我还是可以做一点贡献的,产生的声音能被听到然后可以产生一些影响,也是很好的价值体现。我非常愿意把很多好的经验跟他们共享,在很多论坛中我也说过,我从一个二三十个人的小团队做到一个四五百人的设计公司,排名也很前面,这方面的经验,也都可以和大家共享。

第三个,如果我偏离设计越来越远了,那我也会默默地用业余的时间去支持设计。我不管怎么样,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设计,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提高我们设计师的地位,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中国我觉得还是太不尊重设计了,更不尊重设计师。国家什么时候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了,我觉得就是有希望。我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外面建筑工地里的介绍,几乎不会去说是哪个单位设计的,看到的都是一个施工单位的名字。我到国外去人家跟我介绍什么建筑都是某某某设计的,我们这边都说谁建的,哪个集团施工的,哪个投资的,这就是差异。但是这个我想总有一天中国会改变的,如果我实在什么都管不了,我也会呼吁把设计师的队伍和设计师的地位提高。


iColor:谢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原文转自iColor

iColor原文地址:https://www.icolor.com.cn/meitu/content/A201608110002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