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 MUNDI美学课 | 董功:建筑作为一种连接的媒介

icon 2020-07-27 17:20:52
icon 0

摘要:“建筑设计很迷人的一点是,所有的忙碌、喧嚣、噪音,最后都变成一个安静的场所”-董功。

“建筑设计很迷人的是,所有的忙碌、喧嚣、噪音,最后都变成一个安静的场所”

-董功 

       7月13日晚19:30,直向建筑创始人董功老师在线上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干货满满的美学讲座。本次讲座是由书香门地美学地板和新浪家居联合打造的「ARTE MUNDI美学设计大赛」美学线上课,第二讲由董功坐镇,带来主题为「建筑作为一种连接的媒介」的精彩分享。 

      本次线上美学课最终获得了逾31万的播放量,近10万的点赞量,收获了众多观看直播的设计师网友由衷的感谢与喜爱。2个小时的分享,董功带领直播间领略“孤独图书馆”的寂静广阔,感受“船长之家”的诗意与烟火气,最终寄情漓江山水,见证“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的时光沉淀。

      「ARTE MUNDI美学设计大赛」是由美学地板开创者书香门地联合家居行业集聚行业影响力、内容专业性的媒体平台新浪家居联合主办年度美学设计盛事,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董功老师担任本次大赛的特邀嘉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董功的精彩演讲!

董 功

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

 

代表作品:海边图书馆,海边教堂,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

船长之家改造,长江美术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

 

(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节选)

本文所有图片版权归直向建筑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建筑是无形的力量

建筑师常会关注自己的作品从建成到被使用的状态,从而发现在专注设计时看不到的东西,大众会将建筑理解成一个物体,一个有形的、有边界、有材料的空间,但建筑更生动的一点是能够与人和生活发生微妙但又具有能量的反应。

建筑提供了与这个世界,自然,城市,包括与他人共处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建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连接的媒介,它可以让周围的人和社区、自然、社会连接在一起,这是建筑中的有形力量和无形力量的两个极端。

而建筑师的职责是能够精确的调动建筑里有形的力量,只有高标准的空间,高质量的建筑,才能激发起后面建筑无形力量的生成。


海边图书馆

西立面,摄影:苏圣亮

海边图书馆所在的阿那亚是个文旅小镇,因此要设计一系列的公共空间,利用这些空间激活社区里邻里共同生活的精神和身份象征,之后这个图书馆开始对社会开放,建成之后也在其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空间又有了新的不一样的意义。

看 海 -

第一次看场地©直向建筑

当建筑团队第一次去看场地时,除了近乎原始的自然海面,海滩上几乎是空无一物,因此当人站在海滩上,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场地上有一间渔民打鱼的小房子,这给了建筑师董功灵感的来源——抽象的建筑和海之间的关系,房子若干个窗户冲着海,打开窗可以看到远处海平线被窗户所限定,而远处的海就像是挂在墙上的几张画一样。

董功因此联想起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著名的摄影作品系列——用大量时间拍摄海平面远处的天际线,简单的一个海面,在不同地点、不同气候、不同时间下就像戏剧一样丰富,而海边图书馆将要面对的就是这一幕“海的戏剧”,是空间和海共存的关系指向。


设 计 -

草图©直向建筑

设计往往都从抽象的剖面开始,这是研究光线、风和空间关系最有效的方式,建筑师需要列举一个空间怎样和前面的一片海去发生关系,慢慢想法才会变得相对更具体,但这中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设计推敲过程,最终呈现出来的海边图书馆建筑,是一系列空间剖面的叠加,是人的身体和感知在这个空间里游走时的记忆叠加。

阅读空间,摄影:陈颢

建筑中的剖面解析主要研究的是光线怎么进入这个空间,面向大海一侧是一个相对透明的状态,整个建筑在垂直方向上被分成了三层,同时肩负着不同的作用,空间右侧是未来的阿那亚社区,建筑师希望能够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和海的关系上,因此社区一面希望营造相对不透明的状态,因此混凝土打造了一个曲线屋顶,以屋顶和墙的结合强化空间,将其朝海的方向赶。

值得推敲的一点是,整个建筑的剖面在地面上形成了阶梯状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在空间里能够让人在不同的深度,不同的角落,都能够毫无遮挡的与对面海水发生更直接的视觉关系,而且坐在里面的人不会被坐在外面的人挡住,这是剖面图所表达的意义。

模型©直向建筑

建筑在设计时大多都会经历用很多个模型去研究空间,一步步进化,一步步深化的过程。物理模型对于建筑设计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能够揭示出更真实的材料、光线、氛围,同时,相对于计算机的渲染,物理模型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建筑师有更高的提示作用。

威尼斯双年展互动模型,摄影:陈颢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建筑师同样采用了一个更大尺度的抛位模型——互动模型,可以通过摇动手柄去调整每个模型部分之间的距离,同时更近距离的观察建筑空间的剖面关系,这种模型会帮助建筑师不断校正对空间的认识。

- 落 成 -

西立面,摄影:苏圣亮

2015年4月份,项目正式建成,当时图书馆的状态非常孤独,因为前面是海,后面是原始的海边盐碱地,周边五六百米的范围几乎没有其他的房子,而现在后边沿海区域已被大量的住宅或公共空间所占据,当前状态与刚建成的状态已经不一样了。

由沙滩看向阅读空间,摄影:夏至

图书馆在一层朝海一侧有一系列的旋转门,门都可以被打开被固定,这样建筑能够有最大化的自然通风,所以在夏天天气好的时候,这个房子就像一个亭子一样,可以在空间里感受到风的穿透。

阅读空间,摄影:何斌

为了最大化的去促进房子里面的通风,建筑师在屋顶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小的风洞,每个风洞上都有电动控制可开启的天窗,当左边一层旋转门全部打开的时候,风洞上的天窗也是开启状态,这就可以感受到海风在空间里徐徐穿透的状态。

但同时风洞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光的状态,因为风洞距屋顶有一定的深度和有角度,所以当这个角度与太阳高度角重合时(大约在每天下午两三点左右),就会有光的斑点在空间的地板上游移,每10分钟它的位置都会有一些变化,这是建筑设计里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户外平台,摄影:苏圣亮

整个建筑的材料是混凝土,但建筑师董功用了一种特殊的模板,整个墙上有清晰的浇筑混凝土时留下的木头肌理,在某种层面上揭示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程序,而且给材料本身带来了质感,创造了更亲密的材料和人的关系,尤其是在平行的光线下,木头的肌理会被光放大到一个最生动的状态。

冥想空间,摄影:夏至

建筑二层下凹的曲线反上去在屋顶上是一个像船一样的空间平台,可以从楼梯爬上来进入这个平台,虽然下凹的曲线看不到海,但能听到海的声音,所以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听海的空间。

活动室,摄影:苏圣亮

建筑另外一侧是多功能活动空间,空间内设置了两个天窗,当阳光从西面进入到建筑里,反光的混凝土是暖的色调,东边漫射的天光又是冷的色调,所以在同个时间、同个空间里的人可以感受到两种光的调性。

成 名 -

2015年5月,中国自媒体平台“一条”为海边图书馆拍摄了一个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并发布到了公众号上,这条视频至去年夏天已有5.3亿的点击量,当时图书馆建成后一两周视频便发布了,因此图书馆瞬间变成了一个旅游圣地,每天大概会有三四千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秦皇岛参观。

当然这里面真正看书的人很少,图书馆只有70多个座位,因为太多游客涌入,早已没有阅读空间的气氛,变成了类似火车站、菜市场的状态,之后当地的管理方实行了网上预约方式,才达到了一个正常的安静使用状态。

图书馆建成后的五年内,建筑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收集了图书馆被使用的照片,有许多完全超出了建筑师设想的行为,例如当地的孩子会在图书馆里写作业,老人会在冥想空间里打坐,甚至有些人会找一个喜欢的地方睡觉、看书,看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状态。

这时的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级空间,更像是一个社区或公共客厅,不同的人会在里面实现自己对这个空间的理解和使用方式。

偶尔会看到周围工地的工人在图书馆里阅读、歇息,文艺宣传片将这里作为拍摄地,演员艺人在这里录制公益节目,以及一些广告/杂志封面的拍摄也会在这里进行,很多人年轻时的摇滚偶像崔健、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也都曾到访过图书馆。

图书馆内还开设过书法、茶艺课程,有时还会举办时装表演,将图书馆前面的空间作为走秀舞台,内部空间可以当做临时的化妆更衣室,最有趣的是,图书馆特定时间段会被社区用作舞蹈课场地,这些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定义里图书馆应该具备的定义。

爵士乐演奏会©aranya

每年图书馆会承办150场以上的公共演出,平均两三天就会有一场,包括宫崎骏音乐会,中央乐团大提琴手四重奏,诗人北·岛诗歌朗诵会等都在图书馆内进行演出,美国曾荣获两次格莱美音乐奖的爵士乐手,在举办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时也选择了海边图书馆作为场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图”©aranya

图书馆建成4周年时,运营方收集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画的心目中的图书馆并拼成了明信片,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愿意去描绘这个空间,这整个经历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奇妙的体验,一个400平米左右的小空间变成带有丰富使用方式和公共色彩的空间,这是建筑师董功事先没有料想到的事情。

这次经历让董功深受启发,作为建筑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去精准捕捉建筑和周边自然产生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有可能转化成空间中的某种力量,激发使用者用想象力去理解这个空间,并在空间内实现各种真正的生活。

船长之家改造

  鸟瞰 摄影:陈颢

中国领土面积广阔,因此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文化条件,语言生活方式迥然不同,这对于中国的建筑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每个项目面对的条件都非常陌生,但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建筑师能在更宽的维度上实践建筑想法的一次机会。“船长之家”改造建筑师董功在《梦想改造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节目开播以来真正改造一座建筑,之前大部分是在室内设计上做文章,而这一次是由建筑师亲自操刀,需要改变整个建筑结构的一次体验。

分 析 -

区位示意图与两片海©直向建筑

“船长之家”周边是半岛状,而房屋恰恰在最窄的位置,可以与西南侧台湾海峡发生直接的建筑关系,但同时每年夏天,台风都会从南侧吹到陆地上来,所以北侧反而相对安全,因此北侧变成了整个北茭村的停船港湾。

在这种原始条件下,“船长之家”面对了两种气氛的海面,南侧由于有台风侵袭,是相对危险的方向,但也让海面变成一种更诗意的状态,北侧则是更有烟火气、有生活气息的村庄状态。

鸟瞰 摄影:夏至

“船长之家”的主人是北茭村的船长,也是北茭村一个典型的渔民家庭,改造前的“船长之家”是一个二层的砖砌结构,建筑外层是水泥抹灰,但因常年在海边早已被海风侵蚀,所以漏水是亟需解决的大问题,同时船长希望能在结构上加建三层,因为家中会有朋友和亲戚前来度过暑假,所以目前的空间不太够用。

改造前内景 ©直向建筑

改造前内景  ©直向建筑

“船长之家”这个项目对于建筑师董功来说是一次挑战,首先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说是一个无敌海景房,但因为经过二三十年的历史,本身结构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再加盖三层,而且气候潮湿,常年渗水,室内材料发霉,墙皮脱落,海风海水侵蚀,结构出现裂缝,木楼梯甚至已经腐烂,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师在改造之前需要面对的客观条件,也是需要去解决的基础问题。

调 整 -

结构加固示意图 ©直向建筑

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切入点是结构,因为建筑师先在房屋原本的砖墙结构上贴了一层新的混凝土,这样既对原来的砖墙起到加固的作用,能够支撑新的三层,也为防水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同时由于新结构的介入,原来的空间布局也可以做一些局部的调整。原来朝海的一侧有卫生间,餐厅和公共空间,挡住了光和空气流动的可能性,在新的调整里,将这些附属空间调整到了与邻居共享的一侧沿墙布置,这样可以使朝海的空间尽量开放,让更多的光线和风能够进入到空间中来。

女儿卧室,摄影:陈颢

二层是同样的策略,原本朝海一侧的两个卫生间调成了背墙布置,沿海的空间变成家庭起居空间与卧室,使其能够拥有更通透的海景。

多功能生活空间,摄影:陈颢

多功能生活空间,摄影:陈颢

三层是新加盖的一层,从屋顶平台通过结构加固变成了多功能空间,平常是家庭活动空间,夏天也可以成为一间客卧,在整个建筑改造中,三层是最关键的动作,因为是在老结构上新增的部分,而且经过改造后,站在三层空间可以同时感受到建筑两侧两片海水的气氛。

草图 ©直向建筑 & 起居室 摄影:陈颢

之前的设计草图反映了建筑师董功对于整个“船长之家”结构构造的思考状态和思考过程,这是建筑设计里的重要前提,对于建筑师来说,设计并不是先产生一个想法,再去找形式,找材料,最后再解决构造问题这么简单,建筑设计不是一个线性思考的关系,而是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将这些设计问题同时纳入思考范围里,将局部的思考划开,再凝结成一个整体,从而找到最终的答案。

黄昏外景 摄影:陈颢

 “船长之家”有许多玻璃界面,所以在傍晚会显得相对出挑,但建筑师希望在白天能够更融于整个环境,因此在材料色调的选择上也考量了许多。

思 考 -

在董功看来,建筑和环境其实是带有某种对抗的平衡,但最终目的一定是要形成和谐的平衡。 董功不太建议建筑过分宣扬自己的存在而不顾周边状态,平衡不是简单的顺从,而要把当下时代的美学与建造材料带入到一个既定的环境里,有新和旧的张力存在,但最终要形成和谐的状态。

船长一家生活照©陈怡


“船长之家”项目能让人感受到空间和普通人生活之间是存在着真实关系的,船长一家四口在房屋改造后的生活确实在慢慢发生变化,也可以看到一个空间是怎么影响一家普通人的生活,这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事情。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

主楼北立面摄影:苏圣亮


背 景 -

1972年糖厂老照片 ©直向建筑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项目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风景如画的漓江山水环境里,创造人工和自然的和谐状态,另外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新旧建筑的融合,因为项目之前是60年代的蔗糖生产工厂,后来处于荒废状态,所以如何让新建筑与已经存在的老建筑发生和谐相处的关系,是这个项目面对的第二个重要的问题。

下沉步道 摄影:陈颢

在开始设计之前,为了解糖厂的空间状态和材料结构,建筑设计团队专门找出桂林建筑设计院当时的施工图,并在当地联系了以前工厂的工人,对于当地的工人们来说,糖厂不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工厂结构,更是一种集体的美好回忆。

董功速写 ©直向建筑


分 析 -

在了解了这些故事背景后,建筑师董功先从对场地的认知开始,用速写的方式记录对场地的直觉印象,最终形成了一个由老建筑和新建筑共同组成的建筑群落画像,在董功看来,“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需要让老建筑形成整个空间调性的决定者,而不是用新建筑去取代老建筑,所以之后无论是平面布局,材料选择,空间处理上,这都是最重要的坚持原则之一。

建筑团队对于如何让新房子和老糖厂形成空间关系做了很多探索,原则上老糖厂会占据整个地段的中央位置,新的建筑在其两侧展开起到陪衬作用,但新建筑里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空间系统,可以与老糖厂的空间形成关系。

连廊 ©直向建筑

公共步道 摄影:陈颢

走廊 摄影:陈颢

溶洞空间 摄影:苏圣亮

动 工 -

在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思考中,建筑师董功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半透明的界面感,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相对通透但更朦胧的角色,这个想法也影响了之后包括材料和构造的判断。老糖厂是砖砌结构,建筑师想要在新的房子里通过构造机制产生新和旧的和谐关系,因此决定在新的建筑体量里面采取“垒砌”的方式。

一个项目里需要有当下时代材料的特征,以及能代表当下时代质量的性能,所以最终建筑团队选择了空心的混凝土砌块,以及当地的白砂岩石块共同打造了半透明界面,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对于构造的现代处理思考,包括利用钢筋去加固墙的抗侧向力,整个建筑就可以更通透,比老的砖墙能够拥有更多的光线和风。

建筑师董功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节点上选取的材料和构造,一定要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某种质量,建筑设计需要真正能够提高人在其中生活的质量,而不是简单的一种视觉喜好。

“砖” 的 故 事 -

"回"字形混凝土砌块制造过程 ©直向建筑

"回"字形混凝土砌块垒造过程 ©直向建筑

这个项目中还有一些值得分享的故事,因为建筑所需的砖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业主一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能够合作的厂家,但最终由于操作和价格的原因,最后决定自己在工地边上开设砌块的作坊完成材料的制作,于是在当地直接雇了二三十个工人来操作,后来发现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在节省了造价的基础上,现场需要一些特殊的尺寸可以及时沟通,特殊时间的要求也变得十分灵活,而且在砌块脱膜的时候,当地的工人研究发明了自动脱膜机,解决了技术上的难点。

建 成 -

别墅前院 摄影:陈颢

项目中负责室内设计的是设计师琚宾,因为阳朔有大量的竹子,所以他在新的空间里设计了一系列的竹子装置,慢慢会有爬藤沿着竹子的装置向上攀爬,可以彰显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走廊内部的光线在被镂空的砌块墙过滤以后会形成一个个均匀的光线,这个场景在最终空间的呈现中是非常动人的。

泳池及码头 摄影:苏圣亮

景观水池 摄影:陈颢

值得一提的是,糖厂与漓江交接的地方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桁架,最后建筑师将它变成了整个酒店泳池的一部分,在这里能够看到人工结构与远处山水之间的奇妙关系。

 在酒店落成之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在漓江上回望整个酒店建筑群,能够看到老糖厂的砖墙,也能看到远处的新建筑,混凝土上面的斑驳让新的房子和老的房子更容易连接一起,整个建筑也与周边山体的岩石产生着某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建筑师董功在最后的分享中提到,他认为建筑设计很迷人的一点是,所有的忙碌、喧嚣、噪音,最后都变成一个安静的场所,而在这其中的人能够真实目睹到一个房子是怎么一点点被建造出来的过程,这也是吸引董功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重要原因。

-end-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