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三届中国.上海室内设计师年会

icon 2010-01-09 07:55:22
icon 0

摘要:主题为“世博•城市•可持续”的第三届中国•上海室内设计师年会1月8日下午在上海商城剧院隆重举行,以下为新浪乐居记者为年会所做的现场直播。

 主持人 陈忠华:刚才NACO给我们发表了精采的演讲,讲了很多案例,也讲了她的心得,我们再次表现感谢。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增祥教授。他是我们行业内的知名学者,同时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建设中心的组长,他的演讲题目是“转型期绿色室内的设计对策”。 

来增祥:各位下午好,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转型期绿色室内的设计对策”。安藤忠雄有一句话,世界正处于急速变化之中,而我们价值观发生变化要超过地球和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感受。 

直播:第三届中国.上海室内设计师年会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增祥教授

我提出这个转型期有点冒昧,很多专家都在这里。21世纪,大家都开始关注绿色,绿色奥运和绿色世博,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提出低碳,这些时代的特征会影响我们的建筑,影响我们的室内,但是我觉得不是PK,我们现在建筑刚出来的时候,认为对传统是一个PK,我觉得我们现在21世纪转型期的建筑使命,是既要考虑技术的含量,又要考虑文化的内涵,然后要考虑低碳、绿色。我很惊讶地发现,奥巴马跟胡锦涛在公报里居然有“低碳”两个字,我们现在的口号但是绿色环保、低碳经济,但是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怎么样把它来引用到设计里面。

国际上建筑的寿命是80-100年,我们的寿命连30年都不到,这个是最大的污染。我们建筑的能耗差不多四分之一以上,还有我们从业人员很多,我觉得我们上海的设计师都是有头有脸的,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师的设计基本上跟国际接轨了。我希望我们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这样一些设计单位,到国际上的同行交流。

转型期以后我们的设计理念可以简洁愉悦,我们要环保绿色,要把它演练成设计的东西,简练不仅仅是一个风格,怎么样考虑利用室内空间,可以打时间差,或者是空间变化。旧建筑的改造与再生,我这里有一个杨浦区政协搬迁的过程,他们明确提出外装修和内装修都要环保,我觉得我们的业主并不比我们落后,觉得业主都不太知道行情,所以这方面我觉得旧建筑的再生和改造,装修我们以前说的硬装修能不能不要做得太过,我们要做环保的东西。

我去年到日本,看到日本的樱花非常漂亮,我其实不是专门搞绿化的,但是设计师能不能多一些环保设计,我们的设计师要心胸放宽看到我们的自然。我们今后的理念要人与环境自然和谐,你脑子里除了赚钱之外,能不能超脱一点,能不能对我们的历史有点感情。我们设计师大概汽车房子都有了,能不能花一点钱去走走看看。你们要加强在技术上面的,在艺术上面的知识,我有一句话,现代室内设计是在科技平台上的创作,你不懂声光热,对结构构造方面懂得不多,你是走远的,现在到了转型期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技术也是我们重要的内容,我们做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我们要跟建筑师和结构师很好的磨合。出来就会有好的东西,绿色,低碳环保是跟我们的文化是融合的,并不是PK

所以我建议我们的骨干企业要做强做大,我们今天的会很好,我们把院校,行业、媒体,厂商对我们很多的支持,我们可以向相关专业延伸,沈院长他们已经做到了,我觉得我们骨干企业要向相关专业延伸,不要老在上海,可以走出长三角。然后也可以跟境外合作,刚才吴之光老师说了,我们应该推出有价值的学术理念的作品。中小型企业应该倡导专业化、专门化、做稳做细,有品牌意识。我们的设计师要加强基本功,多一些交流,个人敬业和团队精神要好。我很希望我们再过五年能出来一批人才和企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忠华:谢谢来教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的东西,我们表示感谢。第三位演讲嘉宾是上海世博会总建筑师沈迪先生。他的主题是“创意与创新――2010世博会主要场馆建筑。” 

沈迪: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元月8号,离开世博会开幕113天,大家可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已经感到到了世博的临近,如果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空到世博现场,就更能感受到这种气氛。今天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介绍,我想从侧面,也就是说创新和创意这个侧面来介绍一下世博的情况。 

直播:第三届中国.上海室内设计师年会
上海世博会总建筑师沈迪 

大家知道,世博会我们通俗的说是一个世界的庙会,它既是文化理念的交流大会,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展示会,回顾一下历史,从第一届世博会伦敦到后来的埃菲尔铁塔,大家可以看到,世博会走过了这样重大的阶段,显示了各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第二个阶段把科技的发展和一些发明创造展示出来,像以前手摇的电话,到后来电信行业,都是在世博会的平台上进行展示的。七八十年代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就是理念型的,大家开始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世博有一句口号,叫一切源于世博,这句话并没有夸大,我刚才说的已经显示出整个社会的发展跟世博的关系,那么与世博密切相关的建筑来说,它们的发展也是随着世博的发展逐步逐步地深化。

大家都知道,世博它只有184天,所有的展馆建筑都是临时的,这种临时性使得建筑本身具有更大的实验性,而且建筑本身要反映很多东西,包括文化层面的和科技层面,它有很多象征意义,所以它的实践性和象征性使得世博的创意和创新成为关键。

  我把现有的建筑做了一个梳理,发现从建筑创意来说,大都集中在理念的表达,分两类,一种叫时代主题性的表达,比如说刚才说的低碳、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这个生态不仅仅是一般概念的自然或者是环境的生态,它还涉及到文化的生态,实际上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体现。就世博的安全来说,我们把世博的安全作为成功举办世博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种是文化性的生态,文化建筑带有历史和宗教的元素。关于创新方面的主要是技术的表达,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设计方法,这次展馆设计超越了产品的概念,有些场馆完全用新的设计手法创造完全新的形式;第二种是设计技术本身,那就更广了,这里面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设计精髓,还有建筑设备和材料。这些新的材料和设备的推出对建筑来说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对我们世博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从一个侧面讲一点世博的情况。中国馆有六个方面的设计理念,每条理念进行了设计的创新,严格上说,这个建筑本身它用中国类似抖动的构建来代表形象,对于这个设计本身大家有不同的说法,尤其是网上讨论很多,我觉得这很正常,对于一个代表中国的建筑,建筑要承载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所以大家对它有不同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无论从它的造型本身,包括它的色彩运用,包括空间的构造还是有创新,都能使我们既看到时代的特征,也看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馆,仅仅在颜色上我们就有很大的分歧,大家从照片上看,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中国红,但是我们用了七种颜色,它根据不同构建的位置来进行配色的。

这个是演艺中心,它可以在四小时内进行四五种不同场所的分割,这绝对是要技术来支撑的。主题馆也是这样的,建筑师把建筑屋顶作为很重要的创作元素,把上海屋顶的机理移植到这里,把太阳能和灯光集合起来。

这个是世博轴,它原来是一个市政项目。一个建筑师或者室内设计师,伟大就伟大在他的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把一个很平庸的东西变成很精彩的,能够吸引人,或者感染人的作品,甚至一个杰作,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原来是构筑物,后来通过一个国际的方案征集,把一些新的结构引进,形成了很好的形象,同时它通过空间的处理,把绿化和阳光,包括水都引到了地下一层和二层,使得地下空间形成一个很好的环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低碳的、可持续的建筑,这个建筑今后对我们一些市政性的建筑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这个是世博中心,总得规模是4万多平方米,建筑本身是四四方方的,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创意在,但是大家如果走近细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它是世博园区里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三星建设的,它的玻璃幕墙你白天看不出什么,但是朝南的幕墙遮光系数达到0.2,一般的幕墙只能做到0.4,达到0.4就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这个建筑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已经使它的热供性能又提高了一大截。

  下面谈一下我们的自建馆,它是在科技文化下的创意,是技术性的创新,这里有九个国家的展览馆,这方面的表达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像奥地利馆,非常漂亮,它的表达的是音乐盒,因为奥地利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音。这个是英国馆,它的主题词就是创意之都,它表面有7万多根小孩玩的光纤做成的,长度达75,在每个光纤一端有世界各地的种子,有四千多植物的种子容纳到这里面,晚上可以发光的。这个是德国馆,它的主题就是平衡,表示整个社会里每个人是不平衡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靠才能达到平衡,所以它的每个建筑都是不平衡的,而是通过各个建筑组合在一起达到平衡。这是意大利馆,这个建筑被切成20块,代表意大利的20个区,它的内部组合非常有味道,今后如果大家去参观世博会,这个馆一定要去。这个是法国馆,他把法国的法式园概念化了,使得整个建筑真正覆盖到绿化当中。这个是日本馆,接下来这个是新加坡馆,丹麦馆和芬兰馆,它们的材料运用都有很多的科技含量。

  那么第二种类型就是文化和象征的表达,这些是国家和地区的,包括阿联酋,卢森堡,这个是沙特,它表现的是月亮船,因为它们有一个月亮船的传说,这个建筑是目前世博会当中各个国家自建馆最贵的建筑,据说大概要11个亿。这是罗马尼亚馆,就是绿色的苹果。这个是墨西哥馆,是一个半坡地的建筑,它的建筑一半在地下,一半在上面,形成一个绿坡。这是挪威馆,它采用15颗可装备的大树。这个是澳门馆和香港馆,一个是兔子,一个是打开的礼盒。

  第三种表达是时代主体性理念的表达,用一种现代的建筑说法进行建筑的演绎。

最后一种就是历史和传统的表达,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类型,虽然这些类型说实话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精品,尤其是尼泊尔馆,非常原汁原味地把尼泊尔的传统建筑移植过来,做得非常精美,而且我听说以往几届世博会尼泊尔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由于它的精美度非常高,世博结束后建筑都保留了下来。

在这些馆当中我介绍两个馆,一个馆是日本馆。这个我觉得他完全用了科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它的理念和科技水平,而且这个馆说实话挺贵的,从某种角度也反映了日本的经济势力、它主题就是两句话,是所有自建馆中我最喜欢的,叫“心之和,技之和”,日本对“和”的理解蛮深的,也跟我们现代和谐社会,和谐理念也有一种关联。

这个建筑有三根向上的“鼻子”,三根向下的柱子,像一个会呼吸的建筑,既有建筑造型的特征,同时又把技术的东西容纳进去,三根向上是排风,因为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烟囱效应做的好,就有自然排风的效果,三根凹下去的是用来通风。它的建筑和设计使得室内有很好的环境,减少空调的使用。

第二个是西班牙馆,它的理念比较简单,就是“互动与开放,透明及生态”,这两句话比较容易理解,怎么说呢,它是一个钢结构,外面附着编制物的材料。西班牙有几个大区,每个地区都有传统的手工艺,每个地区的藤条编织不一样,这个可以反映西班牙民族特征的。藤条的编织中国也有,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跟中国相似,用藤边加钢结构来做,建筑本身非常有动感,像流水一样。

  我为什么讲这两个建筑,这两个建筑是用高科技的,一个是用传统的,所以我觉得建筑设计和创意的东西,高科技也好,低技术也好,都能够做到,关键是我们设计师的理念和能力。

  再接下来谈的是跟在座各位关系比较大的,就是文化演绎下的设计创意表现,我谈谈中国馆的贵宾接待室。这个是中国国家馆的大厅,通过大台阶上去,游客在平台上通过四个柱,进入到地区馆。这是它的一些贵宾区和工作区的空间,会议中间外面是休息的空间,这是在60层有一个招待区,国宾休息的地方。说实话,给大家看了这些设计,可能有一个感觉,应该是不错,我作为建筑师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建筑师和领导认为,作为贵宾接待的地方,似乎少了一点东西,少了可以说故事的地方。现在很多领导和业主,希望你的设计有故事在里面,有内涵在里面,大家更能接受一些。新的设计团队设计以后,把上海和北京,同样作为国宾接待的地方,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它们应该有区别,上海要强调灵秀精致,从定位上说应该面向未来,而且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而北京更强调它的厚德载物。通过这样一个定位分析后,把目前上海一些场所和北京的一些场所做了一些风格性的比较,来印证文化定位的问题。

  中国展示馆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贵宾区的主题是体现当代中国气派、新生活的体验。在设计策略上要提出瞻前顾后,瞻前要面向中国明天气象,国际一流品相,顾后要注重中国传统精神传承与转型,承接:世博语境,美好城市美好生活。形象定位是诗意优雅等等。前面某种上是文化层面比较虚的,接下来把文化层面虚的东西落到实质,从空间格局上说,我们形成一个九宫格的概念,演绎出五方正色,五方体现出五色,五又体现出五行,五方是空间方位,五色是空间基调,五行是主题衍生,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塑造这个空间。通过空间基调的定位,把我们室内设计的基调和艺术品的基调也定下来。

  第一个厅是金厅,用金色来表达,用金葵花的主题雕塑进行引导,这个是金厅的艺术品墙。从这里可以看到跟它的定位是完全吻合的。接下来是南厅,我们说是红厅,它是用挂件来体现的。还有一个是西北方向的国宾厅,空间基调是玄白,用水墨画来表达。多功能厅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跟前面建筑师做的厅可以做比较,完全用书法表达这样的空间,做了三个书法大的屏风,我觉得不仅仅是书法的本身,它整个配置和格局很好体现了当今中国文化的气息。还有一个是东南方面的贵宾厅,它主要通过丹青来表达,更具现代化。

  第三个说的是建筑保护、改造当中的创新。谈到历史保护,世博拯救了一批历史文化,尽可能把原有的厂房利用起来,有一个表格,我分了一下类,大概有30多万平方米老的建筑我们保留下来,这无论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或者从环境生态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有利的举措。接下来谈发电厂,它是我们主题馆的附馆之一。这个建筑严格说来历史不算太悠久,但是它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我们现在的建筑寿命由于层次发展太快和短,如果按照以前的概念拆就拆掉了,但是我们这次完全保留了下来,制定了五个改造策略,在改造策略上,把原来的特征保留下来,无论从烟囱还是厂房的造型,包括外面粉煤灰我们都保留下来,不仅对外部建筑保留下来,而且把内部的空间格局也保留下来,比如说这是汽机车间,这是煤粉车间,这是锅炉车间,我们都保留了下来。在保留当中,把厂房内的重要设施,带着以前历史的东西,特征性的工艺特件也保留下来,包括这个锅炉的装置,还有一些电机等等。同时外立面结合新的材料,包括太阳能的应用也做了很好的改造。

最后介绍的是建筑外饰。其实我们这次利用最多的是浦西的建筑,我们中部展区有四组建筑都是老的厂房,四组建设建筑师用了全新的概念,使得这些老厂房又焕发青春,而且建筑表现非常强。这个是一组,它用仿生衣的东西做的,非常有表现力,无论是白天看还是晚看,这个很简单的工业建筑焕发新的建筑感染力。这是另外一个中部展区,这个建筑外立面我感觉某种程度上引用了室内的手法,很有表现力。这是第三组,把骨架漏出来,在骨架内进行空间的划分。这是第四组建筑,我觉得非常漂亮。

我觉得老的厂房的利用改造也不是手法单一、一成不变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想法创作。要真正感受建筑,就像来老师说的,不能光看图片和书,还是要到现场去认识,所以在座的各位你们最有条件了,希望今年51号后可以去体会这些建筑。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