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居企业出国路有多远?
出口,曾经被许多家居企业形容为第三种“走路”方式。无论是打自主品牌、收购国际品牌还是贴牌生产,只要自家“出”的东西能到国际市场上走走,以何种形式“露脸”都值得。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扩大,中国家居企业的“出口热”也始终高烧不退。
然而,当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袭来之时,这一切都变了:出口订单急剧减少、市场需求不断萎缩,连在巴西拥有大量森林的安信伟光地板老总卢伟光都开始忧虑“市场不好”。此刻,当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家居企业的种种出国之路时,得到的答案恐怕只能用感叹号、省略号和问号来描述未来。
贴牌出国:感叹号(!)
在中国家居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贴牌代工”几乎可以概括成许多家居企业的“出国”方式,简单的“捞钱”方式让不少企业趋之若鹜。如果不是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寒冬”,几乎没有人怀疑这种以贴牌加工外销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存能力。
“广东东莞市可谓是家具企业的聚集之地,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三季度仅该地区倒闭和迁移的家具企业就达2000多家,而这类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以贴牌代工为主的出口企业。”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表示,走贴牌生产之路,在原创设计上容易迷失自我,滋长抄袭风,使企业最终失去竞争力。
与东莞家具企业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以陶瓷产业闻名的佛山。据有关统计, 去年1-10月份,佛山的出口陶瓷数量比去年同期降低8.7个百分点,尤其在往年出口活跃的10月份,佛山陶瓷出口量下降10.2%,出口值下降22.1%,这种下降比例为近年罕见。按照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的说法,陶瓷企业的生存环境很严峻,尤其是那些以贴牌为主的出口企业。“国外订单少了,贴牌企业就会立刻面临生存问题。”
“当然,贴牌出口并非一无是处,在企业成长初期,为了积累资本,靠这种方式使自己在短期内获得一定利益是可取的。”朱长岭感叹道,企业若想长期立足,还需在贴牌中学习经验、塑造品牌、加强研发、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