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建设计事务所宋微建先生
主持人:所以你们是把传统背后一些哲学意义上的东西,现在再进行一些思考和升华。
宋微建:对,这个有难度,但是其实成效是显著的。我现在做建筑真正已经感觉到了人在空间里的关系。装饰是装饰,人是人,装饰是被用的,人可以融入进去,是这样的。
主持人:现在是可以融入进去了。
宋微建:有些体会,马上融入会达到一种境界。
主持人:据说您是在复旦学哲学的,是吗?
宋微建:现在已经毕业了。
主持人:所以你对中国文化这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宋微建:比较有现实意义,我是感觉到这个世界走了弯路,没有把中国哲学纳入到这个世界体系中去。
主持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比如说建造房子或者说是宗教这种寺庙,一直都是以木头为结构的。而现在,很多设计师直接把西方的理念拿回来,没有跟中国以前衔接起来。
宋微建:对,西方现代哲学、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很多时候觉得这方面不能很快赶超。包括中医,世界上对中医的认识还是很少的。中医搀杂着一些玄学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整体,人的所有的病是靠自身的能力可以治愈的。西方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这点,还是把心、肝、肺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中国很早就把它看成整体。就象我们地上发生一个漏洞,如果只补一个小面积而不找整体的原因是不行的。这些我们当代人需要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我们千年文化积淀出来的对自然的这种理解,认识,拿来就能用。
主持人:您是苏州人,你现在提出来的这种新江南形式语言也是跟苏州园林有很大关系,其实这个与你成长的空间环境有很大的联系。
宋微建:对,小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认为天下就是这样的。看到了园林,看到了街道,看到了人,就认为世界就是这样。当你长大了以后,和外界交往了,你会发现世界的不同。然后我就重新来认识苏州园林,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这样。我现在做的设计,我发现中国的这些智慧,可以在每一个细节表达出来。中国的智慧和哲学能很好地指导你,怎么去做,特别是有些空间关系很难处理的情况下,中国的这种活变,它的这种主张,就是变,就是它的一个核心。西方的核心不一样,西方都是序列的,节奏感,韵律感。西方强调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本领。人把有生的植物变成几何形态,把树变成方的,但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觉得树的这种自然成长才是最美的。把自然直接拿过来就可以用,因为自然是最美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为什么西方的几何化,知识化,科技化的思想,能够创造出今天。那么中国这种以自然,就是所谓的道法,以自然为参照物的思想,为什么形成不出新的东西,这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反思以及努力的。所以我在任何场合,都希望大家一起参与,把未来挖掘出来。特别是年轻人以为我总是抱住过去的传统洋洋自得,根本不是这样。我很崇拜贝聿铭。贝聿铭讲时代不同,我们一定要往前冲,语言简单精辟,要往前走,过去的东西确实辉煌,但是今天不同了,材料不同了,工艺不同了,我们人的习惯也不同了,形式变掉了,但是精神没有变。中国人这种内敛的生活习惯,今天还是有影响的。
主持人:中国人比较含蓄。
宋微建:所以我们要做设计,不要老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涂脂抹粉,挖掘一下自己的文化,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许多很好的学问界的东西,西方人并不欣赏,我们欣赏就可以了。
主持人:那么您在做一些什么样的项目?
宋微建:比较有意义的是在四川做一个农家乐,有一千亩。七百多家是农民的住宅,再加上一个农家乐,这也是赈灾的一种义举。现在完成了初步方案,这个项目也给了很大的收获。做农民房子的人是一个国内比较资深的设计师,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来做,这是不对的,他忽视了当地原本的生活形态。而我是做农家乐。我接受了这个方案以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当地的地理和生活习惯,包括建筑的朝向,建筑的结构、规模。然后我建出来的东西是基于他们生活习惯之上的,农民们由衷地喜欢。尽管农民向往着城市的洋楼,但是他还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很奇特地发现,在整个小区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河,慢慢流到水库里头,就形成了一串水库,其实它是一个水脉,把这个水脉连起来,依着这个水脉建起来,就形成这个走势。所以尊重自然不是一句口号,是要付出行动的。苏州园林当中有一个特点,,就叫“因借”。“因”就是客观条件,“借”就是利用客观的条件来发挥好。中国的古典文化的精髓部分,对设计大有所为。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