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 致敬时间与记忆的情绪凝结
摘要:谢天受到巴黎Wagner画廊的邀请,举办以“静止的时间”为题的个展。这家成立已有20年的画廊,第一次打破常规代理谢天这一风格的艺术家,也首次举办中国艺术家的个展。
时间,作为谢天作品中的经典元素,微妙地成为承载他创作理念的主旨。2021年在杭州招贤寺展出的作品《时间》,再次在巴黎Wagner画廊亮相。24根霓虹灯管就像血管一样根植于水墨画面里,光线所映照的墨痕是时间与记忆的情绪凝结。无论是线索指引的光之通道,还是时光里墨迹渲染的氤氲水气,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意象愈发清晰地勾勒出艺术家的创作线索。
01
把时间视为一种修行
2023年10月巴黎个展“光”开幕后,谢天受到巴黎Wagner画廊的邀请,举办以“静止的时间”为题的个展。这家成立已有20年的画廊,第一次打破常规代理谢天这一风格的艺术家,也首次举办中国艺术家的个展。
接连的展览安排,让谢天一进入2024年便异常忙碌。展览特别选取谢天水墨作品与装置,这些极具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作品,成为2024一开年便展现在巴黎的中国印象。
在十余年的创作中,谢天逐渐习惯于采用一种修行般的严苛方式,日复一日地推敲作品与时间的对话,试着细细体会艺术所带来的各种考验与磨砺。时间既是谢天创作实践的累积,也是解答个人思考的重要元素,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段时间的凝结。
早已成为设计界“行走的教科书”的谢天,在艺术创作中遇到的第一个诘问就是思辨与转化的角度。即采用何种手法将自己对于古今的思考,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对于艺术的态度,他异常认真,下定决心通过时间来检验与实践。
2008年起,谢天开始用毛笔完成日课。对他而言,书法不仅是他的情绪传达,在每日不断与宣纸和墨色的交融中,关于笔墨的思考也应运而生。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涂抹笔墨的行动更像是一场关乎时间的修行。在这种孤独的精神探求中,每一刻都在覆盖,每一笔都是更新,谢天关于水墨实验的浸染也在不断提升和拓展,他有意通过作品让观者感受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静止的时间”个展中,主要展出谢天以水墨为媒介的作品,这些作品浓缩了艺术家16年的思考。在“消失的水墨”系列作品中,他将新闻要点或是经文金句书写在宣纸上,日复一日,墨色凝结。尔后再通过特制工具,用技术手段通过时间将内容全然消解,其过程体现出了心境的反刍。
时间转瞬即逝,在充满笔墨流质感的画面中,这种类似“决定性瞬间”的创作方法,将作品直指如今快节奏的信息碎片化世界。在谢天看来,将信息膨胀到一定程度便足以让观者反思,我们内心真正珍视的究竟是何物?正如在作品《物极必反》中,艺术家把时间视为一种修行,如同时空之中的终极虫洞。墨痕越积越深,只有不断地继续修行,放下执念,方能体悟答案一二。
02
对精神内核的致敬
一直以来,谢天的工作方法都是由内而外不断生发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别具意义的巧思会迸发而出。在对以往精神内核的反刍中,他的创作直觉在经验的累积中被不断激活,并持续反馈到自身的创作上,作为映射与致敬。
从2019年在威尼斯展出的装置作品《修墙——客观世界》中关注地缘问题,到现如今聚焦大历史中的个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愫和天人合一精神,愈发在作品中凸显。谢天擅长在作品中并置创作视角和手法的迭代,构建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内核场域。
将情绪最大化地传递,这基于涉猎广泛的谢天敏锐的感受力。在画作《致敬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致敬毕加索》等“致敬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面对各种迥异的精神内核产生了心理共情。借由笔墨,谢天通过对文学、影视、画作中的经典题材吸收提炼,推敲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而汲取灵感,用以共同构筑一个遵从内心心源的丰富精神世界。
在近几年的绘画中,不难发现艺术家一直在跟自己与其他艺术风格的精神内核较劲。每当画得兴起,他画面上的笔墨就像人物一样起伏跃动,甚至出现带有韵律感的运动轨迹。这些形态不一的个体,更像是艺术家精神内核的剪影。
谢天的画面中能够看到关乎精神挣扎的舞蹈。比如在彩色的背景上,墨块之间那种细微的间隔距离,这种创作手法往往包含着对自身与环境的理解。在艺术家推敲与感受精神洗礼的须臾中,他试着将自己融入画中之魂的空间体验。在完成种种推演之后,谢天通过创作将对精神内核的观照互相交融,亦是借用心境感悟对永恒经典的致敬。
03
日常记忆的情绪凝结
谢天擅长将日常中的体验提炼成创作巧思,他的展览饱含日常记忆的情绪凝结,颇具仪式感。在2023年的艺术现场《开幕式》中,110张由纸板箱改造的椅子被整齐划一地罗列开来,椅身正面用篆书书写百家姓,背面用隶书书写清朝及之前官职别称,人的缺席隐含着现实社会中的在场,极具批判意味。
在这种带有强烈思辨性的探索中,曾经在个展“光”中展出《自食其果》,作为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符号,也出现在了“静止的时间”展览中。用可回收塑料制成的透明饺子,聚沙成塔般倾泻在展台上,刻有数字标记的陶土馅料,陶土中掺入受到重金属轻微污染的泥土。通透的各色饺子在灯光的呼应下闪闪发亮,显得浮华与肃穆,也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反思。
艺术家置身于传统美学、哲学的场域下的思考,在生活与消费、个体与社会、永恒与短暂、快与慢等种种矛盾关系中进行辩证反思,并最终将自己的文化积淀融入艺术表达之中,同时也抛出对于日常之物引人深思的审视与反问。
卡夫卡经典寓言小说《审判》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越来越擅长为自己辩护。”谢天将日常之物的内涵抽取,转喻成为对现世的批判与哲思,这种转化带有严肃的普世价值。
在作品《数字危机》之中,墨与冰的搅动承载着艺术家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危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谢天通过诸多艺术主旨之间的联系,力图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深刻的审判。
艺术家通过对日常记忆的情绪凝结,不断在现实世界中找寻证据。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如何面对过度享乐所带来的反噬?谢天在创作的道路上内参直至探求内心的宁静,但同时,他又自带火种。
通过对日常之物的情感连接,试着点燃观众观看作品的广袤维度,并在工作量巨大的艺术实践中,践行着自证哲思的信仰之路。而这一切,恰恰应验了他致敬于自己所感受颇深的“静止的时间”。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