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39期丨邂逅一个生活家的家
寻找中国新居住榜样,【新居住榜样】专栏用真实的案例帮你解决实际的问题,全民晒家居住新榜样,用百家实例告诉你幸福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39期:邂逅一个生活家的家
曾经无数次想象过未来家的样子,充满阳光的开放式厨房,舒适放松的工作间,安静整洁的卧室,喵主子的“豪华阳光房”的画面一一出现。
现在终于住进了梦想中的家,也因为分享了家的“写真”,在好好住上收获了不少粉丝,成了准“网红”。于是分享一篇关于家的文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就带大家来看看我的家吧。
▲原始户型图 / 面积:156㎡ / 3室2厅2卫
▲改造后户型图
▲阳光充足的开放式厨房和餐厅
▲书房角落&尬舞的牙胖
▲走廊
理念篇
在设计阶段,曾经无比纠结于北欧或是日式。极简风格一向是我的最爱,相对来说日式风格更加含蓄克制,有种只属于亚洲人的特性;而北欧则多了一些干练和不拘小节,两者的本质却又殊途同归。
直到找到设计师李佳(From G.E. Studio),在审美和家居理念的彼此认同下,开始了这一次的合作,而我的家也被拉向了她最擅长的北欧风格。
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北欧风格,这个画面多了一些“温度”。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在和设计师前期的交涉中,她一直坚持“自然生长”的理念,即居住者才是一个空间最终形态的决定因素。居住者的审美、生活习惯无一不深刻影响着空间,而一个好的设计师,则应该是“引导”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最终我的家中,既能看到设计师北欧风的强烈印记,也可以看到我对于居住空间细腻和温暖的渴求。
作为设计师李佳的另一处作品,成都zs studio,则是更原汁原味的北欧风格,干练冷静,作为商业办公空间十分适合。
▲Icy镜头中的zs studio
收纳&功能篇
对于我这样拥有众多爱好的人,也就同时意味着会有数倍于常人的物品收纳需求。对于极简理念的北欧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事实上,收纳和功能区划分也是设计师和我在设计规划阶段大费心思的内容。
▲收纳区示意图
洗衣区
因为原有的生活阳台被并入了厨房,所以需要另寻空间来规划洗衣和晾衣区。利用原本阳台巨大的空调位,隔离出一半位置作为洗衣区,并隐藏在柜门后。一方面减小了空调的噪音,另一方面把清洁用品等不美观的工具隐藏了起来。
▲洗衣区隐藏在阳台一侧的柜门后
晾衣区
同样的原因,晾衣区也需要重新规划,最终我们把它设定在了入户窗边和次卧的飘窗。经过布帘和下沉式飘窗沿的遮挡,晾衣区也被完美隐藏。
▲入户晾衣区
▲次卧晾衣区内外对比图
隐藏式镜柜
因使用壁挂式马桶,需要新建墙体预埋水箱,利用新建墙面包下水管的同时,把多余的空间设计成了一个内凹的隐藏式镜柜,镜柜关上就是一面整体的大镜子。
原始结构中,左边是嵌入式水箱,中间是下水管,右侧是主卫外扩的区域(改造前的下水管在墙角)。
▲隐藏式镜柜最终图(左滑查看改造中图)
厨房抽屉收纳
橱柜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商家来制作,靠墙的部分由于涉及特殊的转角造型(配合烟管、下水等)所以选择了定制商家制作;中间的岛台部分考虑到收纳的便利性,选择了宜家的产品。宜家的橱柜尺寸可以完美的适配各种类型的收纳件,极大的提高收纳和工作的效率。
▲运用收纳小配件提高厨房抽屉空间利用率
区域篇
厨房&餐厅
▲厨房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对家的期望中,带岛台的开放式大厨房逐渐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执念,在众多小厨房或无法打墙改造开放式厨房的户型都被一一PASS掉后,选择了现在的户型。
虽然原户型的厨房较小,却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打掉厨房的非剪力墙,将生活阳台并入厨房之后,岛台、橱柜、烟机灶具、水池、冰箱等等的布局马上进入具体设计规划阶段。对于我这样热衷下厨的美食爱好者,这一过程是用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也是关注度最高的部分。
▲刚刚安装完成橱柜厨电时的厨房
▲厨房水池位于光线充足的窗边(原生活阳台)
▲连通生活阳台后,厨房空间变得十分宽敞
▲入住后的厨房和餐厅
开放式厨房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却又心存畏惧的存在,一方面开放式厨房可以使空间结构更加开阔通透,同时下厨者能够更好的与餐厅和客厅内的家人朋友交流,让下厨不再是一件孤独的事,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油烟等棘手问题。
▲在厨房工作的Icy.
▲喵主子们在餐厅用膳
▲夜晚的餐厅,宽敞的空间即使作为工作区也能舒适惬意
▲能容纳10人聚会的长桌
考虑到颜值,以及平时烹饪爆炒较少,最终选择了开放式厨房,事实上配合合理的设计和好的油烟机,平日烹饪时在厨房以外的区域是几乎没有任何油烟的。
卧室&书房
▲主卧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主卧则是第二个大改的区域。
考虑到仅有2人居住,原本的3居室显得不是那么必要,决定舍弃一个卧室改造为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功能分区。
打通主卧和相邻的次卧,改为超大主卧连通书房;另一侧次卧更改开门方向后,把多余的走廊部分并入主卧改为衣帽间。不仅使主卧和书房显得更加敞亮,而且走廊的无用空间也利用起来。
▲改造完成后的卧室&书房区域,右侧门内为衣帽间
▲衣帽间&主卧衣柜
▲与书房打通的主卧
▲主卧一角
客厅
▲客厅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因为对传统的客厅娱乐并不是太感兴趣,在客厅设计中索性取消了电视机,以投影仪代替,幕布放下即是电视,收上又还原成一面干净的墙面。
▲舍弃电视,选用投影+幕布
▲客厅全景
▲Galene和傻pa都喜欢窝在舒适的沙发上
作为摄影师,考虑到会有在家进行拍摄的需求,不论是美食拍摄或是商品拍摄,都需要一个相对宽敞的区域。于是在客厅的规划中舍弃了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设施,小茶几挪走,客厅秒变摄影棚。
▲简单的客厅能够容纳够多的摄影设备
入户&走廊
▲入户&走廊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入户向室内的视角
▲入户的插花和走廊尽头的装饰画相互呼应
▲走廊
卫生间
▲卫生间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两个卫生间,尝试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性冷淡风主卫
阳台
▲阳台平面图(红色虚线区域)
原户型接近15平方的大阳台,也被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封窗后连通了客厅,紧邻客厅的半个阳台改造成了阳光房+种植区,对客厅空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觉延伸。而另一半阳台则为喵星人们打造了一个“豪宅”。
▲绿植+躺椅=发呆放空最佳空间
▲绿植绝对是提升家的颜值的利器
▲在豪宅中休息的主子们
▲在阳台放纵的主子们
入住后,阳台的花架一直没有满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师商量后,索性把花架的方案暂时搁置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装修花光了所有预算)。几个月后,渐渐在设计师的“模块化”花架启发下,自己设计出了现在的花架。
▲刚入住未安装花架时的阳台
▲阳台的模块式花架
这也印证了“自然生长”的理念。很多人在硬装结束后迫不及待的立刻把所有的软装置办齐全,结果往往会有很大偏差。而只有在生活中慢慢积累下来的一切,才能真正符合居住者的习惯,也才能成为最自然合适的存在。
自然生长
看过一篇介绍上海新天地总建筑师BenWood的文章,他说道“100年前中国人都自己设计房子,现在人们只在网上买东西,这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行为”。这位住着千万豪宅的建筑大师,家里的东西却几乎都是“捡来的废弃品”和“自己改造的”。
随着经济的发达,要得到一件物品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人和人之间却因此变得越发的“同质化”。人们的住宅不再拥有个性的表达,而是被统一的归纳到“现代”“美式”“北欧”这样的标签中。
▲使用木质支架把黄铜吊灯DIY成为壁灯
在和设计师李佳接触的过程中,她的“自然生长”理念,和对于个性表达的诉求无一不深深触动着我。
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理念,家里的软装和设计部分很多都有我参与的痕迹,大到全屋的家具自己画图找厂家定制,小到每一个隔板和挂钩的安装都是自己动手。也因为这样一点点的积累,这个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CAD作图一无所知的我,又想不断的比对家具和空间的比例关系,以得到最优方案,于是只好祭出作为摄影师最擅长的Photoshop作图。虽然效率无法和CAD比较,但也磕磕绊绊的达成了目的。
▲收集的各种装修资料和绘制的设计图
▲待完成的书房背景墙
▲自己安装的隔板&全球各地淘来的手工餐具
时至今日,我家仍有很多区域是“待完成”状态。例如书房背景墙上的工作区,也许会是洞洞板,也许会是隔板上墙;例如一直没有找到满意位置的照片墙;准备添置的餐边柜... 而我相信,这个家,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丰满起来。
At the very last,
give my special thanks to the designer.
更多精彩内容,戳↓↓↓
标签:
全套装修效果图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