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LED照明产业发展的桎梏及战略(2)

icon 2011-03-29 11:48:12
icon 0

摘要: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LED产业仍面临诸多困局,甚至已经形成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桎梏。

  作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研究的创新方法,“标杆体系”解决了LED照明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和检测、评价技术发展滞后的矛盾,对于确保如科技部“十城万盏”、住建部、发改委和交通部“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等示范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民促会正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以标杆体系为基础,研究我国LED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追踪调查产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促进我国LED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

  专利技术是全球主要LED厂商获得竞争优势、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国内LED专利技术构成不完善,上游专利大部分被国外厂商所掌握,技术受制于人,高端芯片80%以上来自国外或台湾地区,企业无法延伸到中高端利润板块;由于缺乏原理性专利,产品受到专利封锁,出口受制约。即使在集中了我国80%以上企业的封装和应用下游领域也处于较低端水平。随着LED技术遵循摩尔定律不断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应用领域大大拓展,市场空间成倍增加。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和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外国LED企业“攻城略地”,占领市场。国内LED企业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并构建自己的专利防御体系的巨大挑战。

  标准及检测手段滞后于产业技术

  LED产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标准,但新兴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检测技术与标准制定等共性难题,目前产品缺乏完整的行业规范标准,质量良莠不齐,极大地挫伤了市场信心与积极性。另一方面,LED产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广产品示范应用,形成了标准化和质量评测手段滞后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的局面。如何缓解矛盾,突破瓶颈,不仅是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新课题,也是技术质量监督范畴内的新任务。

[上一页] [1] [2]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