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
摘要: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的活动今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峰会北京站的主题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论坛”,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与品牌高层将围绕“建筑绿色节能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的活动今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峰会北京站的主题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论坛”,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与品牌高层将围绕“建筑绿色节能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出席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本次无峰会由千家品牌传媒、千家品牌实验室共同举办。我们的峰会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成为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盛会,今天我们共聚北京,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上海、北京、广州共同举办。广州峰会将与12月10日举行,本届北京峰会的主题是绿色智能建筑应用论坛,分别由专家做精彩的演讲,同时展望中国绿色建筑新趋势与发展前景。接下来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届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嘉宾,他们分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欢迎您的到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组长、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上海大学自动化系赵哲身教授。浙江省特聘专家,中控首席科学家杨永耀博士。千家传媒CEO向忠红。再次感谢以上各位领导和嘉宾对于本届峰会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支持本届峰会的各赞助商,这是一批在业内具有极高品牌知名度的优秀企业。他们分别是钻石赞助商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白金赞助商成都大行线缆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同方泰德北京国际有限公司,以及黄金赞助商达贺、上海格瑞特、艾柏森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白银赞助商毅德亚洲有限公司等。加拿大Delta有限、美国UCS无优势TM布线产品事业部,北京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张文才: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峰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兄弟媒体的鼎力支持,今年的合作媒体有新浪家居网等。本次峰会的独家网络直播是新浪家居,同时今天的峰会还得到业界数十家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现在我宣布本届峰会正式开始。接下来首先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演讲嘉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演讲主题: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张文才:各位早上好!我的题目是打响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的特点。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建筑项目越建越大,但是我们的定义一般在有些同志评职称的过程中有一个定义,做过什么大型的项目,所以我们说两万平米的是国家规定的是水平大型的公共项目,要做成住宅小区我们有时候说必须要做到10万平米,这是具备一个规模的,但是小区里面就很难说了,有些房子大、有些房子小,单栋的体量比较小。对公共建筑虽然说两万平米属于大型建筑,但是在我们国家来看现状就不是两万平米的事,有的建筑面积一下子超过了百万平米,就是单栋的,是大型的尽管高度并不是到了超高层或者是到超限高层,有一些是大型的会展和商业还有博览,原来说东方广场是90万平米,后来变成了150多万平米,另外超限高层的也不得了,越来越多
这是2012年中国摩天城市报告,我摘过来也觉得挺纳闷的,为什么?定的高度不像我们说的100米以上属于超高层,定的152米不知道怎么定的,从这个高度来讲中国的总数将要达到1318座,取代美国成为摩天大楼最高的国家。因为美国的总数量到了2014年的时候就得让位,因为现在我们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不管是大体量的建筑还是超高限的建筑,特点是面积达、高度高,这些建筑有的是大型的企业或者是特别有钱的大型公司,一个是对外出租或者是招租的过程中进驻的企业,一般小企业还进不去,感觉是价格特别贵。所以企业的档次也比较高、需求也高。另外是因为它的面积大,人员多。一般说一个超高限高层达到一个小城市一样,大体量的建筑更是这样的,所以这里面要求是跟我们平时的是不一样的。
另外这些大型建筑立面,尤其是以综合体为多,单一功能的并不多。所以说在这里面对各种各类的智能化系统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你说我们对HVAC的需求,对安全防范的需求,但不同的建筑的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会从便利店就要设立多个,所以有一些大体谅的建筑建筑智能化的监控可能都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值班室和其他的地方,会涉及到多家运营商,这不是一家运营商进来了。未来接入系统的要求这方面的面积肯定要加大。至于说建筑里面垂直的主干。另外是大型建筑里面的会议系统数目繁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会议系统设计成无纸化办公的,这都是我们自动化系统里面应用的范本。但是从这里面主要的问题来看,大型的机电设备特别多,超高层建筑的电路设计就是体现了这个问题。第一是高度高、第二设备多、第三分布广。这里面会得出一个结论,靠人为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难度太大了,人们的需求还太多。所以说,要真正地达到节能和方便快捷的管理,这里可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自动化,也就是采取智能化的手段。所以有人说本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有的人说是节能,这点确实是不一样的,在咱们国家节能的工作如果年岁大一点的能更清楚地看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提过,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从2004年中央提到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9年过去了,一直就是说没有放松而且这个趋势是越来越久,因为正好我们国家的发展在持续地往前走,形成了一个瓶颈,这就是能源问题,所以说国家把这个是作为了一个最高的层次来考虑能源危机的问题,能源安全的问题,所以说我觉得这方面来讲,这是中央抓的是对的,我们底下做这些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照明等进行控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就要对各种能耗进行监测和计量,实施掌握建筑中的用能情况,我们国家的建筑用能比同纬度的高三倍,所以我们的用能并不是很理想的,我们又缺能源,所以里外里算下来我们的效率是很低的。为了把数据上传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开发和研制,包括硬件的、包括软件的平台就作出了智能的电力监控系统,各方面都集中上传或者是进行分析。多个变电所都是不能设人的,必然会出现其他的都是无人值守,就要把这些信息给传过来,传的不是简单的信息,而且也包括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都要另外就是大家可以知道,我们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一般是作为子系统单独存在,以前我们做的时候是跟着楼控的系统做下去,那是很早的时候,但现在来讲都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但是可以和我们的主系统进行对话,可以进行数据的共享。
所以变电所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基本的功能要求是便于数据采集预处理功能,操作控制功能,电能成本管理、故障追忆及分析功能,比我们要楼控系统要好。它的功能是比较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通过一级级地数据从采集到传输到最后的处理和收集。另外就是空调系统,在一个建筑里面耗能最厉害的是空调,在北方地区可以这么说还有一个采暖的问题,但是采暖一般来讲像北京在主城区里面基本上都是靠城市的热力管网,但是这种热力给一个单位的供暖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它是按单位面积收费还是按计量来收费,这还是有科学依据和约束力的,按照单位面积浪费的事情比比皆是。咱们住家也是这样的,但我们说空调系统基本上没有说是一个大的城市制冷的网是没有的,有多栋建筑,一个建筑群组成一个制冷系统的这个有,啊单栋建筑自己做自己的多的是,所以能耗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是最大的大头。但是在中央空调的运行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负荷是在不断地变化,气候变化有,季节变化也有,人的流量的变化也有,都会影响到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最后要求的品质。一天里面早中晚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大量的变化,我们怎么做到合理的控制,这就是说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弄不好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这方面我希望在座的如果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做好研究。因为我们说制冷空调这方面的能耗分配来讲,一个是制冷系统,一个是末端的空调系统,制冷系统占到空调里的大头,因为说空调机无非也就是几千瓦到十几个千瓦,这个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不是说没有最大的。但冷冻机一上来就不得了了,有的在规范里面提到是超过多少千瓦希望可能有10千伏高压的,至于说是选用高压还是低压的冷冻机,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是空调专业的人来决定的事情。所以我们的规范里,电器和空调的规范就有矛盾,你干吗来控制我选多大呢?所以说它是多少的我们按照多少电压来控制,这个是合理的。冷冻系统可以看到有冷冻机、有冷冻水泵,还有冷却水泵还有冷却塔,这是最基本的几件东西,但是它的运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它到底是节能还是耗能。因为我国2010年有一个标准出来就是讲的中央空调水系节能控制装置的规范,这个标准里面就是说这个装置具备只能控制的功能,能进行人脑知识的处理和推理的模糊控制技术,建立了模糊预算法的模型,和自适应的模糊化的算法模型,它就是要求这个系统具备自适应的优化控制功能,可以根据运行的环境和负荷的变化,选择最佳的运行参量和控制方案。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来讲,我觉得这个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我们说做这方面的一些人员来讲,是应该很好地看一下怎么把这个能耗接下来。我在广州碰到烟草大厦物业公司的老总,他告诉我这种系统节能不节能?我说节能。他说我几个月的比较,一天两天说不清楚,几个月的比较他说我已经设计和安装了一套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就是说楼控系统,但是把这套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把这个内容加进来,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节能20%多。这就非常好了。但要是靠人为管能不能节能?能,但第一它的时效性和它的持续性,人是有情绪的动物,今天高兴了可能挂管的好,但机器不是这样的。所以在北京有一个项目,物业说不管谁做了楼控系统,我再参与进来可以至少是10%到15%这方面的节能的空间,他的结论就是这样的,我们总结出来第一就是要设置系统,没有系统就是无米之炊。第三是节能的技巧,总是靠系统正常的运行方式,每天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觉得节能的控制上有许许多多的空间可以挖掘。对每一个建筑来讲,省下的能耗就是它自己的,所以有一些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并不是说一次投资就收你的钱,他说我给你投资,类似于一种能源的合同管理一样,所以我就说这些建筑节能的效果,智能建筑采集了多少个建筑的数据,好的是少数,不好的也不是多数,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所以说处于中间状态还有更多的节能空间,但是我们要把它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么多的建筑都在这儿形成了这样的状态,那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还有更深入的研究的必要,把节能工作做得更好。
现在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标准和规范在里面,知道了节能的要求,首先单纯地讲是节能的标准,而且作为强制性的要求来做,节能我们是万万不可放松的。首先是国家的标准,第二是新技术,这就是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支持。再加上设计和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精心地设计和辛勤的施工,再加上运营人员的努力,生命全周期里是指望着它的。掌握多重节能的运行方法和技巧,我相信一定能够把能耗降下来,为了适合各类大型项目做到方便快捷绿色节能环保,起重要的作用。也真正使能耗的指标不要一说中国的能耗指标太大了,中国是碳排放的老大,我们逐渐地降下来,最后才能形成确确实实从总体上也省下来了,单位也做到了节省,这样真正的形成了绿色的环节。谢谢大家!
本文导航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