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设计师无法创造“美”?
摘要:最近重读朱光潜的美学的书,因为前些日子在深圳家具展当评委,引发了一些争论,同时也遇到不少设计师,和我这个非设计师讨论美学。
我早年也读过一些朱光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的书,手头上也有几本,很多内容已经忘了,只记得朱光潜说的一句话:“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他还认为:“人心之坏,由于不能免俗,俗就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现在反过来看看我们的设计师,他们能“免俗”吗?首先是他们自己能做到吗?其次是他的环境能允许他免俗吗?
第一个问题是设计师自身,中国现在据说有成千上万的设计师,这是因为定制家具行业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地兴起,热火朝天,什么家具工厂、公司都给自己冠上“定制”甚至“全屋定制”这样一个称号,定制就是“个性化”,一家一个样,一人一个样,那就需要设计师去设计,然后才能制作,才能去安装。
一下子出现几千家定制企业,那不就需要几万个设计师了吗?哪来那么多的设计师?
中国其实是一个“设计弱国”,现代工业化才40年,伴随工业化而来的现代工业设计,也才出现十几二十年,如何培养出几万名家具家装设计师,想一下就知道多么不真实。
我估计一大半所谓的设计师,连用CAD画图都不会,更谈不上美学修养了,他们充其量只是售货员。
人心不能净化,如何美化人生?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社会环境允许设计师免俗吗?(我说的是真正的设计师,不是售货员。)
在中国的社会,官大学问大、钱多学问大。先不说官,说设计师服务的企业的老板,许多设计师的作品,送到老板的跟前,老板一定会东改西改,最后改到四不像,老板“修改”的理由是:
——不符合市场需求;
——工厂生产不了;
——他自己不喜欢这个样子;
……
设计师怪谁呢?首先怪自己对市场、对消费者的需求不清楚,其次对生产工艺不熟悉,尤其对个别工厂的设备、工艺等条件的不熟悉,然后是自己不够权威。
外国许多名设计师,企业老板想更改?没门!甚至打出实样,还得由设计师检验、认同之后才可以投入生产。
就那么牛!
那我们引进外国设计师行不行,我就引进过,并且现在我们的设计,除中式的,基本都是由国外设计师设计的,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双方必须达成一致:
符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别小看这句话,我就曾在这句话上吃过亏,许多出口转内销的工厂,现在还在这句话上继续吃亏。
在中国市场上,欧美设计风格的家具,五四运动以来都很受欢迎,除了五四运动嫌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之外,欧美家具与伴随工业化、城市化之后的城市建筑,形成统一的风格,中国的城市,现代每个城市的建筑,看起来都一样,全部西式的。
我们的衣着、生活方式,也非常西化。坐沙发、上网、玩手机,和西方社会完全一样,只是吃饭、思考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不一样,但硬件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让美国设计师来设计美式家具,应该是合乎逻辑的。让中国人去设计美式家具,肯定会走样,甚至会不伦不类。
美国的设计师设计之后来验样品,提出要进行“破坏”“做旧”,在家具上搓边、打钉孔、挖虫眼、跳刀、喷黑点、倒角……
我们的工人也经过他的培训,花了好大的力气“学会了”,因为中国的工人,你让他在光洁的新家具上搞破坏,下不了手。下手了,又太规矩了(虫子咬木头是不会有规律的)。
生产出第一批产品,设计师满意了,投放市场,首先是经销商不接受,然后是消费者不接受,认为这些家具是有缺陷的、旧的。
这些是美国RH家具公司的Rustic设计,是美国消费人普遍能接受的,也是美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家具最后展现出来的产品的要求,你原汁原味的投放到中国市场试试!
因此我的第一批产品,至今还存放在仓库里,有一部分被当为工人宿舍的廉价家具、二手旧家具出售了。
这些惨痛的经验,让我了解到中国人要的是:中国式的美式家具,尺寸必须改,涂装、油漆必须改,有些线条必须省略……更不能搞破坏、不能做旧。
设计师能免俗吗?社会的审美观念限制了你,你当然不能根据朱光潜要求的: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它们(家具或其他事物)本身的形象。朱光潜认为,与实际生活无关,才能产生美,设计师能吗?
但中国人仍然喜欢欧美的设计,为什么?
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比如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东西和举动,在外来人看来,都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距离产生美,但要适当的距离,朱光潜认为:“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太近,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无法欣赏。”
美式家具的造型,对中国人来说,是距离产生了美,然而加上破坏、做旧,距离又太远了,中国人无法了解、无法欣赏,这样的一句话,我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新中式的设计呢?
还是距离产生美,那是时间的距离。朱光潜引了两个故事来说明时间距离的美:
1.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垆卖酒,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但在当时人看来,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
2.袁子才刻一方印“钱塘苏小是乡亲”,他以自己为苏小小的乡亲而感到自豪。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而当时的人,受到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但到现在,和当时的实际人生的距离较远了,反而可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时间的距离是能够产生美的。
新中式的出现,除了文化回归等等社会因素之外,时间的距离产生美,恐怕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当然,还是得注意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宋明清距离现在,相当久远了,因此这距离要适当,当然不单单是时间距离,包括社会的习俗、生活习惯、物质条件都很不一样。这些,过去与现代,都得保持适当的距离。
比如椅子,古代的中国人,正襟危坐,屁股坐在椅子上只坐三分之一,而且身体向前,因此当时的椅背有直的,有的甚至往前倾斜,成70-80度角,而现代人坐时,往后靠,力求舒适,没有那些礼节,因此椅背往后斜,成100~110度左右。
这就是古与今的适当距离。
明式圈椅
当然,美感只是家具设计的一小部分,是人的一种直觉,朱光潜认为:“直 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家具设计,除了“美”,还有“善”与“真”。
所谓善,是实用功能,对人来说,是一种知觉,家具说到底,是一种器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因此往往功能是第一位的,外形甚至得服从于功能。
真,是科学的思维,人们的思维是从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的,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直觉——知觉——科学思维
对美是感觉,是直觉,然后意识到对事物的意义,它的实用意义,这是知觉,由知觉进入抽象的思维,找出因果,找出事物的关系与条理。
这包含了对木材、对家具结构、加工工艺等等的科学思维,这样讨论下去太多了,太复杂了,就此打住。
我们的家具设计师——正确一点讲是外观设计师,能够做的,其实非常有限。(来源: 美国今日家具,作者:林作新)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