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贤演讲:禅境之道法自然
摘要:大自然家居和新浪家居联合发起的“从心发现大自然”年度原创设计沙龙,以设计赞颂自然之美,探索如何以设计重建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6月27日,被誉为“生活禅空间美学家”的台湾著名设计师何武贤,来到成都分享道法自然的禅境设计。何武贤从多年前的寺庙建...
大自然 家居和新浪家居联合发起的“从心发现大自然”年度原创设计沙龙,以设计赞颂自然之美,探索如何以设计重建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6月27日,被誉为“生活禅空间美学家”的台湾著名设计师何武贤,来到成都分享道法自然的禅境设计。何武贤从多年前的寺庙建筑开始,直至他在《秘密大改造》节目中刚刚完成的上海吴家的改造项目,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剖析他对“禅”的感悟。
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理事长、山隐建筑室内设计创办人何武贤
活动现场
以下是何武贤老师演讲内容的整理。
我演讲的主题是 “禅境之道·法自然”,或者是“禅境之·道法自然”,这两个说法很有意思。老子《道德经》第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与自然”,是什么意思呢?
“法”有“不离”或“不违”之意
人法地,人不离大地承载万物的法则
地法天,大地不离上天遮覆万物的法则
天法道,上天不离道元生成万物的法则
道法自然,道不离本自具足万物万象圆满恒常的法则
道法自然,做禅风的设计,首先要学习自然,从自然而来,禅风就应运而生。这个“自然”不是大地的自然,而是所有的存在,是本质,万物万象的一个圆满恒常的法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层面太哲学,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禅境和大自然有关系吗?当然也是有关系的。我很喜欢大自然,我很多的设计元素跟大自然有关系,跟木头、石材、食材、跟空气、水有关系。日本的枯山水,用砂石和苔藓,就可以营造出禅境来。
这是我十多年前设计的一个寺庙,创造了台湾寺庙建筑新的形式。我用现代的手法和中国的语汇结合在一起,甚至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咖啡馆。在这个寺庙的设计中,我用了很多自然的材料,比如山门、屋梁、地板用的是木材,座椅用的是竹编。我还用水幕来当围墙,这个水墙很有意思。用很高的围墙把寺庙封住,众生就会觉得和这个寺庙有距离,没办法接受佛法。所以我们用水墙,水沟的底下藏着不锈钢的栅门,晚上的时候会升起保证寺庙的安全。
在建造整个寺庙的过程中,我常常带着学生去导览,我告诉他们,做建筑要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刚刚我听到大自然家居的林总说,砍一棵树我们要种十棵树,这是具有环保观念的事情,这让我用木材时觉得更安心。
我特别喜欢自然之美。在寺庙周边做一个欧式的建筑,各位想一想中式跟欧式怎么能够相融,靠的是什么?两个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语汇,一中一西,但在整个园区却能够融合,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这些植物,这些山水,大自然把它们融合了,不分中西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设计这个寺庙是我做禅意设计的开启,那承是什么呢?分享下我在台湾南投水里乡的改造项目,晶都会馆。
站在这里你得要有诗人的情怀,因为旁边有一条溪流,“群山怀中拥水里,晶都影落浊水溪”。这种情怀来自于你对周边山水的感悟。这个旧房子的改造怎么把大地融合进来,要创造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我那时候就决定还是走我的禅风。所以我用了大量的木材、茅屋顶,竹林、树木,房子被自然环绕着,有潺潺的水声。这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很有禅意。我站在桥的中间拍照,在等待什么?等待光的出现。建筑物如果没有光就不要拍了,光把上面的茅草投影下来特别美。我喜欢用自然的材料去表达我内心世界。这个案子得了很多金奖,包括全球环保设计奖。
下面再分享两个改造项目,一个在台北,一个在上海。台北这个案子秘密在哪里?这个房子的改造可能要花很多钱,业主怕他老婆阻挡就秘密进行,完成了以后他太太非常高兴,也没有再责怪。其实这个项目也没花多少钱。
这个案子是30年前的一个建筑,当初的建造很不到位,没有什么设计感。这个房子的问题很多,比如三角地区有水塔、电线什么的看起来很杂乱;拱形的围墙、拱形的阳台,这都是当年很流行的元素,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楼梯、家具的比例和空间不协调;很多地方已经很陈旧,需要翻新。
改造前
整个项目改造的费用不多。我保留了楼上的拱形廊道,它是一种记忆,我不能全部改造掉。这个房子最珍贵的就是这一棵老树,挨着墙生长,我也保留下来了。我觉得空间不要做得太复杂,氛围要靠软装去营造。怎么把这一片墙化繁为简?我不想去破坏围墙,因为这制造很多垃圾。我把它当做一个基础,用水泥板把它包起来。外墙很难看,我用了环保的石头漆。
改造中
我在这个改造中也用了很多木材。庭院的这个木格栅是太平洋铁木,这个木板做什么用?锁住外观墙,这个木头花了不少钱,但是它很有禅意。其实不要做太多的装饰,这些木架的线条太美了,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装饰,不要刻意。很多人喜欢把一个维纳斯或者是其它的欧洲雕像,甚至尿尿的小童等等放在庭院里,这是西洋的文化,我觉得那个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我以前喜欢去爬山,爬山的时候喜欢看蕨类植物、山石、流水,这就是有禅意的地景,一旦你回归大自然之后你的禅境禅意就出来了。我喜欢用这些便宜的材料去搭配我的地景。在庭院里我做了水池,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做大瀑布,现在觉得这样的流水很可爱,比较接近我们的生活。所以我提倡生活禅空间美学。
院子里有个三角地带,业主也不知道要用来干什么,我就改成菜园。他们家有女佣,外婆和孙女也住在这里,这样她们就可以有一个空间玩。菜园旁边就是厨房,那一年冬天特别冷,打火锅的青菜就是从这里拔的。在我个人看来这就是最成功的设计,把生活融在整个空间里面。
这一棵树靠围墙生长,因为包了水泥板,就和墙壁一起生长了。你要有一点诗意,不能说一棵树长在墙壁里,你要说共生,树跟围墙共生,围墙是一块画布,大自然的曲线就画在这个画布里。评审听了觉得太棒了,你把大自然都设计进去了。这一棵树我每次看到都觉得太美了,它是大自然所衍生出来的曲线。
去年我参加了央视《秘密大改造》栏目,今年初完成了上海吴老先生家的改造,在5月14母亲节那一天播出。做这个项目对我来讲不仅是改造空间,这个经历把我的内心也做了一次很大的改造。
主角是这位榜样人物,吴老先生,他年轻的时候就在上海教学,他本来是教数学的,看学生不怎么爱读书,他就教他们吹笛子。一吹就把学校的音乐风气带动了,现在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很多学生。
这是一个极限挑战,挑战什么?在14天内施工完成;第二,设计能融合屋主的生活文化;第三,设计要有自我的理念。比较难的就是14天完成,最后我用了13天,因为这个项目,我在酒店里住了半个月。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我的设计理念比较不具有商业性,我希望每一个案子都能够带给年轻一辈一些启发,对我自己也是一个交代。
最难的是把设计的高度提升到有人文关怀的共鸣。如果我们只是给一个业主做一个普通的住宅设计,设计完他就去入住,顶多这个案例做得还不错在杂志上发酵,或者是拿了一些奖,产生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我年轻的时候曾拍过一个片子获得台湾金穗奖,我始终觉得通过影像进行大众传播是很好的方式。这个节目在央视这样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平台上播出,我想通过这个片子考验下我能把这个案子的影响力做得有多大,除了用技术改造它,能否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人文关怀上的共鸣,这是我想要做的第五个挑战。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在14天中完成这个改造。这个改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场内的基础工程,第二个是场外的定制工程,第三个软装陈设。这个改造要靠工程引领,场内基础工程在六天之内完成,包括拆除打墙、埋线埋管,这个让我非常佩服,在台湾石做不到的。场外的定制工程,比如大门、铝窗、铁工、卫浴、厨柜、智能控制、柜体、木地板、灯具、玻璃移门,这个要很成熟的技术跟管理才能做到。最后软装陈设主要由我来把握,相对比较容易。
基础工程是最关键的,我把设计方案拿出来的时候,我认为它很棒,但材料方一个个跟我说不可行,我那时候头大了。现在想,我触犯了一个错误,我在用台湾传统的方式来做一个设计,但这是一个定制的改造项目。最后我跟他们讨论,基调不要改变,平面、动线都由我来掌控,然后我们和材料、施工团队一起去研究如何达成整个空间的改造。
我们设计要融合屋主的生活文化,怎么融合?要调查,要很用心融入他的家庭。他们这个家庭氛围很不错,吴奶奶是他们家的宝,吴先生烧得一手好菜,儿媳妇非常贤惠,跟我们说了很多空间改造的想法,家庭的需求有哪些。
这是一个66平方米的空间,住着吴老先生夫妻、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亲家偶然也会来,这个空间根本不够用。客厅有个圆桌,坐着吃饭的时候借过上厕所都很尴尬,全部要移位,66平米要挤那么多房间必然是这样的。原有的空间有很多不合理的布局,比如去阳台晾衣服必须穿过吴老先生的房间。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吴老先生,他家里可能有很多学生会来,一些老师也会来。怎么满足这些需求?
我们团队在短短的时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赶出方案,跟时间赛跑。细节还是要画,不画不行,就怕现场做错了,所以每一张图包括卫生间什么的都要认真做好。
这个房子保留了一些有意思的老物件。他们有一个共同喜爱的东西,要保留家里实木的中式家具。这个笛子是老伯伯年轻时候留下来唯一完整的东西,这是以前喷农药用的铜管,他做成了笛子。我听到这个故事就想当导演,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其实我也承担了一部分导演的工作,我引导拍这根笛子的故事。这个实木家具是儿媳妇祖母留给她的,已经百年,对她来说是情感的寄托,她舍不得丢,也不应该丢。我加了一个玻璃?为什么用玻璃,这和透过玻璃看卢浮宫的古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一个旧家具,我做了一个方形的茶几,这个茶几可以移动和推开,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禅意的天地。
我提到设计要具有启发的理想,我把台湾的摄影师请过来,记录下改造的过程。具有启发的理想,启发什么呢?我坚持东学为体,西学为用,我在改造中用了西方的手法,空间尽量单纯,但是我在这个空间中凝聚东方的精神。这也是我想要挑战的。
改造视频
最后我想说,禅,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因它与天地相容并存;没有东方西方的区隔﹐因它无有框限无所对立;没有古典现代的分别﹐因它无形无相穿越时空;没有世间可推的逻辑﹐因它是超越世间的感悟;只有当下的相应﹐剎那间对真相的领悟。“禅”并非东方所独有,东方以哲学思维去领悟万物万象的原点,西方以现代主义的理念去追求极简、纯粹的状态,中间相隔两千多年,但终究殊途同归。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