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生活家|曾涛:给生活多一些留白
摘要:“世界的生活家”设计文化交流,邀请国际和中国知名设计师代表演讲、对话,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当代多元的设计文化和生活形态。同时对各地设计师进行访问,分享他们对“世界的生活家”活动的期望以及对“设计”、“生活”的理解,为“世界的生活家”注入更丰富的...
“世界的生活家”设计文化交流活动由新浪家居、生活家地板、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联合主办,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代表演讲、对话,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当代多元的设计文化和生活形态。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大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意大利著名建筑师Silvio De Ponte ,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NEXT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办人John van de Water,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李晓东等中外著名设计师进行了分享。而在9月19日,我们将联合德国驻华领馆,在贵阳探讨“Less is More”的现代设计精神”,知名设计师Binke Lenhardt(蓝冰可)和赖亚楠将带来精彩解读。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同时我们对各地设计师进行访问,分享他们对“世界的生活家”活动的期望以及对“设计”、“生活”的理解,为“世界的生活家”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 本期嘉宾 」
曾涛
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贵州专委主任
贵州七合家装饰合伙人/设计总监
Q:“世界的生活家”贵阳站的主题是“德国,Less is More”,你怎么理解“Lessis More?”
A:大道至简是一个适用于大众的泛观念。不要谈太多恋爱,因为最终的伴侣只有一个。不要贪太多美食,因为延续生命其实2400大卡已经足够。人和事出招过多就是多余,需要清净我们的眼睛、清净耳朵、清净脾胃、清净朋友圈……生命有限,专注于那些重要的事情,要简约但不平庸地度过。
Q: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包豪斯设计学院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谈谈你对德国设计的感受和看法。
A:包豪斯强调统一、集体化、标准化、个性服从于共性,个人服从于整体,强调设计的逻辑关系和次序,强调设计必须造成良性的伦理和社会结果,这些观点意义重大。德国的设计充满理性主义色彩,印象中,他们理智而严谨,但是今天的德国设计更加多元化了。德国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为方便擦拭玻璃,窗户是往里拉开的;为减少安全隐患,所有的电源插座都是凹陷式的;为节省能源,所有的暖气都有五个档位调节;还有热保护、废弃冷却等各种环保设置……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设计是为生活、为生活在内的人、为生活在内的人的行为方式,如果沦落为“装饰”就太悲哀了。
Q: 当下我们更关注“生活方式”而非“风格”,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生活家”?
A: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并把这种方式的影响力扩大,这样的人才是生活家。比如为一户爱阅读的家庭做设计,可以建议防尘式书架和敞开式书架5:1,要满足自由的阅读,避免繁琐的收纳,书架旁要有高靠背的软沙发,可以慵懒地看看书,小小地释放一下。有情调的阅读灯,放咖啡或茶点的小几,最好还有一个公放音响,舒缓的音乐,舒适的支点,享受并滋养,很美好……
Q:你有哪些兴趣爱好?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A:室内设计、摄影和健身是持续的爱好。曾经着迷赛车,现在觉得捕捉竞技中的人或情态更有吸引力。有一些余地,是期待的生活状态。比如,时间,多一点非工作的时间,可以游刃有余地发展自己的喜好。
Q:以你的从业经验来看,人们对“家”、对“生活”的诉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A:家,是满血复活的地方,不需要别人看起来惊艳,而要和自己合拍。不一味追求形式化、风格化、档次化,是当下业主的常态,这种进步非常可喜。我们需要在局限的范围内规划,做到和理想最大契合。这个局限可能是业主自身的、建筑与环境的、资金与时间的,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就像导演比演员更懂角色如何去诠释,设计师应该更懂得如何达到诉求平衡点。一个成熟的设计总是恰如其分又淋漓尽致。
Q:是否有你一直在遵循或者希望达成的设计理念?
A:设计必须传达正能量,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我希望我的设计有导向性。
Q:贵州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如何将贵州在地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将其传承发展非常重要,分享下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A: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亘古并存,但不是都要追求形式上的并存。根据项目的条件来做设计,而不是根据地域文化来做设计。在设计中注入地域文化精髓,不能强加地域符号,这方面各地的败笔不胜枚举。我们可以参考日本料理店的设计,在软饰和营造的氛围里,恰如其分地表达,什么是日本制造。
「 曾涛作品 」
爱派音悦汇KTV
礼多餐厅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