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体验竹制品 回归竹生活
摘要:新一轮环保潮流是一个契机,人们重新认识到竹子在环境保护、可再生能力、可塑性上的诸多可贵品质。竹材质被重新开发,现代竹制品超越对竹的传统定位,在功能上进行改良和拓展,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竹子,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头,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个充满东方情调的生活哲学,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追求,900年前,苏东坡就直白地借竹抒意。竹,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植物。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随手抓一大把诗句文赋、书画名作来证明,而最巧妙的竹意表达莫过于白帝城的《竹叶碑》。碑上雕刻了三根竹子,疏淡遒劲,细看却发现,竹叶的精巧造型中暗藏了一首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当年,身居曹营的关羽以此藏诗图向刘备表达不变节的立场。
竹之宁折不弯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它依然带着某种精神符号被现代人认可。回归竹的物质属性,农耕时代,居有竹意味着一种朴素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活。养竹不仅美家养眼,还能补贴家用。竹子长得快,两三年就可使用,人们拿它加工成座椅桌子、簸箕背篓等家居用品,文人使用的笔筒、臂搁等物件,也以竹制居多。作为一种廉价而耐用的材料,竹子深受民众喜爱。但是,在现代工业冲击下,传统竹制品日渐式微,被量产丰盛的塑料、金属、新材料制品替代。居有竹,逐渐成为怀旧念想。精神意向之于物质本源在这里出现断层,人们更愿意默诵竹之歌赋,而大量的竹林逐渐消失,传统竹制品也淡出了生活。
新一轮环保潮流是一个契机,人们重新认识到竹子在环境保护、可再生能力、可塑性上的诸多可贵品质。竹材质被重新开发,现代竹制品超越对竹的传统定位,在功能上进行改良和拓展,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过,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轮潮流来临之前,不为外界干扰,坚守竹世界的人们。他们研究竹文化、竹生态,他们创新竹的使用领域,他们改变竹的固有形态…大庄集团经过近20年的研发,让竹材在生产加工方面解决了技术问题;可以使竹材使用在全球最大的竹工程――西马牙马德里机场,并达到M1级防火等级、用在X5、X6的宝马车内饰、用在高功率的风力发叶片、将大庄经过4年时间研发的竹产品用在上海世博会户外3.6公里的栈道上、包括全球地产巨鳄――万科集团也在大面积使用;大庄集团董事长林海认为,竹材的发展应该是将科技与技术结合起来,大庄也是将科技、创新结合起来进行发展的;大庄集团也本着以“全球竹材应用推进者”的使命,希望把竹子做得更好、更多的新产品,拓宽它的使用率,使中国在全世界的竹子应用中能更加领先。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