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巡讲北京站

icon 2017-09-05 13:26:57
icon 0

一位立于潮流之外,

一位诗意而高远。

9月5日,北京北辰洲际酒店,

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

“诺贝尔瓷抛砖”巡讲,

第八站,

见葛亚曦和梁建国。

现场直播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设计师、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来到 “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诺贝尔瓷抛砖’巡讲北京站的活动现场。我是新浪家居全国总编戴蓓,也是本场活动的主持人。

  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全国巡讲活动,于4月从上海启动,活动历经上海、长沙、宁波、深圳、重庆、武汉、南京、北京、哈尔滨厦门共十座城市。本次北京站活动,已是第八站。我相信对在场的各位设计师来说,这一定是一个收获满满的下午。

新浪家居全国总编戴蓓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场的各位领导及嘉宾: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名誉理事长 张世礼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叶红

  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总裁沈建法

  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副总裁沈建华

  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孙建国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浩明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闫志刚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张震斌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郭晓明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张磊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朱爱霞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李孝义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徐卫国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冀红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李瑞君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宋利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王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虞德庆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顾问 劳智权

  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设计师:葛亚曦、梁建国、赖亚楠

  同时来到我们今天现场的还有“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全国巡讲活动的各位战略合作伙伴,本次活动的战略合作媒体新浪家居,平面特邀媒体:《室内设计与装修id+c》、《室内设计师》、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设计家》、《现代装饰》、《TOP装潢世界》、《瑞丽家居设计》,以及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精英室内设计师代表,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谢谢大家!

  作为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唯一的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新思维和新方向。接下来有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红女士致辞,大家欢迎!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叶红

  叶红:很高兴在初秋之际,与各位新老朋友们相聚。今天北京的活动是第八站活动,非常荣幸戴蓓女士为我们主持;还有我们CIID的资深顾问劳志权先生,谢谢大家!

  其实我每场都来发言,发言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是听众不一样,今天我觉得在北京,地方很大,大家聚到这里都特别难得。“"坚持做对的事,坚持做公正的事,坚持做负责的事”,是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多年来的价值坚守。正因如此,“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这个称谓,受到了广大社会各界的肯定与信任。早在2013年,第二届影响力人物巡讲就曾在北京成功举办,今年第三届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也是较以往两届范围和影响力更大的一次。

  这次的十站活动是在全国展开的,已进入后半程,这18位提名设计师各自带来、最新的作品与观点,已与全国5000余名设计师现场碰撞,北京是第八站。在接下来的本月15号和27号,将分别在哈尔滨和厦门举办最后两站活动,也希望各位设计师能够关注这个活动内容,届时我们可能也有现场的一些资料的传播。

  特别要提出的是,我们在本月的月底可能要跟新浪家居以及我们的微信平台合作会推出网上设计师的推选,具体的事情一会儿戴蓓女士会跟大家来说。我们举办本次全国巡讲活动,旨在提升精英设计师对行业的影响,担当行业与社会责任,引领并带动中国室内设计持续健康发展。能以责任为己任,共有正知正见,坚守中国设计的核心价值。

  在这条发展的路上,就需要更多有着正知正见的精英人物、精英机构、企业携手共进。诺贝尔瓷砖作为中国瓷砖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关注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在为第二届“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活动提供协办支持之后,继续为第三届活动提供协办支持,谢谢诺贝尔瓷砖,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来感谢诺贝尔瓷砖为我们提供了分享活动现场所有的支持,谢谢!

  此外,本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全国巡讲活动,得到了全国室内设计专业媒体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对他们的工作与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

  主持人:特别赞同刚才叶红秘书长讲的,坚持做对的事,我想作为媒体也应该这样去坚持。可能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设计师活动非常多,刚才在贵宾厅的时候也跟沈总聊,这种活动非常多,包括我们的新浪媒体。我是比较少参加协会的活动,但是这几次的活动给我印象都非常深,因为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市场大潮当中,有人坚持了自己的态度,可能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当中好像有一点点落后和慢,但是我觉得此刻的中国是需要这样的慢的,所以我非常赞赏我们协会的一个出发点。

  所以我想今天我们带来的所有的演讲都应该是干货满满的,我们这样一个活动能够去举办,我觉得除了设计师的力量、协会的力量、媒体的力量,也离不开我们产业的力量,我从来不把我们的合作伙伴当成赞助商,因为我觉得他们是在共同在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只有把产业链和我们的设计放在一起,才能真正产生价值。所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引出诺贝尔瓷砖的总裁沈建法先生给我们做一个开场致辞,有请沈总!

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总裁沈建法

  沈建法:尊敬的叶红秘书长、各位前辈、各位设计师、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诺贝尔的沈建法,我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十八年,我刚才算了一下,我是34岁到52岁这个阶段在北京,正是人生比较好的阶段。

  所以今天很高兴能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九月与大家相聚北京,非常感谢主办方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精心筹备,感谢梁建国和葛亚曦老师的亲临现场,给我们分享设计艺术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诺贝尔瓷砖与设计师的交流活动一定能越办越好!在此我谨代表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到杭州诺贝尔总部参观交流。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之都,汇聚了一大批对全国乃至国际设计界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整体设计艺术创新领先。诺贝尔瓷砖始终把产品品质与制造技术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努力引领瓷砖行业的创新发展。

  刚才在会议室我介绍了我们的产品品质如何如何好,在这里我再介绍一下我在北京当时做这个项目,就是八一大楼,八一大楼顶上就是用了我们的瓷砖,而且现在一直都非常好,我们的瓷砖是由吸水率和压制的密度、质量取胜的。我们认为诺贝尔瓷砖必须保持与建筑室内设计行业的深度交流,向大师请教设计创新流行趋势,让设计师更多地了解诺贝尔品牌旗下个系列产品的优点、特色,共同把中国装饰设计行业推新新的高度。

  诺贝尔瓷抛砖于2016年7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上市,已成为诺贝尔瓷砖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瓷抛砖产品,诺贝尔研发团队经过五年的探索,取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是名副其实的“更新技术·更好瓷砖”,我们汇聚了当代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胚体做了这个瓷砖。瓷抛砖兼具解决了釉抛砖、微晶砖好看不耐磨的功能性痛点,抛光砖耐磨不好看的装饰性痛点。我们的广告语是:“新一代瓷砖——诺贝尔瓷抛砖,以瓷面替代传统釉面,表面更耐磨;以立体渗花代替平面印花,花纹更逼真。

  好的建筑室内设计作品,是设计理念与对应产品的完美结合。我们深知,高颜值的产品是从设计来,好的产品一定重视设计、嫁接设计,最贴近瓷砖客户的就是在座的设计师。瓷抛砖产品只有通过设计提高它的附加值,并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产品价值远远超越产品价格。诺贝尔瓷砖希望能和所有业界设计精英携手,共同引领北京乃至中国建筑室内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

  最后,预祝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诺贝尔瓷抛砖巡讲北京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沈总的精彩致辞,相信大家已经从话语间感受到了诺贝尔瓷抛砖对中国室内设计的拳拳之心。感谢诺贝尔集团。

  接下来将进入巡讲的演讲环节。提名设计师葛亚曦先生、梁建国先生会为大家带来二场精彩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两位嘉宾将与现场参会设计师进行互动交流,对于两位嘉宾的演讲,大家有问题可以微信发送给我们,发送方式:扫描坐椅背后 “中国室内”微信二维码,关注“中国室内”,在线发送,我们将选取焦点问题在互动环节请两位嘉宾解答。

  首先为大家带来演讲的是葛亚曦先生,他是LSDCASA创始人/艺术总监、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软装与陈列设计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入选设计师

  崇尚民主独立的葛亚曦先生,骨子里有种对主流与潮流的批判,即便自己所从事的设计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需要紧密与国际潮流接轨,但在他的作品里,也很难看到所谓的主流经典,更不用说"快消费"时代的高街潮流。这正体现了他提出的"立于潮流之外,艺术构建生活"的理念,倡导生活方式的独特性,不盲从主流,忠于自我。

 葛亚曦 葛亚曦

  葛亚曦:很开心成为十八个人中的一分子,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做一个沟通,刚才的介绍太过盛誉,当一个设计师站在大家面前,跟大家阐述他的工作的时候,虽然有大方向,但是还可以捕捉到一些维度的东西。本质上我们是一个比较认真负责的团队,一直在这样一个板块里面很认真地做一些事情,今天就把我们过往的一些工作,用我们自己内部的系统,我们对设计的看法,我们对设计师的看法,通过三个不同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在未来的一小时之内,能够对大家未来在设计路径的发展过程当中有所触动、有所提及,我觉得这就善莫大焉。

  所有的设计都无法离开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也许我们跟我们的上一辈可能是隔着几代,完全不能对话的这样一个年纪。我们还小的时候,跟现在正小的小朋友,完全处在一个不一样的语境里面。后面有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公司90后的同学跟我们沟通的语言和语境,以及他们的认知,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父母亲可能还很津津乐道于购买一些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地位、彰显自己的风格的东西,可是他们的小朋友却已经完全抱着相悖的价值观,在跟这个世界相处。很典型的就是这两天有一些热点事件,大家喜欢(许知远)还是喜欢(毛东)?这个问题最近很热,也许今天我喜欢许知远更多一点,或者喜欢毛东更多一点,但是实际上在这之前我们是完全不知道许知远这个人的,但是许知远这个人却在90年代影响过很多的人。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回望我们的设计的时候,有一些看起来十分不合理的现象,但其实就比较容易能够理解。比如说曾经的欧洲风格、美式风格等等诸如此类,我们现在视为特别荒谬的东西,可是在十年前、十五年前,我们却以此为美,以拥有它、能够去消费它为美,这样的一些观念迭代的速度特别快,我们正处在一个所谓的设计所面对的世界这样一个语境下去开展我们的工作。

  大家一定都坐过飞机,坐飞机的时候你会发现飞机的冲水器是特别不方便的,因为要有所不方便,让你的屁股跟底下的坐垫之间产生间隙,让你不要被按下去之后被吸在上面然后叫空乘而设计的。设计的第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去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设计,在我们来看是比较偏艺术化的行为,那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事情。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本来今天我来的时候,我穿的T恤就是“你说的都对”,底下“who TM Cares”,口号T恤现在是很火的。我的这个T恤是我同事买给我的。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有价值观的,在很多不同的公司里面,像刚才这种语境的沟通是不存在的。价值观相同,会带来认同以及风格,我们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会认为“你说得都对,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这种想法是值得认同的一件事情,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公司除了专业之外的一些东西的自由度等等等等。

  所有的设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必然会认为你对美丑好坏的判断,最终体现为风格,而这里所说的风格是我们认为设计必须要具备的风格,这种风格一定不是行事风格。曾经说这样的话会招人骂,但是现在说这样的话会觉得理所应当。

  第三个,中国对这样的残障人士通常都会写老弱病残优先;可是在中国以外的一些地方,会在椅子上写“这是残障人士的位置”。这两种说法是有区别的,后面这个是权利,不可侵犯;前者站在一个角度,我把这个位置让给有需要的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自我要求。

  我们认为后者的发心可能也许没有前者更好,这两天《敦刻尔克》大家都看过吗?《敦刻尔克》里面有一个小细节,一个青少年误伤了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因为重伤而死去。这个小朋友的朋友知道了,这个时候那个误伤的青年人是一个大兵,去问这个小朋友还好吗?这个小朋友的朋友望着他的眼睛说,你放心吧,他没死。就是他没有告诉他,他的误伤已经让一个生命离开了。大家理解这种所谓的爱护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理解设计这个LOGO、启用这个LOGO的人,对人性的爱护和期望吗?这件事情说的是设计的第三个问题,在解决问题、形成风格之后,必然有一件事情是在座的每一位设计师贡献给这个世界、沟通这个世界的,叫做传递价值,所以我们公司是用这三个维度来看待设计工作的。

  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是怎么工作的,这是每一天的发生,这些事情都给了我们巨大的机会,因为所有的困扰、所有的纷争都有可能是话题,都有可能是课题,形成更好的解答。所有的形式都在迭代,不论是聪明的或者是相对聪明的,或者是看起来明显愚蠢的,他们都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充斥在我们身边,但是他们的迭代速度会超级无敌的快。

  我想问问各位,中国文化复兴这件事情真的文化层面的复兴吗?如果它是的话,它应该在复兴的过程当中,我们作为设计师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曾经我们认为特别特别对的事,我一个朋友是摄影师,他拍了一个三线城市,90后、80后更加不知道三线城市了,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就开始逐渐地被遗忘、被废弃,他拍到的全部都是废墟。他是想通过摄影召唤大家,对一些我们视为对的事要保持警惕的心,也许它是错的,你只不过是在当下的一刻认为对而已。

  我们的居住形态,其实十八位优秀的设计师,每一位都可能才华横溢,在不同的领域都会产生他们对这个世界、对美、对文化、对居住等等诸如此类的看法,我们把我们的实战部分锁在居住这一块。居住这一块一直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世俗市场,这也正是建筑师们特别讨厌我们室内设计师的,或者不怎么待见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他们认为室内设计这一部分没有真正扛起设计的大旗。

  我有一天跟刘老师沟通这件事情,我说不要这样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世俗的生活,每一个人最真实的对生活的感受、对美的感受!这件事情没有办法那么宏大。我们的人物就是直接面对现在这个人群、现在这个时代,他们认为的美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他们现在这一刻的审美,我无意说他们的审美优秀还是不优秀,我只是说他是我们工作的情景。

  我们有三个案子,看看大概是怎么做的,这是其中的一个案子,它的名字叫和光尘樾。这个房子我们国人曾经认为是非常好的住宅,后来逐渐成功地演绎成现在的(和院)产品,它的采光面特别多,这个产品特性影响了我们后面的设计。

  我们当然会界定不同的功能,看起来大家会说设计一定要以功能为重,这个特别对;但是设计一定要以人为重,这个也特别对。但是以功能为重和以人为重是限于自己的认识而决定的,大方向和口号和我们实际的工作是无意义的。

  设计是否合格,拿到60分,我们接触软装设计的时候比较晚,所以我们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有一个硬装团队,共同去工作。所谓的空间的合理化,大家如何解释空间合理化这件事?刚才说了,基于原则跟演绎出来的看法是两件事。我们曾经研究过,空间的合理化代表了ABCDEFG,可能有很多条,但是其中有一条很关键的是创造资源,或者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制造资源。

  但是它出于什么样的原则去产生这样的变化呢?原来是一个小房间,然后我们打开这样一个房间,设计之前跟之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样板间项目,样板间项目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它面对的是一群人,而不是单个人。在样板间项目里面,不允许用私趣做项目,除非特别有利于做示范空间,什么叫私趣?比如说我喜欢电竞项目;如果你在样板间里面用私趣的话,我认为你的知识结构已经过时了。

  十五年前,曾经的样板间设计根本不是为人做的,所有的以人为本这件事情全是虚假的,全部都是冲着他们的身份焦虑去做的。在那个时代,当时有一个特别优秀的房产商发现了这个问题,叫龙湖,所以龙湖迈开了第一步,就是让样板间这件事情靠近人。但是到现在为止,你还要说通过个性的设计、私趣的设计去形成一个空间,我觉得十分的荒谬,反而不利于空间。

  这是我们最后呈现的状态,这是整个屋子里最大的双层层高,这里有一个小房间,我们把这个小房间打开来,形成和这个房间的呼应,这个地方空间资源的重要性是摆在第一位的。

  这是我们最典型的过程稿,中轴对称,入门要有玄关,要找对称关系,听起来是很多设计师要使用的工具。所有的工具之前叫方法,方法之间叫方法论,所以如果你只在工具层面去做贡献、做研究,基本上你无法得手,比较厉害的是拥有方法论,然后是方法,方法之下才是工具,工具之后是表现,很多人甚至在表现这个层面去学习,我觉得就更加荒谬了。

  中轴对称,进门需要仪式,这件事情决定了平面图变成这样。我们十分清晰地告诉对方,这个建筑单位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它拥有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就是前后庭院,这是这个房子最有价值的部分,所有的东西都要为它服务。所以我们取消掉这个部分,建筑师特别同意,为什么?你干吗要人为的去切割这样一个空间呢?

  刚才讲到玄关的功能,还有进门的仪式感,你的前庭院其实已经做到了,我们直接把这个地方切割成客厅的区域,所以最后出来的效果是照片里这样的;这是餐厅的部分。我们在过程中对很多问题都会产生沟通、产生修复,或者是产生选择,比如说我们一定要坚持内部的材质,它是要吸光的,而不是去反光的,对光这件事情,如果镜面反射和慢反射,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我们必须要去判断说,今天看起来特别亮,这件事情大家喜欢,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要很理性地去分配我们的资源。一个镜面抛光的铜,和人为亚光压暗的铜,一定是有取舍的。

  庭院是这样的,庭院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可不可以搞个山水?当然可以,但是为什么呢?我们这个庭院的设计只有一个原理,就是用来打通这一层的关系,所以这个庭院设计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室内化,减弱室内跟室外的区别,才能拥有在一楼整体感比较好的一个体验。

  其他的东西我们暂时不讲,中间放了很多东西,后来我们决定说,放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呢?我们觉得在空间里行走的时候,不同的空间相互关照和连通,可能是这个空间枢纽所在,看起来像个艺术品。所以我们还是回归到人的问题上,刚才说了形成风格,什么是风格?我刚才其实已经特别清楚地说过,风格如果背后没有价值观,是不能谈风格的;如果没有对好坏的评判,是不谈风格的。

    《敦刻尔克》没有任何的滥情,十分的克制,当然也没有护照的背后写的那句话,感觉好像我的护照是假的一样。没有价值观的风格不能称之为风格,你必须要有取舍的东西,这件事情和人产生关系,就形成风格。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数不胜数,可是在他人生的暮年,他只给自己和爱人建造了一间只有16平方米的休闲小屋,这是一把椅子。

  曾经我们的设计诉求是以自然为前提的,我们希望更自然,所以我们的设计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曲线,都是装饰性的东西;而反装饰、抛弃装饰,是从这位大师开始,他甚至不耻于任何的装饰。能够真正打动我们的并不是它的形式,而是背后的精神,所以你一天到晚学几何学、柱体的摆放,你根本得不到现代主义的感染力,所以你必须要回到它背后。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我们认为主人很重要,但是我认为睡眠很重要、平等的家庭关系很重要,它会影响你的表情。同样的例子,老人房一般朝北,小孩房在南,对吗?光线好的小朋友的房间。所以设计师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是曾经的效果图,和我们最终的呈现,很多时候我们太担忧了,我们太不确信了,我们认为我不拎着LV的包别人就会欺负我,我最好拎着爱马仕才证明我是优秀的。可是当你面对什么是真正的设计师、什么是真正的价值的时候,你才会把曾经蒙蔽在你之前的秩序打破它。

  其实实质上我们都包裹在各种情况下,把我们对设计的一些最本质性的思考裹挟在里面,暗藏祸心,试图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刚才已经说到第三个事情,传递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变成口号,因为设计师就是设计师,设计师不要妄图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也不要妄图自己是艺术家,所以你不要用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维度去要求自己,你必须要用设计师的维度去要求自己。

  但是设计必然跟文化相关、跟现象相关,所以就必然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解决问题可以不择手段,这两天有一个帖子是这样的,就是五星级酒店的床单没有换,我觉得太不安全了,我想以后还是穿着衣服睡觉会好一点。我们不能因为解决问题而不择手段,传递价值的本质就在这里,你不可以用不好的方式、暗藏祸心去解决设计的问题,看起来是对设计好,实际上是对你好,我觉得这是设计不能面对的事情。

  对豪宅的认识,我们当然要去沟通这个世界对居住、对美丑、好坏的认识。这是我们最终呈现的状态,其实我们所有的设计,我们不要对话财富,我们对话的是人;我们也不要对话自己,因为你也不重要。好的设计是看不到设计师自己的风格,所有的设计跟环境都特别和谐,设计师的风格被放在后面,我觉得这是特别优秀的一件事情。

  我们要敢于去面对一些大家有可能看不懂的,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在沟通世俗,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整体设计环境对大众的接受度低估了,实际上素养的问题、信息量的问题,现在的迭代都特别快,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信息量。

  这是第二个案子,北京天恒、天悦壹号,这是我们跟(吴斌)老师合作的一个案子,室内设计非常优秀。但是当时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在谈风格,看起来它有风格吗?看起来有中国吗?今天我们谈得是中国,我觉得中国风格在现在这一刻我们聊一聊,我觉得是比较有意思的。

  梁老师是中国风格的泰斗,是对中国风格的传承、演绎和变化的过程中有话语权的人,今天来我们也是听梁老师的课。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这是我们正在演绎的中国。这是中国吗?是,因为我们忘了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这件事,我挑一些大家都有的表情包给大家看。其实我们忘了,如果是一个小朋友的话他真的不知道,他对这件事情是没有概念的。

  我们都是学美术的,我们都知道美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美是你跟他产生连通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必然存在主体和客体。我们忘掉了,我们作为主体,成长环境和经历干预了我们对美和不美、是和不是的认知,我们是带着我们自己的认知去看待每一样事物。这里也有外国朋友,如果你要问他这是不是中国的话,他会说不知道,没见过。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一切看起来跟我们相关的事情,我们都认为是我们的,比如说钓鱼岛,比如说南沙群岛,因为我们天生是被教化过的这样一个结果。所以这是主体跟客体的观念,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观念,所以我们这次在描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用一些惯常的、看起来大家都熟知的经验去面对这件事情。所以在形式上不需要去找到任何经验上的连接,试图在这样一个路径下去发展中国,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状态。

  当然有一些小物件,这些东西是给业余人士看的,因为我们毕竟面对的是所有人,所以这作为一个技巧,我们叫做唤醒,在一些小物件上唤醒、加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感受。这是我们这个项目,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新中国风格的一个小小的尝试。

  另外一个项目,北京梵悦·梵天万国公馆,这个项目有什么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呢?首先第一个,解决设计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不是说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很多时候个性、情感、温度、情绪、故事、自由、感染力,如果把设计作为核心表现手段的话,这些是我们没有办法达到的。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八年前我们在一个豪宅绿城御园的设计中,我们通过突破一些形式去面对,掌握人舒服的生活的样貌和目标。设计并没有作为表现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出现在这个空间里面,所以这两者之间是有差距的,而这个差距最终会体现为你是否会觉得烦闷,你是否会觉得这件事情不是我想要的,或者是说设计到最后这个部分感动力的来源。什么是感动力?可以计算的不叫感动力,我可以看得见的它无法感动我。

  刚才谈到一个问题,现代风格。我刚才说了一件事情,如果一件事情被共识了,它就几乎丢失了感动人的力量。就比如我说我们习主席是特别伟大的领袖,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样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去沟通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这是大家都共识的。我们已经被现代风格洗刷了太多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放弃对形式的研究,回归到现代主义也好、国际主义也好,它真正深入人心的原则,和它的魅力来源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现在这个阶段,在现在的中国能够展现出现代中国风格的东西。其实这里面有一部分东西是大概70年前、80年前,西方现代主义刚刚抬头的时候,那时候的尝试,我们用那部分的元素来去构建现在这一刻我们认为的现代。

  这就是所谓方案的路径,你要抱着一个想法,最后经过取舍形成结果。用审美作为主要手段,形成诉求,所有的高端这件事情的高不是财富阶级的高,一定是文化层面的高或者是精神层面的高,而这种所谓的高和低、俗和雅,中国历史上就有俗和雅,在现在的中国它的边界非常模糊,我们在边界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我们去界定什么是更为高、更为雅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大概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我们又尝试了这样一个项目。

  所以刚才的时间里面,我们基本上把我们所做的项目中三个比较显性的点跟大家做一些分享,第一是要解决问题,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形成取舍;第三是传承价值。传承价值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考量我们一个设计到最后是否可以被留存、是否可以被沟通、是否可以被示范的一些关键性的做法,所以这是我们多年的坚持,我们也会一路继续坚持下去,感谢各位刚才的时间,希望刚才的分享对大家的设计工作有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葛亚曦先生精彩的演讲!室内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与企业的优质产品之间关系密切,诺贝尔瓷抛砖作为本次活动的瓷砖类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为本次影响力人物提名全国巡讲,提供了鼎力支持。同时,诺贝尔今天还非常特别的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花艺表演,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VCR。

  谢谢我们的工作人员,下面有请出我们的花艺师:师从台湾著名花艺师林惠理女士,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认证高级花艺师,中国传统花艺茶艺研究者 高红女士,有请高老师。

  主持人:感谢高老师的精彩呈现,感谢诺贝尔瓷抛砖。接下来,为我们带来演讲的是梁建国先生,他是: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制造•中创始人、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在过去十多年来,梁建国先生一直将“中国文化当代化”作为设计理念,主张用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去演绎中国文化。在当下更注重“放下”去掉更多痕迹,寻求简单与纯粹。他更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设计为民,让普通的老板姓实实在在的感受设计的务实与艺术。

  现在,就让我们请上梁建国先生,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过去、今天、未来。

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 梁建国

  梁建国:大家下午好,大家都是同行,我们坐在一起探讨设计的未来,包括我们的当下。我和大家一样遇到了瓶颈,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接下来干什么?我觉得这是一直以来围绕着我们设计人,围绕着在座的企业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感触,或者都有这个纠结,我觉得可能活下来就是在解决纠结。

  在今天这个时候谈设计会有点累,还是要谈我们怎么活得开心一些,因为我做设计也有几十年了,在不停地谈设计的时候还是蛮累的,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谈怎么开心地活下去,怎么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去作为这个社会承担责任的一分子。

   我觉得包括企业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做企业就是在承担一种社会责任,包括做协会的,更多地是承担一种责任。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可能跟以前有一些不太一样,以前讲背后的故事、讲这讲那,今天可能更多讲这些内容多一些,但是载体还是一些项目。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做住宅更多一些,样板间、家装、住宅更多一些,其实今天不是谈项目,而是以项目为载体和大家一起聊一下。

  我现在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就是2、5、3,20%的过去,也就是传统;50%的现在,也就是开始我跟大家聊的那个问题,当下我们该怎么办;30%的未来;其实更多的80%我们要研究我们的当下和未来,这个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最重要的事情。这一点我接触了很多的业主、很多的投资人、很多的企业家,其实都没有方向,他们也不知道干吗,花了很多钱做项目,做了一半停下来或者改方案,实际上没有方向。所以我们也不要着急,因为比我们更有钱的人压力比我们更大,所以我们做设计的可能压力还没有那么大。

  其实这个项目是一个特别的项目,我跟葛老师不太一样的,我什么都做,我没有区分室内、室外或者是建筑,有一些项目我感兴趣的还是从生活、从整个项目、从社会的角度去做一些项目。我今天给大家放的这个照片是我第一次拿出来,这个项目我每年都会去拍一些照片,这是我刚拍的这个项目此时此刻从这个角度去做的一件事。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把我划为东方主义,我还是想把自己说成是地域文化,不管什么土地、什么思想、什么风格,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个土地里面长的什么,或者根据这个地区的人文需求去做这个时代的设计。

  其实这个项目让我自己很感动的就是我每次去自己都会感动,去想我们现在需要怎么做,我每次在这个场景下都会想很多东西,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个案子之前,可能更多的会想到我在这个地方,有的东西可以用言语去表达,有的东西形成了这个关系以后可能不太一样。

  这是伏羲原来生活的地方,所以这个雕塑是这个项目整个的魂。当然也没有那么神秘,这是售楼处,都是商业项目,我今天给大家放的全部是售楼处的样板间,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大上。只是我们把售楼处做得不像售楼处,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

  其实这个可能会看得比较清楚一点,这个项目有很多的细节,我觉得做设计的人特别好玩的就是,当你在其中的时候,你的快乐感是别人没法体验的。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人去过(驯兽园),这个感觉没办法用照片拍出来,如果有机会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去感受、一起去PK,一起去聊。

  去年很多媒体去拍过,那个时候它还没有形成跟自然的关系,今年开始周边的草、周边的树都慢慢长起来了,我觉得这个时候再去聊这个项目,会更有魅力一些。

  这个是在南京的一个项目桃花源,也算是我真正做房地产项目的第二个项目。这张照片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张照片,实际上我认为中国文化是很美、很优雅的,我们今天很多人做的还是有一点不讲究,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讲究,我们什么都有了,日子也过得不错了,还是要稍微讲究一点,你要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说,你有调性,你很讲究,我虽然没有很多钱,但是我过得还是蛮优雅的。

  因为这个案子出来以后,今年我们就在不同的省、不同的地区做了十几个项目。这部分讲的是开始我说的2、5、3的50%这个类别,就是当下,这代表我对这个时代的一些理解。

  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就是特别舒服,它和我们今天是没有关联的,就像刚才插花的老师一样,看着特别亲切。其实有时候和钱没有关系,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现在很多人还在研究设计的造型,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设计还是要更多地强调设计的态度。当你有态度的时候,你可能会不太一样。

  我曾经在上一季去讲课的时候,我说我的第四个阶段是没有风格,也没有设计,这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它没有任何风格,你可以说它是欧洲的,也可以说它是中国的,都没有关系。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不要太多去讲究它是什么风格,当你讲这个的时候,其实你是开始在欺骗自己。因为我觉得中国也是这样的,最好的风水是最舒服的,并不是说请哪个大师看过才是最好的,设计也是这样,舒服就好。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小的场景,我会讲这么长时间?其实这代表了我现在做设计的一个心态。

  包括这些,这个项目是在南京,它代表的是南京在江苏整个地区的一个人文,它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当地文化,我觉得当你心里读懂那个地域文化的时候,你这样去表达,你自己站在那儿也会觉得蛮有趣的。当然这个画面最大的不同,就是背景墙上的做的这些画,这个是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尽量是在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包括这些,从这个案子里面大家看到的不是堆砌,而是做跟这个地方有关联的东西,像墙上的这些树叶,都是在鳌山、(佛手湖)旁边找的那些树叶。

  这本来是一个地下室,我们做了一个不太像地下室的空间。这两年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复合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做书房,也可以做茶室,也可以做收藏,不一定把它分得太明确。我们设计师一定要去引导你的客户,引导你周边所有的人,不要去浪费空间,不需要隔得太分明。

  所以他们去看样板间,一看这个所有人都不坑社了,其实这是一个地下室。

  这是另外一个,这个大家看得多了,天筑。其实这个是我在万科做了一个雕塑,刚好把这个项目变异的一下。

  这个项目在郑州,所以这个跟那个还是不太一样的,尽量还是体现这个地方的文化。

  其实这个项目以后我们最大的收获,自己想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去保护。其实从我的整个设计原则里面,鳌山贯穿着这个项目,一定要有传统的痕迹,在这个基础上强调当代,找到我们今天的一个存在价值。

  这个画面是受前几年曼德拉有一个雕塑的影响,我这次也做了一个探讨,用那个方式做了一个这个楼本身。

  在宋代的时候是一个比较辉煌的时代,怎么把宋文化更加地去提炼,把美挖掘出来。大家觉得这个画面似乎跟日本有些像,但是日本最精华的部分是学习中国的宋代,其实日本是对中国的宋代吸收的是最好的,也是最聪明的。所以我们说2、5、3就是这样的,我们一定不能简单地重复传统,我们要把它的神韵渗入到你的血液里面,然后你再去工作,而不是简单地重复。

  其实我们会在每一个项目里面做一些大家觉得特别熟悉的东西,我的每一个项目都愿意去挑战这种形式,因为汴绣也是开放一个很重要的工艺,我还看到很多特别有文化的绣娘,是她们在改变我。

  包括这个棋牌室,我认为最怕的就是做棋牌室,这次实际上也做了一个突破,一般设计师做完都不敢把棋牌室拍出来,我自己把这个棋牌室的正面改变了一下,所以敢拿出来。

  这个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也是我觉得比较符合这个时代文人的一种精神,可能大家做书柜一定要这样那样,但那不一定是最好的。其实我们今天可以去把所有的东西,其实它是一个书柜,它也是一个装饰,也是一个雕塑,有时候你要从几种维度去想这个事情。

  这个画面是我们做这个房子,尽量去保住原来的特色,其实这个难度是最大的。在之间我们有一个会所,做了一个靠山,因为钱很少,做了一个这样的靠山,其实我觉得它的意义是一样的,这个靠山未必会比那个靠山差。

  这个部分讲的是未来,其实从今年开始,一直都想跟大家一样,心理也跟大家一样,追求的方向也是追求更和尚一点、更未来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新的系列,太湖石系列进行一个新的变异。

  可能很多人喜欢去抄,其实我也抄,我抄的是自然,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没有变,抄得很少。这是现在在做的一个新的系列,蜜蜂、蜂巢为主体。

  从现在开始,我的太湖石系列是做这种;包括这个墙,其实很简单,大家看到这个很简单,买的那个蜂窝板,买了一车,我就在上面画画。我觉得我还是蛮年轻的,因为一直跟年轻人在一起,尽量装得嫩一点。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比较便宜,还比较好看。谢谢大家!

  主持人:梁老师不管是女粉丝还是男粉丝都非常多,我们马上进入我们的沙龙环节,我受委托方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评选的一些规则,我们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人物的评选,是我们设计界非常有份量的一个活动之一。在2016年的1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有九位特邀的专业评委、主编加入了我们的评审团,同时还有六位连续两届影响力人物获奖者,共同参加了这个影响力人物评选,提名设计师一共十八位。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年除了专业评审之外,我们还加入了新浪家居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网络投票,今年的网络投票将由本届评选提供二维码作为参考,大家可以扫我们屏幕上的二维码,来关注我们评审的页面,把您珍贵的一票投给我们选出来的提名人。您的选票真的会计入到我们最后的结果,所以鼓励大家为你最喜欢的作品和设计师投下你庄重的一票,也感谢大家关注我们这次的评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最后的环节,除了听两位老师在上面做演讲之外,我想大家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希望了解,所以我们将进行我们的沙龙环节,我们将有请几位老师,首先梁建国老师和葛亚曦老师进行我们的对话部分,同时有请2017中国室内设计影响力人物提名设计师、著名家具设计品牌DOMO nature创始人赖亚楠女士、张震斌先生、闫志刚先生上台就坐。

  今天我们的主题还是顺着梁老师讲的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可能不谈过去的事,因为太久远,我们就聊聊现在和未来,我感觉我今天像小崔,今天是《实话实说》的设计版,说说今天和明天的事。三位老师刚才在台下听得很认真,也在做笔记,听了刚才两位设计师的演讲,你们有什么感受?

  赖亚楠:我特别珍惜每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听众是非常享受的,刚才梁老师一贯讲得很短,我的评价是做得比说得要好,大家说是不是?梁老师今天嗓子不太舒服,但实际上梁老师每次都是用他的作品亮相,甚至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迷妹或者迷弟们折服,我每次看梁老师的作品都是屏住呼吸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梁老师有他自己的一套设计哲学和设计理论,在实践当中有非常深度的思考的呈现,而这背后是他自己内心当中非常丰厚的涵养所带来的。刚才大家看到梁老师的作品,意境很深远,我自己是很喜欢的,我绝对是他的粉丝。

  刚才葛亚曦下来之后,很严肃地跟我短暂地交流一下,我觉得这一年他不仅作品在成长,我觉得他思考的深度也在成长,他真的是非常系统地把他以前做的事情和现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想做的事情多做了一番梳理和思考,而且带着他惯有的雅痞或者黑色幽默,用他的方式在诉说着。我觉得这是作品非常到位的地方,我觉得我自己是非常受益的。

  整个这个活动我刚才看了一下,后面都站得满满的,上次在长沙那一站也是诺大的一个图书馆站满了人。所以这个活动本身的过程有它的传播性的意义,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是在非常真实的、很深刻的、很自省的,实话实说的在做分享,我觉得这就是这个活动的意义。

  张震斌:刚才我是很认真地在听两位老师的演讲,我觉得非常棒,二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偶像,在中国的设计界抛开了技术与艺术,站在背后,用哲学的体系和对人的内涵和涵养去考验设计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当今很多设计师应该去学习的。

  对于葛老师的演讲,我觉得他对语境的分析,对当今世界的看待,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梁老师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老师,对人文的体系,目前也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方向,我觉得在追求美、追求艺术、追求宗教、追求我们对未来设计和生活的探索,追求我们人性心灵的回归,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在设计上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自身对设计当中去追寻的一些事情。

  闫志刚:我离开专业这个圈子时间也比较久了,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管理,但是对设计的热爱一直没有改变,梁老师是我一直非常崇拜的老师,葛老师今天是第一次听他的演讲,我觉得有几个观点我受益非常大,首先价值观的阐述和内心哲学体系的阐述,我非常同意。我觉得作为设计师很重要的一个修炼的内容,就是树立自己很强大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这些东西都会在你的作品里面能够呈现出来,这些东西往往会被别人忽视,但是却是一个设计师能够走多远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还有一个感兴趣的词就是选择,这个词我非常喜欢,我认为现在中国的设计行业就是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或者说是大浪淘沙。对于行业的理解,我认为过去的时代是勇往直前的一个时代,现在的时代是大浪淘沙的一个时代,水流缓下来了,该沉淀的沉淀,该淘汰的淘汰。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对你人生做什么样的一种选择,有些年轻的设计师可能会选择赚点快钱,有的人可能想扎进去,在专业领域里面能成一些东西;有的人可能树立一种价值观,可能要成就对社会的影响力。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决定了你的人生路线是不同的,因为这个市场是分得清的,以前是分不清的,市场也在对我们设计师进行选择。所以说那些坚持不住的,没有真真正正用心去做设计的,一定会被淘汰。 

  所以说一个是个人对自己价值观的一种选择,也是社会选择的时代,我们设计公司也是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因为这个时代分得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像以前了,这个体会我是很深的。

  梁老师还是一如既往,我对梁老师关于中国精神的阐述非常同意,其实包括中国元素或者中国风格,我们设计圈也有很多,原来叫中西结合、中西对话,后来又叫做新中式,等等很多观点。但是实际上我是非常同意梁老师的观点,我认为首先你要充分理解中国的精神,中国的建筑或者说中国文化里面所体现的一种势能和一种意味,这样一种精神的理解,这种精神的理解融化于你独立的人格当中,然后再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时代的文化自信。我们讲大国崛起、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等等,这些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首先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精神能够融入到你自己的哲学体系里面,最后再散发出来,那么你的设计就呈现出来最真实的中国意味,我在梁老师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些东西。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的点评,有人说中国就像一辆高速列车,由不得你选择,除非你下车,你只能跟着它一起去做高速运动。但是对每个个体来说,你到底用什么样的坐标系去定义自己?中国设计也是一样,我想在不同的坐标系之下,你会有不同的对于速度的理解。所以我想我们第一轮有一个问题,就是各位台上的老师,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关键词去定义当下的中国设计,你们会用什么词?为什么是这个词?

  第一个问题我还是先请梁老师开始,梁老师有一次吃饭定义我,他说我觉得你是设计圈的一朵奇葩,我觉得这个关键词是对于一个媒体人的一种赞赏,因为在当下的高速列车当中可能需要你去坚持一些东西。那么梁老师,你对现在中国设计的关键词的评价是什么?

  梁建国:忘掉你自己是干吗的,你不要觉得你是企业家,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设计师,更重要的,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牛逼的设计师。其实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是受益者,因为我可以用这个名词,你越把自己当成是不错的设计师的时候,就做得越来越差,因为你有压力,你有负担,你就不敢放下,你还作吗?其实我觉得现在最可怕的就是“作”,我现在当下在座的天生荷尔蒙就那么强,不释放一下不行。

  我觉得用辩证的方法,把荷尔蒙用在合适的地方,不要那么去“作”,那你可能什么东西都会不一样。其实这个话题戴蓓问得特别好,我一听说戴蓓在座,我肯定想去,我们可以谈一些不同的话题,我们可以说一些好像跟设计没关系的事情,其实我们也在谈设计,这种是最好玩的。

  因为我们教书的每天教的就是这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就口臭了,觉得很不好玩,一定要按照学校规定的套路,你的语言必须要这样,你的课本必须要这样,或者教学大纲一定要这样的时候,还是蛮累的。我觉得现在最大的语言就是去你自己知道的东西,今天都是设计师,我不好意思闲白太多,就像我前面讲的那个30%,我一直想跟你们PK,我觉得我才会年轻。我觉得最好的健身方式是每天像战士一样地去工作,因为在这个时候我忘掉了我是在工作,我认为这个时候设计的状态是最好的,谢谢。

  主持人:梁老师站在他现在的位置上说我不作,我要忘记自己,可是台下那么多设计师要为了生存而奋斗。

  梁建国:我现在压力也很大,我基本上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我还是喜欢待在办公室,一般在十一点之前都可以在办公室找到我。

  葛亚曦:人一般对自己真正承认的事情是不会去说,梁老师火是很大的,他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他的修为和跟谁比、跟谁战斗的问题,他现在不需要去跟世界战斗了,他要战斗的是他自己,所以他现在更加从容了。你要跟他喝酒,就知道他火有多大了。

  主持人:在你讲关键词之前,我要现问你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要面对现实,比如刚才讲的站台,可能这个公司要上市了,或者别人比你做的项目大,比你做的项目多,你会觉得有一种急躁的感觉吗?

  葛亚曦:我旗帜鲜明地回答这个问题,一是我觉得躁,二不管你是躁还是不躁,都要坚定不移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也是其中一个在追求规模的人,那你就要去看追求规模到底为什么,追求规模的过程肯定是燥的,因为你需要改变和需要做的事情,比单纯去面对设计要复杂很多。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下,要去看时机,要去看组织关系,肯定是燥的。但是我不知道您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

  主持人:因为觉得你还是小鲜肉。

  葛亚曦:我肯定是有点躁的,但是我特别坚定和确信设计的价值,是因为其实咱们有一些特别容易养成的习惯,就是所谓的赢,我们对赢的理解是,我比别人好就是赢。我觉得这不是我们去做现在这样一件事情最本质的动因所在,因为我们还是回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关键词是接纳和坚持,接纳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无论是慌张、悲凉还是充满着机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

  你没有办法去判断说这个时代比以前更好还是更坏,或者是将来还会更好吗?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特别准确的答案。回到刚才那件事情上,其实设计价值这件事情被严重低估,我是坚信设计价值的人,所以我就想办法说在我还可以躁的年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你到底成与不成,谁知道呢?你做一件事情,它的发心也好、它的过程也好,只要是真诚、简单的,就是好的。

  主持人:赖老师,作为女性,在这个行业还是蛮少的,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称呼你,因为你除了有自己的企业,做设计、做产品之外,还有很多社会上的责任,经常会被“绑架”去干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请你给出一个关键词,你怎么样定义现在的设计?

  赖亚楠:我总结中国当下的设计,我的一个真实的看法是“急切”,刚才开场白已经说了,我们在一辆高速列车上。我觉得在当下中国的设计当中,躁也好、匆匆也好,我觉得都是太急切了,我们行之急急、心之切切,我们在思考当下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过去,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急?因为之前的某一个阶段,我们的确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那么强、不那么到位、不那么专业。人都是有这种觉悟和醒悟的,所以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了,我们就开始发奋、努力,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正向就是今天大家坐在一起积极地想去学习,我自己也是这样;但是负面的也会有,比如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着急去做的时候,我们是否有系统的考量?或者是一个沉静的、优化性的、合理性的规划。

  现在每天老有人给我发很多东西,最近这一段时间我比较关注的一个空间课题是民宿,这个词现在也很热,我自己也有很多的冲动,我应该在山脚整一个什么东西,在海边弄一个什么东西。但是之后我忽然又想另一个问题,这么美轮美奂的民宿,的确有的是做得非常帮的;但是你在你自己这一方天地当中自得其乐的时候,用很大的心力和财力去打造的时候,你做这件事情对周边有什么样的影响?就像刚才葛亚曦刚才说的,解决了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生活问题了没有?行为便利方面的问题,你是否有考虑过?

  所以我就觉得,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发力,每天都绷着一根弦。这一年我的情绪不稳定,是波动的,我今天下午在这里,晚上我还要赶到霸州工地去开夜场的现场会,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反过来我会说服我自己,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踏踏实实的、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埋头耕耘,不要有那么强的功利性,拿出自己热爱设计的初心,在这样一个躁的、快速奔行的时段内,安安静静地做自己,这可能是我反观自己的一个自勉。

  张震斌:现在的当下和未来是两个方面,有当下就有未来,当下需要从写实转为写意,我们当今的社会确实很写实,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个深的工作,包括我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是非常写实的;我们能否在未来过得很写意,我们就需要放下很多,舍弃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70年代这一代人,我们面对我们的业主,面对新的设计师、团队,我们要重新开始,放弃我们的功利性,就是为了明天我们要活得更写意。自然而然,出来的作品会更舒畅。

  闫志刚:当下,我觉得我的感觉有四个方面。我开始想说生长,我是比较乐观的,如果加一个限定词,就是精一生长,因为我是做管理的,所以我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这个事情。我认为现在整个中国设计的市场,包括设计师的状态是很好的,正是一个生长的状态;以前那个时期是野蛮生长,这个时期是精一生长,精是指深度,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多深;一是横向的系统,也就是你的树冠,你能够延展得多快,是这样一个体系。

  精表达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研究的深度,而一在中国文化里面是贯通的意思,一以贯之,是一个系统化、一个集成的概念。刚才也谈到设计公司有上市的,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现象,吉恩就在创业板上市了。实际上我认为在中国的室内设计企业里面,如果能够把室内设计做得很好、很深,同时又把管理做得很好,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生长的过程。

  现在中国的市场环境是符合这样的条件的,对于每个人、每个企业也是一样,这里面包含纵向是你的立意之本,无论是一个人创业,还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一定要找到你的立意之本,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你研究得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你的立意之本。同时横向的方式,刚才葛老师也提到的一点,其实设计是一个很有横向价值的东西,它可以延展,等你展开一点之后,你的立意之本就更多了,根越扎越深,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如何能够平衡、不断地生长,是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精一生长的时代,而不是野蛮生长,以前的企业是无数个作坊的集合,这种企业没有力量,它是野蛮生长,最终不能形成一个精一的力量。什么叫精一生长?它是一棵大树,长出来很有力量,可能旁边长出很多附属的小树,形成一个体系,但是主体一定是又粗又壮的很大的一棵树。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有恒心者有恒产的时代,只要是你能够立得住,把你的立意之本做好,在强化立意之本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延展你的横向系统,就会越来越好,我身边没有见过一个这样的人不能在北京安居乐业的。

  主持人:谢谢各位的分享,我也分享一下昨天一个很奇特的经历,我昨天在阿拉善植树,我去过沙漠,但是从来没有爬过一座沙漠的山峰,但是昨天我爬上了一个100多米的山峰,因为我戴了一个遮阳帽,用遮阳帽挡住了两边,不看左右,只看前面,完成了这样一个奇迹般的行为。每个人对未来的期待或者发问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每位老师能不能分享一下,如果让你有一个机会,向未来的信箱投一封信,你最关注的问题,或者当下你最困惑的问题,你会向这个信箱里投什么信?

  葛亚曦:我在想这件事情的逻辑,就是我给未来的自己写信?

  主持人:如果给未来的中国设计提一个问题,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葛亚曦:我以为是说一句话,我先说一句话,就是你来晚了;如果提一个问题的话,我真的不知道会提什么样的问题。

  主持人:或者你对未来的设计最关心的是什么?

  葛亚曦:我刚才问的是三十年以后的事,咱们中国文化复兴了没?这是一个过程,你在不同阶段的时候,你对什么是复兴、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文化这件事情的理解都不一样。其实我们单纯地讲复兴说我们中国强过西方,这个太不合适了;世界范围内没有忘掉过中国,我们不自卑,也不张狂。现在是一个萌芽的阶段,你都没有办法跟所谓的中国以外的文化去交流和共生的时候,你谈何复兴?你所谓的复兴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去念孔孟,这不是复兴;复兴是中国文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范围内提供了养分,提供了交流,其实我是想问这样一个问题,看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背后还是很严肃的。

  梁建国:其实我是一个蛮争议的人,我分了一个比例,2、5、3,50%是很重要的,先把当下活好,才可以去谈情怀。我觉得未来是可以去谈情怀的,所以我会这样分,如果未来很多人问我怎么办,因为最近特别多人问我,包括我的一些客户、我的朋友,还有一些学生,问我现在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等十九大开了以后再说吧。这个时候只能说这句话,那这个时候干什么呢?要干的就是你不要管别人,不要去想不应该想的事情,没主意的时候就画图,多去练、多去修正自己,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我不想把事情复杂化,2、5、3,50%是当下,30%是梦想,我觉得不管未来发生多大的变化,永远都要有梦想。我给大家未来的一个寄语就是,绝对不要等死,一定是找死,因为等死是肯定死,找死就有可能生、有可能死,所以我们还是找死吧。

  赖亚楠:我提醒大家,一定别被梁老师带沟里去,他说他是生意人,要先生存,然后再谈情怀。但是据我了解不是这样的,如果他不是一直坚持走情怀这条路线,他不会活得这么好。有情怀,当下才会活得更好,我觉得这是辩证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整个的设计行业中,我希望大家在关注设计费的同时,更加关注一下设计本身,因为这有才能够诚实地去做这件事情,这个时候内心当中的才华才会真正地释放,而不会被一些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生存的价值。

  张震斌:严肃一点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我们应该在未来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宿,找到它,我们就找到了一切,谢谢。

  闫志刚:对未来提一个问题,提两个问题吧,第一个问题就是设计是什么?设计师是什么?这可以算是一个问题。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设计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我们知道,但是未来是什么?因为现在在中国提设计师是什么,和在美国提设计师是什么,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未来三十年之后再提这个问题,回答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刚才梁老师说,十九大以后再看怎么办,因为我们国企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做一些大项目的时候,经常是领导去了,媒体一报道,中建八局如何如何、北京城建如何如何,没有设计师什么事,在国外不是这样的。所以设计是什么、设计师是什么,在中国提都不会提,因为在中国设计和设计师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个群体有没有牛到那种程度,有没有把自己树立到那种程度,包括我们的设计师你要负责什么,你在整个项目的营造过程当中,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你起到的是一个专业作用,还是一个整合的作用,还是建筑师负责制这样的项目,还是对项目负责的作用?都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希望在中国无论是对于设计的定义,还是对设计师的定义,能够不断地发展,30年之后我们再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主持人:不急,我们等一等时间再看,可是时间从来不回答。也许没有答案,但是我想在时间里,你可能找到的自己通向未来更好自己的一个答案。非常感谢台上几位嘉宾精彩的分享,听起来比较空,但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当一个行业不再拘泥于谈技术本身,而是更多去谈关于价值观、关于选择、关于未来的思考的时候,我觉得这样一个行业是逐渐走向更加成熟的行业,所以我们也为今天中国设计的发展鼓掌。

  包括媒体也一样,就像今年我们新浪有一个核心词,叫中国有设计,它代表了过程当中的阶段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否定,我们走过来的这条路上虽然还有一些不那么满意的地方,但是你必须要正视它、接纳它,才有可能改变它现在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次感谢我们台上的嘉宾,谢谢大家!请各位嘉宾到台下就坐。

  再次感谢台上的嘉宾,以及还在现场的各位设计师、听众以及各位嘉宾们,我们今天经过一下午精彩的干货的分享,我想这样的下午应该会对大家未来在设计道路上会找到很多让自己前进的力量,或者是我们的答案。本次2017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师影响力人物提名•诺贝尔瓷抛砖巡讲北京站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诺贝尔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最后请各位嘉宾到台上来进行合影留念,有请各位贵宾!我们第九站见,谢谢!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