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朱岳:转变都市生活 | 中国设计公开课演讲精选

icon 2019-06-04 11:32:36
icon 0

摘要:详解上海“北外滩第一高楼”设计,SOM为未来建筑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详解上海“北外滩第一高楼”设计

SOM为未来建筑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5月29日,2019中国设计公开课上海站开课

快跟上大咖脚步,一起学设计

朱 岳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技术总监

《白玉兰广场:转变都市生活》

 

朱岳:大家好,很高兴代表SOM带来上海白玉兰广场的分享, SOM是1936年成立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全球50多个国家已经完成了1万多个项目,有很多项目也成为了城市的地标。

其实国外绝大部分事务所只做建筑,但SOM是美国事务所里少有的综合性事务所,是包含建筑、结构、室内、城市规划、机电、市政工程等各方面的专业机构,同时内部还有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部门,工作方式是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组合成团队的方式,发挥的是团队结合的力量。

从设计哲学上来讲,我们会更加讲究设计的精美性,还有创新性,让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和创新形式,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每一个建筑都要包含这三种设计哲学。

世界21座最高建筑中7座为SOM设计

SOM设计的超过300米的建筑

在全球最高的21座建筑当中,SOM设计了7座,包括纽约自由塔、金茂大厦等等;除此之外,SOM也在全球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中设计了其中的39栋,包含了很多城市的地标建筑,例如金茂塔、南京紫峰大厦、迪拜塔,还有刚刚完成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除此之外,SOM也打造了旧金山机场、图书馆、办公楼,医院和实验室等综合性的建筑。

SOM的城市规划部门有“十大原则”,在做建筑和城市设计时要遵循这十大原则,第一是城市的宜居性,第二是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还有食物,因为70%的碳排放基本都是在农业上,所以食物也变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考虑交通和流动性,如何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最后是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考虑到当地特点,这样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项目都会有各自的特点。

上海黄浦江两岸规划:开放性与公共性

这次要分享的上海白玉兰广场与浦东新区隔江而望,是黄浦江商业的门户,但是SOM最早与上海北外滩项目结缘并不是从建筑项目开始,早在1998年,SOM就着手打造上海黄浦江两岸的规划,提出了未来上海发展的远景。

SOM关于上海黄浦江两岸规划的彩铅手稿

那时还没有利用电脑制图的高科技,所有的规划图都是一笔一划用彩色铅笔绘制,当时所打造的是综合文化、商业、居住和办公于一体的黄浦江两岸整体规划,整个沿江的规划依据上海重要的历史风貌展开,两边土地需要经济有效的集中利用,滨水区要建设开放空间,这符合了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例如芝加哥城市内就有一片非常广阔的千禧公园。

SOM关于上海黄浦江两岸规划的彩铅手稿

同时整个框架当中,我们提出了沿江绿带和城市开放空间的体系,像十六铺码头把这些都联系起来,城市的绿化完全延伸到两边,同时通过地铁等交通走廊达到城市公共交通的连接,对所有的景观带保持整体的可连续性和本身每一个景观带的特点。

SOM关于上海黄浦江两岸规划的彩铅手稿

沿着江两岸要有很多的活动,利用码头和渡轮,把江两岸的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在土地的利用上也是综合的土地利用的规划,在开放的沿江两岸,一定要强调开放性和公共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和城市背景离不开关系,整个北外滩项目能够实现也是基于对上海整个沿江规划的把握。随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面貌,这个也是SOM城市规划师最乐于看到的事——自己的规划能够在几十年漫长的时间里慢慢地实现。

设计灵感:“白玉兰花、豌豆与河川”

北外滩项目包括了主要办公塔楼——320米高的白玉兰广场,一个小的塔楼——172米高的W酒店,以及九万多平米的商业裙房,还有一个彩虹塔——57米地标性的展览空间,把这么多功能放在一起就将北外滩打造成了一个微型的城市。

白玉兰广场是从上海的市花“白玉兰花”得到的灵感,整个建筑体型慢慢收缩、曲线变化,整个塔顶像玉兰花一样绽放。从上海的各个地标都可以看到白玉兰广场,包括从白玉兰广场也可以看到上海其他地标,这个项目的视线是非常好的。

      320米高的白玉兰广场办公塔楼并不是正面朝向黄浦江岸,而是扭转了45度,这样两个面都可以看到沿江的景色,使建筑的江景最大化,W酒店则像一个豌豆型的造型,每个房间都可以看到黄浦江,包括彩虹馆。

白玉兰广场办公塔楼放在了所有建筑的最中间,西北角是酒店和塔楼,西边是酒店裙房和配套房,商业展厅在酒店边上,剩下是商业电影院,办公塔楼在中间位置是为了起到一个重点集中的作用,让周边所有的建筑都围绕它来设计。

白玉兰广场最早的商业裙房规划是打造成“河川”的样子,围着河两边可以看到商业的动线,有很多酒店、办公和其他休闲娱乐功能,比如影院,餐饮等,来创造出特别的生活方式——让人在里面时会有不同的相撞和关联,很多生活的场景都通过不同功能的冲撞激发出来,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探索一个城市和建筑就像走在一个迷宫中寻宝一样,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场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突然的惊喜性,白玉兰广场这个项目想要打造的就是这种多种功能的碰撞。

酒店的交通都在西侧,是酒店的宴会厅以及酒店的入口,剩下的车都可以通过坡道下去。行人的流线在整个建筑里面是非常有流动感的,就像河流和河水一样不断地流动;围绕着办公塔楼的是商业的动线,无论是建筑的南侧、北侧或者沿江都可以很方便的抵达,在整个建筑里也有非常好的流动性。

白玉兰方案的设计演进

上海白玉兰广场项目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经历了五年的设计时间,上海做这样的地标型建筑,无论是规划局、专家还有上海市民其实对整个建筑都保持着非常大的关注度,整个设计过程当中也经过了非常多反反复复的探索,才达到了最终的结果。

最早的方案在2007年,是两栋塔楼,造型不一样,底下的裙房更加简单,结果业主要求做两栋裙房,就变成了一共三栋楼,裙房围绕塔楼将地占的很满有点拥挤。

到了2008年还是三栋塔楼,但是裙房之间做出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办公塔楼主要在北侧,酒店也在北侧;

2008年8月完成了初步设计,办公的入口还在北侧,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底下裙房的造型变了,沿江一侧面向广场;

到了2011年最终的设计,三栋塔楼改成了两栋塔楼,另一个塔楼被彩虹馆代替了,增加了很多商业空间,将北侧沿街全部做成了商业的入口。在一个城市的空间中并不希望建筑退的很远,我们将这称为“城市的街墙”,这是人感受空间尺度非常重要的地方,人会感受到建筑就在边上,城市规划中也会强调这种街墙的设置。

    办公入口放到了靠江一侧,从江边将整个办公塔楼的正立面呈现的非常完整,办公塔楼在整个场地的正中间,跟周围的商业体量作为一个背景,整个办公分成了两个大的分区,中间有空中大堂,所有人都坐穿梭电梯到空中大堂后再转换,整个变成一个观景平台。

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来讲,办公空间基本上要保持核心楼到周边的最佳距离,这样会比很多超高层建筑项目的使用率都要高,电梯也是分不同的中、低、高层进行区划。

关于曲线外墙的探索:冷弯玻璃的使用

整个设计演变中很多人会发现,设计总是会从直线型转化为曲线型,这是因为人类对这种非常自由的曲线有视觉上的感应,会更喜欢自然性的曲线,但是从设计上如何解决摩天大楼曲线的形式?

外墙做成弯的玻璃很难,我们尝试了几种办法,第一是把外墙做成一层一层的,但是效果不理想。宁波中国银行就是通过一节节的退台做出来曲线效果,从底下看每一层与每一层之间的玻璃会有退台的效果,整体非常柔和。

 

另外一种办法参考天津的周大福金融中心塔,这个塔的布墙玻璃是通过错位做出的曲线,玻璃四个点不共面,在窗框上面加一个小窗框,外表的玻璃都是平的,但通过这个小窗框调成外表柔和的曲线。

还有是把玻璃切成斜线,但是这个效果也是不太理想,只能把曲面每一块玻璃稍微出一个三角面,才可以做出这个曲线的变化。例如瑞典的旋转塔,它的玻璃就是每一个都是一个小小的三角面,最后形成了曲面。

       那么白玉兰广场外墙如何做出柔和曲面的效果,我们最后采用了冷弯玻璃,为了让玻璃呈现出曲线,将每个玻璃的角制造出一点点弯,大家以为玻璃是很硬的东西,其实玻璃也可以很柔软,也可以有一定的弯度,但是这个弯度要控制的非常小。

SOM与很多的实验室或者厂家共同研究,看看玻璃的角弯到多少度会碎,最后发现弯到接近380毫米才可以弯碎,可以看出玻璃的柔韧性是很大的,最后白玉兰广场上的玻璃最角上的弯度都是50毫米,还可以满足曲线的要求。

冷弯玻璃其实在天津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上也使用过,像中国的灯笼一样,每个面的玻璃稍微有些冷弯,广州珠江城也是同样的做法。

关于反射率的探索:减少建筑光污染

同时白玉兰广场也打造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遮阳板正好是在玻璃窗的上方,将整个夏天的阳光都挡住。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玻璃幕墙是弯的形状,可能会有光线的聚焦效应,比如伦敦的“大哥大”楼,弧形玻璃有聚焦的作用,曾经把太阳光聚焦到地面上的一点,最后将地面上一辆车的反光镜烧焦了。

上海很重视如何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所以专家和顾问对白玉兰广场项目做了专门的研究,周围光线追踪的方式是怎样的,因为不希望光线会对周围的建筑造成光污染,最后采取什么办法呢?减少幕墙玻璃的反射率,其实上海乃至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减少玻璃幕墙反射率的规定,而白玉兰广场的反射率是8%,这是什么概念?

世贸1号塔的幕墙反射率是34%,世贸7号塔是32%,迪拜塔的玻璃幕墙反射率是30%,这些建筑都是很多年前的设计,当时的建筑反射天空,反射白云非常漂亮。

后来慢慢探索后发现玻璃幕墙是否并不需要这样高的反射率,宁波中国银行是23%,天津周大福反射率也是降到了23%,南昌紫峰大厦是22%,绿地中央广场是21%,珠江城大厦是20%,国贸三期B塔楼的反射率是18%,玻璃变得非常透明,在整个城市当中非常和谐,中国人寿金融中心的玻璃反射率是11%。

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工作当中并不是只看外观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有的建筑并不一定需要太亮,可以减少光线到建筑上再反射到周围的环境,所以白玉兰广场并不是非常耀眼的楼。

酒店空间:空中花园、艺术画廊

室内环境也要跟室外匹配,首层办公楼设置一个高速穿梭梯直通大堂,有区域电梯可以抵达一区和二区,当时设计的有双层轿厢可以快速到达空中大堂。

在大堂设计中考虑了整个的建筑语言,建筑语言就像交响乐的主题一样,会在音乐中反复的出现,而白玉兰广场项目的主题就是“同心的曲线”,这个主题会在墙面上出现,从灯光上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项目的主题反复。

空中大堂分成了两层,第一层上来之后低层去低区,上面的电梯到夹层,然后转乘高层区。

      中间的核心筒就像一个花芯一样,四边的花瓣是模拟生态,结合了白玉兰市花的语言,用非常微妙的渐变方式展现出来,整个造型从空中看也是像花瓣绽放一样。

酒店塔楼不只是给住客提供一个住房空间,同时也能通过酒店欣赏到各个方位不同的江景,宴会厅和餐厅都是围绕裙房的平台布置,可以看到整个浦东的全景,屋顶平台的游泳池也是非常好的体验,很多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样屋顶就不只是一个建筑的屋顶,而是变成了一个城市空间的拓展,城市空间的活动不是只能在地面上进行,也可以在空中进行。

为了私密性的表现,酒店靠近地面的部分是彩面的玻璃,有个入口可以把人带到商业中心去,最早设计酒店时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艺术画廊的想法去打造。

商业空间:立体设计、流动的动线

整个商业裙房都围绕着两个塔楼来布置,屋顶有非常多的绿化,包括泳池,花园等各种活动都可以在屋顶上进行。除了地上有三层的商业以外,地下还有两层的商业,所以在地面上无论是往上走或者往下走都是非常立体的空间。沿着蜿蜒的道路还可以看到地下空间,底下拥有非常好的采光。外立面的墙是斜向的墙,可以使人的视线更容易看到上面商业的店铺,商业设计重要的就是设计的可达性,要能够看到店面和招牌,知道上面有什么活动,这个斜角非常适合人往上看的感觉。

       所有的墙面和立面都做了三维的绿化,不仅提供了人接触自然的机会,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多层次的绿化让每一层都有很好的景观。

地下二层都是地下商业的空间,北侧是地铁12号线的位置,当时设计也做了很多酒店隔震、隔音的措施,所以地铁可以直接与整个商业动线连接起来,形成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公共交通,最小化的减少私人车和机动车的出行,对于城市减排减碳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层建筑强调了流动性,围绕整个公共动线,每个建筑都是非常圆滑的造型,就像一块一块的卵石在水流中,在空间漫步时就像走在山谷里一样,无论去往哪个方向都会发现新的景色,整个空间显得非常灵动。

    二层把酒店裙房和彩虹馆以及其余所有的商业全部连接在一起,包括办公塔楼的空中大堂也连接在一起,正是多种功能的关联性、不确定性和连续性,才能够增加人在这里面活动和加强联系。

三层有一个影院在裙房的右侧,四层有屋顶和酒店的泳池,餐厅层,可以利用泳池层作为室外的餐厅,屋顶也做了绿化。

在商业空间里,所有的动线都是多方位、多层连接的动线,自动扶梯都连接起来,屋顶上的天光把自然光线引入进来,让商场里的人感觉到充足的采光。在室内绿化中,将绿化带到室内的墙面上,人走在里面就可以把室外的绿化带到室内,整个室内的光线和场景让人感觉非常舒适

可持续设计:主动节能与被动式节能手段

在建筑专业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白玉兰广场项目的结构非常简洁,用的是外伸桁架,在金茂大厦里的25层、53层、88层都使用了外伸桁架,主要是抗风力,这样对结构节省重量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外伸桁架的利用不只是减少成本,同时减少材料的用量,钢和混凝土里面都有很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

每一个建筑都要考虑可持续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需要启动不同的节能措施,有浅绿,中等的绿,还有深度的绿,随着这个标准越来越高,会用更多节能的手段。

白玉兰广场使用了节能环保的手法,除了高性能的玻璃,日光控制,高性能的照明和设备这些最基础的节能技术,还使用了一些很好的中等绿色的技术,比如太阳能热水、日光感应控制,照明控制也需要考虑,如果我们在用电量上减少用电量也是可以非常好的建筑的能耗,办公照明中根据室外灯光的明暗度,调整室内灯光的明暗度,同时也包括排烟、排气,雨水、中水系统等。

还有绿色屋顶和冰蓄冷也是节约成本的技术。绿色屋顶在暴雨期间可以吸收雨水来减缓对城市雨污系统的压力,同时在冬季可以对建筑有保暖的效果,同时降低了城市的热导。另外,屋顶还可以给动植物甚至一些鸟类、动物提供额外的栖息地,这也是绿色城市很重要的一点。

早在1983年SOM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设计了国家银行,因为利雅得空气非常热,所以整个建筑没有一扇窗户是直接朝外的,所有的窗户都在里面设置了一个洞,这样每一扇玻璃都没有太阳的直射光和辐射热,室内空调的用量可以减少非常多。在热带的气候环境下,通过建筑造型和建筑自己的被动式节能手法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是很有前瞻性的想法,因为当时很多人还没有考虑节能的需求。

利雅得的机场直到现在还在使用,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不用空调的机场,这个机场的人流量非常大,如果要做全空调的机场会非常不节能,所以打造了像沙特阿拉伯的帐篷一样的设置,让所有的风经过都产生自然的通风效果,来解决遮阳、降温的问题,这个机场到现在的使用感都非常舒适,对它的整修也只需要屋顶膜结构上增加一下涂层。

最近卡塔尔的一个足球场设计在建筑界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它们做了一个全空调的足球场,这是非常不节能的建筑,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被动式的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对环境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1987年的海湾银行也是做了很深的穿洞,它跟白玉兰广场的玻璃幕墙一样都做到了节能效果,后来纽约出了新的规范,建筑不能全是玻璃幕墙,要节能环保。华盛顿州一栋企业的总部设计,将每个玻璃都推到非常靠后的地方,所有的屋面都做了绿化。

展望未来建筑:零碳排放量目标

      印度尼西亚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是一栋零能耗大楼,除了遮阳、节能功能外,还设置了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除此之外也采用了地热,大楼本身400米高,往地下又钻了2公里的深度,采用地热能源为这栋大楼供给能源,这给未来的建筑减少碳排放量又增添了新的思路。

美国AIA建筑师协会上提出了2030年的目标——所有新建的建筑全部达到零碳排放量目标,当然很多人会认为建筑本身的能源使用上不一定可以真正达到零碳,但是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建筑。后来AIA又修正了新的目标,到2030年所有的能源都采用可再生能源驱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电力、潮汐等,最近旧金山和纽约都在考虑出台新的政策来采用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天然气和石油能源。

    从建筑师来讲,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建筑,我们对于未来的展望需要从环境考虑,从整个自然环境考虑。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从1800年到2008年全球温度涨了1度,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2050年全球温度会增加2度,看着并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增加2度时全球会出现大量的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会使全球出现粮食短缺,海岸线会被飓风和极端天气影响,北极圈和热带礁石区的生物都会受到影响。到了2100年涨到3.6度,可能人类的生活环境就陷入危机,会有全球化的饥荒和极端天气,如果按照这个情况,上海基本上很多城区就会被海水淹掉。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又可以什么?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我们是否可以把温度控制在1.5度,这是对全球全人类提出的目标,不只是建筑师、规划师,所有的工厂、企业、公司都需要想办法做到这一点。SOM内部也做了一个探讨——从建筑师的角度,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实。每年要有200万的人来应对气候变暖,如果还按照目前的方式去生活的话,全球变暖是不可避免的。

从设计师来讲,对建筑设计的评判以后要改变,对于一个项目的评判,不再是基于美学外表的形式和外观,而是对于它的性能和环境的影响,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于人在里面的健康的影响,这些都是新的评判标准,而不再是简单的建筑形式和造型。

设计师能做的事情就是想一想,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其他人对于环境价值的观念,不光是建筑师,也需要企业家、政府等各方面联合起来。最近我们SOM正在研究怎样采用碳排放量低的保温材料,这些都是未来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感谢大家!

版权说明:本文图片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END------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