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直播 | 九月的上海,八位造梦大师,共赴倾城之梦(上)
不同时空维度跨界穿越而来,以不同形式挖掘、再现、重映海上光影传奇。
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期间
以“剧场艺术与空间想象”为主题开启
“戏梦上海”「在场·演讲」
这是一幅只属于上海的时间卷轴。
大幕徐徐展开,
只有来到这里,才能读懂上海。
能超越你思考的唯有你在场!
👇
新浪家居全程直播
舞美 | 设计 | 电影 | 文学 | 舞蹈 | 摄影
▼
论坛开始
主持人-ADCC生活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汪莎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因为其实大家知道现在正值中国室内设计节和设计周期间,有很多场活动,我们算这些活动中很不起眼但是我们很用心的一场活动,我们一直想要寻找的就是同路人,目前设计节20年来发展的很好,我们要为设计注入更多的东西是什么,在两年前我们城设委发出这样一个思考,并且践行,我们希望它是从人文出发,所以我们提出了人文复兴设计,设计再现人文的口号,立志要为中国的设计师准备最好的文化课。这是我们第三次在场演讲,从乌镇到苏州到上海,我看到我们的同行者越来越多,我们很欣慰,也觉得你们很了不起,欢迎你们今天能够用你们看展期间还有繁忙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学习。
致辞嘉宾-中室协的副会长张丽
首先我代表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组委会,也代表主办方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欢迎大家的参与和到来,也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今年的设计周、设计节首次在上海举办,主题是“设计共享”,倡导设计服务大众,设计提升相关产业,设计造福人与自然的设计理念。
陈设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板块,这些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场成为我们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品牌,今天在这里由我们几位非常知名的老师从艺术、从各个方面,从对生活,从讲上海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方面的体会,艺术方面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这个场合能有所收获,预祝今天我们的活动顺利。
我们相信艺术有改变人的力量,我们也相信生而为人,会有不一样的责任,就像射频当中说的,我们可以设计一座空间,设计一座伟大的城市,但无法设计人性,无法设计一座村庄的宁静,如何让设计能够抵达人性,如何让人文能够真正的进入设计中,是我们的探索。刚刚视频的后半部分是我们已经正在进行的人文美学课,今天在场很多也是我们的老同学,我们已经有一批设计师,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建国、陈要滨,他们已经率先开始了人文角度的设计探索,我们很高兴能有新的同伴加入。
ADCC生活学院一直希望通过音乐、戏剧、电影、舞蹈,设计之外的人文内容来滋养设计,当我们受到组委会邀请举办这次在场演讲的时候,我们在想,应该给上海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后来我们有一个感觉,我们觉得上海像一个非常大的片场,拍电影的片场,它有很多近代的风雅还有当代的设计交错在里面,而且我们提到上海的时候,好像它就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个关于中国的梦,所以说我们就以戏梦上海为主题,希望通过舞台艺术、剧场设计和空间美术、电影美术角度,能够启发大家对设计的理解。
这次特别有幸的是我们请到了韩生老师,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我们请到了非常知名的电影美术家,还有文学家、设计师朋友,希望通过7、8个不同的角度,能够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
演讲嘉宾- 柳青 著名电影/戏剧美术设计师
参与电影美术指导的作品有陈凯歌的《梅兰芳》,姜文的《《一步之遥》,崔健的《蓝色骨头》,这是一线电影导演最爱的一位电影美术指导,他也荣获了亚洲最佳美术指导。
柳青:其实很有意思,这个主题是建筑、电影艺术等几个跨界的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因为作为我来讲,其实我原本是学舞台的,是中央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设计的,后来做了很多实验性的东西,然后我们慢慢的就转到电影这个行当,因为我觉得电影的空间很大。电影做了这么多年,因为电影做了很多其他的有规模性的东西,还有很多拓展延伸的其他的项目,包括带有功能性的旅游什么的,本身电影的发展越来越有综合性,也就有很多建筑的元素在里面。所以某种程度上在3个不同的领域,在我身上都有体会,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我今天的安排是这样,我选择了我做的三个电影,在过程当中我也回顾一下这个历程,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之后要留一点时间跟大家一块儿聊一聊,大家有什么可以跟我聊聊天,不那么死板。
我现在的选择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是跟上海有关的,我目前所选择的三个片子,一个是《一步之遥》,姜文的,有一定的争议。这个实际上说的都是上海,作为姜文电影的民国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让子弹飞》,他选择了在广东开平,是一个岭南文化的大背景。第二个就是上海,第三部我们刚刚拍完,叫《李霞》(音),是说老北京,北上广基本占全了,今天我们说一下《一步之遥》的上海,然后再说一下刚拍完今年10月份要上影的,也是我们上海的事儿,过去有个小说叫《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新的角度和方式来翻拍它。
第三个,我再去讲一下《梅兰芳》,比较久远了,这实际上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上海,先从第一个开始。这里面有很多的图片,作为设计者有个优先权,整个过程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创意的过程,而这个创意过程真正到体现的时候,可能只能体现出我们设计的60%、70%就已经很高了。那么有更高的都已经损失掉了,《一步之遥》可能有50%我们基本看不到。但作为设计者我有优先权,今天我看到的东西,很多都基本上是在外面其他任何宣传场合没有见过的,我们就从《一步之遥》开始。
...从《一步之遥》开始...
姜文是这样,姜文的电影有一定的争议,这个争议是什么呢?有人觉得他看不懂,或者跟大家所期待的不一样,那么我通过合作和沟通,也达到了很多的默契,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姜文是个什么样的,实际上他不是一个特具象的讲一个故事的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带有很多情怀的一个人,很像诗人的概念,所以他的电影中有很多是自己主观的,并且是情感的,应该说是很有浪漫情怀的这样一个导演,所以他的某些东西并不是那种非常甜美、暧昧的东西,他更倾向于很多带有打破时空、很魔幻甚至是很有反叛和摇滚的元素,这是姜文的东西,如果不站在这个角度看,完全用一种娱乐片的角度来看姜文的电影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一步之遥》,我们选择了上海,在这个片子里面的认识,我们觉得我们是虚拟了一个上海,因为本身这个故事是基于一个真实故事的延展,是做了一个大的活动,上海有个老词“冒险家的乐园”,在冒险家的眼里面那上海是个什么样的呢?上海应该是一个非常疯狂的,非常魔幻的也非常主观的,甚至是非常变形的这样一个上海,我们希望把这种上海的风格,在这个基点上给它放大。
本身上海做了很多,无论是从影视还是从各种各样的作品里面说了很多的上海,上海的纸醉金迷,上海的摩登等等,很像法国蓝调的感觉,这个都是最多的,也是所有人想象中的上海。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个电影的风格化以后,我们希望它展现出来一个大家没有见过的上海,应该是超常的,既然是冒险家的乐园,冒险的概念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放个视频的剪接,我把几个重要场景的可能剪接了一下。看完这个短片应该对姜文的片子有一个概念了,整个是一个选美大赛,就是一个背后洗钱的故事,很夸张,真正的大世界是黄金荣在上海的大世界,但是我们觉得那是一个特写实角度的概念,不是冒险家乐园,我们要把冒险家的精神给它拿回来,这个就是大世界的舞台,我们也放入了一些意大利的高迪的元素在里面,整个是一个大嘴。
当时我们设想的上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在上海那个地方,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亚洲的明珠,同时它是非常国际化的,所有的最新的电影,最新的剧,全球的演艺人员都在上还有一席之地,上海是一个必来的地方,所以它的国际化要达到相当顶级的这么一种感觉,这个不是简单弄一个纸醉金迷就能做到的。
刚才那是一个舞蹈,是类似于音乐剧的一个舞蹈,这是另外一个舞蹈,也一个音乐剧式的,说分别的,整个就是一个舞台美术的设计。很有可能当初就是这样,甚至比这个还过,只不过历史可能没有给上海更多的机会,如果没有后来历史的变迁,也许上海应该变成这个样子,甚至比这个更过。
我们看后台舞台的布景,基本都是以美国百老汇的这样一个方式来做的,因为是商业电影,所以我在做这个事儿的时候又做了很多层次,在3D的立体空间里面游动的时候有很多立体的感觉,后来我们用的是一个PVC的镜面,它有一定好,就是它变形、哈哈镜,我觉得哈哈镜变形这个事儿对于我们来讲恰恰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有力量的一个选择。
这是我们当时搭的另外一个幻想的,在它后台有一个小剧场,有一个侧台,里面有很多阿拉伯的特色,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过去在大世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单元,有很多不同的小剧场还有它的活动场所、会所。它的整个的构成一定是国际化的,再一个,它不是一个现实的,或者说是按逻辑走得,我们这等于是把阿拉伯的一些元素全弄成弧形的,完全是椭圆形的,在现实里面去实现它,一个没有必要,再一个也难度蛮大,但是电影可以,电影可以随便的想象,可以随便的实施,因为它某种程度上不跟使用功能去发生关系。
这个是在大剧院里面还有一个小剧场的构成,就好像一个侧厅,我们追求了那个时代有一定代表性的工业化的小仓储式的,当时的小剧场,实际上那时候的小剧场也已经开始了,并不是说现在红火半边天的小剧场。
往下是我们对这个戏的一些设想,我们现在看的这个图,是我们在做大世界的时候的一些构思,感觉的概念图。在画画当中不断的去触摸和感受,感觉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我觉得,实际上所有的构思、所有的想法,两方面,一方面大脑要有一个主观的路径,要让它能够不断的信马由缰的去想象,另外必须要有一个手段能够跟上大脑,能够捕捉到大脑里面的这些变化,那么最灵动的就是手绘这么一个手段,才有可能。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很重要,如果我们的绘画能力不够,实际上是我们的智力开发不够。再一个你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能性也不够,而且在你表达的过程当中,它还不断的去顺着手不断的发展,真正的是能够做到手能够跟上设计的神经,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我们的彩图,这个都是处于方案状态,基本上没有公布过,这是舞台美术,刚才看到的音乐剧的方式,这是歌剧的方式。这是其中的一个剧,我们为每个剧都做了舞台美术设计,这是当时的斗牛士,但后来剪片子剪掉了,因为这个是红色,所以我们当时设计的时候,这是一个红灯笼,中国的特点,但是有一个穗子是红穗子,这个恰恰是斗牛士斗牛的方式,我希望中国那个时候的元素和这个有所组合,我觉得这样比较有意义,比较大气。
这是大世界的一个空间,有很多中国的元素,有中国的糜烂的东西,完全是透明的纱屏风、苏绣的东西,非常的朦胧和暧昧。我们另外的主题房间,比较有意思,这也是我们喜欢的,另外一个会所里面,那个世界里面的生活和享受是另外一种,它是一个非常暧昧,但是非常高级的这么一个会所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想有一个池子,掀开盖是个镜子,对面是个大餐桌,餐桌后面是一个卢梭的绘画,好像森林一样,大家在这里谈论,服务员全是跳芭蕾的,所以这个画上世纪上我们的组成是像最后的晚餐似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已经设想了好几个不同的概念在这个空间里面,来编制起那个时候上海一个会所的想象。
欧洲款的一种会所的想象,有点像浴室。这是另外一个符号,属于船的符号,一说会所大家的设计和想象可能跟这个比较贴近一点。当时我们想的,当时舞台下面有很多的机械装置。另外一个场景,监狱,看这个图就知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实的监狱。当时我们在做它的时候,完全是一个矛盾的空间,并且它的结构和造型是非常不规则的,用这个来去表达、表现,在这个电影里面所有的“被困”和当时人的想象的这样一个风格。这都是监狱里面的,实际上我们弄完以后,在棚里面搭了,很有意思,有点像现代的美术馆的感觉。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实际上在我们片子里面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作为设计来讲,应该提供N多的可能性,N多的场景,N多的实验,这个很重要。这是我们在摄影棚里搭出来的实景。一个火车站,我们想这个火车站如果按照一个传统的火车站是很无趣的,不是这个片子的事儿,电影很强调风格化,最起码这个电影它不是写实的,这个电影它带有很多超现实甚至表现主义的特色,火车站我们也是以这种方式来做的,因为这个和戏有关,和故事有关。
电影永远是个故事的东西,这个故事本身有一个要交换战俘、交换罪犯,交换罪犯就相当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带有很强烈的民族的、国家的符号,我们夸张的手法,底下我设计的时候,就跟苏联红场阅兵似的,很威武,刚才的短片里面也有,这个很夸张,有点军国主义的情怀,这个不得不说这是导演的美学。
这个是舒淇的房间,我们采用的是完全红调的刺激的感觉,很夸张,因为电影风格的原因,我们都会非常的抽象和夸张,大家可以通过看这个有一种感受,电影跟现实不太一样,电影它是故事化的,它是有指向性的,并且是风格化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是电影里面的特点。所以如果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建筑,这个建筑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讲,它多种可能性,但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中性的,甚至有时候它像一个墓碑,好的建筑像丰碑,它可以留下来,像历史的东西。
但对于实体来讲我们觉得它不够,因为我们要赋予它一个新的生命,我们每个的风格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给它风格化了,前提一定要故事化。后来我在做其他带有建筑设计的东西,都要给它故事化,这可能是职业习惯,因为故事化以后它开始有血有肉了。
这又是一个中式的屏风,它所编织起来的信息,我们说这叫民国的东西。 这是另外我们做了一个大帅府,片子里面有个结婚的场面,完全是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当然我们也很夸张,一定要破坏掉和谐的东西,那才是对于这个片子的风格有意义的东西。其中的一个场景,我们说是书房,它的风格也有很多不一样。
这好像是周韵的房间,因为姜文在这里面,他为了救葛优的朋友,所以他到这个房间求大帅了,但没想到大帅的女儿是他曾经在一个火车上认识的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让他动心。因为他要找大帅,他必须通过他的女儿找到,那么进到他女儿房间以后,发现他女儿的书房里面布置的整个就像一个火车车厢,这个我们在景的设计里面起到的作用不是简单的一个景,而是说这个车厢一样的书房,引发了他对他们所认识时候那个空间的联系和想象。也就是说这个女儿她把她的书房布置成为一个车厢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那个他们相见的这种生活和记忆的一个实现,换句话说他们俩之间在那时候就已经构建了一种情感。
在这个片子里面就会飞的更厉害,进到这个空间里面,瞬间又转化成另外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突然间地面全都是沙子,后面的窗户不见了,背后整个是蓝天,底下是大海,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上走一样。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一个想象,用蒙太奇的方式实现,这时候烘托的是他们情感的因素。
它是个绝对非现实的方式,这在电影里面很多人对这个很迷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姜文开始是搞戏剧出身的,所以他对这种时空的主观空间的组合是非常的娴熟,而且非常的津津乐道。
我们做这个场景的时候看底下的沙子,在刚才看的短片里面,那个沙子是金灿灿的黄色的,我们为了实现这个黄色的沙子,我们一开始弄多少吨的沙子都不理想,最后不断的摸索,我们用了20吨的玉米茬子整个铺起来,才能达到这种金黄色的沙,完全是灿烂的那种闪光的效果,而这个色彩的效果,这就是情感,也就是说在他们心里面的那种暗想。这个片子实际上不是在说一个历史故事,它在说情感,说他跟他所喜欢的爱人的情感的特殊的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我非常喜欢的,这个场景不是说只是一个空间,只是硬的,最后的时候快收关的时候,这也很魔幻,很超现实,我们最后找到了内蒙,在内蒙的大草原上,有一个橙色的风车,非常的超现实,置身在里面非常的嗨,这个设计我们也改了,改成了一个组合性的设计,纯红色的,非常情绪化的颜色。在蓝天白云底下有一个红色的,绿色的地,这三块颜色,整个的组合就跟印象派的画似的。实景搭出来的,下面有一些我们为这个片子做了很多的设想,但是这个设想也仅停留在设想状态上,但是它没有浪费,因为它培养了我们的一个情绪。
这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上海。刚才我们大概浏览了一下《一步之遥》,下面我们继续说另外一个,换个角度说的上海,刚才是一个疯狂想象的幻想当中的上海,下面我们再说另外一个。过去有个电影叫《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个红色电影,讲的是的地下党员李霞,这是真人真事儿,后来我们重拍,按照现在的情况拍,这个已经改成叫《密战》了,涉及到国安局等等,这个电影大概在10月、11月份上映。
...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密战》...
这个片子我又遇到一个难题,又在说上海,我经历了好几次说上海,我是纯粹的北京人,我站在一个北京的角度来看上海,我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因为工作的原因,屡次接触上海,我觉得该怎么处理上还有很多课题。面对这个上海我也不太担心,又弄一个纸醉金迷的,而且某种程度上,因为90%的人都会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上海,像想象那样的像《一步之遥》这样的我已经走到一个头了,如果比它还要疯狂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我在处理这个上海,我希望提出来的是,上海的另外一块,就是棚户区。上海并不是一个大家想象的海派的,纸醉金迷的,是一个上流的,甚至是国际化的,其实还有另外一半甚至一多半是棚户区,也就是上海屋檐下这种文化,只有这个文化有了,和上海大都会的东西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上海,以至于今天上海的气质,实际上它的市井,和现代的建筑合成起来,这个契机到现在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我把它的角度,选在了做一个棚户区的上海,也是非常见过的这么一种感觉,不能忽略这个。
这个是我们当时考察的,前年的时候这个棚户区就是这种状况,当时有一片在拆,但是它依然是在的,那么它的整个风格跟那个吊脚楼似的,而且从现代建筑设计角度来讲它非常的有意思。这是《上海屋檐下》的舞台美术图,这是我们为这个做的概念图,它比现实一定是夸张的。
不用多说,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我们在做电影之前,都必须要对整个的景象和它的风格都有一种模拟。同时也是中西合璧,像弄堂、石库门的风格。这是我们搭建的上海棚户区的立体模型。旁边的实体楼是已经存在的一些楼,然后我们攀附于这个建筑之上,利用它的高度,利用它的曲折,做了这么一套方案。因为这是方案,这个只有在拍摄主创的范围内才可以看到这些东西。因为大家都是干这个行业的,我觉得大家会去分享,这个景现在是在上海的松江地区的景城搭建改造的,现在这个已经留下来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非常的好,现在搭完以后就不拆了。
进到一个房间里面,在咫尺空间里面要完成具有功能的上下,在今天的电影和以往的电影不一样,它要加强很多对于现代造型的观念,这个的处理我们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一些构建方法和造型的一些追求,我们是用画面组成的。这个故事关系,我们看到一个小阳台,通过对面房子的窗户可以看到它,这是剧情的需要,或者故事性,有的时候故事才能给设计带来一种逻辑关系和它的特殊的需求。
这就像天井一样,只有造型上达到这样的程度,才能够表达出对于棚户区的那种认知,并且是我们给它的一个情感,我们在做它的时候非常热爱棚户区的生活。
这是我们搭建完的一些景象,电影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叫真实的谎言,它的大的结构、故事全是编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达到它的真实感,它通过它的质感,通过它各种各样的追求,让它处理,让它达到视觉上的真实,通过画面达到真实,你就觉得是一个真实的虚假的故事,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境界,即使它是个谎言,美国电影不得不说他们会做的非常好,国内这方面可能老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儿,真实的事儿拍的全是真的,拍到最后大家觉得特假,不是真的,又成了一个假的事儿。
这里面有上海,这个就是比较常规的,是托那个棚户区的。这是一个场景我们要改成一个报社,整个是工业化的概念,我要对它有一个功能性的,要破坏它,要在这里面对它构成一个破坏,形成动作的肢连,虽然整个景的过程就是一个破坏的过程。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也许你在片子里看不见,也许它已经成为了消失了30%、40%的那部分。
...今天再看《梅兰芳》...
这是对于上海的第二个角度,我们再提供第三个角度,《梅兰芳》,这个距今已经有10年了,我们通过片子通过设计能感觉到它和今天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电影在发展,时代在发展,造型观念也都在发展,我们今天看《梅兰芳》好像真的是看过去30年代,上个世纪一样的。
这更多的是说的北京,如果说想知道上海什么样,要知道北京什么样,北京跟它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因为北京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都城,中国很多的历史文化都在这里面聚集,上海是一个新生的地方,跟美国差不多,所以这两个搁在一块儿,我们才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上海,什么是北京,这就是北京戏楼,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的戏楼,这个味道和我们前面两个片子完全不一样,这个风格是一招一式都带有很强的历史的沉淀感,我为这个去考察了北方的、南方的很多戏楼,做了很多的了解。
这个是他的落败,这个文化已经破败掉了,这个梅兰芳也很有意思,梅兰芳的成名他当时是到了上海,上海是个自由的天下,就像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环境,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没有那么多陈腐的条条框框,所以这边整个演出的方式对梅兰芳有巨大的启发,他回到北京开始对京剧进行改良,而这个改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跟现在其实差不多,所以他大红大紫了。他出名在北京,实验在上海,其实这种概念跟今天也很像,这就是传统的昆曲的这种方式,它的背景、屏风,整个就是蝴蝶鸳派的感觉。
年轻的梅兰芳跟老的他的师傅要做挑战,打了一个擂台,这在戏里面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暗喻跟今天也很像。最后年轻的一定是要战胜老的传统,但是老的必须得到尊重,因为老的、传统的东西,它的结实的传承和风骨是必须要得到尊重和延续的,这就是在这个片子里面要体现的东西,所以我希望老的就一个字“老”,《梅兰芳》我做它的时候就达到一个字“老”。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看京剧了,我也未必特别的喜欢喝沉醉,但是我接触了,诸侯将相,才子佳人,这里面全是文化的积淀。我觉得大家不应该排斥,大家要知道中国,最简单的方式你就接触中国的戏曲,你接触了它你会发现很多捷径,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直观的。
这是我在上海做的美国,这是滇池路,这个楼就是和平饭店,我在和平饭店的外面整个搭了一个刚架结构的仿造美国纽约49号街的景象,这个是铁道楼,当时动静很大。刚才我们看到了有两个老的戏剧,这是在美国的剧院,我希望把戏院弄成一个发展史,这是欧洲的戏院,这是在上海的音乐厅,它的布景基本是把梅兰芳在美国演出的布景重新拷贝了一遍,主要讲究老的真实感。这样我们就有中国的剧院、西方的剧院,中国剧院的发展和西方剧院的发展,我在这个片子里面给它融揉进来。
这个在滇池路搭这个,我觉得永远不会再有这种机会了。这是上海的家,如果说我们这儿有上海人,我尽量追求的是像上海的东莞,它的真正的地方是在思南路101号梅兰芳故居,现在叫思南公馆,我们实施的地方是在长乐路的汤恩伯的官邸,整个把那个房子重新来了一遍。我们希望它就是特像民国时期的上海。这就是西方的东西跟中国的舞台结合起来的这种景象。
这是片断,其实我们看完这个片断以后已经能够有比较清楚的感觉了。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看一些当时我们做的设计的情况,我选择《梅兰芳》的目的,上海对梅兰芳很重要,要不然他不会大红大紫。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我要说上海我们要明白北京,只有北京跟上海在不断的互动当中,从风格上才能彼此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么一个概念。
其实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整个文化的基础,这个劲一直没变,包括今天我要拍梅兰芳,我要寻找梅兰芳,我在北京胡同里我依然能够感觉到北京还是过去的北京,我站在上海这个地方我再去转,无论石库门还是什么,我仍然可以感觉到,其实上海还是过去的上海,上海人的气质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这是历史所积淀的。
最后我在收关的时候想说,看完这些东西,关于建筑、电影跟舞台,这是我们这次活动三个很重要的领域,建筑就像一个碑,电影一定是故事化的,同时它是一个主观化的东西,这就是电影,电影是对建筑的一种改造和利用,它里面有建筑,但是我们要通过故事的方式把它改变了,实际上某种程度上,在我们搞建筑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是这样,你要给自己设计一个故事,哪怕是一首诗,这个建筑才能开始有一种灵魂。
舞台是什么呢?舞台跟电影跟建筑都不一样,舞台依赖于建筑,就像我们今天一样,今天的舞台美术是建立起了一个仪式,舞台的东西是“假”,是公然的用假的方式来去说的真的事儿,真的道理,真的哲学、真的讨论,它是用“假”的方式说“真”,电影是用“真”的方式说“假”,这些都会依赖于建筑,所以做舞台的东西,建筑本身它是做了一个“场”,真正的剧院,舞台式剧院好不好,我们就要看它对整个气场的营造好不好,因为里面要演绎很多,讨论很多的话题,并不是说舞台美术好看不好看,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控制住这个场的气息,这是我对舞台的认识,所以这三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一个,我对这三个主题的认识是这样的。
>>>现场提问:刚刚那个舞台的场景,最后那张图,从创作到搭建,完成一共是多少时间?你在创作这个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跟导演方去沟通这个创作的场景的意图?这个设计的构想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介绍,或者有讲述的一些角度问题?
柳青:你说的是《梅兰芳》吧。我们是在北影的摄影棚里面搭建的,大概是三个多月。我创作这个基本都是这样的,在电影的行当里面是一个工业化生产,中国特点是以导演为中心制的,西方是以制片人为中心制的,基本以导演的思想为主,然后形成一个主创组,主创组基本就三个人,对整个片子的风格取向是决定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断的磨合,跟做项目是一样的,所以你很难说这是你的想法,这是他的想法,很难讲。但是美术设计负责的事儿,我想了一下,就是你所看到的实的,你所看到的形象都归他管,就是这样。
演讲嘉宾-李舒 著名作家
民国主题微信公众号“山河小岁月”主理人,也是一个生活艺术家,“胡桃七分饱”品牌创始人,今天就从《海上花》看旧上海,我们会通过《海上花》这部电影看到很多上海的风貌。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一二九的礼堂,上一次到一二九礼堂是来演出的,那个时候我还在复旦念书,在这里演了一次京剧,所以我觉得这个也特别的有意思,今天再回到这里,我们要再讲一个100到150年前的老上海的故事,这个主题叫做戏梦上海,因为上海就是一个造梦的地方,这100到150年来有很多的有理想的理想家在这里实现了理想,但是也有很多野心家在这里折戟沉航了。
我们讲上海可以有很多的方向,比如我们可以讲十里洋场,可以讲上海的老洋房,也可以讲上海很多的传奇故事,我们的助理,90后,特别的有意思,他选取了2000年以后10位上海的作家写的老上海的故事,他把这些放到一个软件力测出了词频最高的关键字,我看到以后感觉还挺不可思议的,我发现有很多我没有想到的词在这里面,当然也有很多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比如对于很多外地的朋友来讲,南京路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定要去的路。还有霞飞路,就是淮海路,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再往下看,有月份牌,这个也是很旧上海的东西,也有法租界,也会有银行,再往上有海派,我觉得上海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你能够同时又非常非常精致的生活,但是也同时会有对于上海人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批判。能够有高楼大厦,也同时能够有在150年前从晚清开埠一直到民国的传奇故事。海派一开始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发展到后来它变成了一个中性甚至是褒义的,海纳百川,很多近代中国的缩影你都能够在上海找到印证。所以主办方当时跟我说希望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一讲上海,我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来讲《海上花》,从《海上花》来看老上海的文化。
《海上花》我们更为熟悉的是它电影的版本,我后面会讲这个是1998年侯孝贤导演曾经拍过《海上花》的电影。在此之前《海上花》是有一个小说的版本,写这个小说的人是一个晚清的落幕的知识分子叫韩邦庆,30岁就死了,他就写了一本书《海上花列传》,这本书流传了100多年,在大众的审美里面好像不是特别符合大众意趣,不是非常的流行。但是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影响是会非常大的,我后面会讲它100多年来传播的路径。
《海上花》讲的是什么呢?其实讲的是上海的高级妓 女,讲的是长三堂(音)的故事,我当时觉得特别的有意思,它用一种近乎红楼梦》一样的笔触来写上海高级的妓 女,从长三堂这里发生的故事,我们可以惊讶的发现,其实整个近代中国近代上还有非常多的传奇就是发生在长三堂子里,所以我觉得用《海上花》这个蓝本,其实《海上花》只是一个噱头,但是它背后的娼妓文化,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老上海,也许这是一个会不太一样的切点。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长三堂子,去了解舒玉,我准备了三个故事,可能有的人会认出来她是谁吗?这个是张伯驹,我们可能看到很多的照片是她老了以后的样子,张伯驹他其实是著名的收藏家,自己也是很著名的书画家,他在解放之后捐献了很多国宝级的书画给故宫,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文章叫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她曾经被评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旁边的女生是潘素,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青绿山水的画家,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20年代末,那个时候张伯驹差不多就长这个样子,他的家里面是开银行的,所以他其实是一个银行的小开。父亲让他每年到上海担任上海银业银行的总稽核,所谓的总稽核就是给他找一点事情让他不要到处乱玩儿他到了上海以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公务,他就找到了他的好基友叫孙耀东,孙耀东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我们之后会不断的讲到他,因为孙耀东晚年出了一本回忆录,讲了很多旧上海的故事。孙耀东说他陪张伯驹,张伯驹问他上还有什么好玩的,他非常爱唱京戏,张伯驹同时也是京剧专家,所以他就问孙耀东说,上海到底有什么好玩。孙耀东就跟他说,要不就去听戏吧,然后张伯驹觉得上海的京剧没有什么意思,他说有没有更好玩的?孙耀东说,那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于是他就带他去了长三堂子。去了之后就认识了这个女生,她当时是长三堂子里面不算是最高级的长三,算是幺二。
孙耀东当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觉得张伯驹不是一个特别反浪形骸的是,没想到一看到潘小姐就不能自持,当场还送了她一幅对联。潘素当时的名字叫潘妃,她遮的胳膊上面刺了一朵玫瑰花,这个是孙耀东的回忆录里讲的。说这个潘妃她当时在上海的花界里非常的有名气,因为她不太喜欢去接待那种高管,不太喜欢接待非常有头面的人,更喜欢接待中层或者是中产阶级,也和当时的黑社会是来往甚秘的,所以当时大家都觉得特别的惊讶,张伯驹会喜欢潘素。
潘素当时已经被一个国民 党的中将赎身了,所以他们俩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后面也会讲到如果当一个长三被赎身了以后,其实就意味着她不应该再去接别的客人了,这两个人如果相爱怎么办呢?这个事情又被她赎身的客人知道了,这个中将叫藏卓,他非常的恼怒,把潘妃关到了一品香饭店里,张伯驹没有办法,还是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他就跟孙耀东说,我决定要把潘妃带走,但是你能不能帮帮我,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是在孙耀东的帮助下,孙耀东偷偷买通了看守的人,把潘素接出去,两个人连夜先到了苏州,然后再回北京,这个是我讲的第一个故事。
这个是在故宫的后门,解放以后他们拍摄的。张伯驹和他其他的夫人都离异了,潘素成为她唯一的妻子,两个人相濡以沫,因为一个写字一个画画,所以当时在中国的艺术界被称为“书画双绝”,你看过前面那张照片以后再看现在这个照片会觉得有一点梦幻。
接下来讲的第二个故事,可能大家的熟悉度会高一点,去年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埋了很多民国的埂,我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感觉有很多故事,在这个里面我不知道大家对阿娇演的这个角色有印象吗?她后来是为了掩护陆先生,在车站的时候,被打死了。实际上这个人在民国是有它的原型的,在民国时期是一个特别赫赫有名的名字,叫含香老五。她有一辆绿色的别克汽车,在那个时候别克车本身就很少,绿色的绝对是没有,所以她开这个绿色的别克车出行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是含香老五出来了。
她在1932年的花国选举,这个也很有意思,它其实是模仿选举而进行的针对妓 女的选美一样,我们如果看姜文的《一步之遥》,那个里面有讲过,在当时1932年选举花国总统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含香老五一定会赢得这个比赛,因为她的背后是杜月笙。但是杜月笙当时为了避嫌,他就转投了另外一位很有名的名妓,叫做富春楼老六,她们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的像黑社会,都有代号。
但是含香老五她当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我有去翻当时的游戏报,我觉得是非常得体的,她表达了自己一直非常仰慕富春楼老六,她整个的形象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识大体的形象是很吻合的。更神奇的是她实际上是在当时的上海和各路人马都有来往,它跟哪些有来往呢?她和汪伪政府当时是有来往的,她和当时的日本人有来往,她甚至还和当时中共地下党有来往,所以在1950年的时候,孙耀东曾经受潘汉年和杨帆之托,到香港去把那些跑到香港的要人请回来,那个名单里面就有含香老五的名字。
孙耀东就对含香老五说,潘汉年希望你回来,含香就摇了摇头,我劝你也不要回去,当然孙耀东没有听。他回去以后就因为牵连坐了20年的牢。
第三个故事更熟悉了,这个人是张爱玲。张爱玲很有意思,她在1950年的时候就先跑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她跑去的时候没有带几本书,带了一本《红楼梦》,带了《金瓶梅》,她去到了纽约之后和胡适有一段交往,这个时候胡适就和她说,其实还有一本书叫做《海上花》她非常惊讶于胡适对这本书的推崇,所以张爱玲也去找了《海上花》来看,不看则已,一看就入迷了。她就写了《海上花白话本》,《海上花》是用苏州话写成的,一般的读者很难读懂,所以张爱玲做了一件事情,她把苏州话翻译成了白话。
这是他当时翻译了海上花列传之后,她自己写过一个序,在这个序里表达了她为什么要为海上花列传做翻译,作为一个小说家,她当时着重提到,刘半农讲的,她认为《海上花》代表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它代表的是五四之后失去的、中断的中国古典的传统,并且她说这个里面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纯的堂子小说,它其实是非常充满诗意的。所以张爱玲在序言里非常着重的讲了这个。
张爱玲的母亲去了外国留学,父亲就非常的苦闷,就去了常三堂子,看上了一个长三,把那个女人纳为姨太太。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去过那个小公馆,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的神奇,中式家具和西式家具都有。这个姨太太对张爱玲非常好,送很多新的衣服给她,张爱玲是个衣服控,姨太太就很不怀好意的问她说,你看我对你这么好,给你做新衣服,你是喜欢妈妈还是更喜欢我呢,张爱玲当时回答说更喜欢你。她后来在很多的小说里她都再次的重现了这个场景,张爱玲说她说出这个话,很多年之后还是觉得非常的惭愧,因为她觉得这是对她亲生母亲的一种背叛。
所以她做《海上花》列传的时候,她也非常痴迷于《海上花列传》很多细节的描写,小说里面有大量的场景描写是有借鉴到《海上花》里面的细节描写,包括衣服、包括对白。张爱玲的这个翻译,一方面是重新把海上花推给了中国的读者,让中国读者的范围更广了。另一方面她其实也间接促使了侯孝贤在1998年拍摄《海上花》这部电影。
我一会儿会放一个开头,这个开头非常的侯孝贤,有一个8分钟的一镜到底的场景,侯孝贤拍这个《海上花》是很曲线救国的,因为一开始其实是日本的平户市,是郑成功的出生地,平户市的市长当时很想做一个吸引中国游客的旅游片,他跟侯孝贤说要不然拍一个《郑成功传》吧,侯孝贤说好那我先想一个剧本,他说我们对郑成功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他抗倭的事迹,但是我们并不了解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所以他想重点挖掘郑成功那个部分。他挖掘到后来,发觉郑成功年轻的时候是在南京上太学,他在南京上太学的时候,有很多趣情怀和逛妓院的记录,侯孝贤当时觉得非常不可理解,为什么文人要去那个地方呢?所以他想要更多的了解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
这个时候他的搭档就跟他说张爱玲翻译了《海上花列传》,你可以去看一下,所以侯孝贤就看了这本书,看完了以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郑成功也不拍了,转而来拍《海上花列传》。这个里面所有的道具都是他当时到上海在城隍庙淘来的。他当时非常希望到上海来拍这个电影,但是他后来发现上海的石库门都拆的七七八八了,后来没办法,在台湾搭了景,买了非常多的古董,包括灯、烛台、餐具,全部都是他买来的,他说拍一场他们就把这个古董去拍卖掉,演员也可以买,谁都可以来买,所以他最后笑称说拍这个电影也没有赔钱。
去年侯孝贤导演做过一次访谈,当时还是着重问了他《海上花》的部分,侯导说他非常迷恋,我们刚刚看到那个里面灯光非常昏暗的,本身他拍摄的时候故意追求那种很昏暗的调子,他没有布射灯光,都是自然光,你看到的灯光都是油灯,他说他很迷恋油灯打到那些衣服上的光泽,都是丝绸、老布做的,桌上的一桌菜也是现做的,这个一镜到底的8分钟拍了很多场,每拍一场就做一次饭,演员再吃一次,梁朝伟演的王怜生他有一句台词,这个还显示不出来,实际上梁朝伟当时是不会讲上海话的,所以侯孝贤又要求梁朝伟一定要讲上海话,最后没有办法,他给他设置了说梁朝伟本身是一个广东人,在广东做过官然后到上海来,所以他的上海话讲的是不标准的。所以在《海上花》的拍摄里面,我们看到还有刘嘉玲,她是上海话讲的最标准的,因为她是苏州人,后面大家去看全剧的话,里面还有李嘉欣,还有伊能静,非常非常的有意思。
它有很多台词类似于像切口一样,今天听如果我们不了解长三文化,就像听天书一样,所以我来解释一下刚刚那段里面的一些名词,比如第一个“会乐里”,它不是一个地方,它是整个一片区域,它是现在人民广场的来福士广场,整个福州路一条马路,一直到汉口路整个区域都是会乐里,分老会乐里和老会乐里,老会乐里就在汉口路到云南路那里,更多是幺二,比较低级的妓 女的书寓,新会乐里是高级的妓 女的书寓。
这是当时的一张明信片,这是福州路,这里可以看到有一个药房,新会乐里在鼎盛的时期只有一家是药房,其他的都是妓院。我们看到这张照片,因为今天可能老照片会比较多,你会看到上面有一个穿白色裙子的,其实就是一个倌人,下面背着她的是龟奴,她出去参加酒会就会由这个龟奴一路背着过去,我看到当事人的描述是非常壮观的,一到了黄昏时分就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在福州路那一带出现,是巍巍壮观的。
我们一直讲长三、幺二和野鸡,长三就是最高级的妓 女,幺二是低一等的,野鸡是再低一等的,为什么叫长三,大家如果打过麻将会知道里面有三点,因为一开始最早的时候,最早的长三去参加一次茶会是3块钱,所以就叫做长三。幺二,因为参加一次茶会,茶会是一块钱,听这个堂会是两块钱,所以叫幺二。当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把她们统称为“先生”,视频好像也有讲,“先生”这个词太有趣了,“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而且是有知识的男性,但是在上世纪大概50年的时间里,称呼上等的妓 女也叫“先生”,所以这个是当时的一个奇观。
这是当时的名妓,有一点像她们的广告照,她们要去招揽客人之前拍很多的硬照,然后这些照片就拿去发放或者在报纸上刊登,招揽客人。
我们刚刚看到有一场很大的聚会,事实上那个时候去到这个“书寓”,我把它称为一场“爱的游戏”,侯孝贤后来明白了为什么士大夫们都要去妓院,因为他们很早就结婚绳子,所以他们在性上是没有什么需求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恋爱,不像现在上了大学就可以恋爱了,他们没有尝过恋爱的滋味。所以他们到“书寓”来是为了找到恋爱的滋味,所以整个一套你要进到书寓的过程是非常的烦琐的,第一部叫打茶围,用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是叫做“下午茶”,你只能在下午的时候去,也是完全预约制的,不能自己走进去,你必须要找一个担保人,这个担保人一定是在妓院里有一个或数个妓 女的恩客。这个担保人其实是要给你担风险的,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人会赖账,赖帐了怎么办?这个书寓的老鸨就会去找这个担保人要钱,所以担保人有很大的责任在里面的,一般人是不会给其他人做担保人的,打茶围的鸦片、点心、茶水都是不要钱的,给一两块钱就好了,这个时候只能见到姑娘的面,见一下就要走,因为她晚上还有正式的事情,你也不能老是坐在那里不走,就像双方有一个大概的碰面。
第二步“叫局”,我们刚刚看视频里它有讲,书芳没有空,叫她的妹妹来代局,“局”分酒局、戏局、牌局,以酒局为主。每一个人后面都坐着一个倌人,一般来讲妓 女是不可以对叫局的客人说不的,如果有时在不可抗拒的原因,那她可以跟客人商量,比如她就叫了自己的妹妹来代局,这个是可以的。
叫局之后叫做摆台面,到书寓里面去,在这个姑娘的家里去请大家来吃饭,这样摆台面要摆上一个月,两个月,有的时候甚至三个月,你才能够有一个最终的仪式,叫做定情,就是会有一个很大的场面的一桌饭,吃完了以后这个倌人会把这些客人请到自己房间里请他们喝茶,这个叫“谢台面”,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术语,非常的有趣。
这个里面有攀相好,我们就是一对一了,希望以后你不要做别的客人了。如果客人对倌人说不希望去接别的客人,意味着他要承担你在妓院里所有的收入,才能和你攀相好。双局就是一次性叫两个妓 女,在民国的时候有妓 女在春节的时候,在报纸上说,那你们有叫双局,我要摆双台,我请两个客人来喝花酒,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妓 女。“三节”就是一年有三次的收账,有点算是她的营收。
这是刚刚讲“叫局”的时候有一个“局票”的东西,有点像收据,妓 女是凭这个收据来结帐,恩客也是凭这个局票去传这个妓 女,上面有张心保君叫某某某到梅园酒家,旁边会附一张这个倌人的名片。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期,至少是上个世纪的1920年代到1930年代。长三堂子的妓 女们,她们不仅承担了妓 女的角色,更多是承担上海新派时髦女性、新女性的一种代表,她们怎么样成为这个代表,实际上少不了的是当时上海的娱乐出版业,以及很多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些倌人,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刚刚我讲的花国总统选举,其实就是当时一个叫李国元他搞出来的事情,当时花国选举后来变成好几年选一次,当时的小报觉得自己发行量不够高的时候,他们就来一次这个选举,据说一次性能够把发行量从五千张提升到八千张,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很奇妙的合作关系。
《上海画报》,这也是当时妓 女的广告照。专门当时有一张报纸叫《长三堂子》报,专门去讲长三堂子里的故事,实际上报纸里有特别特别多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们还有延续报道,可能第一次除了一个新闻,是有一个大少说我叫了一个倌人的局,但是她迟到了,而且她来了以后敷衍我,写了一篇报道,差不多有800个字,已经算是当时的中篇报道了。隔了一个礼拜,记者又以迟到的妓 女的口吻又写了一篇,说这个妓 女讲我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当时这么一个很小的事情他可以写一个礼拜,甚至可以写一个月,这个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书寓的新闻。
这个就是花国选举,当时的选举也很有意思,选出来的第一名是叫总统,第二名叫副总统,第三名叫总理,完全用的是男性的民主选举里的那一套。在晚清的时候他们叫状元、榜眼、探花这样的方式。我们刚才讲的含香老五她就是在选举当中获得了副总统。
当时的明星们是引领当时社会的时尚风潮的,我简要从她们的衣食住行个方向讲讲,穿衣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两张照片,大概是在光绪年间的照片,第二张已经是接近民国了,她的装扮上,尤其是在头饰上是有一些区分的,在光绪年间的衣服包括头上的头面,珍珠的围额,都还是在晚清时候妇女的装扮。但是大概只过了20年,发髻的梳法,包括脸上涂的特别白,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模式。这些妓 女们她们的变装,就会成为整个社会上妇女的仿效。
左边是一个北方的名妓,都是在民国时期,整体上穿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右边是很有名的名妓祝如椿,她跟林黛玉当时是一起做青楼进化社,教妓 女们学习文化,早一点脱离苦海,所以她非常喜欢女伴男装,拍了很多这样的照片。
她们不仅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引领时尚,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也是引领时尚的,刚开始的时候将了张伯驹跟潘素的故事,里面提到了一品香饭店,实际上一品香饭店是由当时的书寓里的长三们推广起来的一个著名的西餐厅,它也是上海的第一家西餐厅。这个都是书寓里吃饭的场景,这个是一品香饭店的招牌,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了1920年左右。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饭店,它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的时刻,比如我刚刚讲的张伯驹的故事,还有爱因斯坦曾经到上海走访过,虽然只停留了24小时,因为他是要去日本做演讲的。停留这24小时里,爱因斯坦只吃了一顿正式的饭,就是在一品香里吃的。我们知道宋教仁遇刺案,他遇刺之前吃的最后一顿饭也是在一品香饭店里,所以一品香饭店见证了很多社会的名流。一品香饭店和长三堂子他们还共同孕育了一个东西,一直到现在我们去上海很多老派的西餐厅还可以吃到,叫做海派西餐。
这是1898年出版的《海上繁华梦》,讲了他们去一品香点菜的过程,这里面很多菜现在还是可以吃到的,海派西餐就筛这个西餐虽然是西式的,但是你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吃不到,因为它里面烹饪的形式已经是非常中式化了。但是你看饮料谱,他们还会开香槟,待客的时候吃点心也是很海派的,一客是烧卖,一客是蛋糕。那个时候也已经开始喝咖啡了,所以《海上花》里有写他们请客人吃饭,最后一个饮料都是咖啡。这个是《点石斋画报》的一张图,书寓游戏图,里面有四南路一品香吃大菜,除了人以外其他装饰都是纯西式的。
第三部分讲的是“住”,这也是海上繁华梦里的,讲的是当时的一个妓 女,她和一个恩客定情了,定情以后她们要像正式的夫妻一样过日子,所以就会有一个单子,我要装修我的房子了,我要有我的家具,当时倌人就开了一个单子来,在那个时候大概花了500多块钱,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海外进口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张单子里看到,那个时候的长三她们的审美,她们对于家居、对于生活的布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整个来讲,长三也是第一个把西方的家具引入到中国的家庭陈设当中来的,这张照片里就可以看到,虽然整个看上去是很西式的,但是它有一张梳妆台已经是非常西式的梳妆台了,如果那个时候一个长三她的家里面没有一点进口的家具,那她就觉得自己是不够高级的。
这是当时的一张照片,她在一个沙发上,这个沙发完全是进口的。这个也可以看到,也是当时《点石斋画报》里的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那边有一个椅子,这个椅子包括恩客坐的椅子,这两把椅子也是纯西式的,所以那个时候从房子的布置来讲她们也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风尚。
这是书寓里大概的房屋布置图,有分一楼和二楼的平面。我们现在都讲说要做豪车,杜月笙送了含香老五一辆绿色的别克,但更早期没有别墅的时候长三非常流行坐马车,坐马车是那个时候长三非常流行的娱乐模式,这个也是当时《点石斋画报》里的一个场景,讲的是他们出去坐马车,然后马车翻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我当时做过她们的路线图,从福州路出发,中间有张园,当时那里是非常好玩的,她们就会在张园停留一下,最后的终点站是静安寺,有一条这样的路线。这是当时一个叫月仙的妓 女,她整套的装饰就是坐马车时候的标准装饰,我们可以看到是非常西式的。
妓 女们的马车也非常的有讲究,刚刚那个是当时最流行的四轮有棚马车,这个是当时最贵的。还有一个叫维多利亚马车,还有一个面对面的,选马车也跟现在选豪车一样。旁边那个字叫花国参政院参政留美君玉两氏之合影,她是不是真的留美我们也不知道,这是当时的一幅广告照,其实拍的是她开汽车的,也可以看到到了后来民国时期,妓 女对于出行的一些时尚的要求。
我们一直讲说吃花酒是不是只有达官显贵,我们列举几个去吃过花酒的大师,一个是胡适,胡适18岁的时候在上海,只过地了两个月就学会吃花酒了。胡适虽然娶了非常厉害的太太,在他成名以后到20年代、30年代,仍然还是在吃花酒,但那个时候可能多半已经是一种应酬了,胡适不仅自己吃花酒,他还带他的小伙伴一起吃花酒,他带了两个很有名的人,一个是徐志摩,一个是郁达夫,这两个人都曾经去过书寓,我们一直都说最贱的就是徐志摩,他给陆小曼写信说不是我自己要去的,是胡适硬要带我去的。
这个是曼殊,非常有名的吃花酒的和尚,所以曼殊在上海很长一段时间索性住在长三堂子里,要见他的人都必须去长三堂子。
1949年以后长三堂子都面临一个问题,妓院是要被禁的。在北京用的方式可能就是一刀切,有点像现在一样,一夜之间查封所有的妓院,当时上海的情况会更严重一点,一个是上海的青楼的数量之多,是北京的三倍。第二,因为青楼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她们所交的税收也非常的多,所以一开始在上海的青楼是不是禁这件事情上,内部是有一些讨论的,所以一开始用的方法,上海的方法跟北京就不太一样,一开始是所有的嫖客需要实名制,你可以去妓院,但是你必须要登记,你是哪里人,干什么的,这样一来一下子减少了很多的嫖客去。
第二步,他宣布说妓 女和当时老鸨的劳动合同宣布作废,如果你愿意出这个妓院就把你算成是劳动人民,是贫农,你的阶级出身就会是比较好的。但是没有想到这招没有太起到作用,因为当时有60%的妓 女表示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有50%表示不论怎样都不想出来,只有10%表示如果我嫁到一个好人我愿意出来,所以这样一个温和的改造运动实际上持续了两年,最后收效都甚微。因为到了1951年的时候,这个事情越来越严峻了,所以1951年上海走了和北京一样的路子,一夜之间查封了剩余的妓院,在那个时候还有100多家,从业的相关人员还有差不多600位,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两年之后在做了这么多工作的清,这个难度还是非常之大的。
妓 女的改造之后,新的政府对她们的改造还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比如教她们识字,比如给她们治病,比如给她们安排工作,所以整个在1951年以后,我们刚刚讲的持续了差不多100多年的上海的青楼文化,就慢慢慢慢消失在眼界之中了,然后我们对于长三的这段文化也是越来越模糊。幸好有《海上花列传》的重新出版,有侯孝贤的《海上花》的出版让我们去了解,我并不认为娼妓文化好像是很低俗的东西,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的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传奇,它也去见证了整个海派文化的形成,并且它还留下了很多诸如海派西餐、诸如家居陈设的西风这样一种风气,所以我们从《海上花》的角度来讲上海文化,可能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一个长期漂泊在北京的上海人,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分享“戏梦上海”,谢谢!
演讲嘉宾-吴滨 室内设计师
无间设计,W+S设计机构创始人;他身上有一股很迷人的气质,他来自于海派文化和摩登东方的,他在为别人带来美好的设计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的讲究,今天为大家进行摩登东方的分享。
我一直强调工夫在师外,一个设计师经过十年的专业打磨之后,更多的是在设计之外寻找灵感,来滋养你的设计,或者让你的设计有厚度。我可以用一个相对简短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在之前邀请我的时候,一直跟我讲希望跟上海的人文,跟我们的戏剧有一点的关联,我尝试用我的老的PPT来尽量的带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我带来的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一个设计,摩登东方,这个是我的一些大概的介绍,我还是想讲一讲我们的来源,或者说最近这五六年,大家可能有一些兴趣的摩登东方这样一种设计语言的起源。
无间设计源起东方,任何一个设计师你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应该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不自觉中也会有一些观念,就像起名字,你一定会起你心目中最喜欢的名字,所以可能跟商业不一定有关联,可能跟你某一种情趣有关联。所以无间其实来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无”,在佛教中它是一种丰饶,并不是空无一物,中间文化中无也是空既是一切,其实留白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跟我们的戏剧也有很大的关联,就好像我们在京剧昆曲的时候,其实场上没有任何的山水,没有任何的马匹,也没有千军万马,但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传达这样一种场景,给到你这样一种联想。
有的时候一部电影永远没有一本书那么精彩,因为每个人看书的时候他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对那个场景的感受,所以我们说务虚有的时候是很意义的一件事情。
另外一个字是“间”,我们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空间,也是一种能量的距离,是两个人之间或者两个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空间、时间合成宇宙,春夏秋冬配合着东西南北,这也是东方哲学所映射的独有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绘画中以留白的形式出现,在音乐中以余音的方式呈现。
“间”也是一个很东方的字,也很有意思,这也是一个似是而非,似离而合的状态,可能也是我个人追求的一种设计的境界,或者说我觉得这样一种模糊的东西,东方的一些有趣的对人、对空间、对物、对叙述方式的一种理解,可能是我们设计的一些灵感和源泉。或者说这也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化里面可以体验到的一些东西,帮助我们做一点不一样的设计,我今天的PPT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看过,但是跟我今天讲的设计,跟我今天讲的概念会串联起来。
这是一幅书法,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书法更像中国的水磨绘画,其实书画同源,在中国书画里面在布局上、在章法上,在气韵上,在格调上,他们其实是有共同的判断和审美。
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字就是“气”,就好像一场电影或者一个格局,或者说是我们今天的一场分享,在不同的空间里面,因为人数的不一样,因为环境空间的不一样,都会导致不同的氛围,或者说不同的一种气场,这个是在中国的绘画里非常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一个气场,而这个空间它也是有气场的。其实在我们的设计中特别强调“气”这个概念,我们尝试用东方的思维去联想到设计,跟西方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我们就想运用这个“气”,或者每一场设计我都把它当做一个调节“气”的功课或者作业。
这个是我在2009年法兰克福展上做的一个产品,当时也是用东方的一些手法,它有一个江南水岸的泼岸效果,旁边有一些卵石,很像泼墨的水墨画,但是它的后背的曲线,包括坐深的曲线,它的变化不同可以适合不同人的身材,和你不同坐姿的需求。一个设计它其实就是一个功能形式、艺术和实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我们设计只是解决问题那它是非常枯燥,没有趣味的。设计之中我们加入艺术的元素,它是可以让人被感动,像极了一场表演。
简单分享一下,这个是摩登东方起源的两个项目,刚才是一件产品的设计,这个是一个空间的设计,这个在7年前我自己的家里面,当时我们室内设计行业还非常流行法式、美食,我们自己也在做artdeco这样一个风格,从小我父母带我去外滩画游船,包括到锦江饭店,所以小时候对这些建筑就有很深的一个印象。我觉得一个人对美感的形成可能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这个人的趣味。
那个时候一直在做artdeco的东西,我自己一个设计师我的家或者我的空间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候作为甲方、乙方都是我自己,客户没有任何羁绊,那你应该怎么去做?那我就做了一个画廊的概念,它就是一个白色的盒子,就是留白,就是一个“无”,但它可以包容任何东西的这样一个空间,这样的空间因为它没有风格,没有手法,所以它就不会被淘汰,你永远不会看厌它,就像一个画家,他的画室应该是一个留白的状态,因为你每一个阶段的创作、你的情绪,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可以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
还有一个问题,一个空间你的需求的变化,刚才说的那个是可以持续的不变的,空间如果做成留的状态。第二个变化就是你在一个任何一个空间里面,你对这个空间的需求,它是随着时间、气侯、季度会变化的,其实就是通过陈设、软装,通过跟人接触的家具,也可以通过艺术品来调整。
地上三层几乎都是白色的,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对比,会有一些原木,整体基本除了留白以外,还有不同的东西在里面有冲突的感觉,你会看到一些简约的东西,也会看到一些很古典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画廊,它可以承载不同的东西。任何一个设计表面上看上去没有线索,实际你又感觉它不零乱的时候,它其实是有一个暗的脉络在下面,其实它是一种新的手段,不是用传统的思维去提炼那个手法。
这个空间里面如果一定要说它有一个线索的话,那就是自然,你可以看到,因为这是一个联排别墅,它有很好的花园,房子从前门就可以看到后门,看到餐厅、客厅,看到外面的院子,我觉得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因为它是在上海偏近郊的位置,它跟上海最喧嚣的地方有一点距离的地方这也是这个房子我最喜欢的地方,所以我就让它自然的元素更多的放在这个空间里面。
家可以跟着主人的成长而成长,所以你会看到除了植被的变化以外,还有用品、饰品都在做变化,这个房子的感觉一直在不断的有变化和成长。还有很多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旅行,这个是我们一直的话题。
第二个概念,无间设计,源于生活,跟我们今天的人文课程很有关联,当下的中国人文学院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是在设计师低头狂奔的时候,让大家慢下来,思考一下,看看周边,看看你的生活,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师非常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你没有对生活一种很敏锐的感悟,你处于一种麻木状态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做的好设计的,当下中国设计都是太过紧张了,大家都充满了一种力量,大家都希望把任何东西都做到极致,最后它都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冲击力,有的时候发力可能像太极一样,你只要顺势一挡,轻轻发力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而不是说拳拳实实在在的,这个可能不是一个高手做法,也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当然我特别喜欢旅行,在旅行中会给我带来非常多的灵感,我喜欢拍照片,也喜欢P图,就等于是我们在做一个写真,比如现在时间太宝贵了,对于大家来讲,可能出去架个画板在某一个地方画半天画,那可能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信手去记录一下你生活中的城市某一次的晚霞,也可以是你心灵的那些东西。但是画面拍到的东西不一定是能表达你当时的感觉,所以我们当时把图P到我认为我当时感动的那个状态。
这是在苏格兰拍的一次旅行,我是冬天去的,因为那个季节游客少,而且冬天的苏格兰才是真正的苏格兰,那天雨加雪,狂风大作,非常的冷,开车开了几个小时以后到了某一个小咖啡馆,你看到小咖啡馆里面的火炉,一杯热咖啡上来,这种感觉和我开了两三个小时,冒着夜色的大雪开了几个小时到了酒店,这个酒店里面,推开很厚重的城堡的门就有一个威士忌可以给你,住店客人可以免费喝一杯大堂最中间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火炉,这个时候你不需要任何人来教你,你就知道在苏格兰为什么每一个空间里面一定要有一个大的火炉,火炉可能就是房子的中心,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出苏格兰的威士忌,这样一种很烈的口感,所有这些都跟我们的生活有关。而这些生活和设计的出处就跟当地的气侯,当地的人文是有关联的。
关于生活,我刚才发了一个朋友圈,昨天晚上我们来到上海的设计师朋友都在WS咖啡聚集在一起,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大的派对,跟设计周有一个联动,每年是我们公司20周年,也非常欢迎大家都可以来参加我们的派对。
为什么我做咖啡呢?好多朋友说我又玩汽车,又旅行还做咖啡馆,那你还做设计吗?我说咖啡馆也是我的设计啊。为什么这样讲呢,昨天我跟一个家具行业的大佬在分享,他很好奇,因为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一个上市企业家,设计师开咖啡馆生意还这么好,你开的家具店生意也很好,你做设计业务也很好,他有点想不明白。当然这个清晰的过程也是逐步清晰的,过程中会有困惑,过程中会有岔路走出去,因为人在这个社会上会有太多的诱惑来诱惑你,你做这件事情可能能赚更多的钱,做那件事情可能更省力,你到底选哪条路呢?你是选更困难的路,还是选你觉得对的那条路?你又怎么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呢?我觉得困惑是一定的。
但是在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好好的思考,如果能够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种执着,可能你的方向不容易跑偏。咖啡馆日常经营我有一个合伙人,我找合伙人很简单,上海的咖啡馆在全国各地算做的好的,我就一个个咖啡馆喝咖啡,我去吃他的东西,走到我合伙人这家店的时候,其实他也是我间接的朋友,那个店的颜值平平,咖啡味道80分,甜品味道80分,我觉得这人为人非常的勤恳,我觉得这个人也很靠谱,我说这个就是我的合作对象,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有的我没有,但我有的他也没有,那我们就可以结合到一起。我们可以创造一流的环境,我们可以做很好看的菜单我可以在他的100款的甜品和咖啡里面,选出我喜欢的50款,最后他的平均分80分变成了90分,他的店面的颜值30分可能变成了90分,所以我们咖啡馆开业7个月后,被评为上海best咖啡。
我觉得,我们本来是准备一年甚至于两年, 我这个咖啡馆是不赚钱的,我是希望让我的家居卖场更多的人流进来,因为现在的家居卖场几乎没有人。去年我到一家上海非常知名的家居卖场,我在那边逛了一个小时,三万平米,很可怕的是我只见到一档客人,除了我以外。这就是现在家居店的状态,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我们那边喝喝咖啡,看看我们的店里面,可以说是人流如织,咖啡店可以让展厅热起来,这是非常原始的商业行为。所以我们没有计较说咖啡馆挣不挣钱。但是我对咖啡馆我们又投入的很认真,因为我们用了最软装,我们用了很多艺术品在里面,我们精心的打造空间,出于设计,出于设计师的执着。我们的椅子都是五千、一万一把椅子,没有一个商业咖啡馆能承受这样的投入。结果就是我们的咖啡馆第一个月就开始挣钱,到现在应该是伤害罪挣钱的咖啡馆了,应该排名前三。
当然我们跟星巴克这类的不一样,我们是坐下来让你坐的久的咖啡馆,可能我们的营业额每平米的平效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咖啡馆开业没多久,我的一个好朋友,保时捷上海的总经理,现在他是全中国保时捷的总经理,。咖啡是一个交流人跟人分享,物以类聚,类似的人群,我们当时有一个玩笑话,我们想打造一个上海滩颜值最高的咖啡馆,除了环境以外,还有我们的客人,客人也是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我觉得上海有这样的一个底蕴,李舒老师讲了很多上海的风花雪月,其实当下的上海人可能对这样一种下午茶消磨时光的方式大家还是很喜欢。当然我们现在也在思考,未来上海或者说全国,还是用咖啡、下午茶来打发我们的那一段时光吗?在中国的咖啡馆本质,其实在下午茶那段时间,打发那段时间,怎么样优雅的跟朋友分享,或者让你很自在的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我觉得也许不一定是咖啡馆本身,明年5月1号我们的展厅会全部重新装修开出来,一种全新的业态,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对市场的判断,对商业的考量。为什么我一直在讲这些东西,如果分享我的设计,我觉得这是秘诀,因为我必须要分析人,必须要分析这个社会的消费,一个大的趋势,乃至于未来你潜在的需求是什么,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要懂这个。哪怕现在是一个纯艺术家,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当然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实,其实他们已经非常商业。
如果你要保持纯艺术,你不考虑商业,你应该做一个纯艺术家,但是如果做设计,这些可能是非常关键的点。后面介绍几个我们的案例,这个是北京中粮的项目,我们当时用一个园林的概念融入到了平面设计中去,我们一动一静,让它的功能分区做了一些变化。这是我们对客户的描摹,平面上你会看到它的纵向、横向都有中轴对称的线条,梳理了所有的门窗关系,重新把室内的建筑空间做了梳理,因为当下的中国建筑,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预算,去太多精细的规划它内部的空间,基本上我们就做了一个外部的壳子,考虑了壳子与壳子之间的关系。其实当下的中国室内设计师首先是先把室内的建筑做了,然后再把室内的装饰做了,再把软装做了,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
也因为我们做了很多,所以我们赚钱了,当下我们看到,室内设计圈是非常热闹的,我觉得这个热闹里面背后有很多的因素,当然也有经济的因素,我们也有很多良性的互动,大家愿意做分享,不像其他的圈子中间互相是一种排斥,踩踏的方式,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快速的提升,我们看到当下中国设计,我发现很多年轻设计师的水平在快速的上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一个国家的设计,它是需要一个集群,而不是一两个设计师。这个就是当时的一些概念,从中国的绘画、戏剧、瓷器,会融入哪些材料和这些元素,融入到空间里面去。
另外一个就是讲到空间的恰当性,十几年前我们的豪宅只要有这么大的房子,两层楼,无比就是把它全部打开,尽显辉煌的气派,不管是它到底是住的地方还是宫廷,还是一个博物馆。当下的人可能越来越理性,他知道什么样的空间是恰当的,什么样的空间是坐着舒服的,什么样的空间跟人的气场是匹配的,我们可能在推敲这些问题。
这是完成以后的照片,这里面用了大量的线条,其实线条是中国绘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们也尝试着用一种跟西方不太一样的手法,去做室内空间。但是我们又希望我们这样的一个设计语言的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不是非常封闭的,我们不会把自己完全归纳为一个中式,当然我们也不存在新中式,所以我们说其实东方的一些传统的精神和传统审美的方式,是可以被当代利用的,所以我们说东方的东西也完全可以是摩登的,而不是说东方的东西就是老古董。
后面再分享一个案子,无动不静,无静不一,似离而合,这是北京西山的一个售楼处,因为它是个玻璃盒子,业主也非常满意它那个玻璃盒子,但是售楼处装修完了以后,周边还是属于工地的状态,它那个玻璃盒子它认为外面将来看出去最美的地方,在它开放的时候是一个工地的状态,所以我们尝试怎么做呢,我们游离建筑的外壳在里面做了几个盒子,因为它相对高端的楼盘,售楼都是以VIP的形式,我们就在大盒子里面做了几个小盒子,小盒子之间是不靠拢的,中间有一个似离而合的状态,这就是空间的流动,不是一个非常呆板的空间的划分。我们用建筑的思维做室内的空间,而不是用室内装修的手法,去隔墙以后再表面贴上一种纹饰。
这是做的两个入口,我个人更喜欢这个入口,它其实是在玻璃盒子里面我们做了一个压克力的盒子,从室外跟室内的连接,用金属做了一个长形的隧道,我们觉得这样一个空间的韵味更加有感觉,它的节奏感更好。当然由于业主的原因,最后选择的是一个敞开的玻璃盒子状态。
当然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是有各种手段,因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要求的时候,其实我们都能够把它拿捏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可能是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一个素养。
最后业主选择了一个开放的玻璃盒子,我们想开放的玻璃盒子从节奏上来讲似乎没有了第一轮的先抑后扬的状态,怎么办呢?我们就把这个开放的方块盒子,干脆让它跟室外连在一起吧,我们三面墙都用压克力去做包裹,你推门进去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墙的边界是被虚无的,你进入一个空间的时候仿佛置身事外的空间,顶上是天光,中间我们做了一个巨大的装置,因为层高非常高,是一个3D打印,它有半透明的介质,其实我们是打了一个云的概念,圆看有一些云的感觉,虽然你推开这个售楼处的空间大门的时候,它微微带入一些风,或者带入一些气流,而这个风和气流会推动这个云的装置微微浮动,所以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仿佛人是置身于天地之间,而这个云慢慢的浮动,会让你觉得很虚无,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而你看到这个门打开以后它自然流出的室内的两跟神色的线条,就变成了留白上两根非常俊朗的细直线。
这样一个云装置在地下空间继续延续,我们希望人们走到那个空间里面,仿佛云起云落,微微的浮动,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我们希望在整场里面可以感受到气场的流动,你又好像在观赏一个园林,你也像在看一部影片,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这个空间独特的意韵。因为西方的设计和绘画更多的是焦点透视,中国的绘画更多讲三点透视,加入了第四个纬度,时间的概念。 材质上我们做了大量统一的概念,没有看到有用力过度,我觉得轻松或者放松是设计非常重要的状态。
北京旭辉的一合相,是它复式的样板房,样板房现在看的太多了,我们也是做的都反胃了,就想要不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尝试一下看看用我们的手法做样板房是什么样的状态呢?首先我们梳理了室内的空间,用建筑的手法去表现这个空间,让空间的节奏、层次、高低有一些变化,然后运用了它黑白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很好的状态,玻璃洞可能就是一个黑的状态,白色的乳胶漆实墙面就是白的状态。下面进去是一个神色的木座又是一个黑的状态。
这里面会看到细腻的细节,我觉得一个好的空间,你要充满了张力,让人看的过瘾,就像一部电影大片一样,应该丝丝入扣,每个节奏都扣的很准,其实做设计也是一样,除了大的空间关系,气韵、节奏,你还要考虑很多细节、质感,这才是真正你到了空间以后,给到你在照片上更好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作品。可能以后的项目我们都会拍视频,因为有很多空间现场的感受你在照片里面是感受不到的,其实现在设计的比赛,很多奖项可能就是在美国评委看到你在中国发布的一些照片,其实它是个摄影比赛,完全不是个设计比赛。我觉得当下科技越来越发展,我相信以后可以解决更多的在场感,我们这个活动就叫“在场”,其实我觉得“在场”这个词用的非常好,其实空间是给到你体验的,它不是一个设计作品,只是给你视觉一眼去看,我觉得我们的空间设计也是这样。
另外一个分享案例是我们在上海的案例,这个是在上海黄埔滩名苑,在黄埔江边上,无敌景观,但是它建筑上有个问题,我们首先解决建筑的问题,然后把空间组织好,就好像它的墙面上就应该长成这个样子,我们就这么去做,然后通过陈设、艺术品去调“气”,那个“气”也就是我们的一种品位,一个设计师经过训练以后你可以迅速的判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去使用,或者使用的功能不同,你应该把那个场所的氛围调到什么状态,我觉得这才是设计最最关键的,而不是说你运用什么样的布料,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些都是一个基础的手段,我觉得你要学会做对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年我在我们团队中担当的角色,就是跟客户沟通以后,我要迅速的了解客户的项目特殊情况,他想获得的一个目标,他的特性,最后我会给团队指明一个方向,这个空间我要做成什么样,我会给他们一个描述,在做的时候,其实平面我一定会把关,这个平面的节奏,空间的梳理,这是一个骨架,非常重要。至于装饰面,因为我们公司已经做了20年的时间,我好多东西都已经跟了我差不多10年,所以他们很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装饰面,而且我都不需要操心。
软装反而是我要关注的一个点,因为我觉得软装那个点,你很难描述,但是那个味道调节一定要非常精准,可能在一个软装案子里面PPT有100页,但是我很关注其中的5到10页,我调一下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在团队中现在更多担当的角色就是我要指一条方向,我控制进入这个方向的节奏和它的关键节点,我觉得这个是设计的灵魂。
北京的天悦壹号项目,室内空间由我们完成,软装方案也有,这是我们当时做的平面,把室内室外,水的关系跟室内的关系,形成了一些它的联动关系,空间上依然保持我们的一些节奏感,这是完成以后空间的效果。在这些空间里面,因为层高特别高,线条特别高,我们用了大量的纵向线条,而且我们要求施工方金属要做到非常细非常窄,但是它要牢固,这里面的一些节点我们做了讨论,包括这里面像柜子里面的一盏灯下来,那盏灯也是我亲自画的,而这个灯其实已经成为这个柜子乃至于这个空间的一个很重要的构件,而这个构件就是在压缩那个空间的气场。
可以看到空间非常高效,有的时候是一种横向非常远的状态有的时候是纵向非常高的状态,中国绘画里面我们有三远,平远、高远、深远,这个思路也会影响到我们在设计中对空间的架构。
最后我再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其实一个好的设计师一,有人说吴滨跨界跨的很好,我说我没有跨界。他说你还做室内,还做软装,还做家具,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从建筑到室内到软装,到里面重要的产品,一气呵成,整体由你来设计。其实这个空间里面作为的东西要由你这个设计师掌控,我觉得这是设计师非常大的一种满足感,也是设计师非常需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你只能把一个空间,特别是人居空间,酒店、会所、餐厅、居家,如果你只能把一个空间做完甚至于你都不做空间,那个空间是建筑师做的,做的很烂泥拟稿也不敢变,你只是贴一些法式或者巴厘岛的墙面装饰就结束了,那这个空间跟你有什么关系?我觉得你要把空间的处理、装饰面的处理、里面的软装、每一个布点,人在里面行为的轨迹和状态,什么点他应该正襟危坐,什么点他应该放松,什么地方的空间节奏应该跟你的生活方式联结在一起,你要全场控制,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
所以我说这就是我们无间设计一直以来贯彻的一个概念,软硬装一体化,空间完整的呈现,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家具设计,98年开始我就做家具设计,中国设计师品牌应该我是算最早的,所以这也形成了我们现在对空间的一种控制力,可能会更精准一些。我介绍一下我们去年推出的“未墨”的产品系列,也是在WS展厅里面,去年也在同一个时间,发布了“未墨”的系列,有很多设计师非常喜欢,这个概念来自于时光,它是五六十年代北欧家具给我的灵感,同时我觉得它跟东方审美有很多连接的地方,只是北欧在东方基础上又再造了当代性。现在又过去了五六十年,我们又把它拿回来我们再借鉴一下它的改善的地方,用当代人的一些需求,再去把它做改进。
最后我想再分享一个,这次在展览现场,摩登时尚家居展的现场,我们策划了一个家具展,里面充满了家具产品,他希望我们邀约一些设计师做一些有意思的空间,如果请我来策展,这个空间我们就做一些务虚的事情,因为这个展览很实在,所以它应该有一些实在的变化,除了有家具、交易以外,应该还一些思想,对设计的启发,所以我就邀约了我的12个好朋友,每个人做了一个空间,我很推荐大家去看。
这个就是我做的空间,我做这个空间,我觉得它很像“戏梦上海”,很像一个舞台剧,其实这个空间我希望他进入的时候,外面用黑色砖块做成的盒子,进去的时候经过一个向下压的空间,进入一个窄窄的长廊,转过去以后你会看到一个开阔的空间,仿佛进入到一个很梦幻的室内,但又好像进入了一个后院,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看到我们地面上布满了香樟叶子,你踩进去的时候植物纤维被破坏,你会闻到浓郁的香味。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你有一种月光的感觉,这就是现场的一个感觉。这个空间我除了概念和草图,所有的落地全部由我的助手做完,我一次现场没去过。其实我讲这些故事,要感谢我的团队,我也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你要是能够很精准的去掌控那个空间,和你有效的组织你的团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就是整个空间里面的感觉,我们在空间里面做了一部视频,也都是我的助手来剪辑的,他毕业在两年,是我去年在微博上,说我想找一个私人助理,时间很长,很烦琐,但是好处是我亲自带。所以他会在我们公司团队里面横跨好几个部门和领域,他什么事都干,视频剪辑也做,展览补展也做,杭咖啡馆也是他做的,宁波展厅也是他做的,就两年时间,这个空间就是他做出来的。
这个空间它就是以时光为灵感,四季的变化,生命的轮回为想法,希望你踩着叶子的感觉,进入到这样一个像月光下的小花园里面,静静的看一分钟我们的视频,最后可能是你在关照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会把这个视频放在最后,是我们最新的一个小作品,也代表了我们思考的方向。我们七年在做摩登东方,可能太着眼于东方了,现在我们做的案子和作品其实又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更关注人在空间中内心的感受,其实又孕育了中国的消费者或者中国人对居家空间,他在不断的成熟和演变,所以我们在探索,说你这个新中式怎么样,我觉得新中式很热,我觉得还能再热五年,但是越热的东西我觉得消亡的越快,这是每个设计师时时刻刻要关注的变化,时时刻刻要了解你前方的路在哪里。
— END—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