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具社会价值建筑,它们让一座城从黑暗走向光明
摘要:2018年度,新浪家居大型策划“设计圈,请回答2018”-第二弹:建筑让城市走出“黑暗”正式发布,建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历史进程都有着重大意义,在2018年落成的建筑中,究竟有哪些建筑能够为城市改变起到历史作用。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路易斯·巴拉干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我们生活、生产的物理空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建筑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为人类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渐渐被赋予更多功能性的使命,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可以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校舍、图书馆、博物馆等筑成了知识的象牙塔,各式私人别野、商业空间承载着文化、时尚与品位的祭奠……
废墟重建、贫民窟改造、地表塌陷、城市连接……尽管在和平时期,这些社会问题依旧是人类面临的难题,对于建筑师来说,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改变的除了空间修饰,更重要的是解决民生难题的社会意义。新浪家居“设计圈,请回答2018”年终盘点第二弹:《建筑让城市走出“黑暗”》重点来关注2018年,那些改变城市社会环境的建筑。
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在一座座城市中开启了新的故事……
设计:Henning Larsen建筑事务所
1959年设立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国际建筑公司,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与当地环境的结合,事务所的设计目标是不断超越项目本身,希望建筑能够为当地带来社会、文化上的持久价值。
这座被命名为水晶宫(The Crystal)建筑,位于瑞典最北部的一个小城Kiruna的市政厅,当地位于北极圈以北75英里处,当冬天来临,城市大部分时间都将在黑夜中度过,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这座城市都将被白雪覆盖。Kiruna被称作欧洲建在铁矿上的城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欧洲大约90%的铁矿都来自这里,鼎盛时期,这里每日出产的铁矿,足以建造六座埃菲尔铁塔。就像许多盛产铁矿的城市一样,为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地下被“掏空”,地表开始塌陷,许多建筑都不能被支撑,当建筑师Henning Larsen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Kiruna这座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瑞士希望可以从第三产业等其他方向振兴小城经济,市政厅的改造建设或许能够成为这座美丽小城市振兴的开端。由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Kiruna的地裂现象已经濒近市中心,恶劣的地理环境已经无法再撑起这座城市的任何改建,矿业公司LKAB提出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迁移城市。整个城市最终被迁移至下沉边界外3公里处,虽然暂时不必太过考虑地表塌陷问题,Henning Larsen又面临了新的挑战:怎样完全将原有城市的文化遗迹复制进新的环境,并能够有所改变。
过高的迁移费使得重建项目的预算更加拮据,而除了搬迁费的问题,旧城的连根拔起会打破原本城市的平衡,拆离了原本邻里关系,铲断了家族商店的数代传承。摆在Henning Larsen面前的问题:如何通过建筑的力量连接新旧两城。于是这座市政厅应运而生,它将成为一个人们聚集的场所,伫立在城市中心,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设计灵感来源于铁矿冷硬的几何形状。
棱角分明的金属体量构成了建筑的内部核心空间,主要用于社交活动如:公共展览室、工作室以及公共交流空间等,这些功能空间确保了市政厅作为一个社区中心的重要功能。
圆形的外部结构给了内部空间丰富的采光环境,由于建筑坐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足的阳光并不常有,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给人们更多充分接触阳光的机会。相伴随的内部环形长廊给了人们充分的交流空间,人们可以自上而下俯瞰整个市政厅。
而为了保留旧市政厅的基础设计,Henning Larsen将原来的钟楼搬来新市政厅前,而且新建筑的一部分建筑材料来自于旧建筑拆迁后的废弃材料,虽然是身处新建筑中,却能够感受到来自原有市政厅的气味与灵魂。
作为Kiruna新城的首个主要地标,这座水晶宫在亚北极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设计:MVRDV建筑事务所
1991年成立于荷兰,是目前荷兰最具影响力的事务所之一,在针对城市景观设计上,事务所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并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问题等角度出发,为设计方案带来更多的灵感与思考。
浦那位于印度西部,在孟买东南方140公里,在450.69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上常住人口约170万左右,巨大的人口密度使得这座城市的居住环境面临很大挑战。在2005年,浦那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颁布了一项法案,将鼓励在工业开发区建立居住型城镇,在浦那因为拥有大量的汽车制造和技术单位在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起来,也就意味着不同阶级、不同工作的人们将被统一安排聚居在一处,按照这个法案的规划,2007年,浦那“未来之塔”方案确立,这个建立在工业区附近的巨型公寓第一阶段于今年正式完成。
这座拥有1,068间公寓的“未来之塔”足以容纳5,000人共同居住,公寓的面积从45平方米到450平方米不等,如山谷般起伏的单体结构,是设计方MVRDV为高密度的居住模式提供的解决方案。亚洲人口的发展速度使得住宅塔楼越来越多,在印度也同样如此,这座“未来之塔”同样是来自采用塔楼,结构也采用了印度传统的住宅结构。
而为了适应不同阶级人群对于住宅的居住要求,在这座住宅中建筑师最初规划了16座独立的塔楼,每栋塔楼中的住宅结构也有不同。在印度,建筑成本并不高,但是对于高密度的住宅楼来说,电梯安装成本则非常昂贵。减少循环核心筒并结合走廊建造是MVRDV提出的解决方案,在不影响进出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压缩成本。
而另外一个难题则是采光,对于所有的塔楼来说,采光问题一直都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未来之塔”则采用了六角形,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接触光照的面积,而且视野更加开阔。在斜坡露台和屋顶处开可以设置开放的休闲空间,尽可能满足不同阶级对于房子的需求。楼体围绕的底部是一个不规则花园,占地面积开阔,除了绿化环境还增加了许多娱乐、休闲、健身区域,在如此大型的社区中,能够丰富到方方面面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课题。
将不同类型的公寓混合在同一栋建筑当中,吸引不同收入水平的居住者,不仅体现了浦那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成本问题,设计出简单而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不仅能够使公寓变得更加凉爽,还可以帮助从厨房中抽取空气,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居住方式。
设计:COBE建筑事务所
丹麦著名建筑事务所之一,从公共空间设计到城市建筑规划,COBE事务所都有所涉及,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上,将建筑设计与城市问题紧密结合,使建筑更能够适应于社会生活。
Tingbjerg社区是丹麦犯罪率极高的社区,政府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层面上做了许多尝试,而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举措。Tingbjerg虽然处在丹麦的边缘化地区,但是这里确实丹麦现在建筑的发源地,为了重新振兴其文化环境,COBE工作室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后,是希望通过这座建筑吸引来周边的高素质文化人才。
这座建筑以“排字机”为灵感,外形是一个巨大的“楔形体”,黄色的条形砖饰面和倾斜的屋顶均与附近的建筑相近,展现了建筑师对历史环境的尊敬。外部表面的玻璃墙面可以看到内部的环境,这是一个入口同时也是一个“读取”端,从外部看到内部的所有活动,建筑顿时活了起来。
建筑内部的构造乍一看有些复杂,高低不同的平台镶嵌在一起,看上去“杂乱无章”,其实对于建筑师来说,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与当地特色融合,门厅处可以对整个内部环境一览无遗,走廊平台之间错落有致,仿佛是远处若隐若现的山丘,这些突出的平台上都会设计公共的开放型阅读空间,每一个角落和空间都更好地被利用。
其实,除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地阅读空间外,这样大型开放的空间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既然是犯罪率的高发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程度底下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对于一个小城镇来说,人与人的沟通与信任也是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个开放型的空间中可以不时举办大型社区文化活动,封闭的小镇居民通过社交活动能够很快提升幸福感。
事实证明,这个项目对于当地的居民素质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自今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这个文化中心吸引了甚至是来自丹麦其他洲的居民来参与文化活动,小镇的文化氛围甚至经济都被带动,长此以往,对于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以及社会稳定将带来长远积极的发展。
设计:SHL建筑事务所
总部设立于丹麦哥本哈根,1986年创立,设计风格大都延续了斯堪的纳维亚的建筑美学传统,在光线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等多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基督城是新西兰南部最大的城市,这里以艺术、文化、周边风光闻名,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座美丽的城市曾在2010-2011年中遭受了四次特大地震的破坏,地震灾害将这里夷为平地,而对于城市的灾后重建来说异常艰辛,每个项目的提案除了要考虑人文环境的延续、地理环境等,还要考虑抗震结构以及在灾后施工时随时可以能发生的余震带来的二次伤害。
而作为灾后重建的九大项目之一的中央图书馆,丹麦著名建筑事务所SHL为其设计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方案。从已经落成的图书馆外形上看,它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地标,图书馆金色的外立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灵感来自于当地细长厚实的新西兰亚麻叶片,这是新西兰著名的自然元素之一,另外,外部的折叠立面灵感同样来自大自然,就像是新西兰内陆山丘的层峦叠嶂。
建筑内部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结构,Lewis Bradford Consulting Engineers作为项目结构的顾问团队,提出了新型抗震结构,其中,一些列的混凝土墙构成了创新的抗震系统,这些墙体搭配有预应力钢筋,当大型地震来临时,能够随着地面晃动而将墙体归于原位。钢筋紧紧固定在地基上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基督城的这座灾后重建图书馆强化的原有的文化地域特色,同时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除了恢复自身的功能之外,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灾后重建项目提供新的思路。
设计:OMA设计公司(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目前全球最颇负盛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由包雷姆·库哈斯在内的4位合伙人于1975年创立于伦敦,目前总部在荷兰鹿特丹。有包括中国中央电视总部大楼在内的许多国家级地标建筑都来自OMA,大胆新颖的设计风格是现代建筑界的高水准代表。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是著名建筑大师库哈斯一直希望接手的项目,对于库哈斯本人来说,书本与其有着不解之缘,而就图书馆的设计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更加实际、具体、棘手。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项目有着重大的政治背景,卡塔尔作为众多富有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拥有极多的社会财富,人口文化素质非常高,国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极高重视,而为了顺应卡塔尔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变,由Shiekha Mozah王妃和卡塔尔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一个教育园的项目,这间国家图书馆则是这个教育园项目中的重点。
对于卡塔尔来说,其实从上个世纪末就应经进入了“电子化时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通过网络、电子设备等终端科技进行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那么实体图书馆和书籍将以怎样的姿态存在着?又将怎样吸引人们?也成为了库哈斯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事务所希望,通过图书馆特别的结构建筑来带动人们与书籍的交流。
这间图书馆是一个扁平式的单一体,外观采用了折叠式结构,建筑长约138米,为了营造阅读氛围,事务所将书架铺开排列,层层相叠,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可以对整个场馆一览无余,在一个单一空间内,书籍与人充分融合,书架与阅读区都有一种无限延伸的视野,相当开阔。对于特别需求的遗产藏书,事务所设计了一个下沉区域,用来储存遗产类书籍。在这个区域,从下往上延伸出了许多无立柱的桥梁,相互连接起来,组成了许多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用来进行公共交流。
站在这个单一开放空间的图书馆内部,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书籍的震感,在电子化时代,很少能够体验到与书籍的近距离的接触。再加上绝版的遗产藏书,图书馆的观众流量非常可观,作为卡塔尔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的时期,这样的大型公共文化空间也为其增加了一些推动力。
当人们都在为奇形怪状的新地标惊叹时,谁又在乎过它背后的社会意义?或者说它的意义仅仅就是作为地标存在。正如路易斯·巴拉干说的那样:“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当一座建筑除了基础功能性外,开始肩负历史意义、社会重任甚至文化经济转型等众多任务时,它便开始赋有感情,它能带领一座城市从黑暗走向光明。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