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曹佩璇:国立西洋美术馆之顿悟
摘要:作为室内设计师,好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材料的应用、图纸的规范和合理、乃至功能与美学的考究。更重要的是考量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去除表面浮华,将建筑、自然、室内有机的融为一体,那么所呈现的,必然是人类最纯粹的情感。
设计理念:
作为室内设计师,好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材料的应用、图纸的规范和合理、乃至功能与美学的考究。更重要的是考量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去除表面浮华,将建筑、自然、室内有机的融为一体,那么所呈现的,必然是人类最纯粹的情感。
曹佩璇
仟玺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本次日本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特别安排了日本著名建筑的参观,而且幸运的是能够聆听清华美院方晓风教授的讲解,让从事设计工作的我对于建筑艺术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了解这个建筑作品对于世人乃至于整个艺术发展史的意义。
例如在东京参观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它由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于1950年设计,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形式也因此在日本被正式确立。
柯布西耶在国立西洋美术馆的设计中,尝试了大量的标准化方案,最终确定了人与空间的尺度关系,但为了避免刻板的体验,他通过“多米罗”楼梯的动线设计,让参观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探索乐趣。尺度与比例的匹配性,自此成为世界建筑与室内规划的基本标准,这也是让空间使用者自己体验到舒适与合理的设计手段。
柯布西耶设计的国立西洋美术馆,成为建筑史上的标杆,对于新材料应用和一些尺度上面的把控,给了后世更多的可能性,让世人从此改观,建筑不仅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
优秀的建筑设计一定要亲身体会才能更加真真切切,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种应勇于尝试会给自我和人们带来的体验与可能性。设计要做可持续,要造福于人,而不仅在于感性的“美”与“丑”之间的度量,理性的分析度量与实践也同样重要。
在国立西洋美术馆里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我发现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的作品,让我感触很深,我观察了他所有的作品,他在1750到1760年的作品与1761到1774的作品他的画法上,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前期以大块面为主强调明暗变化,而后期的作品中,对于明暗的处理改变以线条纹理的不同,每一笔的线条都清晰可见,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感觉艺术和设计的道路是有相通之处的,设计也是需要改变和突破的,这让我在思维上有了很大的触动点。
置身于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中,艺术家对于艺术的创造和理解,给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笃定了脚下的设计之路。设计在于突破与尝试、突破自我,尝试把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也更加明白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最终留下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与建筑、与自然那些最为纯粹和恰当的关系。
研习随拍
标签:
全套装修效果图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