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唯晏:设计师与设计公司的未来形态

icon 2018-06-26 11:45:47
icon 0

摘要:设计行业,除了已经看到的,还有什么看不到的革新正在悄然进行?

 室内设计师已不满足于做空间设计,他们延伸产业,景观、建筑、陈设、产品、视觉甚至商业策划;不满足于只是做设计,投资酒店、民宿、餐饮……成立自己的产品品牌;不满足于只是在设计圈自说自话,出现在时尚、艺术、商业、资本圈……不再只谈设计技法,他们谈模式、技术、资源整合、社会创新…… “室内设计师”这个称谓愈发显得局限。而设计与各领域的结合触点无处不在,设计的边界似乎在无限延伸。设计师迎来他们的黄金时代。

  面对这样的变化,兴奋有之,迷茫有之,焦虑有之,淡然有之。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你无法想象明天会出现什么颠覆掉旧有的认知和格局。我们越来越相信选择大于努力,认知趋势及时改变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设计这个相对传统的行业,除了已经看到的,还有什么看不到的革新正在悄然进行呢?近日在Dr.D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开课的间隙,带着对未来设计形态的疑问,新浪家居和邵唯晏进行了交流。

   邵唯晏在Dr.D设计研究院公开课现场为家居建材驻店设计师授课

  邵唯晏在Dr.D设计研究院公开课为家居建材驻店设计师授课

  邵唯晏这位80后设计师,在很多场合谈过他对未来设计的看法:

  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被设计

  十年内室内设计会迎来改变性的革新

  当代设计是发现“关系”并进行连结

  当代的创新是多元化跨界整合

  设计师应该无所不知

  未来没有设计大师

  或许是一家之言,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他印证着自己提出的观点:设计师在资讯爆炸、知识扁平的时代有自己观点才能在时代洪流中获得发言权。

  邵唯晏也一直强调设计师应该是T型人才,拥有立体的知识架构和整合不同专业内容的能力。他自己正是这样的人,自称是“多元的海绵体”:他是一个获奖无数的设计师,也是几家公司的管理者,在探索新型的设计公司形态;他是行业协会负责人,也是一位大学老师;他是台湾交通大学的建筑学博士,也是一个二次元文化爱好者,家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收藏他的心头好; 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关注时代的脉络,社会模型的更新……

  新浪家居: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设计准则,在当代应该怎样去衡量一个设计?

 邵唯晏:设计应该是怎样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比如Louis Sullivan 提出Form follows function 形随机能;Brucee Peter提出Form follows fun 形随乐趣;Kevin Lynch提出 Form follows behavior 形随行为;Pierluigi Serriano提出 Form  follows programming 形随编程;Vicente Guallart 提出Form follows energy 形随能量。

  我认为“当下”是创意思维真正的载体,所以评判一个设计最大的标准是时代性。设计师必须要去关注整个大时代,不要再谈风格,不要再谈技法,而是谈你如何有效地跟这个大时代对话。我认为在当代,不管是建筑、室内还是艺术,必须找到事物的特质,设计师必须开始摆脱对物件的组合,转向对关系的寻找。

  新浪家居:设计师乐观地认为设计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设计将变成日常,那么设计也就不再是一件专业的事情。你一直在做未来设计趋势的研究,怎样定义未来设计的属性和价值呢?

 邵唯晏:设计不单指的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互动设计,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被设计。无论在任何设计范畴,带来更大价值的赋能就是当代设计的价值所在。现在很多事物的界限变得模糊,大家都在跨界、跨领域合作,而设计是一个应用科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科,它的界限本来就是含糊的。你要用模糊的概念再定义设计在当代的界限,这个就很有难度。比如现在建筑和室内的界限、室内和软装的说不清楚,有时候软装跟艺术的界限也说不清楚。在未来各个设计领域之间的界限一定会消失,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界限也会逐渐模糊。这也意味着跨平台设计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寻找结合点就变得很关键。当代的创新应着眼于多元化的跨界整合。

  新浪家居:大家一直在谈变革、洗牌,未来还需要职业设计师吗?设计师该怎样对自己定位?

  邵唯晏:未来十年内室内设计会有一个很大的革新。随着知识、技术的扁平和美学的提升,做设计不是一件专业门槛很高的事情,所有对设计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的竞争对手,自学成才的设计师会越来越多,甚至效果图公司就可以抢设计师的生意。

  未来职业设计师他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设计的导演、沟通者、协调者、整合者,这个身份的定位也回应到当代设计的特质,就是它的界限是模糊的,需要沟通、交流、搭建。我认为未来设计师可以有五种职业能力方向:设计程式编码能力、设计经营模式能力、跨界设计研究能力、商业策略设计能力、制造社会创新的能力。

  当代的设计师不能只是考虑设计,而应建立T型知识架构及差异化方法学,并拥有跨界创新思维和整合不同专业内容的能力,在知识爆炸而且扁平透明的时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新浪家居:设计公司的形态又会发生什么变化?现在热衷于谈设计公司的产品化、品牌化,然后想把公司做得更大。

 邵唯晏:我觉得未来做大的思维一定会遇到问题。我认为可以在很多地方、很多领域布局,但是不要把每个点做得非常大。它要立体化发展,每一个单点维持在一个小的尺度,但是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系统。这也就是我讲的去中心化,然后互联网化,我认为这种模式是未来的趋势:第一小尺度,第二通过去中心化把它立体化。

 新浪家居:基于这样的变化,你公司在进行怎样的改变呢?

 邵唯晏:我的公司已经开始立体化发展。目前在台北、台南、北京、杭州还有柬埔寨首都金边这五个地方都有公司,每个团队大概20个人,它是一个小尺度的、自己运作的团队,大家各做各的事情然后互相支持,组织很轻盈也很容易转弯。我们在打造的是一个公司运营的3.0版本,我们不是设计企业也不像设计工作室,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

  在服务板块上,我们目前主要做建筑和空间设计,以这个为基础做一些立体化的延伸,比如软装设计、平面设计、商业策略,甚至还有一家做二次元公仔的公司,它们之间是独立分开的。当我们接到项目会把其它系统导进去,比如一个甲方想请我们做空间设计,跟他说明我们这个系统之后他也会让他的需求立体化延伸。

  设计师也可以在这些公司之间游走,做空间设计累了可以去做软装、搞艺术创作、设计玩具公仔,尝试商业策略等。所以这也是我们的设计师内训机制。我跟很多设计师建议说要多看书,多关注不同的领域,但如果跟他做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他也做不到,但是当这些跨领域的东西变成公司运营系统一环的时候,他自然会做到。

  新浪家居:现在设计往往是个人化的,比如安藤忠雄就代表着整个公司,未来设计不再着眼于个人的创新,而是跨领域整合,是否意味着也没有设计大师了?

 邵唯晏:大师站那里让大家感觉遥不可及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认为未来不会再出现安藤忠雄这样的大师,只会出现创新团队,在不断的“运动”中寻找到创造性的协作方式。以后设计公司可能没有老板、员工的概念,只有创新的共同体,吸引不同领域的人才加入其中。没有卓越的大师,但是可能出现卓越的团队领导者、设计领袖。


 关于邵唯晏

Dr.D设计研究院设计总顾问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CEO

CSID中华民国室内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台湾交通大学建筑博士

台湾交通大学杰出校友

2008安藤忠雄海外交换计划台湾代表

2016  金奖, 英国 London Design Awards

2017 Winner, 美国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国际设计大奖

2017  BEST Award, 日本Good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大奖

2017  金奖, 韩国K-Design Awards 国际设计大奖

2017  金奖, 意大利 A' Design Awards国际设计大奖

2017  Winner, 德国Red Dot Design Award

2018 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