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名家论坛

icon 2009-03-05 15:12:02
icon 0

  回到刚刚讲到的上海百年来的繁荣情况,这百年来,其实有非常多的不同文化,比方说我们看外滩、看法租界,不同的租界地,造成了上海的混搭,但那是过去的上海,未来的上海我们留下什么?不是为了这个时代,不是为了2010年,而是证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留下什么东西,于是我们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打造一种生活的中国馆?这个中国馆的概念,不是在184天之后就结束,而是在里面包容了一些属于中国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希望借由这样,可以展现出来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在这里做完一种集成的平台。

  所以我们谈到,是否可以让世博的效应不落幕,它不是一个烟花,放了就没有了,我们怎样和世博园区呼应?能把看展这种东西,变成一种文化的体验,真正的去体验、去感受。另外,就是我们怎样结合中国特色,然后把文化和娱乐,特别是娱乐,文化是很空泛的东西,和大家的距离感觉比较遥远,怎样文化适度的转换,变成娱乐、变成品牌,变成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借由一种互动和体验的模式,来完成这样的一个讯息的传达。所以,我们谈到,我们到底在应题里面要表现什么?是中国智慧,中国智慧里面,其实是把中国原来的哲学思想精华,透过当代的演绎方式,再加上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我们希望能呈现一种中国智慧。这里面,战线出来的包括从空间、从样貌,从理想的生活形态,透过艺术,经由一些比较能接触到群众的饮食和服务等等,这样的生活样貌把这样的思考传达出去。我们谈到,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生活的运动。我们这里谈到了,里面造了一个建筑,我们等一下会谈一下这个建筑本身的特色在哪里。另外我们造了一种体验,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我们也希望一个人其实可以造成一个风格,但是一群人同时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有一些可能性,可以造出一个运动,它变成一种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去访谈了好几位上个世纪,像曼菲斯的创始人等,谈到一个活动、一个运动,当时他们到底是在怎样的时代基础下,经由怎样的化学变化变成了这样的运动。我们也希望,能结合更多的人一起共同关注这样的运动。今天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有可能变成和这个事情有关的一些人。

  有些人在造一时,我们希望可以勇敢一点,我们是否可以跨度大一点?把一时的东西造好之后可以造千秋?文明,其实是一个长期留下来的东西,我们是不是能够真的很认真的去思考,我们到底能对文明做什么贡献?过去我在主职为艺术家、在策展的时候,我们就想我们把东西做出来,展了,展完之后留下什么?当艺术家的时候我留了一仓库的东西,有一些美术馆收集了,我曾经听说过,没有人真正拥有艺术,只有时间拥有它,现在很多的收藏家收了东西,你现在去大都会博物馆,你看到那幅作品的旁边有一大堆曾经收藏过他的人,这些人都死了,这些家族也可能早就不见了,真正好的东西会留在那里,时间会收藏很好的东西。我们也希望可以和时间做一点点比较大的思考,我们到底做了这个东西,是不是能够留给时间、留给这样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它可以继续去留下来繁衍一些东西出来?所以,它基本上要能够是一个自给自足,自己完成一个平台的作业,不能是展完了,留下一个文本就没有的东西,所以它必须造产业。过去大家长长谈文化创意产业,拆开其实是文化借由创意化之后变成产业化。很不幸,很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人在搞的活动,并没有接重到产业本身的形式,它并不是产业化,所以并没有办法在时间下被存活,不能造成经济现象,所以只能造成一个美学现象。我们希望这个美学现象在不减损的情况下,一样我们可以造一个经济现象。其实,我常常也回头反问现在邀请我参与这件事的老板,你找了我来做这个事,实际上有很多人比我还适合来做我现在这个工作。为什么我们要把这样的组织用这样的方式当前头样?因为我们希望在造成产业的过程、结果的时候,不要减损了可能性的文化高度、艺术的高度,这里面有很多的挣扎,每次做判断的时候必须发生,每次做判断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平台,一端是文化,一端是产业,这两端缺一不可。

  我们也办了很多的研讨会,包含我们在谈不同的中国馆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我们谈到中国度量,其实中国人在看空间有不同的尺规,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看器物,也有不同的特殊观点。中国古典的空间观念到现在的突破和改变,包含像一些自然空间里面的东西和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我们甚至于谈到度量,它其实是中国人的一种胸怀,因为那样的胸怀,所以你有不同的包含禅的概念。其实,我知道各位设计师在做东西的时候,常常不断在思考这些问题,到底我们的东西怎样可以变成立足于世界就是不一样?其实,我在美国的时候常常有一个感觉,我本身从高中开始,念的就是跟艺术比较有关的学校。所以,我并不是学国学的,但自己有兴趣,所以当兵的时候,我们在台湾是需要服两年的兵役,那段时间,我花了比较多的无聊时间在看一些《佛经》,后来自己对老子、庄子道家的东西比较有兴趣,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这当中并没有钻精的去学,但是在美国发现,你和一个哥伦比亚、康乃尔大学专门研究中国学的老外教授在谈的时候,你好像很自然的、很多东西其实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很自然的融在里面。中国人,你从小到大,你长辈和你讲的东西,你借由民俗的过程中你吸收到的,已经存在着的东西,其实它非常非常的富足,到底这个东西该怎么转换?该怎么转换成为当代的舒适的方式?一样,我们看到建筑在利用及重新和文化生活结合的可能性,我们也谈到非常多的,借由西方的空间和东方的空间,像这些东西,我们连续办了非常多次的活动,这些活动也都留下了精采的文本,这些文本,后来又变成我们给了我们空间规划师、建筑师、室内设计是和将来的艺术家,进入这个空间共同造这个运动的一个蓝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产品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