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阶梯性收费 是否能够扭转节水观念
回忆旧时的生活就会发现,那些到处张贴的“节约用水”标志不见了?那么,是中国已经不缺水了,还是国人的素质高到可以自觉节约用水了?
在世界大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用水量的变化基本上都有规律可循,即从上升到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而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得出的数据表明,居民总体用水量变化都还处于上升期,看不到任何转折的迹象,而这样的现状还要归咎于中国高速增长的人口。
2007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出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可用水资源到2030年可能耗尽。是否危言耸听?我想电影《2012》已经给出了答案。
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也预示着,人类的命运悬于自己手中。
“小市民心态”占上风 不舍得还是不愿意?
刷牙,不间断放水30秒,每月浪费水量约486升;洗衣,边注水边冲洗,按每月4次的标准,浪费水量约220升;洗澡,长时间放水淋浴,每月浪费数以吨计……而这些不必要的浪费,都是改变一个小习惯就可以避免的。
也许普通人都有节约用水的潜意识,但一和钱挂钩,就自觉退让了。
矿泉水的一般市价为1元,桶装纯净水则5~10元不等,但无法直接饮用的自来水让这笔“健康投资”省不了;你说买家用净水设备?得了,那属于奢侈消费。
除了饮用水,盥洗用水也是居民用水的主要支出。而普遍存在的心理误区是:节水洁具肯定贵的多。以坐便为例,节水坐便比传统坐便价格高出200~300元左右,七成以上的消费者是因为这个价格差“退而求其次”的,至于“亏了”还是“省了”,暂时不下定论。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一家三口人,若按平均每人每天如厕2算,每天就要放水冲洗厕所6,那节水型坐便一天就可节约18-36升水,每月节约0.54-1.08吨水。相比之下,传统坐便的水箱容量多为9升,甚至还有13升、15升,这样一来,购买节水坐便的“亏”将在数月内被填补。
是想定这么贵 还是必须这么贵?
一边是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节水型洁具,一边是源源不断进入市场的传统耗水型洁具,消费者也陷入尴尬的选择。某装饰建筑材料协会的工作人员坦言,目前居民使用节水马桶的欲望并不是非常强烈,节水只是作为选购马桶的一种附加功能。只有在款式、价格等因素都满足的情况下,市民才会考虑购买节水马桶。
本应是政府给予企业压力,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然后才有可能规范公民行为,将节水力行在日常生活中。但“国标”对于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却不是“绝对权威”,基本都是“看情况执行”,这让传统节水洁具的市场更加拥挤和膨胀。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对这样的现状表示理解,在所有致力于节水洁具研发的企业中,尚高卫浴起步早,节水洁具的生产趋于成熟,产品投放市场也早,事先和消费者混了个“脸熟”,才让很多人在对比传统非节水型产品时选择了前者。相比之下,许多中小型企业既要为节水洁具生产技术的知识产权买单,又要忍受消费者的冷落,当然每况愈下,惨淡经营。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省钱”的心理将这些企业逼入死角,而企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又使其不得不选择生产传统型产品以求自保,恶性循环之下,节水更显得举步维艰。
2010年电价拟阶梯收费,水价也按捺不住了。俗话说水涨船高,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环保的角度,节水都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必须面对的抉择。节水标准的监管执行无疑只是一项辅助措施,如何改变普遍漠视的节水观念现状才是根源。从这一点来说,国家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