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立足本土的建筑理论与实践

icon 2011-12-14 17:02:16
icon 0

摘要:12月14日,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以“树立文化自信、繁荣建筑文化”为主题的2011年学术论坛,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第1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业界老中青知名专家将围绕论坛主题做学术报告。新浪家居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先生演讲:

  崔恺:各位同行大家好,宋部长好。早上听了前面几位专家,尤其是宋部长的演讲,宋部长的演讲我大概不是第一次听,我是深有感触,每一次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中国建设规模这么大,我们作为从业人员在这个时代能够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谈到文化都是大话题,我们美术评论家、专家也提了很多的大美术,以及当代艺术方面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些困惑。

    现在路怎么走,到底往哪个方向,是更开放还是要走回头路,也是大家很忐忑不安或者说很纠结的事情。我今天就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也是我这一次申报院士时候的一个汇报,讲的是立足本土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在这里借这个机会做一个汇报。

  12年前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吴良镛先生在大会上做了北京宪章的报告,其中谈了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化,多样化和特色逐渐率衰微消失,城市的建筑物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特色逐渐消退,由于建筑形式的精神意义植根于文化传统,建筑学的发展植根于本过本区域的土壤,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吴先生这个报告是对上个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总的评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中国今天现实当中情况就更严重,在我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中确实越来越缺乏特色,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缺乏文化。所以我自己结合自己的这么多年来的设计实践,提出来一个本土设计的想法,实际上也是两年前我自己出了一本书起的名字叫本土设计。

  本土设计提出来以后我也跟业界的同行多次做过一些交流,大家也有一些不理解或者有一些担心。我自己又结合这一次院士答辩的准备,又做了一些思考。我认为本土设计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策略,这是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是和谐这一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这需要本土文化的自觉,反对全球化导致文化特色的缺失和民族精神的衰弱,它提倡是回归理性的思考,反对浮夸以吸引眼球为主的时尚主义,这主张的是立足本土文化的创新,反对保守,倒退,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面向未来。他追求的是保持和延续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特色,反对千篇一律和模仿平庸。

  本土设计在这个总的立场下大概应该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论点,一个是文化论,系统研究文化与建筑的关系,将本土文化的要素用于当代建筑的创新。

  环境论。系统研究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将建筑和景观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论,系统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建筑创作面对现实生活解决社会问题。

  技术论。系统研究建筑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将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应用于建筑创新。

  方法论,系统研究本土设计的创作方法,回归用现代设计技术开展的理性分析,重视工程实践,提高设计质量和创新度。

  我认为本土设计的理念绝对不是一种本地人设计的市场保护主义主张,而是研究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关系,它也区别于过去的继承传统和民族风格的讨论,民族风格是泛指一个民族建筑共同的特色,而本土设计关注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寻求具体的特色。继承传统一般理解是以传统为本去延续发展,而本土设计是以现实现地为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认为本土设计不同于国际上地域主义建筑理论,这特指国际主流之外的欠发达地区的现象,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处于世界经济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对中国建筑的定位显然也不适宜用地域主义来定义。

  本土设备也不同于重视建筑传统形式相关性的文脉主义,应该说本土设计的内涵远远超过有关形式的命题,它也更不同于乡土建筑所指非专业性设计和建造,而是广义的建筑环境要素,其设计显然也是专业性的活动。我把本土设计比作一个大树,这扎根于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环境沃土,其中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状态,地域文化脉络,科学技术的基础,土地、环境的资源,气候资源,生物材料资源等等。通过立足本土的理性主义思考,生发出多元化的建筑创作,其中包括生态建筑,地景建筑,文脉建筑一系列的多样化的,所以这不是导向一个特定的一类建筑,而是呈现出非常丰富的一种建筑多元化的景像,我认为这是本土设计区别于以往某一类理论产生某一种设计的基本的模式。

  结合我自己几年来的创作,也是用本土设计的立场进行了梳理。其中第一个是强调本土,本土设计强调尊重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的要素与当代建筑有机结合。各位同行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我设计的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还有得胜尚城,还有苏州火车站,还有今年完工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文化中心,这些都是根据不同地方文化的特色寻找出一些新的设计的思路,然后产生一些新的建筑的空间环境。

  在这就简单介绍一下在咱们学会组织下,为青海玉树震后重建的康巴艺术中心的项目。具体的地点我就不详细讲了,它处于中心,旁边有广场和何镜堂院士设计的博物馆,还有庄大师设计的行政中心,我们位置也处于河道的边上。我们在设计当中不希望简单的套用藏族建筑的符号语言,而是从藏族建筑当中的一些聚落,空间的关系寻找出发点,所以我们首先是想延续传统城市的机理,结合藏族建筑以内院合院式的建筑特色为主,所以在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院落当中采用不同的一些主题来进行设计。

  外面墙面的材料和一些必要的反映藏族文化的符号。总的是三个层面的问题,整个设计也是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说这一部分是大剧院,旁边有一个小剧场,这边是图书馆,然后这边是文化馆还有电影院和剧团,整个组织成一个聚落型的街坊,让人们进入这个街区的时候很像进入藏族的传统村落,而不是进入宏大的标志性的建筑,这不仅仅让开了城市跟周边地区的一些城市通路,而且也跟旁边的南侧的小学,也跟它呼应,当然也创造了一些滨河的活跃的城市空间,这些都是在总体布局上的一个考虑,把一个单体建筑打散成一组建筑,形成一组融入城市的聚落空间。

  因为这样一种总体的构思,所以使整个建筑变得异常的活跃,这并不是有一个主立面,而是有若干的空间的组合,形成一系列的可以引人入胜的一些空间,我们在设计当中也不断的在完善,现在已经进入到施工图的后期。里面的空间包括室内的设计,包括藏族建筑对光,对材料,对色彩的使用都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在逐渐的落实。

 整个建筑外立面还是希望能够体现出藏族特色,但是整个援建工作又是内地的施工单位,我们也跟施工单位沟通是不是可以采用汉族的工匠跟藏族的工匠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说整体的主体结构和大面积的建筑外墙,这些基本的功能都是有咱们施工队来做。但是到了具体的一些窗子,一些檐口的做法我们希望直接采用吸收藏族工匠艺术家,由他们来做,这样结合一方面能够更有保证把藏族的特色反映的更加精美,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让受灾的本地人参与到未来的建筑当中,而不仅仅等着接受外来援助,我觉得这些都有一些积极的意义。这是后来深化的一些成果,最后逐渐的落实建筑的材料,前不久我们团队又到现场去跟当地指挥部沟通。

  里面的室内设计和外面的景观而且由我们统一来设计,我们觉得在设计当中不断的研究藏族建筑的一些设计的手法,以及对当地明媚的阳光,高原气侯环境的响应,在设计当中我们青年建筑师也非常兴奋,做了很多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本土设计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让建筑仿佛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以往也有这种经历,比如说四川凉山的彝族文化中心,还有泰山桃花域游客中心。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接近于完工的项目,就是重庆万州的三峡移民纪念馆。这是为了三峡,建设三峡大坝,有300万当地的军民不得不迁往希望的城市,最后政府决定在万州,等于长江的上游为移民做一个纪念馆,这是任务的来源,当时做了有关三峡建设以及移民重大的社会事件相关的研究,当然也对特定的场地做了一些研究。

  整个的场地座落在上岗上,面对的是长江和万州老城,背后是新区的文化中心和行政建筑,所以说空间尺度很大,而这个建筑并不大,只有一万多平米,我们希望把这个建筑结合整个环境和本身所反映三峡的主题,做成了一个像巨石一样的体量来组成,隐喻三峡峡谷的空间,通过这样一种空间隐喻来布置内部的展览,使内部的空间也能够提示到整个纪念馆的主题。

  总的来讲是有多面体建筑来构成的内外空间非常丰富的一组展览建筑。整个建筑形态可以看到,因为后面是很高的山,也有很大的一个行政中心,我们这一组小建筑体量很,按照一般建筑来处理,很难跟大的山水尺度协调起来,我们在设计当中采用超尺度的办法,刚好也是纪念馆,他可以有很大的墙面,在设计上可以解决尺度的问题。总的是用清水混凝土来建造,中间加一些钢结构,目前这一部分工作基本上都做按了。内部也形成特有的空间,隐喻三峡,然后把消失的淹没在城市之下的建筑模型作为展览放在底层空间,上面可以有参观者来浏览,也纪念消失的城市。现在布展还比较滞后,目前的工作做外部景观跟周围的场地衔接,内部空间设计还没有开始。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空间结合结构和混凝土的墙体,已经基本上都完成了。

  设计实践。以最小干预度保证完整性,以谦卑和恭敬的态度和古人对话,我们这些年做的跟历史有关的历史博物馆项目,比如说殷墟博物馆,还有无锡红杉遗址博物馆,这个相关学报也做了介绍。今天我们介绍一个敦煌莫高窟游人中心,这不是一个博物馆,这也是为莫高窟保护服务的一个项目。这个位置在敦煌机场旁边,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离莫高窟的保护区也有一段距离,有15公里,这是处于整个沙漠、戈壁的边上,旁边是敦煌的绿洲。整个场地因为靠近飞机场,所以在飞机起降的时候经过从场地上方通过,我们这一次飞机快下降还有离跑道100多米高,刚好可以路过这个建筑从顶上飞过去。

  建设这个游客中心主要意图就是要有效的来保护莫高窟的壁画本身的质量,现在每年参观莫高窟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大概一年到莫高窟参观,还不是到敦煌参观,到莫高窟参观的人达到65万人,一天都超过了一万多人。因为旅游季节很短,所以说非常集中,这造成了大量的人带来很多湿气和盐分进入洞穴,造成壁画很严重,现在做游客中心,就是要在游客中心里面让游客看两场电影,一场是数字电影,一场是球幕电影,这可以把敦煌莫高窟里面洞窟精美壁画看的很清楚,然后把发展的由来讲的信息很清楚,因为人们在游客中心比较清晰的了解到这个文化背景,所以到洞窟参观变成比较简单,或者说只有少量的洞窟将来可以开放,大部分洞窟将来要封闭起来作为长久的保留给后来留下更好的遗产。

  现在的状况洞窟里面基本上是黑的,我们站在口上拍的时候背后还有光线,实际上里面都要拿着电筒,因为讲的很慢,所以一波游客要在洞窟里面滞留时间很长,造成壁画的损失很厉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通过限制游客在洞窟内停留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现在很多的壁画颜色都掉了,这个壁画慢慢出现被腐蚀的感觉。

  我们建筑因为处于遗址区的外面,又跟敦煌大漠相衔接,在设计上采用沙丘,像流动沙丘一样的建筑语言,当然也结合内部的空间的组织,尤其是大量的游客要转换成社会车辆,停下来进入到游客中心,然后看展览,看电影,然后乘车进入到里面参观。因为电影一场是20分钟,一波是200人,将来这四个电影院连续播放的时候就有八百人,实际上差不多每20分钟有800人左右的流动,这个建筑本身流动空间也是应对这样一种使用方式。当然这样设计当中呈现出来整个建筑的现代设计语言,因为要模仿自然的环境和丘陵,沙丘,但又不能够简单的用以往比如说我们盖一个大盒子半地下的,日本人做过一样,他房子很现代,最后在上面堆沙子,最后基本上把建筑埋起来了。我们今天希望建筑用曲面化设计,用三维建模形成的,这也体现了今天设计技术的进步。这些模型都作为出图的一个辅助的资料,都给到施工队,施工队又专门请了比较好的测量公司,这个在一般项目公司是没有的,用我们的软件来空间定位,最后这一次去看的时候大量混凝土基本浇筑完成,感觉比我们预想要好一些。施工队的经验也是没有的,他们是广西的施工队,以前低价中标,接到手以后像一个烫手山芋,我们后来多次跟他们配合,最后他们请了一个测量公司,来把这个模板放线问题解决。

  当然我们也结合当地的气侯特点,跟刘家平院士工业室合作做了地道沟,降温,还有双层屋檐,这既解决热辐射问题,当时我们想要修正将来施工当中的一些缺陷,用后置的预制顶板的办法来找,但是这一次去看发现一次浇筑比较准了,将来后期的施工我们也更有信心了。这个是远景,现在能够看到微微的露出一点,我们从莫高窟出来旁边就是戈壁、沙滩,这就是已经呈现出来的。因为到11月份要全面停工,因为天气太冷了,现在工地上都停下来了。总的完成的质量和呈现出来的建筑的尺度还是让我们非常的振奋。

  将来整个外墙,因为这一次没有要求做青灰混凝土,我们外墙准备用干粘石喷砂工艺,用喷浆的办法作为完成面,将来完成面不是灰色的,应该是浅黄色的,浅土黄色,然后上面有很多的石子和颗粒。

  面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确实我们虽然有一些机会做这些有特色的地域建筑,但是我们平常大量的工作还要面对今天的城市生活,所以我们在以往的设计当中也是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功能设计一些有时代特点的建筑。比如说山东广电中心,大连软件园,参与到奥林匹克中心的下沉庭院的设计和铃珑塔。今年有一个小的地产项目,北京中电建筑艺术工坊,这个获得银奖。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正在介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t望塔,这实际上是奥运会之前为奥运会设计,当时征集了很多方案,我们方案最后入选,当时做了初步设计因为很多原因停下来了,因为工期紧,建造难度大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后来转向设计了铃珑塔,那个是比较简易的,临时满足电视转播的使用。这个正在建筑的塔,建成之后铃珑塔可能要搬走重新的组装,我觉得钢结构总归有条件,但是还是浪费大,在重新做的时候能不能利用原来的材料,这也是比较难说的一件事。

  这个下面大厅也是一个集散大厅,然后有一些商业服务,展览。上部空间当中因为有五个塔组成的,将来上部空间比较丰富,既有观众可以上去看北京的中轴线的了望大厅,也有餐厅,也有一些企业可以搞一些活动的会所,当然也有一些大型活动组织的控制中心,最后整个五个屋顶平台都可以上人,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丰富的塔,跟一般的电视塔不一样,更强调人可以在塔身上面有很动的活动,我们为五个塔身还可以登高,中间还有很多的平台,几个塔来回走动。当然考虑到这个塔身上要安装礼华、灯光这些功能。

  景观设计也是我们来做的,现在也都在实施当中。这就是在森林公园上方看的塔的位置,像五朵花一样,上面是五环,周围的景观用绿坡给覆盖起来,里面大厅的景象跟整个的象征性的造型有关。这是顶上的t望大厅,这是夜景。灯光也很重要,所以在一天当中从白天到晚上,灯光如何亮,如何变成一种生长的感觉,我们也做了一项设想,当然有一些还是在落实当中。这是现场施工的一些景象,这个柱子已经到了100多米了,在鸟巢那看得很清楚。

  最后一个是关于本土设计应该注重建筑技术发展,传统材料和现代技术结合。我下面讲一下在徐州为徐州建筑技术学院做的图书馆,我们采用BIM三维设计平台,这是我们院第一个完整的全专业用这样一个技术系统平台做的设计,现在已经在建造当中。建筑比较简单,我们只是希望做一些绿色和生态,同时又希望能够整个完成度比较高,尽量减少额外的为了遮挡管道和不必要的结构出现的一些装修,最后呈现的建筑也是虽然在学校主轴线上,但是结合环境做的比较自由,然后很多的平台和绿化。

  今天我就利用简短的时间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设计实践和思路,我觉得本土设计是一个大话题,也有很多的思考,还需要不断的深化和延续,但是我觉得自己干了二十多年,也想的比较清楚,我自己将来的路就在本土设计这条路上走下去,我希望每一个建筑都能体现本土文化和对本土文化的关注,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