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威:中国建筑文化的现象

icon 2011-12-14 17:02:16
icon 0

摘要:12月14日,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以“树立文化自信、繁荣建筑文化”为主题的2011年学术论坛,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第1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业界老中青知名专家将围绕论坛主题做学术报告。新浪家居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主持人:谢谢杨先生,他的报告题目实际上是城市的性格,他的报告讲到最后也落到城市现在的问题,千城一面,所以我也相信他提出来大写意这样一种中国艺术精神能够对中国城市的性格的塑造提供一个参考,提供一个坐标系,所以我也是建议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杨晓阳先生精彩的报告。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先生。

  徐宗威: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能做这样一个报告。我自己是这样想的,我本来是想讲中国建筑文化现状和问题,我从昨天开会之后有点缺乏自信了,本来我们会议就是贯彻中央树立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但是我现在自己缺乏自信了。为什么呢?第一,我不是学建筑学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建筑师,都是建筑架。第二,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讲赞扬的话好听比较好说,讲批评性的话总是不好听。我还是按照会议的安排把我的发言讲下去。

  中央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要求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求分发努力来实现文化强国。我觉得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艺术类的教科书第一章就是建筑艺术。所以建筑文化应该是我们祖国文化重要的部分和内容,我今天的发言实际上没有贬低之意,实际上只是就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些现状讲一讲自己的体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应该说到处是新的建筑,新的街区和新的城市,中国的城乡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改善。但是在我们充分肯定中国建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去看,中国建筑业确实是令人不安的,甚至是令人担忧,甚至是令人痛心的。千城一面文化缺失,我觉得是当前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的最突出的这样一个现象。我对当前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的现象做了一个归纳,有四个远和四个近,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什么是四个远,第一中国建筑与自然是越来越远。中国的城市摊大饼很厉害,几乎从南到北所有城市都在摊大饼。在摊大饼的过程当中遇到土丘就推平,遇到池塘就填平,建筑密度过高,与自然的关系越走越远。从一栋建筑,一个小区,一个城市看出去,确实如此,窗户看窗户,房子看房子,看不到树木,看不到的绿地,看不到青山绿水。现在很多的公共建筑都是包起来的,封闭的,包括我们今天坐的这个会场没有外窗。你现在很难享受到自然的清风,你也很难享受到一缕阳光照到桌面的感觉了,没有了。所以我说第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建筑与自然确实是越来越远。

  第二,中国建筑与生活越来越远,生活是非常琐碎的,具体的,但是它又是很亲切的。生活如果缺乏亲切感还叫生活吗?过去我是住在西单,就是劈柴胡同,我小的时候胡同里面有卖菜,卖粮,有剪头发缝衣服的小作坊小店很方便。那个时候我记得周围的院子里还有很多,包括我们家院子里都是有一些树木,荒地。老人在树下聊天,小孩子在院子里面蹦蹦跳跳,跑到这个院子,跑到那个院子是很惬意的生活。但是现在都是公寓楼了,一栋楼就是好几百户人家,公寓楼只有居住功能,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公共的功能了,公共的设施。小区里面也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公共空间,因为汽车都没有地方停了,更不要说老人、小孩活动的地方。这几年开始搞所谓城市的综合体,把购物、娱乐、饮食、运动、休闲等等放在一起,似乎好象是解决了问题,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这个东西离生活很远,离我们居住的也很远。谁也不可能天天去那个地方,所以如果这样的话生活变成一种去完成任务了,不是生活了,不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的生活了。

  第三,中国建筑与民族越来越远。中国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应该说我们的中国建筑有非常丰富和优秀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我们的会岭南建筑,苏州的园林,北京的宫殿,中国还有非常多的丰富的民族建筑,现在应该说越来越少。说的严重一点,很多农村也都看不到了,农村也都是火柴盒了。我们现在讲看到的是典型的建筑,就是鸟巢,巨蛋,小蓝腰,大裤衩,我们讲民族风格并不是讲纯粹民族主义。当年北京的十大建筑,我觉得把民族和现代结合的非常好。你看上去主要特征还是民族的中国的,现在在中国的城乡,所谓的欧洲的风格,欧美的风情,罗马柱头,雅典装饰比比皆是。中央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果城乡建筑这么发展下去,与中央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第四,中国建筑与传统越来越远。中国文化中的儒士道思想孕育出中国传统文化很多精髓,有很多是中国文化中宝贵的思想遗产,精神遗产,都需要我们继承尊重和发扬光大。就说一条节俭,中国人是历来主张节俭的,我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激。过去历史上皇上也好,上到皇上,下到老百姓都是崇尚节俭的。过去李商隐咏史有一句词,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毛主席进城前也讲了两个务必。我觉得在今天建筑实践当中越走离建筑简谱越远。我印象里面建筑的墙面的装饰,过去是漆绘比较多,五、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的时候都有,墙面刷个漆很普遍,也挺干净,也挺好。但是后来漆绘改成瓷砖,瓷砖改成玻璃,玻璃改成石材,住宅的建设也是面积越来越大,一个家庭100多平米应该差不多,但是不行,现在建的住宅是200多平米,300多平米,400多平米,500多平米。华西村有钱了,用上吨的金子堆在那做了一个牛,我上次在发言的时候也说这个事。包括华西村的接待室都是用包金的。有钱了可以去支持西部,去帮助西部贫困的农村。所以用上吨金子摆在那这,东西美吗,我觉得与中国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房子装修十念旧淘汰了,然后内外墙全是石材包起来,所以哪里还有一点节俭的影子,这样是对资源,对能源巨大的浪费。如此下去地球环境是难以支撑的,这是我说的中国文化现象当中的四个远,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自然,离我们的民族越来越远。

  四个近是就中国建筑与官场越来越近,建筑本来是社会实践,就是大家参与的。应该是个人、家庭、企业、学校、政府,都可以参加的实践活动。说与官场很近,在中国很多建筑活动变成了行政行为。你像北京,我那天看北京晚报,北京晚报讲北京要建成全国的文化中心,在北京南城要建设演艺中心,政府批的方案是一个有六十多个大小剧场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别的不说,就说人为的把这么多人流集中在一起交通怎么办。为什么不可以把六十个大小剧场,分散在六十个住宅小区里面。

  我们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政府管,这个数量应该说已经很大,但是住宅的建设,住宅应该是个人家庭使用的,也是家庭拥有的,个人可以拥有的。但是住宅家庭个人是不可以建的,实际上也是政府要为住宅规划选址提出规划设计的条件,审查设计方案等等,为个人家庭把关。所以建筑活动失去了应该有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活力,涂上更多的官方色彩,更多体现了政府的审美偏好。

  第二,中国建筑与逐利越来越近,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也是一种规律,建筑作为建筑规律出现的时候,建筑师的审美取向和标准,我觉得应该是最高标准,也是最基本的准则。但是在市场条件下追逐市场服务市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利益和艺术之间,在金钱和艺术面前,建筑师,工程师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利益。刚才宋部长讲的,而放弃或者降低了艺术标准,特别是建筑,刚才杨院长讲,做国画可以在一张纸上很自由的去创作,去发挥,可以很随意。但是作为建筑,建筑艺术是一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一个艺术形式,所以建筑师想随意的去创作真是太难了。

  第三,中国建筑与浮华越来越近,对建筑形式的追求超过了对建筑功能的追求。本末倒置了。典型的例子随处可见,大裤衩的设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为了满足建筑形式的需要,大裤衩的基础部分,结构部分,内部的交通部分,电梯等等要多花很多的钱。各地的大体量的建筑是越建越大,超高的建筑也是越建越高。过去一栋建筑几万平米就不得了,但是现在不行,现在要十几万平米,几十万平米,超高的建筑,9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内300米可以了,现在有的地方搞到四、五百米或者更高,各地都在比着干,我的一定要比你的高。这么多,这么大,这么高的建筑我觉得不是功能的需要,只是为了标新立异,满足虚荣和浮华。

  第四,中国建筑与西化是越来越近。在我们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趋同的背景下面,我们讲细化可能有点不太好,不太合适宜,但是从中央讲文化自觉和自信要求来看,我们还是应该警惕和反对文化和思想上的西化。我们看到的建筑越来越多的是欧美风格,我们了解的知道的建筑大师越来越多的是外国人,外国大师,甚至我们的建筑是不是节能环保也要请外国的中介机构给我们评审和发牌,在有一些地方的公共建筑方案的招标投标工作当中甚至明确要求只能外国设计师参加,排斥中国建筑师参加,这难道不是希望中国西化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吗。所以四远四近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自己也做了一点分析就不展开说了。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叫做躬背的文化自信,这就想起过去满情后期对洋人的感觉。我们有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建筑人才,有我们自己的设计大师,建筑大师,我们一定要请外国的建筑师来做方案,做设计,而且把外国的设计师捧上天,很多地方的大型公共建筑,甚至竞标的机会都不给中国人,这已经不是缺乏文化自信,而是卑躬屈膝奴才文化。

  过多的行政干预。越是有标志性的建筑,越是有影响的建筑,行政的干预就越多。这些建筑多数都是公共建筑,所以公共建筑的选址、投资、设计都是要有政府审定的,建筑师的方案很容易被领导意见左右,建筑师不能自由的进行设计,最终的方案往往不是建筑师的创作,而是政府部门或者是领导的意图和偏好。陈旧的政策导向。今天到底中国的减低方向应该是什么?到底中国建筑的方针是什么不清楚。经过实用美观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建筑方针,这个方针应该说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中国的GDP已经超过40万个亿,我们财政收入连续20年,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今年的财政收入可能要超过10万个亿,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修改上个世纪50年代的建筑方针。

  第五,我们屈从的社会地位,中国的建筑师,有的时候很难做独立的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必须听命于开发商,投资商和所有的建筑业主,似乎没有这些上帝的恩赐,他们就没有办法做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情怀,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没有充分表达的机会,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第六,缺失的专业教育。中国建筑师很优秀,但是也有不足,中国建筑师的专业教育忽略了很多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等这些环境和精神因素。目前中国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我觉得生态、社会、人文学科的内容还需要加强。

  第七,肢解的行业管理,建筑是一个综合体,但是建筑设计到的建筑本身之外的更多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需要在建筑师的协调下去达到平衡和统一,现在的管理建筑活动的部门和机构非常多,消防管防火防灾,人防要管地下空间,环保要管基础条件评估等等。在这么多政府部门的面前,建筑师的工作是很被动的。

    第八,教条的用地政策,中国人多地少是国情,但是我们节约和集约用地也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但是城市建设集约到一个什么程,因为总需要一个合理的程度,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程度,不然我们的建筑密度过大,容积率过高,窗户看窗户,房子帖房子,共建搞高层,住宅也搞高层,缺少基本的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建筑文化环境。

  第九,片面的宣传影响。中国在文革后不在搞个人崇拜,但是不宣传中国优秀的建筑师也可以理解,但是外国的建筑师宣传的比较多,鸟巢的设计师,巨蛋的设计师,大裤衩的设计师。我们中国的建筑师却很少宣传,很少人宣传,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师我们中国人何镜堂先生,我看知道的人就不多,国家博物馆改造工程都知道是德国做的,实际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了很多建筑设计的工作,但是也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公众中间只知外国建筑师,不知中国建筑师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