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地:“层”论――当代城市建筑语言

icon 2011-12-14 17:02:16
icon 0

摘要:12月14日,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以“树立文化自信、繁荣建筑文化”为主题的2011年学术论坛,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第1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业界老中青知名专家将围绕论坛主题做学术报告。新浪家居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主持人:下面有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朱小地先生为大家演讲。

  朱小地:尊敬的宋部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今天上午有幸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研究的一篇文章,特别感谢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学报前一段时间也结合一些文章搞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在座的也有个别的专家参加了这一次研讨会,包括崔恺院士也都参加了,而且提了很多的意见。我想这一篇文章也是结合我这几年的设计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也是跟各位同行们来交流。

  这一次多说一句,这一次建筑学会改选我荣幸担任了副理事长的职务,大家开玩笑说新一届学会的里面领导比较多,我自己认为还是一个建筑师的角色参加这样一个学术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领导,所以我想学会还仍然在学术层面上是有一个更高端的的平台。

  题目叫做“层”论―当代城市建筑语言。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把这个题目定位在当代城市建筑的概念下。放几个片子,这是北京的CBD地区的一个整体的情况,这个是北京东北方向,近处是当代万国城项目。为什么放这两个片子呢?我理解我们的城市建筑的范围内,我们怎么样来理解,怎么样来看待建筑。下面还有一张是北京三环路旁边的建筑,大家看到每栋建筑建筑师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几天理事长车部长一直强调中国建筑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呕心沥血在那里坚持工作。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到底我们的这些努力,我们这些工作的成果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或者说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到底对城市建筑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还是说我们长时间的我们趋向于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不管给我们一个什么项目,都把自己封闭起来搞自己的创作,我刚才听到有一个艺术家讲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在自己的环境里面做事情,这样一个工作的同时就摒弃了整个世界通行整个的工作相互的关联,也摒弃了我们建筑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联度,甚至把我们自身的项目跟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工作都分开了。在这样的工作下的一种努力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我提出来城市的观念,或者说成是建筑的观念。我们的城市也最重要建成这张图片,我选择的是英国伦敦码头的照片,我们的城市是这样一个,也要建成这样一个环境,每栋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的部分,以及我们建筑内部的空间,实际上都形成了一个整个的系统,不是我们简单的说我们上学的时候简单的这样一个,从一个建筑,一个角度入手去理解建筑,特别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题。我们建筑师的话语权有没有真正的被人家认可,被整个城市认可了,还是我们自己去研究建筑,认为这样的认识成果就是建筑。所以我这里面用了一句话,当代城市中建筑体量不断增大,建筑之间的距离在相对减少,使建筑形成聚集的状态,我想把这个研究的范围限制在这样范围内,人已经无法像过去审视一个建筑,或者说没有能力完全掌握建筑全部信息,这就是一个变化,很大的变化,我等一下还会讲时间的轴线,人的行为,在城市中人的行为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比较精彩的立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正的了解人家的设计方法,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就搞不清楚了,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形成抄袭的过程,因为这一篇文章明天1月份要登。

  这是法国巴黎的艺术中心,我们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建筑师或者每一个人经过了几十年到现在,大家没有任何人认为这个建筑不是建筑,没有人提出这个怀疑。我放个照片,这是建筑吗,这个照片和这里面的照片材料是不是有相同的性质。我们现在做的设计的画的图的所赋予的构件还真正有没有审美的价值,我们认为建筑师做了一个立面图,平面图很漂亮,但是这些东西跟这个意思差不多吧。因为你不可能去违背结构,材料的结构特性,违背工程的设计的建造的方法,去人为的限定一个材料的比例关系,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我们现在还在那个里面,我当然不反对传统的建筑美学,传统的建筑美学的形式,均衡对比,孕育都是好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不能简单用那个办法做设计了。我用这两个对比一下大家可以看到,构建自身的形象已经失去建筑形式美的意义,或者单独的建筑构件并不能直接表达美的形式,我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

  什么东西才能做呢?什么东西成为我们现代建筑是要去理解的呢?我也提出来一个观点叫层的观点。我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建筑的立面的图片,我把这个图片做了一些分解,大家可以看到右侧是立面的照片,我们把第一层红颜色的砂岩石材,这一层剥离掉以后形成左侧这个图,把第二层,中间的十字灰色的钢结构的材料,剥离出来形成左边这张图。我们把刚才那个图再拿回来剥离出来,第三层次把中间竖想铝框图剥离出来又形成左边的图。之后合在一起看,我们发现这一个立面至少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我依据红色的十字的工字钢,然后是下面竖线的构建,之后再剥离出来。我们说里面的图是最右下角的,实际上存在着不同层面的东西,这几个再形象化一点,再分离出来就变成大家看到若干个层次的分解的关系。实际上这个空间,我拉开一个距离,大家可以看到是一个工的部分,把它距离缩小,就可能变成一个立面。

  这里面进一步研究就是把这几个网格涂层表达一下就成了最右下角颜色,从这个分析当中得出来一个结论,每一个层,每个层是有同一建筑材料或构建所建构,并以一定的尺度和比例关系呈现出来,这样的建筑中的层的显著特征。刚才讲什么叫层论,基本上层的概念。最下面那一段里面写到层是当代建筑的基本词汇,也是表达当代建筑审美的基本单元,层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没有或者有一定厚度,既可能以平面形式存在也可能是非平面形式存在。层的存在形式与建筑的空间形式相对应,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义。

  层是建筑材料和构建形成的真实存在,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这就是我们建筑层的概念,层的概念不同于建筑重镇是存在的墙,其对应的是比墙更微观的建筑材料与结构的概念,现实中的墙可以理解成为有若干个层组成的,建筑实体可以理解为有若干的层组围合而成的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义。

  我选了一张,我在东四环做的一个会所项目,这个照片是一个半夜景照片,你可以看到哪有什么建筑呀,这个空间的概念都是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层来表达的一种空间的存在,一种存在。我们在这个高端的建筑学会的论坛上讲到的是不是还有一定的超越我们过去对建筑的简单的,一个建筑封闭的,一个围合的,然后形成内外有别的简单的概念。我也选了一个照片,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卡地亚基金会的房子,这个在极端不过的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我也跟他交换过这样一个意见,我问他你怎么考虑的,这三层玻璃的设计。我觉得他的理解,当然他的设计有他的个性和思考,我觉得表达出这样一个层次的关系他是认可的,他也跟我讨论这个问题,他也认可。我说你是不是在讨论这样层次递进。实际上在这样层的中间空的部分,我们过去讲的老子道德经里面那一段话,我觉得只是一个功能而已,建筑的内部的空间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也就是容纳包含了表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简单的空的东西,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东西。所以有人指责他浪费,我觉得不能简单这么理解,不能这么简单的把我们建筑理解成为浪费。

  这个层的概念我理解也可以说是现代建筑建造过程,通过社会的分工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组织方式。大家看到右边的图可以想像,这是所有的建筑构件有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施工人员来完成的,而不是我们过去简单的有一个农民工,一个农民的施工队,简单的从头开始一直建起来,这就是我们当代建筑新的变化,这是通过不同的工业化的分工产品的提供来形成的一个建筑的环境。这个环境中每一道供需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这一套供需,我的产品到底有在建筑功能上起到什么作用,到底是不是内和外,没有这样的概念,没有这样的观点。当代建筑的形式设计方法应该说是在三围空间中对各个层,在整体把握到逐渐细化调整的过程。

  接下来介绍一下编辑的概念。层我们中国人或者说我们语言比较丰富,层到底和层次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层,刚才讲的到不是层次的概念,实际上层次本身又有美学的价值,我们各个艺术门类里面包括绘画,包括音乐,舞蹈都有层的概念,都有层次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建筑的层是一个产品化的,它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它是一个简单的建筑领域的概念,而不是通常讲的层次。这个层怎么能够形成一个表达形式的需要,能够体现形式的审美呢?必须要通过编辑使其形成一定的秩序性,才能产生美学的价值。刚才右边的图可以看到这是通过不断的调整细化然后落实到一个墙的立面上来的。

  编辑就是在建筑师将其设计意图,在建筑设计中建立某种关系的过程。我下面介绍一下这是我原来95年帮人家做的一个私活,只是一个立面改造,厚度只有30 公分,你这个地方只有一点点,实际上我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一个工作方法。实际上大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概念,实际上是立面的东西,立面的东西怎么样进行设计呢?这里面仍然是一个层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建筑的构建赋予它不同的材料,然后让它在不同的层面上找到位置,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方法,当然这里面不介绍,这里面还有层怎么编辑,主层,主要的层怎么退让,我就不说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过程,我重新的拿出来,再分解成若干个层,来看看这样一个过程。

  我也选了一个项目,也是我们刘力大师的好象也是一个私活,因为这个房子没有手续,一直空在那,没有使用,我估计这个事也是一个半私活。这是一个立面的局部,可以看到什么呢?其实这个图三个部分,是亿个图案,从立面上是一个比例关系,往下可能会演变成三个同样的窗户,也可能变换成这样的开窗形式,还可以变换成若干个开窗形式,这个开窗形式的办法,我理解就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层面上来处理不同的材料,富裕它不同的形式需要。可能这个小的窗户可能是一个卫生间,因此也不需要开那么大窗户。我现在讲到很多立面用的所谓马赛克的形式,其实总的来讲还是在这样一种网格中的变化。

  我也把这个概念试图解释一下,当前的一些建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意义,可以看到鸟巢的立面。我分析一下红的颜色是24根主要支柱,绿的部分就是楼梯的关系。蓝色的部分是辅助结构,这是一个整个结构的体系。我理解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红颜色的考虑层一个层次,绿色的是一个层次,蓝色的是一个层次,但是这三个层如果说原来建筑师工作是希望把层打开,把层的距离尽量的拉大,反过来把层的距离反向运动,变成一个准确的叠合在一起的图案,会不会有一些突出的效果,我是这样理解鸟巢的,我觉得鸟巢做的就是不错。

  这是我师哥做的一个项目,在这个里面怎么考虑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局部的立面,这个立面主要是用了横线条为主,然后中间柱网图退到后面,然后是里面的开窗,看到这个立面的时候哪些可以有更好的调整呢?我也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红颜色的就是横线条为主的层,第二个层次是一个橙色的,蓝色的部分是第三个层次。我觉得第三个层次上面是不是过于简单,过于简单没有回应第一、第二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我觉得第三个层次能不能再变成多一个层次,也就是在横线条上面,特别是窗的扶手上面增加一个层次,我觉得这个里面会更有深度感,更结实,现在看玻璃的分割太于纤细,太房龙了,前面又强调的过分。我觉得怎么样看待建筑,这是我的一个评判的标准。

  层论实际上是一个语境关系,我们到底怎么样来看待建筑或者看待我们的城市中的建筑或者说刚才讲的聚集这样环境下建筑的特点。把这个地方重新考虑一下,现实中的墙体是由若干层组合而成的成组,若干层组相互形成围合,当封闭使形成室内空间,而建筑可以理解成对层组封闭过程中形成封闭的巧合,这是什么意思呢?说了半天我们建筑是空间的一种巧合,我们所理解的建筑都是一种巧合,其实空间丰富的很,那个巧合是我们剪辑出来这个立和那个立面缝合在一起,这个是一个空间的封闭的状态一种巧合,实际上这些层的关系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客观来讲我们下了半天的功夫,研究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设计,最后做了巧合那一部分,中间那一部分空间是无限延伸的,空间里面是有很多的内容可以理解的,结果我们做了那样一个,这就是我们的建筑。

  城市可以理解为多维而复杂的层组的集合,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即是在不断地穿越层的过程,所获得的建筑体验即是在行为动线上穿越层组所形成的空间印象的集合。而且实际上层是控制了人,我们每个人的每天活动都是一个行为的程序化的动线,你没有感觉到已经被规划好了,然后你在不同的地方穿越。其实每天到这来,我没有感觉到这个空间怎么样,实际上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什么是建筑的问题,或者说建筑中里面的人到底是谁,我觉得换一个角度绝对不是我们建筑师自己,把房子设计的多么好,没有任何意义,是要体现出让别人,让公众能够到这个空间来,在穿越空间的同时,他能够停下来引起注意,所以这个建筑是吸引人的,所以建筑本身就是空间,根本没有建筑的概念,我们建筑学会应该改成空间协会,没有建筑,同志们我们这个学会没有建筑之说,建筑都是假的,建筑是开发商要的东西。我讲过分一点建筑就是空间,空间是一种心里的体验,绝对不是一个现实的物质存在,认为搞那个我用了路易斯康的,我觉得他的观点非常到位,你要谈功能是最低的下限,功能的满足只意味着房子照着做而已。因此我觉得我们要强调观众的存在,不是人,不是简单说人,要强调观众,观众才是有心里体验的,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否则我们搞不清楚,我们都不知道建筑要服务谁,好象谁都能在这里面看我们建筑,其实根本没有,而且有的自己骗自己,我们建筑师在一块我做出来一个好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建筑跟我们中国建筑层有直接关系,我简单也放两个项目。这个中间的项目是我做的,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在城市两个绿地中间,你不要做别的了,做一个层次的东西,所以房子连柱子都拿掉了,两个绿地中间是一个城市客厅,这就是对城市最好的回应。我做了一个地铁周围的规划,其实还有一个层的观点,从开始的场地,绿地停车场,然后一层建筑,二层建筑都可以来做。

    我们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国外的一样,我们就是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找到我们建筑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有跟国外建筑师有竞技的可能性,我是想试图探索这样一个方法或者说一条道路,谢谢各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