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杰出代表: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

icon 2016-01-13 11:14:47
icon 0

摘要:在“新粤商”大军中,作为新粤商潮汕本土的杰出代表——汕头澄海人、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非常质朴,他恋乡守土,把企业的根盘聚在澄海区的莲下小镇,却早早走出国门以自主品牌打入世界市场。

  在“新粤商”大军中,作为新粤商潮汕本土的杰出代表——汕头澄海人、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非常质朴,他恋乡守土,把企业的根盘聚在澄海区的莲下小镇,却早早走出国门以自主品牌打入世界市场。

新粤商杰出代表: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

  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

 规范:刘绍喜对宜华集团立的标准

  刘绍喜说过,潮汕人有个特点就是讲诚信守法,做事规范。企业要凭自己的头脑和力量来做,走捷径的结果常常就是翻船。

  当年的刘绍喜四处奔走于南美洲苏里南、东南亚缅甸、老挝、印尼和非洲多个国家,为木业建立木材供应链;同时,他开始筹划涉足本土沉寂的地产业。数年后,国家严控采伐的措施出台,地产迎来长期牛市,这些在当时不为人所理解的决定被证明是非常英明的远见。

  宜华人都说,刘绍喜嘴里频率最高的词还是“规范”。有学者认为,新粤商的“规范意识”可以从广东民俗中的禁忌和礼数中找到根源——潮汕地区民俗丰富多彩,敬天地、畏鬼神,人际交往规矩繁复,喝一泡功夫茶的礼数常让外来人摸不着头脑,这些礼数进入商界,就成了对商业规范、法制、道德的尊重。在市场经济新气象里敢打敢拼,在诱惑面前又能克制欲望、恪守规范,这平衡的艺术或许是刘绍喜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重要原因。

 传统:熬出来的宜华集团

  在遍地贴牌生产的中国家具业,刘绍喜独树一帜,他一手创立的“宜华”在海外市场鼎鼎有名。这也是刘绍喜从创业初期就立下开创自主品牌的决心。

  1987年,刘绍喜靠800元借款搭起一个简易的家具厂,90年代初期,开始做OEM代工生产满港台家具,由于产品不能打自己的牌子,他就把本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写在小纸条上,打进产品包装里。凭借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刘绍喜逐步赢得海外市场的认知乃至认同。

  1992年,刘绍喜创立“宜华”品牌,为了打开市场,他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一年后满意才付款。在勒紧裤带的坚守中,客户纷纷找上门来。

  在代工时期,刘绍喜并未埋头挣“快钱”,而是组织大量科技人员,在台湾工程师的指导下不断消化技术、改进工艺,为将来创立自主品牌打好基础。此时,本土的传统文化再次发挥威力:传统的潮绣、玉器、木雕等产品大都从外地进口原料,全靠工艺质量打出名气。由于继承了传统对工艺的严苛要求,刘绍喜的产品在欧美高端市场颇受欢迎。

  此外,同样出于对品质的要求,宜华木业的大部分原材料从海外进口。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出口方面的损失与进口方面的获益对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的损失——这恐怕是刘绍喜当年出海找木材时未曾想到的。

 刘绍喜:专注实业,慎对资本

  从宜华帝国的构成来看,最大的两块是上市的木业和地产。做木头起家的刘绍喜一直以木业为核心,以地产为补充,对资本市场极为谨慎。

  从年报看,宜华木业和宜华地产均不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宜华地产持有的“少量长期股权投资”不到资产总量的0.13%——如此专注主业,在上市公司中实属少见。对此,刘绍喜说:“企业要做大、做深。这两年中国股市很好,但做股票风险很大,不像企业经营你还能够把握。我拿投资者的钱去炒股,输了怎么交待?”但在筹资上,刘绍喜非常积极主动。民企上市还在寒冬之际,他就进行了数年的苦心准备,对政策走向反复进行推演,并于2004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起“宜华木业”的牌子,数年后,“宜华地产”亦借壳上市。“走国际化道路就一定要上市,在资本市场名气好了,融资也容易。你光靠银行就很麻烦,宏观调控时紧时松,不如把利润和利息省下来来回报股东。”在主业之外,宜华集团另有规模较小的投资、文化两块,这是刘绍喜的“试验田”。投资板块广泛参与污水处理、茶叶贸易、医药、玩具等行业,包括直接投资、BOT等多种形式。“木业周期短,地产周期中等,我们用投资覆盖了长周期。当然,我们有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项目。目前很多项目带有公益性,盈利并不重要。”

  此外,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宜华还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目的拍摄。“文化投资不考虑盈利,主要是为地方作贡献。”刘绍喜说。本土的实干传统、受港澳影响的资本观念,在这名“新粤商”的身上水乳交融。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