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亚都.超蓝何鲁敏:“三言两语”说雾霾

icon 2016-03-24 15:22:45
icon 0

摘要:近日,雾霾、PM2.5、空气污染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雾霾”,记者特地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空气产业之父”的亚都.超蓝首席科学家何鲁敏教授,何教授从事空气品质行业30余年,对“雾霾”有其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

  近日,雾霾、PM2.5、空气污染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雾霾”,记者特地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空气产业之父”的亚都.超蓝首席科学家何鲁敏教授,何教授从事空气品质行业30余年,对“雾霾”有其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

专访亚都.超蓝何鲁敏:“三言两语”说雾霾

  何教授说:“关于雾霾,如今是众说纷纭,迷雾重重,但从专业的角度看,“三言两语”就可略知一二,没那么复杂!”

  关于雾霾的“三言”

  一言:雾霾源自PM2.5,PM2.5不是天然形成,其绝大部分是燃烧及化学产物,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副产品。所以雾霾是“人 祸”,莫抱怨老天爷,靠风吹出蓝天,多少有点“掩耳盗铃”。

  二言:经济活动产生PM2.5,或反过来说,PM2.5是经济生活的副产品,二者相辅相生。没有不伴生PM2.5的GDP,也没有不伴生PM2.5的奢华生活,有的只是伴生率不同。

  例如:钢铁、水泥、PM2.5伴生率高,而软件、金融伴生率低,火力发电PM2.5伴生率高,水力发电伴生率低,大HOUSE奢华生活PM2.5伴生率高,节俭生活伴生率低......GDP和PM2.5如同手心手背一样,谁都离不开谁。所以不谈GDP代价的PM2.5治理,无异于痴人说梦,对于付出代价您有准备吗?

  三言:治理雾霾只有两个出路,一是转移(官称“经济转型”);二是消化(官称“节能减排”)。所谓“转移”,就是将高伴生率的行业转出去,这是世界通行的经验,伦敦、洛杉矶、东京都是靠转移污染重获蓝天。可惜“击鼓传花”最后一站落在了中国,再想大规模转出污染产业难上加难。事实上,我们只有“消化”一途,即大幅降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PM2.5伴生率,这可是大难题,纯靠系统内创新改进,没个几十年努力,休想出大成果,如此难度,您有思想准备吗?

  治理雾霾的“两语”

  一语:局部重要,全局更重要由于各个经济环节的PM2.5伴生率差别很大,容易产生局部治理成效,但这种成效需要从全局看才能知优劣。例如电动汽车很好,但火力发电污染很大,放在一起算未必最有效;光伏发电很好,材料制造污染很大;洗煤减少大气污染,但增加水质污染……这些都需要系统评价,顶层设计,方可事半功倍。

  二语:节能减排是关键 70%以上的PM2.5产生于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过程,因此节能就是减排(PM2.5)。

  而能耗的大头是建设相关产业,如城市交通、建筑、建材、家居、空调,抓住这个重点方可事半功倍。例如:城市规划少一些“功能区”,现在的CBD、开发区,居住区把工作与生活割裂开,人为造成“潮汐”式无效流动,至少为北京市增加了40%的交通负担和16%的PM2.5贡献,还是应考虑多一点“综合区”。

  其次是建筑节能,抓住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主动节能加被动节能,至少可以再降低30%能耗。

  最后是生活态度,中国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社会状况不同于美国,唯“节俭”的生活态度,才是可持续的生存之道。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