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风:专注青年设计师,做雪中送炭的奖 |筑巢奖访谈系列
近日,第七届筑巢奖作品征集全面启动,这一创办于2009年的中国室内设计顶级赛事在2016年启动全面变革,旨在打造中国版“普利兹克”奖,为中国青年设计师职业发展提供国际化平台。这一变革引起了设计界的广泛关注,新浪家居联合各方资源,精心策划并推出系列专访,邀请业内权威学者、专家、知名企业家和行业价值研究者展开前瞻性探讨,共同分析变革的起因、亮点、对中国设计行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青年设计师的价值。
第二期节目特别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与大家分享他对中国青年设计师和中国室内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作为中国室内设计教育界的权威,同时又是《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站在教育者和媒体的角度,畅谈他对青年设计师和行业奖项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受访嘉宾:第七届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
既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和院长助理、《装饰》杂志主编,又身兼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老师对筑巢奖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长远的思考和规划,并在这场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方晓风老师认为,筑巢奖应该更朴实,更专注于青年设计师,做真正“雪中送炭”的奖项。
第七届筑巢奖变革主要亮点
采用“组委会制”,保障筑巢奖纯粹性;携手IFI,实现筑巢奖国际化发展;筑巢奖金奖作品展将于每年米兰国际设计周和家具展期间,在米兰三年展主场馆展出,让世界见证中国设计实力,都是为青年设计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增强中国青年设计师的竞争力,专注于培养和提升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才华与实力;更加关注青年设计师发展,参赛对象为45岁以下青年室内设计师;类别设置更贴近民生、更具实用性;拒绝方案类,只征收在建和已建项目,都是在促进青年设计师关注自己的设计技法与设计实施的能力;此外,初评、复评将改为线上进行,使评审模式更为系统、科学、公正。这一系列变革都大大提高了筑巢奖的含金量。
专注青年设计师,做“雪中送炭”的奖
在方晓风老师看来,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并不缺少奖项,但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需要的是“真正能够认可、帮助参赛者,同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奖项”。而从国际知名奖项的统计数据来看,诺贝尔奖平均获奖年龄59岁,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平均获奖年龄是70岁左右。所以,方晓风老师认为,筑巢奖应该更朴实一点,回归设奖初衷,更专注于青年设计师,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创造更大的机会和平台,做真正“雪中送炭”的奖项。与此同时,聚集更多的青年原创力量,为筑巢奖乃至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筑巢奖组委会合影
筑巢奖的变革推动者们为我们介绍了这场变革的原因、举措、影响和价值,看似是幕后故事,其实是一群求真务实的人为提高中国设计的整体实力而做的一次突破,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时间会证明他们的思考和坚持是有意义的,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奖项的可持续发展,与其能否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目标对象需求、主动创新勇于突破等因素密不可分。而筑巢奖之所以能够得到专家学者和业内大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除了它的权威、公正、影响力外,还有它勇于自我变革的勇气、关注青年职业发展和行业长远发展的担当。第七届筑巢奖,为青年而变,为回归设计本质而变,为引导、实现更好的生活而变,为早日实现中国设计梦、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新生代设计师的原创力量而变。
筑巢奖介绍:
中国室内设计领域顶级赛事——筑巢奖创办于2009年,自诞生以来,共得到约三万人次、近四万件作品申报,表彰设计师千余人,为中国空间环境设计师创建了深化理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发展职业生涯、与国际设计大师对话的高品质平台。经过7年的发展,筑巢奖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最高荣誉的权威奖项。
筑巢奖学术论坛
筑巢奖评审现场
筑巢奖国际评审团
筑巢奖颁奖盛典
筑巢奖金奖在米兰三年展展馆展出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