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论坛之外:这里还有你没听到的
两日的创想论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畅享了多位大师的设计“私藏”之后,是否还是有些意犹未尽?别急,新浪家居现在就帮你问问这些设计大咖们还有什么没说的!当然,还有他们眼中的“2016创想论坛”。
创基金理事看创想论坛:
新浪家居:本创想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情·世界观”,设立这样一个题目的初衷是什么?
孙建华
孙建华:我们在之前讨论了太多的中国风,关注点十分局限,在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我们中国需要更宽阔的视野。你纵观中国的历史,中国在文化和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时期,譬如唐朝和汉朝,其实恰恰是我们的文化吸收和包容的时期,像佛教就是外来文化。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很强大的时期,会表现出超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的意义在于,他不再过度地强调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区别,而是用“我以我的眼光和思维去吸收一切优质的文化”这样一种态度,将这些优质的文化融入成为他重要的元素和DNA,再以这种综合的价值和思维把这些文化再推向世界。
我们之所以将这次主题定位在整个亚洲,是因为,亚洲是我们想到的离我们自身较近的一个范围。它就像一棵大树,处于亚洲范围内的中国、日本、新加坡等还有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就像这棵树上的枝干,各自向着阳光、空气、土壤等不同的方向生长。但是他们同时又极其紧密地汇集在同一个树干里,分享着同样的DNA,在根部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以亚洲为圈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而中国到这样一个时间点,应该反过来把视野打开纵观整个亚洲的文化和设计发展,再从亚洲整个文化中最新的横断面以及每个区域在不同方向上发展出来的精华点都吸纳进来,为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培育一个更为强壮有生命力的,但又不过于片面化的或有标签的中国设计土壤。
以“世界观”为主题的话我们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除了亚洲本身的深度研究之外,同时也要了解当今世界的一些普世价值。我们时常谈论区域性问题,却忽略了普世价值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圆桌论坛上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设计的当代性”。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去讨论所谓的复古,究其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设计当代性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我们只有拨开表面浮华的部分,深剖设计的主干和核心精神,才能创造出一条正确的复合当代性的产业链。这样一来,我们在基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去看世界,同时也将这种文化推向世界视野,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设计和创造对整个世界是有贡献有影响的。
新浪家居:今天来的这几位嘉宾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演讲的风格和内容也很不一样,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嘉宾安排?您觉得他们给这次论坛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邱德光
邱德光:这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跟我们大概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设计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应该通过不同领域设计的思考增加你的养料,你才可以更进一步创作思维。像第一个演讲者刘小康的创意,可以用一个椅子的符号做这么多变化,这就给我带来很多的刺激。创意不一定是一直变,它是变中不变,不变中的变,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像第一个服装设计师,他把服装的思维做了一个颠覆,这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创意来源。第三个设计师是全方位的,它可能建筑、室内,包括形象都做了很好的演绎。不一定是现在一个思维做事情,你可以全方位做事情。
梁志天
梁志天:我觉得其实这个嘉宾的阵容是我们故意这样邀请的,首先我们希望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虽然我们主要是做室内设计,但是我觉得室内设计师不能只看室内设计,我们要跟其他设计有关的行业多点交流,多点沟通。所以,今天早上你看到刘小康,他是做平面的,但是他也做很多艺术,又做家具,还做很多不同的东西。苗苒是一个服装设计师,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然后给我们的室内设计师多一点启发,我觉得是很好的。第二,我们希望他们基本上都是,年龄方面,像刘小康比较成熟的,他是1958年出生的,比我小一年,还有其他两个都是年纪比较小的。我觉得每一次我们创基金的论坛我们希望都是请一些,起码有一部分或者超过一半是年纪比较年轻的设计师,而且他们很有才华,很有成就的。苗苒和Colin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因为我们觉得这些设计师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不一定他们在国内知名度很高。我觉得现在国内有的时候反而来来回回都是这几个大牌的设计师,他们的东西我们都看的太多了。我们的希望是在年轻的设计师,好像Colin和苗苒这样两个这么有份量的设计师应该是他们的榜样才对,所以我们是故意这样安排的。
梁景华
梁景华:我觉得讲座的目的是希望有一种启发性,而我们的启发性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观点去看设计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要和我们平常见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们决定不找一些大牌的室内设计师。我希望大家去打开你的眼界,去看原来设计有一个跨界。设计的解决方法,每一个类型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方法,方法其实都有一种共通点。我认为设计师都应该用这个思维去思考我们以后该怎么去做设计,这就是我们这次论坛的目的。不同领域里面的东西是怎么设计出来?我们希望不单单是中国设计师能够为大家做分享,而这三位来自新加坡、香港,甚至还有从米兰回来的设计师基本代表了怀抱不同情怀和不同的教育背景出来的亚洲人。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对设计本身的解决方案,还有他的人生观以及对未来的想象,都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我自己非常感动,非常认真地去听每一个细节,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我们为什么讲“亚洲情·世界观”就是这个意思,希望通过展现三个亚洲设计师他们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告诉大家无论你在哪个领域都能很成功。其实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很优越,但是怎么才能让我们思考更多一点,把我们的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而不仅仅集中在中国,集中在某个城市,而是去思考中国人要怎么衍生到亚洲,怎么衍生到世界。中国本土虽然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更要打开思维,看多点,认识多点的东西,才是真正对我们好的。
林学明
林学明:我们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向世人传达和强调一种“大设计”的概念。其实设计这个词语在未来的鉴别认知里,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还是工作职业的分工,可能都不会像过去那样细致,甚至还会增加许多其他的内容。例如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互联网的介入,都已经对设计行业的结构乃至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他在当下这样一个设计环境里,需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你不但要学习设计本身的基础知识,对艺术、对哲学、对科学技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理解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它需要设计师有一个设计的高度,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这样的一个综合实力。
新浪家居:这次创想论坛给各位老师们都带来了哪些惊喜?
姜峰
姜峰: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一个是今天三位演讲嘉宾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是非常出色的,刘小康先生、苗苒先生和Colin Seah先生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出色,而且他们属于那种实干型的设计师。所以说,从他们的演讲当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我们之前没有了解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的案例。这三个设计师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有做平面设计的,有做服装设计的,有做建筑设计的。所以,我觉得从一个“范设计”的理念去思考,能够给我们这些设计界的同行或者说设计界的学子们,给他们更多的一些理论上或者实践上的一种支持,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他们所期望学到的一些知识。
戴昆
戴昆:对我来说只要每一次有这种演讲,听到新的平常很难见到的声音或者是一个跨领域的声音都会觉得很兴奋。今天其实有两位,第一位刘小康先生,第二位苗苒先生,他们的领域和我工作的方向都差得比较远,而且说话的语境,思考问题的方式其实都蛮让我兴奋的。我觉得看到一些不同行业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那种似事而非的看法是蛮有趣的事情。我们其实思考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在不同的小语境下来做思考,互相之间还是可以有一点互相的感悟和融通的,蛮有意思的。
梁景华:今天收获特别大,第一个刘小康是我的朋友,其他两个我觉得非常惊奇的是什么呢,这两个人很年轻,对我来讲很年轻,大概40岁左右,有这么一个成就。而且他们的思维,我刚才跟梁志天讲,那个东西可能我们不想知道,而且我们设计,现在永远不会做这个东西出来,出来的时候有很多的,可能90后、80后非常喜欢。我自己也要打开思维,包括服装的设计,我觉得很多技术上的东西,包括布料,还有其他,他的理念,我们现在是面对空间,衣服只是一个空间,是穿的空间,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一个道理。一个是年轻化,一个是对一些理念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念,这两点我是非常认同。我虽然做了那么久,我快退休,但是我还是有在学习,每天都有学习,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你自己会启发很多,开心很多。对人会有很多很多的改变,这一点希望年轻人应该像我们一样,多学一点东西。
梁志天:我的收获特别多,首先我是一个很喜欢不同类型设计的设计师,刘小康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我没有真正听过他的演讲。今天开始我觉得我对他的认识很深,这么多年的老朋友,没有这个机会,基本上我对他的认识还是比较表面的。今天我对他学习上的东西,他生活上的东西,或者他香港的历史,香港的感情这个我认识多了。另外苗苒给我一个非常清新的感觉,而且本来我也喜欢看时装的,所以我从他的演讲中看到一个设计师,不管你是室内设计师也好建筑设计师也好,思考的是同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设计跟人的关系。最后是Colin,他跟我一样是学建筑出身的建筑师,他讲的很对,他没有一个非常窄的风格,他是什么都可以做。而且我觉得他真是年轻有为,因为刚才我们在台下讲的时候,我说他设计的东西我肯定设计不出来。我跟梁景华说,你看他穿的衣服我们也不能穿。这是年轻一代跟我们还是有一点区别。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应该有来自不同年龄的设计师。
新浪家居:今天2016中国设计创想论坛算是圆满结束了,您觉得对2017年的论坛有什么值得延续和改进的地方吗?
姜峰:我觉得2017年我们的论坛会在今年论坛的基础之上还会有一些深化,因为我觉得我们圆桌论坛的五个问题可以说是涵盖了当前设计界最主要的一些核心问题。这几个主要的核心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圆桌论坛就把它结束了,我相信这种问题还会持续的,由大家的讨论去研究,最后得到一个解决的过程。所以,我觉得2017年的论坛主题,应该会和2016年有一部分是相结合的。对于2016年这次论坛,我们觉得总体来说,我们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可能也有它的个别方面,组织考虑的不完善等等都会有。但是总体上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戴昆:如果是我觉得的话,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逐渐开始把论坛的活动向一些更不容易获得这种资源的地方去拓展。如果是我个人,我会提这样的建议,其实我们还是有蛮多的中部、西部、西南部,蛮多的城市他们挺少有这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主讲嘉宾还说了什么?
刘小康
新浪家居:为什么会选择椅子这样一个主体作为您设计的主题?
刘小康:因为90年代香港突然之间开始要民主,香港虽然100多年来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城市,但其实在广英时代是没有所谓的民主的。最后一个广都来香港时就说要改变,当然他背后也有很多想法,但这突然之间对民主的概念对于我们整个大中华都是很陌生的。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朋友都在争这些位置。所谓争这些位置其实就是争椅子的游戏。我用争椅子的游戏这样一个概念做了一些海报,在海报之后,椅子对于我也变成了一种对外沟通的符号,并且立刻就爱上了它。以前我在家里收藏了很多不一样的椅子,中国以前几百年来的椅子,在澳门也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个蛮特殊的符号,也可以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去表达。而且它是很多元性的,用什么样的材料,设计给谁坐,在什么样状态之下坐,都能产生很多想像。你还可以把这个椅子变成一个人存在的符号,就比如咱们看见一把椅子,就能想像这个人坐下来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慢慢的这个椅子就变成了我一个特别的产品,就和我自己的语言一样的,我自己的设计方言,你问我什么问题,我就用椅子来回答你。
新浪家居:但其实您在您的设计当中还用到了很多其他的中国元素,水墨画,书法等等。您觉得这些元素是怎么表达出您的一个创作理念?
刘小康: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面,不但是我,很多人对这些都很有感应,都很爱这些水墨、书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从小都会看见这些东西。但是以前看见这些东西,可能会觉得是很古老的东西。所以我会想设计能不能把它变成现代的呢,能不能让每个人都比较容易接受呢?这就是文化的生命力,只有生命力才是一种传统,不然的话这个东西现在没人用,没人看就变成古董了,所以不一样。设计师有一个使命,意大利有意大利的文化,法国有法国的文化,他们通过他们的设计把他们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去呈现出来,用很自然的方式让年轻一代的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来分享。设计师用新的手法,新的视角,以及新的可能性去表现。出来之后,以前一些一千年老祖宗的东西,突然之间发现原来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生活里面的一部分,就像基因一样,成了自然而然的东西。
新浪家居:今天这个创想论坛主办方创基金的理事他们都是室内设计的老师,您其实是比较偏向于平面,有时候也做一些产品设计,您觉得您跟他们的联系是什么呢?
刘小康:我觉得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人,我们都是做东西出来给人看的,他们做一个空间出来,让人们去感受,去使用,而我们是做一个符号出来,让人去阅读。我们做平面设计,他们看见这个符号,看见这个海报就知道里面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都是做人的体验。设计师发起一个基金会,对自己的行业里面的问题有这么多的探讨,不但有助于行业的发展,也给年轻人更多角度去看未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存在着很多问题,创基金通过这些论坛,通过不同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奖学金,给他们机会去游历,会打开他们的眼界,理解原来世界是这样运作的,让你会发现多一点东西去爱吧。
苗苒
新浪家居:您之前是从华东师范毕业的,再次回到上海的感觉怎么样?
苗苒:变化太大了,太快了,我对快这件事情非常敏感,我不喜欢快。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要速度,要这个节奏,但是我个人挺拒绝快这件事,这也是我留在意大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去巴黎,才会去伦敦,因为这些地方都太快了,让人没有办法好好思考。所以,我一开始发布那个稿子的时候就写了一个,“一定要相信思考的力量”,人不能不思考,不思考的灵魂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国内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它快得有点让人慌张,这是我自己感受到的,什么东西都是赶着的。我开玩笑说赶着去干嘛,拯救地球呀。一说就是来不及了,有什么可来不及的,你来不及容易出现错事,我觉得还是要来得及,我们慢条斯理地把这件事情想清楚,来干这个事情,我觉得它出错的几率就少。
新浪家居:是的。我自己感触也很深,像我们做新媒体真的是太快了,你有时候没有办法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苗苒:我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媒体是一个导向性的作用。现在的产业,比如像我们中国的设计一定要通过业界内的大佬们来拯救,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媒体。我们到底怎么样来发布,让人知道更加真实的信息。比如说很简单,米兰现在大家削尖脑袋往里面闯,所有的人都去。意大利人非常尊重中国人的财富,但是我们中国人去干的一些事情,真正的跟他们有关系吗?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要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我们把钱给他们,你想干嘛干嘛,跟我们意大利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说就是这个东西,我觉得我们还是那个点,我们真的要思考,包括媒体这一块,我们怎么样来传达一种真正的态度,告诉中国人一个真正的现实情况。这些现实情况现在被我们包装得太漂亮了,就像ZARA你再怎么包装也成不了普拉达。很简单一个道理,就是包装得太厉害了,这个东西很可怕。
还是教育方面的事,就是筑梦,我们已经觉得我们很牛了,但其实并不是。当我们已经觉得我们很牛的时候,我们就会停下来思考。就像意大利人,很简单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昨天的圆桌论坛,这么重要的几个主题,我想大概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会思考资本和互联网的事。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他们几乎不会思考这件事,因为他们觉得与他们无关。我旁边有太多大师级的朋友们,全是我的长辈。我们坐在一起谈些什么?根本就是你听都听不懂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特别兴奋,因为他们都不空虚。可能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我们有一些些空虚,心里面有点匮乏,说别的东西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所以我们说数字最好,最明白,最能方便且直接地体现我有多牛。我牛,我挣了多少多少钱,现在我们中国人一说都是以亿作为计算单位。我昨天在想,你60个亿之后你就有600个亿,600个亿之后你会有6000个亿,所以呢?你这些能代表我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吗?我觉得代表不了。现在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热潮就是去意大利买牌子,我觉得可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觉得可惜,买哪个基本上看到了他的结束。真正我们去干这件事,目的是在干嘛?是拿这种金钱来体现我们的国际地位吗?我觉得并不是,我觉得设计就是设计,你做得好或者不好,人的眼睛是非常敏锐的,你看丑东西看多了你真的找不到漂亮的东西,你好看的东西看多了,丑东西一下就看出来了。
我们需要干的是这件事情,如何把我们周遭变得更好看,更舒服,这是做设计干的事。做媒体的大佬们,我觉得他们应该宣传的就是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如何改变这件事情,我觉得可能有些人会说,你这人说话就不接地气。这个事情不是接地气或者不接地气的问题,谁都会为金钱卑躬屈膝,这是人类。但是你卑躬屈膝的同时是否做到更多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是做设计的人,尤其是在中国做设计的人一定要想到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改变一些。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我觉得可能慢慢就会好一些,中国一定会非常好。但是我们怎么把这一段时间来计算,我们每一个个体能做点什么事情,我觉得可能是我们更要探讨的问题,包括教育也一样。其实这就是创基金存在的意义,就需要这样一些非常大型的活动,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把这种思想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其实你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
Colin Seah
新浪家居:您的设计一直都是坚持着“质疑、推敲、新诠释”的态度,所以总是能带给大家许多突破常规的作品,突破常规其实就是一种冒险精神,自然会存在一定风险,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设计上的风险的?
Colin Seah: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因为这些风险我们也吸引到了那些很小,很勇敢的,很想要去冒险或者很想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新的设计境界的客户。当然了另一方面它也有坏处,就是那些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它就不愿意走到我们的工作室里面找我们进行设计了。但是我们的初衷,做设计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进一步拥抱设计,去推动设计的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是既好也坏的。我们在这一块,我们在承担这些项目的时候,当然我们要去仔细考量风险,把这个风险尽可能去缓和,去释放掉。
新浪家居:您认为本次创想论坛在这样一个主题下邀请您作为主讲嘉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Colin Seah:是这样的,我们新加坡虽然自己是隶属于亚洲,但我们其实一直都是用非常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问题的。在历史上,新加坡只是一个港口,它在那里进行商品的交换等等。后来他又成了服务交换的枢纽,现在我们新加坡继续发展成为创业和想法的枢纽和沟通的一个平台。我想创想论坛他邀请我来做这个主旨演讲,可能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我既作为一个亚洲人有着亚洲的背景,但是我们又不是只用一种方式思考,而是融会贯通东西方的文化。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