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Rayner--沿海而居的生活智慧

icon 2017-12-22 13:38:39
icon 0

摘要:2017年12月21日是中澳建交45周年日,由新浪家居、生活家地板、北京751D•PARK发起,联合意大利、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各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世界的生活家”北京站设计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设计者...

2017年12月21日是中澳建交45周年日,由新浪家居、生活家地板、北京751D•PARK发起联合意大利、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各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世界的生活家”北京站设计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设计者Michael Rayner海洋回廊为切入点,分享澳大利亚建筑设计智慧,解读当代多元的设计文化和生活形态。

MichaelRayner参与了许多城市建筑的设计,试图以“设计”来重新连接“破碎”的城市,赋予这个地区新的活力。如布里斯班库利尔帕桥、布里斯班轮渡码头,以及一些城市振兴项目,包括汤斯维尔弗林德斯街道、斯瑞瓦格河道、凯恩斯海港城、111鹰街大厦、坐落在南海岸的城市休闲娱乐中心SWI商圈等等。他在布里斯班“智能城市”计划中,为布里斯班量身打造了市中心总投规划,让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布里斯班变得更宜居。

Michael Rayner

曾任CoxRayner Architects主要负责人一职达26年,这个建筑事务所曾经赢得了七项世界建筑节奖,其中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荣膺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未来建筑”奖,并于2018年落成。

 凭借着诸多的公共建筑和城市设计成果,Michael Rayner被誉为“the man who designed Brisbane”。在2011年,他更是因为对昆士兰的城市结构和社区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

 

 

以下是Michael Rayner演讲内容的整理。

接下来谈一下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一些联系。中国很多人生活在沿海地区,让我们看一下中国与澳大利亚有那些相似之处。

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一些非常相似的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城镇化;我相信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有很多相类似的问题都是需要人们共同去解决的,这些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澳大利亚人是生活在世界边缘,从地图上澳大利亚是在世界的边缘。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但我们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澳大利亚有70%的国土在内陆地区,这点与中国相似。我想一再强调澳大利亚人生活在世界的边缘,85%澳洲人生活在离海50公里范围内,他们是喜欢沿着海边生活。

澳大利亚中部,虽然非常漂亮但并不适宜生活

澳大利亚人喜欢海边生活,澳大利亚有很长的海岸线和很充裕的阳光

喜欢海岸线、喜欢岸边生活,喜欢悉尼歌剧院——这就是澳大利亚人

在海和陆地之间的城市——悉尼

昆士兰黄金海岸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西方城市之一,中国现在也在不断的在沿海城市建造高层建筑。从空中俯瞰,布里斯班有一条像蛇型的河。我们一定是沿着河边进行建筑的设计及制造。

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澳大利亚被建造成像英国的样子。在欧洲,很多殖民地国家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悉尼都会就是这样演化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到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文化印记。

澳大利亚的建筑有很多元素,非常多元化。外廊设计融入到生活建筑方方面面,看到外廊和森林的结合,这是整个建筑外廊的构思。这也是建筑师的一个理念,整个建筑的构造看起来非常有现代的设计感,这也是建筑外廊的构思。这样的设计让房子延伸出去,令到外廊的通风性和空间感非常强。这是我们整个建筑外廊构思的另外一个设计案例,是格伦马裤特的,是非常具有当代感不像传统的房子,这是我们外廊设计理念在建筑上很好的应用。

澳大利亚非常流行的设计理念——外廊。在工作当中时常对于外廊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城市和建筑边缘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么重要?2000~2016年间澳大利亚的建筑一直在延续外廊的设计。下面做了一些案例分享——外廊建筑设计。

如何让这些边缘外廊的结构、设计、技艺三者合一

布里斯班的这个建筑,顶端是比较空旷,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空间感设计。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很多柱形的设计,非常具有标志性。让我们进一步通过这些空间,能够与其他的城市景观进行联系。如:周边的港口。

我们在建筑内部设计了一些曲线,通过这种设计可以看到这个V型的支柱和周边自然景观的融洽,相融为一体。在我们建筑内部有藤的设计,也有编制状的设计。室内的空间感非常强。通过这种结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柱子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方形、各种各样曲线型。但是这些柱子,让结构得以支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支柱:V型、直的、弯的,都能增强空间感。可以看到在空间当中也是有层次多样、形态各异的。通过这样设计,景观得到融合,让你和周边环境得到更好联系、更多的互动性。

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当中——荒漠地带,我们如何进行一些建筑设计。我们知道在澳大利亚有很多空旷的地方都是荒漠,看起来就是这样的。荒漠与城市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那里有更多的空旷地方,可以进行建筑设计。虽然建筑的体量不大,但是对于这个地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澳大利亚有很多恐龙时代的博物馆。客户是一个恐龙博物馆牧场第四代牧主,在没有建筑经验的情况下把博物馆建起来了。客户花了毕生的经历发现了恐龙遗址,所以他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把恐龙遗址博物馆建造起来。当时,我们去当地考察环境:非常空旷;土地非常干;有很多大型岩石;恐龙的化石、骨头;感觉是非常硬的地貌结构,我们必须要结合这种硬的风格来进行设计。我们把这种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融合出一种建筑风格来,具有史前的历史感。在岩石上创造纹理,让空间和谐的搭配在一起。我们所设计的博物馆,看起来跟周边环境是相融相连的。

接下来讲的建筑和大学有关——格里菲思大学 格里菲思中心。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师与研究人员,在外廊方面是如何进行具体的合作。这个建筑使用可建设的能源——太阳能。大家可以看到在建筑当中绝大多数地方没有使用空调,非常具有可持续性。还有一些非常具有创意的做法——整个建筑核心的部分是用钢结构做的,而且没有用太多的玻璃。大家沿着人行道走可以看到很多老师或者同学在这里进行讨论和沟通。

另外一个案例是研究的大楼——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中心 大学口腔健康中心。建筑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我们在设计之前进行调查:想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利用这个建筑。有30%的空间是不需要使用空调,只是使用自然通风。我们要做一个事情就是确保在建筑里能看到外面的绿植,看到外面美丽的环境。我们允许有更多的民众来参观,在建筑内部,抬头时看到上面有很多不同的楼层。

口腔健康中心是24小时运作的,外廊可以举行很多不同的活动。在澳大利亚天气非常冷,或者说非常热,人们希望更多的待在室内。如果说天气非常好的时候,人们愿意更多的待在室外,这里面有一个大礼堂,大礼堂在边缘的地方,让我们看到外面美景。

这是我们所设计的两栋房屋的建筑案例。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空间,外廊结构方式。这两个建筑是非常小的,在同一块土地上。把他们连接起来,可以把一个房屋前面和另外一个房屋的后面连接在一起。同时我们还使用楼梯,这些楼梯可以举行一些活动——有三米宽。我们使用一些透明材质,能够让你看到这个建筑外面的一些情况。

同时,我们也用了不同的元素能够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加丰富,可以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开放的,也可以遮蔽,也能够阻挡比较大的风。

这些建筑所使用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更希望居住在里面的人看到外面的情况,同时保留原来的状况。

这是布里斯班的另外一个建筑,这是我与合作伙伴一起设计的。我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我们关注点不一样——这个建筑的两边。你可以看到这个建筑里面,不同部分联结在一起的。我们还改造了一部分,改造成一个外廊。你可以看到后面的情况,同时也看到外面的景观。这个设计非常有趣——你可以看到居住的区域,也可以看到外廊。

布里斯班发生洪水,影响了当地的很多房子。对于建筑师来说,我们就希望能够把握这个机会——设计出一些能够防洪的房子。之后,我们就开始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设计防洪的房子。房子是三层高,不管是否发洪水都能够尽快地把家具搬到最顶的一层。这种设计的方法已被布里斯班当地的开发商广泛应用,一旦发生洪水的时候,这种设计方法是非常灵活有效的。

同时,我们也考虑了建筑的系统。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渡轮码头,我们采用的方法非常简单,使用了铰链。当洪水来的时候我们拉起铰链,能够使这个码头往上升从而能够减少洪水对这个码头施加的压力。

不同的建筑结构能够适应发洪水的环境,对布里斯班和其他地方都很实用,我们设计和落实方案的时候会结合当地情况。当下次洪水到来的时候,不会对于建筑造成这么大的破坏。

在布里斯班的渡船码头,我们也采用相似这样的防洪水设计,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些码头不会遭受到这些洪水的冲击。

新加坡 喜力克斯桥——我们用了交叉的方式来设计这个桥。桥长有400多米长,支撑这一座桥的材料非常轻。

布里斯班 库利尔帕桥——城市切开的一部分,使这一部分更好得到连接。没有边与边桥连接的设计,人们在跨越河的时候会困难重重,非常不方便。而这个桥也成为了不仅是我们跨越这个河流的渠道,也成为城市非常美丽的空间。

我们三分之一的客户是来自中国的,因为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现在,我们很多项目都向中国偏移。我们希望将我们的设计经验应用到中国。我们的设计让澳大利亚的建筑融入到环境当中,如:水、河岸,土地环境,我们希望未来将我们经验,运用到中国市场当中,可以看到类型黄金海岸的综合渡假村这样的项目。里面有各种各样适宜不同的环境:雨林、热带、荒漠地带,城市等等。

这是一个商场的改造,是在黄金海岸。你可以看到未来的商场会有更多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互动性更好,有更多水体介入到整体规划中,不仅让人产生内外场景相结合的感受。这是利用透明性设计商场的案例。

最后和大家分享案例——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表面上,这个案例与边缘设计好像没有很强的联系,但我们在设计中国海洋馆的时候也将这种边缘设计的元素融入其中。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海洋历史,只认识中国的内陆文化。但中国的很多文化与海是有关系的,在设计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尝试突出中国的海洋文化。有一种延伸感,让中国海洋文化延伸到世界海洋文化。有延伸感觉,产生视觉效应——最后是这样一个形状,像延伸的走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海洋博物馆。

这是我们所设计的建筑原形、使用材料、颜色等等。希望能够在设计当中充分展示出人与自然及海洋的关系,让人有非常舒适,又别具不同的体验。

我们还是处于一个竞标阶段时,已经希望突出设计的连通感、透明性、回廊和外廊的运用,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在未来进一步优化:海、陆、水的连通优化整合。

接下来,研究如何让我们设计的建筑更好的进行低于水面的连通,使得水的联动更好的让人们所感知。我们这个能量用的地热能,非常环保也有可持续性。整个建筑供能是地热能灯光、室内的电器都是地热能,是可持续方式,而不是大量电力的消耗。

这几个单体的建筑,使用与水连通的方式,每一处代表不同的方向,不同特领域。现在我们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来进行设计,我们会用手画绘制这些图,因为人工和技术是未来的结合。只用技术还是不行的,还是用手两天马行空实现偶然的创意。

我们的设计是两层的,第一层是赋能,第二层是回廊。是横向剖面图化竖向的图,底部引入水,把水通过水渠来进行连通。这个建筑当中的隐喻是什么?澳大利亚设计的一些建筑都有一些引喻——海上动物,海上植物等等。我们设计的时候,隐喻让人感觉到像珊瑚一样。这就是我们对它的一个设计——座落在海边的一块小珊瑚石。更好地让海洋博物馆与海洋联系到一起。这个结构也是有寓意的——大的海上的哺乳动物骨架。可能看起来非常相似。这就是我们对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个隐喻。

游客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每一个边缘都是进入点也是一个连通点,是非常便利。从一个厅到另外一个厅通过回廊,回廊都是玻璃透明的覆盖总是感觉流动性不会有太强的封闭感。

我们曾经找到一些有澳大利亚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合作,但最后还是选择与中国天津的设计院合作。我们之间合作起来非常愉快,通常我们之间的交流都会贯穿中、西方的设计理念,这些体验非常好。帮助大家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也更有效率。

最后,播放一个小视频。这是2011年在竞标当中播放的视频。涵盖了刚才所分享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文化,将澳大利亚边缘回廊的设计融入其中。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