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设计师吕永中先生
我的经历比较简单,不像林先生那么丰富。我基本上是86年到了上海,当时上海还没有太多的高楼,我记得火车一下把我扔到上海的老北站我就很迷盲,我看到高楼,因为我的祖籍在四川。当中有很多的诱惑,深圳开放、发展广东,做生意等很多,我发现其它的事我做不来,还是比较喜欢做设计。当时我的教育背景比较复杂,是同济当时一个建筑学院里面,戴复东做院长想做一个设计概念,做了一个工业设计方向,这个方向是建筑体系下去思考、去做别的东西,和一般的工业院校不一样。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是建筑的架构体系,后来我们学了产品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当时也没有什么资料,信息不全,也不用电脑,现在我电脑也不太会。我觉得我还是手工艺者,也喜欢和工人一起做家具,心手合一的感觉我觉得非常踏实。一边教书,一边做一些设计,到现在做一些家具,其实是一条非常简单的设计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合作,最早印象当中是香港的装修进入中国,当时中国的材料选择非常的少,记得当时和一个香港的公司做波特曼下面的一个酒店,我突然发现材质的丰富性和颜色的细腻性,一下子就打开了。后来又和日本设计师合作,他们做金茂的浦西酒店,我发现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对传统在演绎的方面,我也感觉学了不少,后来又和法国的邦杰事务所合作,发现对细节的优雅、对品质的要求,对生活的理解等。基本就是这么几个阶段过来。为什么做家具呢?也有一个心结,原来也学过,当时大学自己还动手做过凳子,当然凳子由于结构不太牢,没坐多久就坏了。第二,室内设计,家具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块跟里面空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尝试用一些建造的想法去重新做家具这块是否可以有新的方向?大家知道中国是家具制造大国,我记得很清楚,10年前我们家里的一把椅子要卖到人民币1万元我们是无法想象的,我们觉得彩电可以,一个大彩电,一个松下的画王卖1万元,觉得买了值得的东西,但是一个家具,一把椅子要卖到1万元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我觉得,现在过来看,人们已经改变了很多观点,比如对手工的尊重,原来我们只是说高科技的东西,现在越来越觉得很多手工的东西有更多的价值。实际上,价格体系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市场的变化,我觉得可以尝试去做了。比方说,10年前一碗牛肉面在上海2、3块钱,后来我印象很深刻的,台湾通报来开了面馆12元,在徐家汇。后来大家感觉,上海的牛肉面也要上来了,5、6元,在外力的突破下,人们的观点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些问题,我说我是实践者,一边做一边分析一边看,看看这些东西是否可以顺着一条线去尝试找方法。昨天我整理了一下,整到12点,还是很粗糙,所有的结果都是时间决定的,相信在座的设计师都一样,事情可以永远做下去,但是时间节点决定了就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强调空间的关系,但是空间不是静止的,应该是融入了时间的关系会更有意思。就像我们帮一个居家做一个居室的设计,一定要考虑使用者的个性在他未来多少年的时间里所产生的可能性,你去做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更有他的价值,而不是只做一个视觉的东西,说这个地方是静止的,很好看的。
我接下来要放的是一些细碎的案子,刚刚也和郑老师在谈,我们可能有60%的时间在做比较商业的设计,40%的时间留给自己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理想的东西。因为没有60%的商业,我们可能无法坚持40%。我觉得这样的关系也很好,因为你做60%的时候让你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现状。做40%的时候更多有积累,未来可以融入到60%里面。
这张图,是我5年前做的一个小的设计,这个设计是一个插香的。我们的都市发展非常快,每天都是工作,像机器一样,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有片刻休息的时间。这个休息时间,作为设计师来说需要有一个器物让它互动、让他感觉,让他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感觉到片刻的休息。我当时做了一个系列叫香火系列,我觉得儿时很多的记忆很珍贵,刚才林老师也讲了记忆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一篇文章勾起你很多的会议,电影也可以,但是设计师是否可以用一些器物让他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得到?这是我表达时间的概念,我叫时间的流逝。这和香本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香在燃烧的时候烟和味道,重要的是香在燃烧的时候会有一个计时的作用,我们古代一直有,我们说一柱香的功夫,就是计时的。所以把一个无形的时间,用一个有型的器物去让人感觉到,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所以我上面做了12个孔,希望有一个刻度的概念,希望烟在第一个孔出来的时候你还在等待第二个孔继续。用一个器物,让你的对象、你的使用者产生某种时间的延续,好想你可以看到一个时间的流逝。有时候,我们需要让时间流失一点,我们不需要天天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个小东西,是做了一个有关声音的东西,我们说,声音也是无形的。这个产品叫八音盒,通常八音盒会忘记声音本身,我们会给很多八音盒故事,上面有一只小熊,一幅画,靠视觉形象引起别人的回忆,也是引起别人回忆的一种方式,而我们希望它更抽象一点,不要我的人想到小熊的状态,应该是更抽象的,我借用了一个泉水的概念,因为涌泉在冒出来的时候,水会产生波动,这个波动所产生的动态的持续,你看,比如说一滴水掉在一坛水里面,最后波动消失的状态非常吸引人。我们也在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一些东西,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比如一块木头不当做木头,像这么多玩紫砂壶的人,他感觉都带有生命的情感。像我们说“留得残荷听雨声”,荷花已经破掉了,照理说没有用了,但留着它来听下雨滴在上面的声音。现在我们有很多做中国概念的东西,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倾向,因为大家有一个复兴的过程,重新审视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我尝试说,是否可以找一些我们古人、我们原来生活场景意境来进行一种表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