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大咖遇见菜市场,这次玩点新花样!

icon 2018-10-12 17:34:24
icon 0

摘要: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不逛菜市场的,这里的诱惑来自于新鲜的食材,热闹的叫卖声,都会展现城市里最市井、最真实的一面,每个人的日常在这里被无限渗透,深吸一口气,仿佛都能嗅到每一道美食经制作后散发出的人间烟火的香气。

         听说杭州有个设计项目聚集了谢天 、朱晓鸣、林森、杨春蕾、陈飞波、杨钧、史新华、徐梁等数位国际知名设计师操刀,邀请陈耀光、王炜民等做设计顾问。其中不乏参与过G20杭州峰会会场设计的设计师,爱马仕样板间设计者也来亲自操刀。

         到底是什么项目如此?设计团队可以如此豪华?酒店?私宅?还是国际展览?都不是!

         如此大阵势的设计项目,是杭州红石板菜市场,这处神奇的菜市场,采用公益菜场的概念,将老旧菜市场进行设计大改造。

         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形象,从菜市场就可以窥见。曾有人用“皮鞋进去、雨靴出来”形容菜市场,年轻人基本不爱去,更别说“逛”。“低小散、脏乱差”似乎成了菜市场普遍存在的诟病。设计师谢天说:“这次改造菜市场尽管规模小,但是,有一定社会意义。本质上应该以市民‘消费触觉体验’为核心,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认识,打造一个‘设计标准化、场所现代化、交易信息化、管理智慧化’的菜市场,以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诉求,实现美好生活的空间场所之一。”

         当最接地气菜市场遇到知名设计师,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即将发生了,请带上你的想象力,跟我一起来场网红菜市场的朝拜之旅吧。

         先来看看菜市场入口处前后对比图,第一波震撼来袭,请做好准备~~~

入口

改造前

改造后

米店——设计师:谢天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杂,就怕乱。谢天老师在这个项目里一直秉承着“取舍计划”,他说不需要太多的设计,要做的就是把收纳做到极致。在他看来,对菜场的再设计就是通过对过道、灰空间、细节的最大化利用,提升空间使用的感受,打造一处舒适有序的购物环境。

面馆——设计师:朱晓鸣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烟火气儿”面馆里有很多情怀点,包括菜牌、灯饰、白色蕾丝桌布等,都由很多老物件构成。朱晓鸣老师希望每一个来吃面的客人都能够感受到杭州不仅有东坡肉、龙井虾仁的精致讲究,更有片儿川、虾爆鳝的烟火人情味道。这次厨房的改造也花了大力气,包括重新分区规划油烟排烟的位置等,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也优化了出菜流程和客户座位。

肉蛋铺——设计师:杨春蕾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儿时记忆中的菜场不光是买卖的场所,街坊邻里间更喜欢在这里家长里短互通信息。肉铺也都用自己的名号成为店招。我将通过设计来改变肉铺油腻及异味的印象。避免潮湿及蚊蝇的干扰,鲜冻肉的分区,刀具的收纳。洁净的操作区,温暖的灯光,有序的商品展示,传统的店招。让我们重新找回这些失去的记忆...  

蔬菜摊——设计师:杨钧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蔬菜摊的陈列比较单一,不美观,价格新鲜度不太明确,在保留市井烟火气的基础上是否能从人性角度去设计,比如告知市民当下季节吃哪种蔬菜最好,哪类蔬菜对哪些疾病有改善和预防作用,哪类蔬菜含什么维生素。让购买者对于蔬菜有重新认识。 

水果摊——设计师:杨钧、史新华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水果店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经常光顾的,水果店在80年代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简陋的模样,是用层层石棉瓦围合起来的,老板在铺中间招呼着来往的买家;就从儿时的记忆中提炼了一些历史建筑材料,营造这次的改造项目。石棉瓦的造价便宜而且施工方便,在店中用来塑造墙面质感,四周层次而有序的方管货架和木框用来陈列玲琅满目的各式水果,中岛作为空间的环绕动线,店主在中岛围合体内和来往的人进行互动。水果铺的设计创意希望将主人从二十年前在红石板新村摆露天水果摊一直到现在的心路历程沉淀下来,同时也将九零后的第二代店主对水果店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其中。

河鲜铺——设计师:徐梁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这个鱼铺整体颜色采用了白色小方砖为主要材料,再加以简洁的鱼形霓虹灯管作为一个门头logo,简洁明了。整个顶部用旧时的渔网组合而成,带着小时候的记忆,用这样的结构来捕捉鱼的办法,进的来出不去,若隐若现。给整个空间带来一点俏皮感,加上黑猫雕塑,感觉就像是一次猫和鱼,鱼和人之间的互动,保留了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同时容入一些艺术形式,将传统印象的鱼铺破格,让整个空间充满生活的艺术气息,点亮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兴致,看起来不仅仅是在卖鱼,而是在经营一项艺术事业,我们对精神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可以在这里产生碰撞,从而创造更丰富立体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让人感觉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市井生活的喧嚣,人来人往的叫卖,迎面扑来的腥气。

海鲜铺——设计师:陈飞波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运用回收材料将源自海边的记忆碎片拼接,在为海鲜摊位呈现崭新视觉感受的同时,拓展出对于各类海边作业的想象空间。”通过鲜明的海边元素和现代的设计手法引导着这里的构筑,两款摊位在功能上满足海鲜售卖流程,并在不锈钢操作台内增加收纳功能。摊位A由造船车间式的钢架支撑而起,来自渔船的篷布、帆布和船木承担起个性表现的职能。摊位B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货车集装箱,铁板表皮所做的打孔处理,为其余配件的增置提供可能。 

公共空间——设计师:林森、邬逸冬

改造前

设计后

设计理念:作为此次项目设计策划方,串联起九位设计师精彩的作品是公共部分的设计关键。用一个元素唤起关于菜场的记忆,也就找到了串联的思维逻辑。我们认为街道是关键场景,中国菜场是以摊-棚-场为发展脉络的,各位设计师回归化的设计手法丰富了摊位围构而成的菜场呈现,我们将大棚元素用于门面的构成、截取街道片段的电线杆和路灯为意向,设计一套集成照明与展示功能的立柱体系。以此穿插于公共区域中,成为场景中的关键视觉指引体系。不以“去设计化”而无为,不以“过度设计”而喧哗,所有元素的重组与再造是根源化发散的,视为串联设计,串联各设计点,串联记忆和时代。 

豆腐铺——设计师:徐梁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理念:豆制品在生活中每家每户都会接触到,7080年代后的人都会有印象菜市场的豆腐铺是什么样的,也都有去过菜市场的经历,也有见过扛着扁担卖豆腐的场景。豆腐铺是我多年来遇到最小的一个空间,原本的铺子是不到4平米的空间,摆满了两个平台雪柜和一个操作台,剩下的面积也就够一人的空间活动了。在与铺主交流后清楚了豆腐铺的功能和需求,很快就有了一个想法,希望把不足的空间关系通过立面来构建,从地面延展到墙面,一切的视觉效果都是先满足了功能和需求而定的,有一道菜名叫“小葱拌豆腐”,一双木筷一个白瓷碗加一点绿色小葱和豆腐,然而这个铺我就给了一些木制来做框架构建,加上一点白色石材,上面挂着的一些木片上写着黑色的字体来做产品的识别,就这样及其简单的构造,一道菜就这样完成了,而设计也就完成了。

         2号桃花源面馆、8号海鲜铺、12号粮油杂货铺……据说懂得生活情趣的人,都在菜市场,新鲜的食材,热闹的叫卖声,都会展现城市里最市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可以散发出的人间烟火的香气。它是品尝城市烟火的地方,也是感悟生活真谛的良方。

         红石板菜市场采用了公益菜场的概念。设计师希望能成为一个改造试点,为以后的菜场改造提供借鉴。在杭州发展这么快的阶段,新杭州人越来越多,城市在变得更加友好、宽容的时候,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的缩影,更应该融合新杭州人的家乡记忆,成为城市里的记录仪。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