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设计师沙龙29期:连志明&王珂 随性自然的创作
摘要:连志明 、王珂,工作上的搭档也是生活的伴侣,同毕业于法国巴黎ESAG Penninghen高等室内建筑及广告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上致力于把东方的文化,东方人的生活观念与西方的经验结合起来,着意研究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推崇“人性化自然”的设计...
时 间: 2012年7月20日 10:00――11:00
地 址:首东国际大厦新浪演播厅
嘉 宾:意地筑作室内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办人 设计师 连志明
意地筑作室内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办人 设计师 王珂
主持人:新浪家居 罗大全
设计师简介:
连志明 王珂
连志明 王珂
工作上的搭档也是生活的伴侣,同毕业于法国巴黎ESAG Penninghen高等室内建筑及广告设计艺术学院。于2005年创办意地筑作室内建筑设计事务所(IDEE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firm)及大然设计品牌(DaRan Design brand). 产品涉及家具、灯具、生活器皿等领域. 在设计上致力于把东方的文化,东方人的生活观念与西方的经验结合起来,着意研究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推崇“人性化自然”的设计理念。创作随性自然,喜欢从自然生物界的形态中探寻设计灵感。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连总和王总来到我们新浪1+1设计师访谈,首先请两位谈一下今年年中对自己公司和个人的感悟和总结经验。
连志明:我们两个的工作是有分工的;室内设计还有有一小部分的建筑基本上是以我为主,她主要负责产品研发,但是我们之间也有穿插。工程方面我们的业务基本固定在酒店会所和地产项目,会所跟酒店占70%,地产只占30%左右。
主持人:这个比例是基于这一两年,还是公司一直这样的?

连志明:差不多一直是这样,因为我跟王珂两个人96年开始,一直做酒店设计,已经很顺手了。2002至2004年期间在法国留学,回来以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开始我们都在一起做室内的项目,但在国外的时候了解到国际上的设计师状态,他们除了做室内建筑设计以外,还花了一很大一部分精力在产品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设计是没有边界的。回来以后刚好遇到中国的大环境还不错,我们便开始从原来室内设计中拿出来一部分精力开始投入到产品设计里面。王珂现在基本上就是只做产品设计。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历程。
王珂:我们从法国回来后开始创办这个公司,起步阶段很不容易,需要两个人一块奋斗,把基础打好,团队的架构搭起来。之后又生了我女儿,我就闪退了3年,一直到孩子上幼儿园。这期间我发现他一个人做项目这一块也可以,那我就弄一点别的吧。
连志明:我觉得做产品设计,第一可以释放自己的设计的思维;第二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继续在设计上提升自己,而这一切是在纯粹的商业设计中学不到的,我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不同的材料,而这种研究又对我们室内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其实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王珂:原来有一种观念;做室内设计的不涉足工业产品设计,认为这是两个领域。但是在国外上学时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不光是只做室内设计,大到建筑,小到瓷砖,灯或是一把勺子都在他的设计范围内,这只是一种方法,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再有相应的技术补充进来,就可能会成就一件产品。当时这对我们触动很大,思考这是不是我们未来尝试的方向。回国以后没有几年,发现很多设计师也有这种想法,而且已经开始一些尝试了,虽然比较难,环境不太成熟,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但是我们看到了希望。刚开始时会想;做产品设计,需要对材料了解,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而我们这块是相对欠缺的,但是等真正做了以后发现,你做室内设计以前的经验反过来可以用到你的产品设计上。比如说我们在做灯具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想象这个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里面比较好,它给空间可以带来什么.。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